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CSSCIAMI扩展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4.355
综合影响因子:1.875
邮发:80-476

  思想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论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叙述方式及其整合逻辑————作者:张建晓;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叙述方式包含生活叙述、历史叙述、科学叙述、理论叙述等。其中,生活叙述以前见指引、突发奇想、共情表达等惯常形式,言说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历史叙述在生活叙述基础上拓展融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之维,以总体性视角来观测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历史嬗变;科学叙述引入实证方法,科学验证叙述成果,帮助社会大众深化、校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认知;理论叙述完成对所有叙述成果的检视、反省和批判,形成理论化、体系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境关联及其场效应————作者:杨宇辰;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境关联,是基于各族群众的现实需求、情感诉求和社会互动机制,将生活情境、文化情境、历史情境的特有属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联。这种关联以情境场的方式展开,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级的情境场分别以个体、群体、国家为场主体,每一层级的情境场是由下一级的情境场发展而成,不同层级的情境场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功能,以情感为纽带实现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动态性的互动。情境场的协同优化...

历史主动精神激励青年奋斗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作者:白永生;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把握历史的革命精神和为崇高价值理想矢志奋斗的斗争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实践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可以上升为社会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成为弥合青年奋斗历史观与价值观割裂的黏合剂、引领青年奋斗思想与行动统一的营养剂。新时代需要用历史主动精神培育青年以大历史观把握奋斗规律的思想自觉,增强青年把握历史主动担当责任使命的行动自觉,塑造青年...

从反驳福克斯“无限剥削”论断到全面的数字劳动理解————作者:陈红兵;单煜夏;

摘要:福克斯基于剩余价值率公式,在数字劳动理论的社交媒体资本积累部分作出了在线用户遭受“无限剥削”的论断,这是其数字劳动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部分。面对这一论断需要结合商业实践并回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本源来再次认识。从商业实践来看,作为“无限剥削”论断的提出前提,“产—消者”商品概念与现实稍显不符,交换环节也显得简单化。从理论本源来看,作为“无限剥削”论断的提出过程,可变资本和劳动二重性概念偏离了马克思政...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积极社会心态探赜————作者:李东坡;金文珊;

摘要:青年积极社会心态是社会实践与时代发展交织的正向心理写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社会心态为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历史主动性、增进群体凝聚性、赋予主体自觉性。具体来看,谋求奋发向上的有为心态、敢于突破陈规的创新心态、秉持开放包容的平和心态以及追求自信独立的个性心态总体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应然图景。现实来看,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面临着美好生活愿景与现实境遇的落差、共同富裕目标...

人才新质态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维阐释————作者:盖逸馨;王轶丹;

摘要:人才新质态赋能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关键之举,为何能够赋能、如何赋能以及怎样实现赋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课题。通过诠释人才新质态理论概念,梳理其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理论内核,理解人才新质态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明确赋能作用的内在逻辑。人才新质态在满足个体精神需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创新等方面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强化引领、深化培养和优化管理的立体结构出发,在实践中践...

系统观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作者:刘须宽;

摘要:越是面对复杂的世界越是需要系统思维、整体观念。马克思主义借助于普遍联系与系统思维剥离历史的假象与虚象、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因与次因,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系统观,为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理解人类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据。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系统思维,形成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治...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演进、现实指向与未来发展————作者:韩锐;韩伟伟;

摘要: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我反思意义上的自觉性、主动性与自为性的统一,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维系。究其渊源,中华文化主体性曾经历从自在、自蔽到自省的阶段性演进。回眸百余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孜孜求索下,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空前觉醒、“自主能力”全面提升、“生命特质”充分彰显、“自信气象”得以重振,从而开辟了文化主体性发展的新境界。观照现实,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出场是对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帝...

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中的“主体性失落”及其重构————作者:罗红杰;

摘要:以DeepSeek为鲜明标识的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然而伴随着“数智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主体性失落”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呈现出“技术愈狂飙,人的主体性愈失落”的幻象。作为“精神生产”主体的人在面对智能技术“座驾”时常会感到“迷茫”和“失落”。技术的“自主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引致“主体性失落”的重要原因。深入阐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机”关系及其主体性意蕴是透...

