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北大核心CSSCIAMI顶级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Sociological Studie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11.545
综合影响因子:8.694
邮发:82-499
官网:https://shxyj.ajcass.com/
主编:李培林

  社会学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以文明为方法: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和自主性建设的新路径————作者:杨立华;

摘要:在系统梳理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和自主性的不同争论,探讨其分歧的根源和相关概念的关系网络,以及深入阐释社会科学的科学文明二重性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包含文明并强调文明客观性和科学不同层次及边界的全面科学观,以区别于传统的不包含文明且忽视文明客观性和科学不同层次及边界的片面科学观。本研究进而主张以文明为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纳入文明,构建复杂社会科学体系,并对此方法的内涵、优势、基本路径和原则进行了初步探...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经济转型——一个制度—文化耦合性的分析视角————作者:王宁;

摘要:把工作伦理和消费伦理合并为一个分析单位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演变轨迹。丹尼尔·贝尔认为,随着新教国家(如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演进到一定阶段,注重节俭的消费伦理逐渐背离新教伦理,转向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与之不同,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工业化历程后,工作伦理(勤)与消费伦理(俭)依然还是一体化的。这一差异的根源值得探究。本文运用政府文献分析法,依据制度—文化耦合性的分析视角,探讨了当代中国异...

家、亲密关系与创业——基于T家庭创业史的社会学分析————作者:梁波;艾莉桦;

摘要:本研究从“家”的视角出发,以T家庭的创业史为例,考察了家、亲密关系与创业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虽然社会日益个体化和理性化,但是一些领域的中小型创业仍然与“家”紧密相连,常常依赖于亲密关系。以“家”为场域的亲密关系通过“家计”促成合作共识、“家爱”提供情感支持、“家识”帮助应对风险三个机制影响创业;而利益与亲情的张力又会使得创业者对亲密关系形成新的认知并进而影响创业的再选择。可以认为,创业并非完全“...

叙事与再叙事——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在政策试点过程中的互动————作者:王路昊;

摘要:尽管许多政策试点实际上由国家部委发起和主导,但是政策试点过程中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的互动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对此,本文基于叙事工作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探索性的分析框架,并针对S部委引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案例展开了一项叙事分析的研究。研究发现,基于叙事与再叙事的互动,S部委与诸地方政府共同推动了叙事工作的实施,从而促进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的实现;也正是在叙事与再叙事的协作与张力之下,部地双方各...

情法两平:本地工业发展实际与地方政府劳动治理————作者:刘建;

摘要:本文探讨了长时段工业发展情境下劳动争议治理的实践过程及其情法意涵,考察了地方政府调处劳动争议的差异化问题。研究发现,本地工业基础及其变迁深刻形塑了地方政府的情法认知,使其针对底线型争议和补偿型争议形成了不同取向的治理风格:底线型争议的治理遵循道义和科层的逻辑,倾向于实质化保障劳动者基础权益,体现情感道德保护和法律实用主义取向;补偿型争议的治理遵循以工业发展实际为核心的地方逻辑,倾向于保护当地企业经...

弱激励创新:基层政府产业行为分析————作者:凌争;郭宁;

摘要:基层政府如何培育新产业?既有研究关注基层在“强激励”下的“(典型)产业打造”行为。本文以L镇电商产业为例指出,政府内部的激励结构并非“整齐划一”:强激励下的产业发展通常由领导班子“引领性干预”,弱激励下的产业发展则由边缘部门“自主探索”。弱激励结构为基层创新提供超越“激励悖论”的制度条件,使其能够在长期摸索中以较低成本解决问题,并为产业发展带来“意外的收获”。本文将这种产业打造行为概括为“弱激励创...

数字时代的中国青年文化变迁:趣味模式、社会区隔与平台化————作者:刘太石;

摘要:数字时代与中国青年文化的耦合带来了全新的理论与实证问题。本研究以某青年文化平台的数字痕迹为例,通过“计算扎根”展示中国青年文化的数字境况与变迁。研究发现,平台化的中国青年文化呈现杂食性为主体、单食性并存的趣味模式,并与性别、世代等社会区隔要素具有同源性。进一步考察文化的数字变迁后发现,青年文化平台历经亚文化、多元化与主流化的发展阶段,其背后是宏观社会进程下青年文化实践与平台技术运作的共同作用。青年...

