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CACSCDWJCI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复合影响因子:1.925
综合影响因子:1.100
邮发:24-221
官网:http://gxbwk.njournal.sdu.edu.cn/
主编:李术才
平均出版时滞:219.8130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塑性铰性能————作者:谢裕鹏;熊二刚;李思锋;刘丰玮;王尚;

摘要:基于“等同现浇”设计原则,系统探究2种不同连接方式的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塑性铰性能。以4个预制拼装桥墩的试验研究为基础,搜集汇总国内外共66个矩形或方形截面混凝土墩柱试验数据,分析墩柱高度、加载方向截面高度、材料特性、配筋率和轴压比对塑性铰长度的影响,并对现有塑性铰长度公式进行评估,提出适用于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并采用解析法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塑性铰长度随着墩柱高度、加载方向截...

厚度缺陷对初支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及风险评价————作者:刘启明;王文辉;潘英楠;高要辉;郑程程;贺鹏;

摘要:为探究混凝土厚度缺陷对初支结构造成的损害,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考虑厚度缺陷发生的具体位置与范围,对其在隧道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厚度缺陷类型下初支结构的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权重分析法,对影响初支结构安全性的缺陷跨度与位置等风险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

融合主客观评价的图数据Top-k频繁模式挖掘————作者:黄芳;王欣;高国海;沈玲珍;付勋;方宇;

摘要:为解决传统Top-k模式挖掘结果往往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主客观评价的图数据Top-k频繁模式挖掘。通过基于最小DFS编码的模式表征技术,实现对模式的编码;搭建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模式评价模型(graph patterns evaluation model,GPEM),学习模式对之间的偏好关系,实现对模式的主观偏好预测;设计融合主客观的模式兴趣度评价函数,指导Top-k模式挖掘。在...

盐溶液干湿循环作用下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作者:薛刚;邱永康;秦政博;董伟;

摘要:为研究盐溶液干湿循环作用下钢渣细骨料混凝土(steel slag fine aggregate concrete,SSC)的耐久性,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确定钢渣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最佳体积分数,并对混凝土试样进行盐溶液干湿耐久性试验,综合考虑钢渣、粉煤灰体积分数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动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体积分数为30%时,SSC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继...

废旧轮胎格栅环向约束散体桩承载特性————作者:徐润;刘志鲲;孙建秀;于洋;张常勇;刘亚珍;岳红亚;张宏博;

摘要:为解决碎石类散体桩加固软土地基时土体侧向约束能力不足,发生扩径、桩顶鼓胀破坏等工程问题,提出废旧轮胎格栅环向约束桩复合地基技术。通过考虑加筋类型、桩径及垫层形式的变化,开展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试验,测试得到荷载-位移曲线;基于不同的破坏模式,提出散体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散体桩在较小位移条件下即达到极限破坏状态,环向约束桩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对比土工格栅环向约束...

钢渣及钢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与路用性能影响研究————作者:胡瑶瑶;张圣涛;肖玉帅;宋士茂;张吉哲;

摘要:针对诱导性材料对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性能影响规律不清的问题,设计制备不同钢纤维质量分数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粗钢中玄沥青混合料及粗玄中钢沥青混合料,通过微波加热试验研究钢渣及钢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升温速率及升温均匀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体积安定性试验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评价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钢渣显著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升温效率,但降...

基坑全回收HLC组合钢桩工作机理————作者:李连祥;邱叶凡;韩一鸣;张菊连;李庆中;车秀熙;

摘要:为优化H型钢-拉森钢板桩连接(H-pile and Larsen sheet pile connected,HLC)组合钢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解决现有设计中H型钢和钢板桩土压力分担不明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HLC组合钢桩在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下惯性矩的计算公式,提出截面刚度折减系数与协同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HLC钢桩刚度折减系数沿深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表...

液体循环式热回收系统的模型建立及节能分析————作者:鲁家彤;张超旭;董晓菲;赵红霞;柏超;

摘要:为降低新风负荷,基于平直翅片圆管式换热器,构建了2种液体循环式热回收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青岛全年8 760 h的室外气象参数,将该模型按温度、湿度划分为多个处理区域,并逐时计算各系统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湿工况下,三盘管与两盘管热回收系统的性能相近;在高湿工况下,三盘管系统具有显著优势,其回收能量是两盘管系统的3.86倍;相较于无热回收系统,两盘管系统年节能率约为25.78%,而三盘管系统...

渗流作用下土-结构接触面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作者:李光;刘健;周立志;李霄汉;吕高航;解全一;

摘要:为了解决渗流作用下土-结构接触面变形条件难判定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土-结构接触面渗流变形试验装置,研究渗流作用下接触面变形、土体表面变形、土体内部变形分布规律以及随水力坡降增加的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接触面和土质对接触面渗流破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试验中接触面水平方向的变形呈对称分布,垂直于接触面方向上的土体内部变形随距离增加呈现非线性减小的趋势;(2)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过程分为稳定、过...

