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语教学杂志投稿格式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8:05:16

  1.来稿全文包括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姓名、单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另附一页。

  2.正文章节标题或小标题独占一行,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层级结构:1.0、1.1、1.2……2.0、2.1、2.2……

  3.凡文中引用别人观点,请在文中用夹注形式。格式为:(作者姓名,年份:页码)。若属概括性介绍,可以只注作者姓+年份,例如(Ellis,1994)、(文秋芳,2008);若直接引用他人原话,应用双引号,并提供引文页码,例如“……”(Ellis,1994:28)。正文中出现作者时,括号中只注年份(或年份+页码),如Ellis(1994)认为……;Ellis(1994:216)指出“……”。文中如需注释,用①②③上标形式通篇排序,文字说明放在文后注释中。

  4.文中出现的外文专有名词和术语一般应译成中文,第一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标明外文原名。

  5.外文人名、地名除公知公用的可直接用中文外,其他人名可只保留外文,但全文一定要统一。

  6.文中数字的用法原则上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固定词汇除外。

  7.文中出现的图和表格,请在图的下方标明图序和图题,在表格的上方标明表序和表题。

  8.文末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并编号[1]、[2]、[3] ……。外文在前,中文在后,同一作者的文献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列。文后参考文献须与正文和注释中的条目对应,未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请勿列出。

  9.规范参考文献格式。请参考以下实例,留意各项之间所使用的标点、顺序,不得缺项。在外文参考文献中,第1作者姓氏在前,名在后,名用首字母表示,中间用逗号隔开;非第一作者不作变动,名前姓后,名用首字母表示;多位作者之间用&连接。外文书名、所载期刊、报纸名等用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用正体,仅首字母大写。

  10.参考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为:专著M,期刊J,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论文集C,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例如:联机网上数据库的标识[DB/OL],光盘图书的标识[M/CD],网上期刊标识[J/OL]),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英字母Z。

  11. 参考文献格式及示例:

  A.专著:[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

  [1] 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2]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B.期刊/报纸:[序号]文章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序号]文章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面,可缺省).

  如:

  [1] Ellis, R. Sources of variability in inter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5,6(2): 118-131.

  [2]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中国翻译, 2003, (1): 6-11.

  C.论文集:[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编.论文集书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ed.)表示论文集的编者,如果多位编者则用(eds.)表示,如果超过三位时,常用et al.表示省略。

  如:

  [1]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2nd ed.)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02-251.

  [2] Vermeer, A. The relation between lexical richness and vocabulary size in Dutch L1 and L2 children[A]. In P. Bogaards & B. Laufer (eds.).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election, Acquisition and Testing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173-189.

  [3]海登·怀特. 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A]. 张京媛.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60-179.

  D.学位论文:[序号]论文作者. 论文题名[D].毕业学校,论文提交年.

  如:

  [1] Avilez, G. W. The Wake of Blackness: Aesthetic Ambivalence and the Post-Black Arts Era[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9.

  E.电子期刊:[序号]作者. 题名[J/OL]. 期刊名,出版年,期数:页码[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如:

  [1] 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OL]. 2002. http://sdkrashen.com/ SL_Acquisition_and_Learning/ SL_Acquisition_and_Learning.pdf. [2017-09-20]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