系统观念的实践基础————作者:辛向阳;

摘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系统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的思想升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结晶,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总结。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秉承系统思维、整体意识、全局观念,更加自觉地将系统观念运用于党和国家战略部署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系统观念的历史脉络、科学内涵、方法论意义————作者:朱大鹏;

摘要:系统观念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坚持系统观念”这一论断形成和演进的历史脉络,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彰显于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等多个重要节点,深刻体现了党对“坚持系统观念”这一科学论断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观念的科学内涵,意味着要从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征把握系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系统观念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打开了广阔空间,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

新时代系统观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作者:冯昊;

摘要: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系统观念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形成的关键和显著特征。传统系统观念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塑造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但也存在缺乏分析等缺陷。新时代系统观念建筑在坚实的现实背景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实现了对传统系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的重要意义、知识体系和实践路径————作者:郑敬斌;聂广壮;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具有突出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的知识体系是开展该学科研究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的知识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构成“结构—生产—传播”的闭环关系。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资源整合、方法借鉴、人才培养3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定位的历史演进和经验启示研究————作者:王永和;王永杰;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余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与时俱进地优化调整教育定位,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定位的百年演进历史,从中得出5点规律性认识和启示性经验,即教育具有鲜明政治性,必须要突出政治功能;教育具有人民主体性,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具有战略支撑性,必须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现实样态、生成逻辑及治理路径————作者:谢成宇;徐荧松;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风险呈现出生成内容失实、思想防线失守及价值认同失落等现实样态。其生成诱因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运行逻辑,即数据底层架构的意识形态偏向风险,人机协同模式的意识形态传播困境,以及个性化内容生成的意识形态消解危机。因此,需要从治理虚假信息,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巩固主流阵地,提升意识形态控制力;弥合数字鸿沟,扩大意识形态传播力等层面进行精准治理,将这一新型技术要素转化为网络意...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悖困、优化————作者:丁帅;陈勇;

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正通过多维实践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变革。在育人理念上,构建数据画像和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智慧教育生态,实现知识传授向情境化体验转型。在教学范式上,形成微单元结构与靶向供给相配合的精准模式,运用知识图谱重构动态认知网络。在技术赋能上,依托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实时追踪学习轨迹,结合虚拟仿真场景增强思想引领实效。当前,人...

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作者:谢俊;彭福莹;

摘要: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多模态原创内容生成、智能化人机交互、知识整合与推理、模态识别与辅助决策等典型特征。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掀起一场“智能革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成、教育场域、教育方法、教育治理上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挑战,表现为内容生成的不确定性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人机共在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主体性地位,人机对话变革传统思想政治...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提升的应然指向与实践路径————作者:姚昌;冯建;蔺立杰;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人机协作成为新常态,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呈现出思想洞察力的精准化、价值引领力的个性化、文化感染力的创新性、实践引导力的协同性应然指向,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提升辅导员思政引领力,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同、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数据精准与伦理风险的平衡,在身份认同、选优配强、赋能...

习近平关于红色资源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论析————作者:熊文景;

摘要:习近平关于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的行动指南,是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红色资源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红色资源的本体论、价值论、保护论、运用论等4个维度。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红色资源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对于深化红色资源的本质认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明确红色资源的保护要求、强化红色资源的活化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尚和合”的思想意蕴与时代价值————作者:陈红娟;杨艺;

摘要:“尚和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旨归。在人与人关系上“,尚和合”倡导“以和为贵“”推己及人”增进人与人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尚和合”秉持“泛爱众“”和而不同”推动多元社会主体共生共荣。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尚和合”主张“参赞化育“”取予有度”保障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与永续发展。三重维度彼此支撑,为破解现代性语境中的人际疏离、社会冲突与生态危机提供了深...

  思想教育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2024.7.21邮箱投稿 2024.11.23仍未回复……

    2024-11-23 11:14
  • zhaohhhh

    两个月退稿,起码有回复。

    2024-11-06 16:08
  • Yangming_ak

    投稿3个月,没有任何回复~985讲师~

    2024-11-03 21:52
  • 奔跑的辣椒酱

    投稿后没有任何回复~

    2024-11-03 21:5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一个多月后,邮箱查稿,已读未回。

    2024-09-24 17:07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思想教育研究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