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CSSCIAMI扩展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3.768
综合影响因子:1.770
邮发:80-476

  思想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习近平对马克思人民幸福观的重要理论创新————作者:张玉杰;

摘要:马克思人民幸福观立足于现实世界,追求人的“现实幸福”,确立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立场,阐释了劳动是幸福源泉的根本观点,实现了幸福范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人民幸福观的基础上,对“何为幸福”“幸福为了谁”“如何实现幸福”进行了一系列新论述,实现了从“现实幸福”到“美好生活”、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劳动幸福”到“奋斗幸福”的升华,从现实性、人民性和主...

习近平运用政治隐喻讲述中国民主故事的学理探赜————作者:郭海龙;

摘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率先垂范,运用“脚鞋隐喻”“星月隐喻”和“生命隐喻”等政治隐喻讲述中国民主故事。这些政治隐喻形象地诠释了中国民主,蕴含着深刻的学理。“脚鞋隐喻”等阐释了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共性价值追求与个性多样呈现;“星月隐喻”等阐释了中国民主政治架构的功能优越性与结构创新性;“生命隐喻”等阐释了人民民主的战略地位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守正创新。运用政治隐喻讲...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的生成、特征及形态————作者:刘云彬;黄蓉生;

摘要:数智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上升到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基于传播视角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源于要素作用、承于结构性能、成于系统行为,具有地位的基础引领性、范围的普遍贯通性、运行的组织协同性、结果的思想建构性四大特征,呈现为思想传递、政治撒播、文化承续三大主要形态。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性审思,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的逻辑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作者:靳玉军;黄昌民;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应当基于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独特方位和现实境遇予以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体现为其中多样精神因素的结构优化、传统向现代系统演进的环境时间序列以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的意图”向“理想的力量”的现实转化,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底蕴和活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开展以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及其范式建构————作者:史宏波;李尉清;

摘要:专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日趋成熟的重要标识,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和学科化的根本路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研究范式,是指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学科信仰的学术共同体自觉探索科学完备的自主知识体系,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并普遍遵循的学术规范,构建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论,并以形成不可替代的研究成果、实现学科专业化建设为目标的共同研究模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一些专业化发展难题,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新探————作者:于小淳;

摘要:规律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复杂系统对其进行动态考察,指认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过程中的规律,是一种更具包罗性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范式。内生驱动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运行过程的规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内部以及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自发力量驱动其展开与优化。共生协同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交互式运行过程的规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系统间存在共生关系并...

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价值意蕴、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作者:肖光文;葛秋月;

摘要:坚持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提出“党的文化领导权”重大命题,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重要价值意蕴,有利于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历经初步确立、曲折探索、巩固推进、深化完善4个发展阶段,在根本保证、重要保障、价值旨...

数字文明建设的出场逻辑、现实悖论与突破路径————作者:仰义方;

摘要:数字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彰显时代性、共享性、全民性等基本特征。当前,数字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同时数字发展的理想形态与现实状态之间存在某些冲突,诸如数字造福人类与西方数字霸权之间的合作悖论、数字为民理念与数字资本化之间的价值悖论、数字共享性要求与数字鸿沟之间的责任悖论、数字赋能人的全面发展与数字依附性之间的伦理悖论,多重悖论困境易使数字技术的生产与人类文明发展之...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贡献————作者:高继文;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凝聚着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创新成果,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围绕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课题,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本质要求、目标任务和内在动力,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回...

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建构和学理化阐释————作者:宋友文;徐倩倩;

摘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可以从奋斗目标、历史方位、中国方案、思想方法等4个方面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体系化建构和学理化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方位,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国方案,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方法。这一建构和阐释体现了方向、方位、方案和方法的辩证统一

讲深讲透讲活“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视野————作者:高正礼;孟徐菁华;

摘要:“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深讲透讲活“六个必须坚持”,需要结合新时代伟大实践讲清“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清“六个必须坚持”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结合党的历史讲清“六个必须坚持”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关系,结合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讲清“六个必须坚持”在...

提振“教研”效能问题及对策——以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创新为例————作者:李蕉;

摘要:教研制度是推动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石,但在长期实践中也存在着泛化虚化的危险,须回归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本质。笔者以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教研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有效教研是从审视课程建设的全局出发,通过宏观的整体谋划、中观的集体备课以及微观的教学环节协同解决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教研制度作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核心优势,能够通过打通理论创...

“法治大思政课”如何讲深讲透讲活——以“和立方“”背包法官”的课程化为例————作者:黄东;

摘要: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是当前重要的时代课题,“法治大思政课”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是对此课题的重要回应。“法治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层面应以“法治思政”统摄主题,开展以“结对子”为代表的机制创新,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鲜活样本与生动实践课程化;中观层面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融合实践活动并加以项目化,追求“思政+专业+具身”有机统一;微观层面强调具身的“大思政...

教育“三大属性”的理论自觉、现实语境与实践导向————作者:李庆霞;吴俊辉;

摘要: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了教育具有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教育的“三大属性”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彰显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语境,具有鲜明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导向。深入理解教育的“三大属性”,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作者:肖映胜;李嘉琦;

摘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性阐释是推进理论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续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创新续篇,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具有根本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方向在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大方向、中国特色社会...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学理化阐释————作者:刘文祥;

摘要:“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将文明视为表征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历史性范畴,肯定文明的多样态、进步性以及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意味着将文明的区别全部归结为文明的特性,而是承认文明存在相对先进与相对落后的发展差距,肯定相对落后文明的发展进步性。“文明优劣论”是“西方中心主义”思维主导下对文明的价值评价,以“优劣”的价值判断替代“差距”...

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之义的四重逻辑————作者:刘林;成开玄;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之义”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与现代化关系的新认知,强调了人民民主并非是独立于现代化进程之外的附属品,而是与其紧密交织,共同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未来。从理论根基来看“,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与民主学说的逻辑必然,它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的本土化创新;在实践道路上“,应有之义”积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空间向度————作者:林丹萍;

摘要:空间作为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生成与传播的场域和资源,直接关系着话语体系的实效性。因此,从空间向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问题,具有反思与建构双重效应。空间适应性、空间整体性和空间生产性问题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空间反思的主要视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需要立足“两个大局”把握话语体系的战略目标,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话语;植根“生活世界”...

高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内涵意蕴、功能要素与应对策略————作者:王维;

摘要:高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政治、思想、组织、文化等综合引领覆盖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的动态过程。研究立足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融会贯通,明确高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政治、组织和价值三重内涵,挖掘定位决策与战略判断、价值内化与精神塑造、管理优化与效能提升的功能要素,提出高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念自治—技术善治—机制融治”的应对策略,为新时代高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时代意蕴与实践理路————作者:周鑫;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战略选择。坚持守正创新有利于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任务,回应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课题。守正创新需要把握好“四个自信”的内涵和真谛,坚守思政育人的理论之基、赓续思政育人的文化之魂、厘清思政育人的道路之辨、创新思政育人的话语体系,从而提升思政引领力。在实践中,通过建构高...

  思想教育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2024.7.21邮箱投稿 2024.11.23仍未回复……

    2024-11-23 11:14
  • 奔跑的辣椒酱

    两个月退稿,起码有回复。

    2024-11-06 16:0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3个月,没有任何回复~985讲师~

    2024-11-03 21:52
  • Yangming_ak

    投稿后没有任何回复~

    2024-11-03 21:5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一个多月后,邮箱查稿,已读未回。

    2024-09-24 17:07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思想教育研究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