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论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的实践逻辑及其路径————作者:刘旭东;
摘要: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是从根本上确保教材的意识形态性和教材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维护教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教材是课程的文本载体,规范使用教材是课程改...
游戏功能论视角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创新研究————作者:林可;刘梦霏;
摘要: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采用游戏功能论视角,聚焦数字游戏的正向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游戏媒介的育人功能,或可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在载体层面,应引导教师重新审思数字游戏的前沿科技属性、正向社会价值和教育创新活力。在理念层面,应将“游戏素养”视为教师数字素养的表征之一,向教师阐释数字游戏助力其数字素养提升的可能性,即:以“游戏赋义”激发数字化意识,...
中小学师德建设专业化诊断及实践改进研究————作者:蔡辰梅;詹谨蔚;刘华杰;
摘要: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德建设呈现箩筐泛化型、任务替代型、间接渗透型以及专业驱动型等差异化类型,在专业化谱系上体现了师德建设从盲目被动走向自觉和专业。在价值层面上,师德建设体现为“对教师”和“为教师”两种...
技术性教学批判及教学行动逻辑的回归————作者:蹇轶;李瑞娜;陈得军;
摘要:审视教育的技术性实践,并不仅仅是批判教学中对于技术的机械应用,更重要的是反思技术性教学的机械性、控制性和效率主义倾向。技术性教学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功利化和平庸化、教育过程的压迫性和控制性、教育主体的孤立化和隔离化。以效率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技术性教学用行为逻辑取代了行动逻辑,加剧了技术性教学的危害。超越技术性教学,需要回归教学的行动逻辑,保持教学的开放性,追求教育的卓越性
信息技术背景下科学知识教学的迷失与重构————作者:敖峰;
摘要:在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形来合理选择,以更好地契合科学知识的相关属性。科学知识至少有三重属性:从内容来看,科学知识是一种客观性知识;从方法来看,科学知识是一种实证性知识;从旨趣来看,科学知识是一种理性化知识。信息技术的不当运用使得科学知识教学存在着种种迷失,主要表现为:客观内容的影像化、实证方法的替代化、理性旨趣的娱乐化。重构科学知识教学,应虚实技术融生,习得客观知识;用技术于...
《当代教育科学》来稿格式规范
摘要:<正>为保证现代学术期刊编排的规范化,便于文献检索与评价,也使您的稿件能够尽快进入审编程序,来稿须符合以下要求:1.文章题目:来稿需提供中、英文文章题目。题名应言简意赅、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添加副标题。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放在摘要和关键词之后,并按以下顺序介绍:姓名、单位、职称、学位、邮编。作者还应在文章末尾注明详细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3.摘要:来稿须有...
身体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视角————作者:牛宝荣;
摘要:主体性不只体现在纯粹意识层面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表现为整全身体的自主能动的认识、行动与创造。身体主体性是个体进行创新行动和创造性实践的“原力”,是发展个体创新素养的基础。然而,现实学校教育长期存在忽视身体主体性的顽疾,不仅造成了身体的被动化、边缘化、抽象化以及片面化发展,还削弱了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束缚了学生直觉、想象与灵感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潜能的发展。身体主体性的重构需要完...
伦理规训到德性共生:儿童群像重构与教育范式转型————作者:王亚晶;
摘要:儿童群像具有社会建构性与文化生成性,其建构与生成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认知与期待,影响儿童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以时代变迁为主线,基于文化教育学视角考察儿童群像可知,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对儿童开展的是“伦理之教”,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压制。“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构了近现代文化价值坐标,“人的重新发现”促使儿童观发生革命性转变,知识分子呼吁解放儿童,发出“救救孩子”的时代呐喊,在推动传统“...
知以成志:教学过程中的理想信念培育————作者:王苏丫;刘长海;
摘要:知识与理想信念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议题。理想信念触及知识本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培育理想信念、实现知识的理想信念意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方法论和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就何以必要而言,应然期待和实然境遇的双重驱动、理性本质和知识目的的双重确认、理论深化与素养导向的双向牵引,为实现知识的理想信念意蕴提供正当依据。就何以可能而论,知识内在包含理想信念的维度,能为理想信...
知识发生学视角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作者:卓晓孟;
摘要: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出知识综合“静态化”,包括课程的内容综合与系统综合的割裂、“知用一体”综合视域的缩短,以及缺失综合认知的进阶性和复杂性。从知识发生学视角讲,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基于学科课程,由内容整合转向课程系统整合,以“重要观念”为基点进行跨学科整合,以及以选择、转化与建构为逻辑实现学习者的人格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框架包含以主题和观念统整跨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知识建构问题解决模型、以课...
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关系辨识————作者:潘洪建;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途径,二者存在相通之处,有着共同的旨趣与追求,均关注综合学习、实践学习。但二者也有明显差别,其主要表现为:在目标追求上,跨学科主题学习聚焦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学科,学科融合有边界,而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科,学科融合无边界;在学习方式上,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认知基础上实践,做中学新知,...
