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CSSCIAMI权威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4.736
综合影响因子:2.972
邮发:82-819
官网:https://www.zgtsshzy.net/
主编:张才雄
平均出版时滞:43.7878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5年选题指南

摘要:<正>根据本刊办刊方针和学术定位,现发布2025年选题指南。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推动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选文用文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或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坚...

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人学视野————作者:韩庆祥;薛生山;

摘要:文化主体性建构既是文化认同的核心,也是人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文化主体性成就人的主体性,它是人的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文化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难以确立的;人的主体性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和实现,没有人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也难以落地。科学把握文化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文化主体性建构中人的价值何以实现问题,是破解现代性困扰、呼唤人的主体性回归、挺立人的精神世界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有效衔接起主...

统一金融监管法的理论解释与制度进路————作者:冯辉;

摘要:我国金融法的制定宜定位于统一的金融监管法。统一金融监管法具有政策驱动和实践需要层面的基础和条件,但在理论和制度层面尚存在亟待廓清和解决的问题。在理论解释层面,重点是明确统一金融监管法与金融稳定法以及具体金融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动金融法体系的理论完善。在制度进路层面,应以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监管的平衡与协调、横向和纵向监管权的分配与协同、监管工具和方法的授权与规范等内容为核心,推动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与...

数字化交往的联结转向:关系想象与共同体构建————作者:周敏;陈飞扬;

摘要:在数字技术深刻重构人类存在方式的过程中,交往实践正经历着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联结范式转变。数字化联结一方面推动了关系的重构,通过技术中介带来虚实融合的感官革命,增强了交往中的个性化与创造性,激发了交往主体性的觉醒,同时也促使数字交往结构发生深层变革;另一方面,数字化联结亦存在异化倾向,自我迷失与社会结构的松散日益显现,表现为关系形态的流变与危机、自我空间的压缩与分裂以及数字化联结对社会团结...

数字时代注意力困境的技术治理————作者:张媛媛;

摘要:注意力问题不仅是经济学要关注的议题,也是技术哲学要考察的范畴。技术作为对社会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对注意力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形塑作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对人们注意力结构的形塑作用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支配注意力结构各要素的统治地位,使得当代人的注意力发生了虚拟化、参数化、资本化三重转向,塑造了注意客体僭越、注意主体裂解与注意活动失焦的异化图景。着眼于以技术人化消除技术异化,着力从数字空间的人化构建、...

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一体化数据市场构建————作者:李林;

摘要: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构建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核心载体,正经历从计划探索到实践试点的重要转变。基于构建主体的不同,政府主导的场内与企业主导的场外,都存在数据可信流通的不利因素。根据功能特性,可信数据空间主要由服务平台、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以及数据服务方组成,并以“许可使用”的方式塑造“可信”交易规则。立足打破数据交易壁垒,应先构建统一协调的一体化数据流通标准,创建场内与场外两种数据空间的互信通道;结合数据...

社会组织活化农村老龄资源的机制研究————作者:王辉;陈筱媛;

摘要:农村老龄资源活化是对老龄化演进规律的顺应,有助于实现养老与发展的双赢,但其面临组织化困境、认知性困境与机会性困境的叠加阻滞。基于结构化理论,通过对湖北、重庆、河北三地案例的剖析,在理论与实践互构中建构出社会组织活化农村老龄资源的整合吸纳、意义建构、优势转化、连带反馈等四重机制。社会组织基于对规则和资源的运用将农村老年人组织化,塑造老龄角色积极认知作为内在驱力,创设机会空间推动农村老龄资源优势在福利...

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逻辑————作者:侯衍社;靳东超;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逻辑,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巩固和发挥主体能动性,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与拓展呈现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时空图景,历史的自主开拓彰显党和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凸显坚持自主与现代化事业互筑共生的实践成果,实践的自主探索彰显党和人民的实践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坚持自主与建构现代化认知互动的理论创造,彰显党和...

数字化交往与人的主体性重构————作者:刘昊琛;冯永刚;

摘要:数字化交往作为植根于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架构之上的新型人际互动方式,依托数字编码的精密逻辑与网络平台的泛在连接,个体主体性一方面显现出分布式认知、液态实践、量子化存在等创造效应,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伴生了认知规训、行为拟制、身份让渡等冲击效应。饭圈文化作为数字化交往的症候性样本,集中映射出数字化交往引发的主体性的缺失表征,即制度宰制、技术殖民与伦理异化对主体性的三重消解机制。面对主体性消解的现实,需...

数智社会城市社区治理的人本价值逻辑重构————作者:武俊伟;高乐;

摘要:数智技术深嵌重构了城市社区治理生态,凸突显技术理性与人本价值的部分张力。城市社区面临空间结构、传统惯习、技术规制与居民主体性等方面转型压力,对社区共同体人的价值实现提出新挑战。城市社区治理的本质在于回归“人”的本真,锚定人的主体性价值,构建有温度、有归属感的生活共同体。为此,应倡导“技术向善”的人本治理逻辑,以社区空间活化、情感资本积累、主体性重建、回应共同生活需求为路径,推动城市社区从“技术理性...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1995年改现名,双月刊,CN11-3527/D,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被评定为“20...

