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战线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Social Science Front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复合影响因子:2.280
综合影响因子:1.174
邮发:12-28
官网:https://www.shkxzx.cn/
主编:王永平

  社会科学战线最新期刊目录

文化经济的实践逻辑及其文明蕴涵————作者:臧峰宇;

摘要:促进文化与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化经济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基础,呈现出一种具有人文特质的生产和消费样式,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其文明蕴涵在新时代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价值观念为支撑,使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质,获得新的发展动能。今天,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将不断深化对文化经济的精神内涵的认识,丰盈人们在数字化生活中的...

跨文化传播的语义逻辑——基于中外文化交流史经验的考察————作者:邱爽;

摘要:“用熟悉理解陌生”是人类理解的基本逻辑,也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逻辑。通过受众所处的本文化(熟悉)解读异文化(陌生),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方式。考察中外文化交流史,并以佛学东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典型案例,可以具体、深入地把握跨文化传播的语义逻辑。佛教初传中国时,其概念和思想难以被理解,传播者借用中国本土的道家、儒家话语体系(熟悉)解释佛教思想(陌生),此即“格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同样面临类...

论无产阶级的历史政治形象:对黑格尔哲学以及激进主义政治逻辑的批判————作者:张文喜;

摘要:19世纪发生的伟大历史事件和必然革命,塑造了无产阶级的历史政治形象。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客观社会革命辩证结合的焦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关联脉络中通观这一焦点,归根结底依赖于马克思把一种新的意义注入了阶级概念和历史法则里,一个无产阶级可以将等级和等级解体两种相反规定集于一身,使历史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意义超越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今天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批判的影响中。当代激进主义政治的逻辑...

数实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作者:夏杰长;张雅俊;

摘要:数实融合的本质是更加激进的产业融合,是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导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数实融合的要素包括技术融合、要素融合、市场融合和场景融合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从松散联结到深度融合需要强劲且持续的动力。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数据要素、数字生态和应用场景连接实体经济,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效互动和双向赋能,驱动数实深度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综合应用不断深化,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更...

“十五五”时期东北地区国家制造业战略腹地建设研究————作者:马涛;王晓磊;吴然;

摘要:“十五五”时期,作为国家安全保障的制造业,需要预先布局关键制造业备份基地,形成内陆地区增长动能。研究国家战略腹地需要厘清国家战略腹地与沿海地区的分工关系,特别是在安全与效率的双重目标下,通过区域间互补优势,可以实现关键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国家战略腹地有序转移,重构空间分工体系,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路径。文章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界定国家制造业战略腹地的基本内涵,从理论上形成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与产业梯度转移...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生成逻辑与历史演化————作者:卢江;郭采宜;

摘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大部署,其目的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近代史表明,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可能脱离经济全球化。从生产力视角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由科学技术进步和分工共同决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可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从生产关系视角看,高水平对外开放可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普遍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模式。中国高水平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海外移民政策的巴西转向及特征————作者:杜娟;

摘要:近代晚期,日本移民作为融入全球移民大潮中的一个群体,是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产物。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推动了其海外移民政策的重大转向。日本政府将国内问题和海外移民问题统筹考虑,将向拉美移民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确定了“共存共荣”的海外移民方针,实施国策移民政策,将移民重心彻底转向巴西。此后十年,日本向巴西的移民活动步入高峰,巴西成为日本海外移民的首要目的...

善钧从众:理解中国古代舆论整合的标识性概念————作者:王润泽;米湘月;

摘要:共识建构存在舆论中“一”与“多”、质与量的内在紧张,围绕此元问题,中西政治观念与传播实践形成分野。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舆论研究存在潜移默化接受西方公共领域叙事以及话语囿于“民主-专制”结构并“自我东方化”的问题,缺乏中国的内生概念,亟待建构中国舆论史自身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由于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其过程涉及主体、客体、过程与结果等非从属关系结构。以参与主体和过程为导向的西方公共领域...

公共理性的“西方范式”与“中国范式”——基于阐释学的视角————作者:谷鹏飞;

摘要:“公共理性”在中西方知识阐释中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范式,并发挥着不同的阐释功用。公共理性的“西方范式”因应不同内涵发挥着多样化的阐释作用,即为阐释主体赋予合法性身份、为阐释主体提供意义理解的普遍性心理依据、为阐释主体性的确立寻找终极的理念依据、为阐释对象寻找意义的源头与真实性依据、为阐释活动奠定知识与价值基础,以及为阐释的异化或强制阐释提供批判武器。而公共理性的“中国范式”在现代发展中通过梳理文化的“...