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变迁:基于线上逝者纪念文本的分析————作者:政光景;

摘要:本文基于公开的线上逝者纪念文本,依据道德的四分类模型,探讨了1950—2019年的道德变迁时期效应和1901—2000年的道德变迁世代效应。研究表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变迁呈现“双拐点,两阶段”特征:即时期变迁上的“千禧年拐点”和世代变迁上的“新中国成立世代拐点”;在两个拐点前,自我发展道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自我克制、发展型利他和克制型利他道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两个拐点后,四类道德则呈现相反发展...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乡城流动人口住房选择变迁及其影响机制————作者:吴开泽;

摘要:本文在经济社会双重转型背景下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多维度研究框架,研究乡城流动人口住房选择变迁及其影响机制。宏观的经济社会转型、中观的制度变迁与人口流动转型、微观的家庭诉求与经济能力分别影响乡城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可能性、可及性和可为性。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型进程中,中国城乡社会发展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阶四段式”进程,乡城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经历了回乡建房、城租...

《社会学研究》投稿指南

摘要:<正>《社会学研究》开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栏”“专题研究”“论文”“研究述评”等栏目。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1.《社会学研究》官网(shxyj.ajcass.com)为本刊唯一投稿渠道,编辑部不再接受电子邮件及邮寄的纸质稿件。2.本刊刊登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述评等,不刊登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含网络发表)。学术论文以15000~20000字为宜

形塑市场:城市回收业二元结构的动态转化及治理适配————作者:黄晓星;滑哲;

摘要:现代市场变迁与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相关,有关中国市场建构的既有研究沿“体制分权”和“主体互动”两个视角展开,对“社会取向”的关注度仍有不足。本文以城市回收行业市场为例,提出建构市场的社会取向分析框架。城市利益的社会面向、作为一种行动者力量的社会因素和争取市场空间的社会过程构成了形塑市场的三种社会性因素,城市政府和社会行动者围绕各类市场要素争取市场的定义权。城市市场的“正规—非正规”二元结构在动态转化,...

代言人生产的组织化与“去污名”困境——一个社会企业的个案研究————作者:朱健刚;董上;

摘要:生产脆弱群体的代言人是公益组织经常采取的一种“去污名”策略,近年兴起的一种典型做法是社会企业通过创造多元就业岗位来试图去除残障者的就业污名。然而,本文通过对一个视障者咖啡馆案例的个案研究发现,虽然这类社会企业通过生产代言人的方式试图改变公众对残障群体的污名化印象,但残障群体中的大部分人也可能因与代言人积极上进的“明星”形象不符而更加不被公众接受。与此同时,本文发现代言人在商业化过程中也可能被重新标...

重返工业教育:产业园区青年农民工现代化研究————作者:何明洁;管蓉;邓小兵;

摘要:工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重返工业教育视角,从产线生产塑造现代工人、社区生活培育城市公民的双向维度探究产业园区对青年农民工现代化的影响。基于对成都某制造业产业园区的研究发现,当前的产业园区已成为城市的一个特殊治理单元,呈现“政企社”共同参与、各有侧重的治理模式。车间的劳动经历塑造了青年农民工对工业时间、生产空间以及科层制的遵从,公寓的社区生活则促使工人在宿舍自治、社团组织和社区活动等...

隐私权的社会建构:网络相亲中的空间博弈与规范协商————作者:刘子曦;

摘要:数字技术改变了社会连接的方式,隐私确权成为难题。本文通过考察网络相亲中的隐私规范及其生成逻辑,探讨隐私权所依托的社群关系及其关系伦理。研究发现,在隐私确权的过程中,平台和用户塑造出两种彼此冲突的隐私观,分别是侧重集体安全、强调信息披露的“义务”,以及侧重个人自由、强调信息支配的“自主”。平台通过空间叠加和道德舆论来强化信息识别,用户则通过空间划界和法律动员来弱化信息传播。个人信息通过社群关系形成了...