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逻辑和理论建构————作者:肖娴;

摘要:把坚持党的领导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范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史上的一个重大判断。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这一问题,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进入新的创新发展阶段,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中国国情以及根本制度的范畴等方面深化了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把党的领导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作者:连宏萍;韩文静;

摘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基于对产业融合内涵和特征的总结,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机制。其次,通过安徽砀山县、山东曹县、江西大余县等电子商务发展案例,分析农村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生产、产业链优化、市场拓展、协同服务等四个机制赋能乡村产业融合的实践模式,从产业融合路径、人才培育模式、乡村治理结构等方面总结了农村电子商务赋能...

数智化情境下绿色低碳消费驱动机制论析————作者:陈凯;李思楠;

摘要: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特征的数智经济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必要在数智化情境下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驱动机制,协同推进绿色低碳消费。基于此,对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绿色低碳消费驱动作用进行分析,构建一个“技术赋能—行为重塑—制度创新—文化培育”的多元多维驱动框架,并结合结构化理论对驱动的机制作用...

数实融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机制与路径————作者:沈坤荣;周铃铃;

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数实融合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引发的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趋势,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实融合通过数据要素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和网络效应发挥这三种存在有机联系的具体形式,赋能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从而有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以数实...

人工智能监管沙盒法律责任豁免制度研究————作者:杨丰一;

摘要:我国人工智能监管沙盒存在着维护安全有余而支持创新不足的现状,尤其表现为法律责任豁免制度的阙如。在制度供给方面,尽管我国针对人工智能行业实施的包容审慎政策包含责任豁免意蕴、相关法律规范亦留有责任豁免空间,但具体监管规则缺乏责任豁免的制度安排,导致参与沙盒测试的人工智能提供者没有获得责任豁免的创新激励优待。对此,应以客观归责理论为依据梳理法律责任豁免的理论逻辑与合法性基础,廓清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不予豁...

生命周期赤字理论视角下“一老一小”问题研究————作者:石燕;陈友华;

摘要:近年来,出于对超低生育率与快速老龄化的担忧,政府、社会与学界对“一老一小”问题的关注大大增加,政府也加大了对“一老一小”的政策支持力度。学界多认为中间一代同时面临赡养父母和养育子女的双重压力,但对其双重压力的真实性却缺少探究。通过以生命周期赤字理论为框架,从国家和家庭两个层面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国家在“一老一小”上的公共转移支付总量不多且占比较低,并未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明显压力。家庭内部的代际转移支...

城市更新社会价值转向的实践逻辑与未来面向————作者:尹栾玉;赵津平;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更新目标一般集中于经济发展、环境美化、文化传承等方面,社会价值却鲜有人提及。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和社会风险加剧、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日益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背景下,城市更新也亟须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导下,实现从追求物质空间改善到提升社会价值。公共空间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通过社会交往、情感归属与文化展演三重逻辑实现社会价值。然而,公共空间布局不合理、决策模式单一、...

区域贸易协定合格评定条款发展与中国因应————作者:刘斌;柳春苗;

摘要:合格评定作为确保产品符合技术法规或标准的关键手段,既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载体。面对区域价值链深度整合的现实需求,区域贸易协定通过深化升级《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中的条款,构建起更高层级的合格评定国际规制协调框架。在对CPTPP、USMCA、EJEPA和RCEP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合格评定条款进行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发现中国的合格评定规制实践在合格评定机构非歧视待遇、...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者:李泽泉;

摘要:文明与现代化相伴相随,两者之间具有内在和历史的关联。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题中应有之义,反映了党治国理政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赋予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时代意蕴,包括内涵的全面性、人民的主体性、历史的传承性和对外的包容性等。由于文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新时代新征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学思践悟科学理论,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2024.7.14系统投稿 2024.7.25退稿 这速度也是绝了,好歹不耗着,挺好

    2024-11-23 10:57
  • 奔跑的辣椒酱

    别听雇的那些水军BB,网站投稿后长期是新到稿件,耗死你。

    2024-07-02 21:46
  • zhaohhhh

    期刊很友好,不只是大佬才可发,对主题和写作质量符合的青年学者或博士生也给予一定机会。期刊的内容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包括各学科对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精神的阐释。总体而言,期刊公平、编辑友好、沟通高效、审校迅速!点赞!

    2024-04-04 13:31
  • 奔跑的辣椒酱

    系统投稿,导师挂一作,挂了省里的课题。可能是文章类型是马原方向,与中特不是太相关,所以退稿很快,不到一个月就退稿了,退稿原因是“文章的学术阐释达不到本刊发表水平”。前期对这个刊物没有特别多的了解,属于盲投,比那些投过去理都不理石沉大海的要好一些。

    2023-06-16 21:33
  • Yangming_ak

    这个刊物有同学投过一篇,一个月内编辑电话说可以修改,但不能博士独作,要加导师,然后又改又加,又有意见,然后…又然后一轮,快一年后,这篇论文同学发表在了普刊上,因为热点已经过了…我投过,石沉大海……慎投

    2023-05-03 17:59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