水土保持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4:05:48

水土保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北大核心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陕西省咸阳市
复合影响因子:4.078
综合影响因子:2.634
邮发:52-211
官网:http://stbcyj.paperonce.org/
主编:王飞
平均出版时滞:335.9390

  水土保持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2000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作者:牛璐;向燕芸;张齐飞;赵嘉瑜;魏煜欣;

摘要:[目的]探究黄河中游地区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差异化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000—202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多维度分析方法,整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空间转移矩阵,运用价值当量评估体系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量化,借助生态贡献率和敏感性指数探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 200...

黄河流域1960—2022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作者:廉陆鹞;杨茹珍;刘原峰;苏鹏海;

摘要:[目的]研究黄河流域侵蚀性降雨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探索适合估算黄河流域及流域各区域年降雨侵蚀力的简易计算方程,为流域降雨侵蚀风险管控提供支撑。[方法]基于黄河流域54个气象站点1960—2022年降雨数据,通过M-K非参数检验、回归、相关等分析方法研究流域非侵蚀性及侵蚀性降雨特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探索流域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程。[结果] 1960—2022年黄河流域非侵蚀性降雨量和频率呈...

基于无人机影像和三维曲面模拟的淤地坝泥沙量估算————作者:张晨;常潇笛;赵建林;汪珍亮;杨节;

摘要:[目的]淤地坝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准确估算淤地坝淤积泥沙量对科学评价其水土保持效益和动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高清影像和三维曲面重构技术的淤地坝泥沙估算方法,首先以韭园沟小流域为例,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淤地坝地形曲面模型并随机选取30个空沟建立虚拟坝;在此基础上,采用二阶多项式、三阶多项式、平滑样条及二项指数4种方法模拟虚拟坝的纵向沟谷线和横向沟坡线特征并...

基于径流小区实测数据的江苏省土壤可蚀性因子变异特征————作者:武逸杭;田芷源;周璐;郭红丽;吴芳;梁音;

摘要:[目的]揭示土壤可蚀性(K值)在江苏省不同监测站点的变化特征,为提升土壤侵蚀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江苏省7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裸地径流小区2022—2023年监测资料,得到实测K值,分析了K值在不同站点间及同一站点内的变化规律,并识别驱动其变异的主要因素。[结果](1)江苏省各监测站点年均K值介于0.001 2~0.026 1 t·hm2·h/(hm2...

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产流产沙对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响应分析————作者:郭天雷;梅雪;任顺华;石劲松;孙昆;魏建锋;王玉林;刘文祥;

摘要:[目的]探究坡度和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规范设计及弃渣体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金刚沱弃渣场弃渣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降雨特征和弃渣场堆置特点,设计了2种坡比(1∶2.5,1∶2)和3种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开展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侵蚀产流产沙试验。[结果] 90,120 mm/h降雨强度下初始产流时间分...

沮河(黄陵段)河岸带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涂龙杰;李鹏;王博;孟永霞;周世璇;张明辉;王宇晨;刘家亮;

摘要:[目的]揭示河岸带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探讨环境因子对其分布规律的作用关系,为深入理解河岸带土壤碳储存变化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沮河(黄陵段)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河流流向将沮河河岸带区域划分为四个区段,分别为Ⅰ区(自然生态区)、Ⅱ区(农林共生区)、Ⅲ区(工矿发展区)、Ⅳ区(社会生活区),通过对比分析各区段不同点位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包括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

堆肥污泥添加对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作者:艾祥宇;肖列;李鹏;耿直;王周;马园园;

摘要:[目的]揭示土壤酶活性特征的主导驱动因素,为堆肥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堆肥污泥添加量(0%,2%,5%,10%,15%和20%)和培养温度(5℃,15℃,25℃和35℃)对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地土壤β-葡糖苷酶(BG)、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添加5%堆肥污泥时土壤BG和ALP酶...

降水变化下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魏曦;张丽华;蒋小玉;任晓彤;包鹏斌;

摘要:[目的]分析降水变化如何影响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稳定性,进而探讨其主要调控因素,以期为科学评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土壤碳库的变化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进行了包含5个不同降水梯度(-40%,-20%,0,+20%,+40%)的野外试验,通过监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植物生长特征揭示了降水变化下荒漠草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1)降水增...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大孔隙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张睿惇;马宏红;高鹏;艾旭城;温永福;

摘要:[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下土壤大孔隙的特征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土壤大孔隙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纸坊沟小流域选择长期耕作的农地与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灌木地和林地作为研究样地,利用CT扫描技术,量化土壤大孔隙的特征参数,分析影响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草地、灌木地和林地的土壤大孔隙参数优于农地;林地土壤大孔隙度和当量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大孔隙...

林下黄精种植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作者:晏慧颖;黎建强;杨舒媛;赵思倩;刘方严;刘艳娇;汤汶奇;

摘要:[目的]研究揭示林下黄精种植相关影响,明确降雨和坡度与产流产沙量、氮、磷流失量的关系,为林下种植中药材模式的水土及氮、磷流失评估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寻甸县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t&Hemsl.)种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原位观测,分析了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5°,10°,15°)黄精种植林地水土及氮、磷的流失特征。[结果]黄精种植...