内生性关联与乡村环境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的建构——基于临江县“河道自管”的案例研究————作者:陈涛;郭雪萍;

摘要:乡村环境治理面临如何处理好与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关系和如何激活农民主体性的难题。本文从构建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及政府与农民互益协作的内生性关联这一分析框架出发,基于对临江县“河道自管”的考察发现,融入农民生产生活、吸纳农民智慧和关照农民意愿的实践激活了农民主体性和乡村环境治理活力。农民主体性建构于以农民为主体的责任关联、利益联结与协同联动机制之上。调适好“民”和“治”的边界是维系农民主体性的关键。本文为...

亲属网络视角下的儿童学业成就:影响机制与阶层差异————作者:张骞;

摘要:在既有代际流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儿童学业成就阶层差异的研究视角从核心家庭扩展至祖辈与父辈同胞构成的亲属网络,考察亲属网络资源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及阶层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在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过程中,祖辈网络资源和父辈同胞网络资源分别主要通过社会支持机制和价值观形塑机制发挥作用。此外,亲属网络资源能够缩小儿童学业成就的阶层差异,使低阶层家庭的儿童获得更...

低生育率社会中的家庭结构与育儿功能——基于资源供需视角的实证分析————作者:宋健;陈文琪;

摘要:本研究基于资源供需视角实证分析了低生育率社会中的家庭结构与育儿功能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家庭情境的调节作用。育儿功能是指家庭调配整合资源以满足育儿需求的能力,本文从经济、服务和时间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考察。在综合考虑了代际间居住安排的灵活性和家庭成员的流动性之后,本文将家庭结构区分为紧密式(包括凝聚式、灵活式)和松散式。研究发现,紧密式结构家庭的育儿功能优于松散式结构家庭,这在经济维度和服务维度上尤为突出...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的使命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期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综述————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社会学作为一门密切关注社会变迁的学科,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服...

社会工作服务中专业伦理与人情伦理的调适——以一个灾后重建服务项目为例————作者:赵万林;

摘要:如何在专业伦理中安置人情是本土社会工作实践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对一个灾后重建服务项目的研究,本文发现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分寸拿捏、意义重塑与情感定向等伦理工作,在规避人情互动的伦理风险的同时,释放了人情对专业服务的积极功能,从而促成了专业伦理与人情伦理的调适。这种调适之所以可能,其更深层次的社会基础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持有的互以对方为重的本土行动伦理。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专业服务中...

社会结构的文本大数据测量——以中国社会职业地位变迁为例(1940—2015)————作者:陈茁;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的社会结构定量测量存在时间跨度有限、测量维度单一、隐性指标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文本大数据,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来测量不同时期的话语结构,进而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规律的方法。以中国社会职业地位的历史变迁(1940—2015)为例,本文基于书籍大数据,从财富、权力、文化、声望四个维度刻画了职业地位和职业地位结构的历史变迁图景。该方法对传统问卷测量方法形成了重要的补充,为缺乏问...

  社会学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过2次,都是2个月左右退稿,没有任何意见。

    2024-06-21 11:28
  • Yangming_ak

    投稿后一直显示初审中,电话问编辑进展,编辑老师表示,初审三个月,网站有写。哪位同仁看到网站写这个了吗?作为顶刊,系统不是太稳定,升级维护一下吧。

    2024-05-31 11:14
  • 带头大哥666

    该刊一周左右显示初审中,但之后审核确实较慢。官网说是周三可以打电话咨询,有次周一也打通了。

    2023-08-03 09:13
  • zhaohhhh

    投稿20天,被拒 拒稿原因,与本刊定位不符

    2022-10-03 15:26
  • zhaohhhh

    投稿6个月还在审核中,初审、二审、审核中,不知道啥时候有消息,打电话催好像也没啥用。

    2022-07-09 09:41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社会学研究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