从“吴绛雪”到“徐烈妇”:晚清时期吴宗爱的传记书写与文本政治————作者:熊明;常伟涛;

摘要:清初吴宗爱的“烈妇”形象是经过刻意塑造而形成的。吴宗爱最初以才女形象出现在早期文献中,经由晚清士人黄安涛、许楣、潘树棠等人的传记重塑,逐渐由才女转变为烈妇形象,期间经历了从“奇女子”到“坠崖遗烈”,再到“大雅女士”的变化过程。吴宗爱的烈妇形象最终得以形成,其烈妇身份也得到了官方承认,被收入《清史稿·列女传》中。晚清士人通过传记书写重塑吴宗爱形象的过程,是考察传记文本生成的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

清骈清注与清代骈文的经典化————作者:张明强;

摘要:清代骈文呈现“以本朝人释本朝文”“以四六家作四六注”的特征。科举制度的需求、仕宦应酬的需要、汉学考据的兴盛等,共同构成了清人注清骈繁荣的时代、社会与学术背景。清代骈文注家借注骈立名的动机与骈文本身的特质成为推动清人注清骈繁荣的内在动因。注家群体以江浙地区诸生、贡生、监生为主体,多授徒讲学。注家深入探讨注释的内涵与独立性、选文标准、典故溯源、注例等问题,开创自注体例,推动注释方式由独注向集注、注文由...

虚假诉讼罪的保护法益辨正及其实践展开————作者:郝川;左智鸣;

摘要:“立案登记制”的推行在保障公民诉权的同时,也导致虚假诉讼案件数量迅猛增长。《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虚假诉讼罪,但在本罪司法适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准确理解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关键需要明确本罪所保护法益的具体内容。在区分保护法益与规范目的的立场上,虚假诉讼罪的保护法益应当回归到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上来。虚假诉讼罪刑规范包含妨害司法秩序型和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型两种,前者属于具体危险犯,后者属于...

规范法学视域中截贿的刑法认定————作者:李凤梅;

摘要:对贿赂犯罪中的截贿行为进行刑法规范意义上的探讨,是在法理学层面对反腐败的理据支持,也是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的必然要求。刑法对截贿行为的评价,需要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坚持自身独立的评判标准。作为截贿对象的委托物的性质应区分犯意产生的时间及截贿方式而定。类型化下的诈骗类截贿、侵占类截贿以及“以此易彼”类截贿行为的认定,需要结合案涉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判断

探索教育规律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作者:孙振东;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学通过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强国建设服务。探索教育规律包括揭示教育规律并形成教育科学规律、探究教育规律的作用机制和探讨教育规律的利用机制三方面工作。揭示教育规律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观,分析批判教育无规律论及其哲学基础,改进教育研究方法,完善教育学话语表达。教育规律的作用机制是教育事业发展或教育教学活动中规律性联系的形成和实现的方式。探究教育规律的作用机制,就是弄...

数字经济提升区域能源效率机制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作者:金通;党程远;

摘要:数字经济对区域能源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和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数字经济以新质生产力的提高为路径,具有提升能源效率的效应;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促进能源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存在门槛效应,随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边际递增的促进作用;利用不同区位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市场机制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挖掘了数...

明代辽东地区乡贤祠祀考论————作者:李文玉;

摘要:关于明代辽东地区乡贤祠的情况,史料记载多有抵牾。经考证,明代辽东地区乡贤祠共有12座,在镇城和卫城的分布已较为普遍,其建置时间以嘉靖朝为主,在选址上大多附于文庙。明代辽东地区倡议修建乡贤祠和批复入祀等事项多由巡抚或巡按御史主导,入祀者以本朝人为主,虽然武将的入祀展现出该地的军事体制特色,但总体上仍以文臣入祀居多。以广宁乡贤祠为代表,辽东地区乡贤入祀初现“冒滥”端倪。明代辽东地区乡贤祠祀的发展,展现...

东北移民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作者:杜有;

摘要:中国东北是一个移民社会,由移民带来的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长期碰撞和交融,逐渐形成了东北移民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东北移民文化在实践中创造转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东北移民文化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交融,强化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互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东北经济社会发展

AI主播能否实现“信任性真实”——一项基于深度访谈的受众感知分析————作者:刘娜;

摘要:AI主播作为智能传播媒介表征符号的“代言人”,是智能生产平台算法把关下的技术主体,是新型主流媒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媒介深度融合的产物。文章采用深度访谈法,对AI主播播报新闻的“信任性真实”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技术拟身性的认知偏差与情感缺位的传播异化导致信任评估的认知折扣。AI主播通过技术具身实现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再语境化,符号建构与认知框架的互构关系共同形塑了新型信任范式的生成逻辑

诠释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者:牛文君;

摘要:“应用”与理解、解释都是诠释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应用问题甚至被视为诠释学的中心问题。在诠释学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三重应用性,其一是作为技艺学、方法论的诠释学之应用,其二是存在论—实践哲学意义上的应用,其三为当代诠释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中的双向应用。当今,诠释学已成为一股影响广泛的世界性哲学思潮,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部门,诠释学不仅关注文本的意义理解和解释,还探讨人类的理解活动本身及其在文化...

生命与总体性:青年卢卡奇的理论探索————作者:仰海峰;

摘要:在青年卢卡奇的思想中,生命的碎片化与生命的总体性追寻,构成了其理论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心灵与形式》中,卢卡奇通过区分生活与活着,强调以形式赋予生命的本真性与审美意境。在《小说理论》中,通过讨论小说的类型,青年卢卡奇强调生命的总体性不再是形式化的要求,而是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及对日常生活的超越,从而在失落的世界中重回生命的本真状态。这些讨论虽然还没有摆脱精神化的特征,但其思考切中了时代的问题,不仅影响着...

  社会科学战线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社会科学战线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