典型工矿区小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张亚杰;余力;曹艳萍;马泉来;冯朝晖;

摘要:[目的]掌握南太行典型区小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升土壤肥力培育与环境质量评估效率。[方法]基于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对蟒河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现状特征、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蟒河小流域土壤CEC范围为8.23~30.28 cmol/kg,均值为16.20 cmol/kg,处于较高水平,土壤保...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作者:张建国;李晶晶;余红兵;

摘要:[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 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

植被覆盖和坡度对铁尾矿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作者:海龙;樊国莉;赵亚波;王嘉瑞;

摘要:[目的]研究灌草混合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对铁尾矿砂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降雨对铁尾矿砂坡面的水土流失发生规律,为铁尾矿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度(30%,60%,90%)、坡度(20°,25°)和降雨强度(60 mm/h,120 mm/h)下坡面侵蚀的产流、产沙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相同降雨强度下,灌草混合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可有效延缓铁...

纤维植被毯覆盖对裸露边坡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作者:朱琳;张晶晶;赵艳婷;史常青;赵廷宁;杨建英;张艳;张子元;张之韬;

摘要:[目的]解决裸露边坡植被恢复初期覆盖无纺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等问题,探索无污染环保型的绿色养护技术,为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寻找一条有效途径。[方法]利用人工修筑的土石边坡,分25°的阳坡和阴坡、35°的阳坡和阴坡,采用撒播+覆盖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无种子纤维植被毯、直接覆盖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带种子纤维植被毯,分析了不同纤维植被毯覆盖对物种种类、植被盖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植被...

中国植被覆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作者:杨书鉴;牛健植;苗禹博;王迪;杨涛;赵春光;毛振华;郭跃;

摘要:[目的]探究中国植被覆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分析极端气候对植被变化的时滞和累积效应,为制订可持续的植被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辨率ERA5数据和GIMMS-3g NDVI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22年中国植被覆盖度(FVC)和极端气候指数(ECI)时空变化特征,探明了时滞和累积效应下的中国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极端气候的响应。[结果](1)中国FVC空间上呈东高...

西汉水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作者:高国琰;孙栋元;陈学林;王兴繁;武兰珍;马亚丽;舒和平;崔艳强;

摘要:[目的]探究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为西汉水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西汉水流域1976—2022年逐月实测降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不对称系数、ITA创新趋势法、pettitt检验法、经验正交函数(EOF)法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特征、年际趋势性、突变性、持续性和周期性以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西汉水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呈夏丰...

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与生态需水量研究————作者:田芸;吉祖稳;王党伟;谢益芹;

摘要:[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水量需求,阐明植被覆盖度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进而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2年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slope趋势分析等方法,明确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补水量的响应,基于功能设定法及面积定额法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估...

金沙江流域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作者:安妮;张会兰;许杨;柳宏才;孙嘉宁;

摘要:[目的]金沙江流域作为西南高山峡谷区的重要生态区域,近年来干旱事件频发,研究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传播规律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气象干旱是由于某一区域长期缺乏降水而导致的一种异常现象,而农业干旱是指土壤水分不能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的一种不良现象。采用金沙江流域1985—2015年4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及CCI土壤数据集,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以来土壤保持功能与植被关系探究————作者:常秀红;欧巧明;王方;谢志军;

摘要:[目的]评估黄土高原自实施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措施以来的土壤保持成效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量化2000—2020年的土壤保持量;通过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来反映同一时段内的植被变化状况;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植被、气象和地形因子对土壤保持量的影响。[结果] 2000—2020年黄土高原的土壤保持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加6.1 t...

生物炭和保水剂的施加对高寒城市绿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以西宁市为例————作者:张锦涛;毛旭锋;宋秀华;于红妍;姚乃鑫;李明娟;肖锋;谢顺邦;

摘要:[目的]揭示生物炭和保水剂的不同施加比例对城市绿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为缓解西宁市城市绿地土壤水分渗漏快以及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西宁市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一维垂直入渗法)以及土壤水分蒸发试验(称重法)相结合方法,设计了0 g/kg,20g/kg,40 g/kg共3个生物炭施用量梯度(B0,B

  水土保持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同四个多月,外审时间长,最终录用

    2024-09-25 23:05
  • 奔跑的辣椒酱

    最大的感觉就是快,投稿后一周外审,再过一周外审意见,意见中肯,修改起来较快。因为刊物放假,终审时间稍久,1个月后。

    2024-09-24 08:28
  • zhaohhhh

    外审大概多久啊,最近有没有投稿的。初审大概1周,外审需要多久呢

    2024-06-06 16:49
  • 带头大哥666

    投稿后,一个月返回审稿意见,小修一周后直接录用;审稿人意见比较中肯,修改起来挺快。录用后半年网络首发,网络首发后半年见刊,见刊速度有点慢,着急毕业用的同学需要慎重考虑这点。水土保持相关的文章都可以投稿这个期刊。版面费不到3000,编辑沟通也比较客气。

    2023-06-25 09:40
  • Yangming_ak

    对学生很友好,审稿意见很详细,之前大修过一次就过了!

    2023-04-03 17:43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