校本课程建设的“高原期”检视与跨越————作者:段兆兵;周瑞;
摘要: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校本课程建设进入“高原期”:模糊认识待清理,整体质量待提升,封闭思维待突破,形式化问题待解决,“小而全”误区待走出。当前校本课程建设走出“高原期”遇到难得机遇,核心素养培育为其明确了方向,课后服务为其提供了空间,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为其提供了动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其提供了目标,典型实践为其提供了范例。因而跨越“高原期”之策在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瞄准校本课程育人目...
素养导向的表现性任务:内涵解析、关键特征与设计路径————作者:章勤琼;聂菲;
摘要: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呼唤素养导向的表现性任务设计。素养导向的表现性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理解等解决复杂问题的任务。它关注学生的真实行为表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具有情境的真实性、思维的开放性、难度的挑战性和学习的进阶性四个关键特征。素养导向的表现性任务包含任务目标、任务内容和任务标准三大部分要素,可以采取以下设计路径:基于逆向思维,确定学习目标;聚...
智能时代关于人的本质的反思与教育理论话语体系构建————作者:陈祖鹏;
摘要:教育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智能时代人的本质的反思,是构建智能时代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主体性、实践性、自由创造性和智慧性仍是智能时代人类的独特标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反思传统的教育目的观,将教育目的转向培养人的自主学习和批判反思意识,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意义的生成,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和高阶能力,以满足智能时代对...
论指向“专家思维”培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作者:吴永军;施虹妍;
摘要:素养时代“专家思维”比“专家知识”更具生活价值。指向“专家思维”培养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且有意义的设计路向。这一指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真实生活和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机遇为起点,通过立足真实问题情境的反思性抽象与平衡,最终获得围绕“大观念”组织的复杂知识结构的学习活动。指向“专家思维”培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编排浸润状态重点的真实问题情境、作为复杂知识结构核心的“大观念”以及促进中...
论单元教学的理论逻辑:基于杜威经验论的释读————作者:张鼎立;张璞;沈晓敏;
摘要:如何处理好单元的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关系,是单元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杜威的经验论反思传统单元教学中两种逻辑的二元对立,并通过“问题解决”达成单元教学中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统一。基于问题解决的单元教学以真实世界的疑难问题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符合学生心理的内在逻辑;同时,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以解决问题,达到学科逻辑的深化。在杜威经验论指导下,可通过构建连接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问题情境,...
智能时代社会情感学习的价值、困境与路径————作者:李素敏;彭君亚;
摘要:人们通过社会情感学习可以获取并运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发展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技能、负责任决策五个维度的社会情感能力。从功能上看,社会情感学习具有驱动社会情感内在建构,助推社会关系有效联结,促进社会行为正向发挥的重要价值。然而,智能时代的社会情感学习面临智能技术依赖消减社会情感学习动机、智能鸿沟问题扩大社会情感学习差距、虚拟社会交往降低社会情感学习深度、数...
重申主体性:智能时代道德学习的核心坚守————作者:王素云;代建军;
摘要:“学生为本、导生向善”是道德学习的根本遵循,重申主体性是智能时代道德学习变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智能时代,虚实相融的场域给予人自主探索的空间,促进主体意识的生成;技术具身丰盈身体存在的方式,提升主体的能动性;智能匹配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创造性的道德建构,推动面向主体性的道德学习的发展。然而,信息化发展也带来了主体性的危机,亟需坚守生活主体形象的真实性、人身体活动的能动性及生命主体的多...
论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规范————作者:满忠坤;孟令彦;
摘要:教育理论的多元存在既是教育学发展的世界历史图景,也是教育实践变革的客观需要,由此决定了教育研究多元范式取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之于教育学的知识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应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双重规范,“普遍妥当性”因此并非科学取向的教育研究范式的唯一标准。科学取向的研究范式引入教育研究应恪守教育学的学科立场,遵循研究对象确立的客观性、方法选择的开放性、知识生产的实践性和价值...
《当代教育科学》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1.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2.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3.人口变化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4.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研究5.乡村教育发展研究6.学校特色发展研究7.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研究8.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研究9.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0.教师的实践创新研究11.学生教育生活质量研
当代教育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9.21投稿,当天过初审,10.3过了二审,目前估计在准备外审,后续还不知道,但我看网上评论审稿速度还不错。有无经历后续阶段的大佬,分享下经验呀
2024-10-10 00:28 -
奔跑的辣椒酱
1月4日投稿,1月8日通过初审,1月9日二审拒稿,理由文章不属于本期刊刊发范围,我写的是高教方面的,一看他们期刊确实好像刊的都是基础教育方面的
2024-01-10 14:33 -
zhaohhhh
审稿速度快,只用了两天时间就退稿了,不管文章质量如何,至少不耽误事,可以投投试试
2023-11-19 14:25 -
带头大哥666
投稿5天后拒稿,比很多期刊拖几个月没回复好多了,觉得是负责任的期刊。 期刊整体质量还不错。 教育教学类主题的论文可以投稿。
2023-10-05 09:30 -
Yangming_ak
审稿速度快,只用了两天时间就退稿了,不管文章质量如何,至少不耽误事,可以投投试试
2023-08-26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