基于多维效益评价的工农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刘浩;姜钰湛;王庆松;李子杨;董运龙;张宇杰;张慧斌;

摘要:当前基于多维效益评价协同模式的研究缺乏系统评估和前沿梳理,限制了效益评价视角下对该模式的全面了解。通过对工农协同低碳发展模式进行界定,基于文献调研、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当前协同路径、研究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了各研究维度的不足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多维效益视角下工农协同模式具有“多路径、高潜力、低风险”的特点,存在路径构建单一、研究过程整合弱及效果评价动态性弱等不足。从3个层面提出针对...

基于视频描述增强和双流特征融合的视频异常检测方法————作者:郑晓;陈鹤;周东傲;宫永顺;

摘要:针对现有异常检测方法在语义上下文利用和时空特征建模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视频描述增强和双流特征融合的视频异常检测方法。自动化提取视频描述,利用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cons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CLIP)模型进行编码,作为视频上下文语义特征辅助视频异常检测;引入一种时空自适应嵌入模块,分别捕捉视频中细微的时序变化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并进行有效的时...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马铃薯疮痂病图像语义分割方法————作者:吴秋兰;尚素雅;张家辉;孙守鑫;张峰;周波;高峥;史文宠;

摘要:为了精确分割马铃薯疮痂病斑,提出一种名为MSFF-UNet的语义分割模型。在模型解码器向上融合的同时进行特征增强,通过进行卷积和归一化操作,增强区分不同尺寸病斑的生长状况,也可增加多维度的特征融合功能,对解码器的高层次数据强化特征提取后与低层次数据进行特征融合,以捕获不同尺度下的马铃薯或疮痂病斑的语义数据。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马铃薯疮痂病图像语义分割模型精确率、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平均交并比分别为9...

基于自监督卷积和无参数注意力机制的工业品表面缺陷检测————作者:周群颖;隋家成;张继;王洪元;

摘要: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品表面缺陷检测存在着负样本数据集少、样本易受复杂工业环境影响无法提取有效特征、标注数据集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个基于知识蒸馏的工业品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并在此模型中加入自监督预测卷积模块和无参数注意力机制。该模型将教师网络所学习到的丰富特征知识传递给学生网络,有效提高模型特征表达能力并对缺陷进行像素级定位。该模型在MVTec-AD数据集进行试...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知识蒸馏研究综述————作者:杨巨成;路开奎;王嫄;

摘要:为了总结生成对抗网络在知识蒸馏中的应用,探索生成对抗网络在知识蒸馏中的协同机制与优化潜力,本研究开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知识蒸馏研究综述。概述基于输出层特征的知识蒸馏、基于中间层特征的知识蒸馏、基于关系特征的知识蒸馏、基于结构特征的知识蒸馏4种知识蒸馏研究进展,分析不同知识蒸馏形式的优势和缺点。详细介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知识蒸馏分类和相关研究进展。针对生成对抗网络的知识蒸馏技术存在的局限性,给出未来...

基于LVI-SAM-Stereo的多传感器融合室内外建图定位————作者:蒋风洋;程瑶;韩哲;王怀震;周风余;董磊;

摘要:针对机器人在室内外建图定位精度低、场景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相机的紧耦合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视觉惯性里程计平滑建图定位(tightly-coupled LiDAR-visual-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 mapping, and relocalization by stereo, LVI-...

基于M3C自适应虚拟惯量的海上低频风电系统协调惯量响应控制————作者:周前;李群;朱丹丹;李仪博;

摘要:针对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经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频率解耦控制并入电网,造成海上低频风电系统惯性水平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3C自适应虚拟惯量的海上低频风电系统协调惯量响应控制策略。提出M3C的自适应虚拟惯量控制策略,根据M3C子模块...

基于全局冗余最小的快速多标签特征选择方法————作者:唐杰烽;张佳;龙锦益;

摘要:为解决多标签学习维度灾难及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局冗余最小的快速(fast global redundancy minimization, GRMfast)多标签特征选择方法。通过K-means聚类和互信息计算从原始标签空间和特征空间中筛选出候选标签与候选特征子集;通过全局冗余最小化解决局部最优问题,得到特征冗余最小特征权重,保证输出的特征子集为最佳特征子集;采用集...

基于多粒度对齐网络的图像-文本匹配方法————作者:王旭峰;周迪;张风雷;宋雪萌;刘萌;

摘要:为精准匹配图像与文本数据,提出一种多粒度对齐网络(multi-granularity alignment network, MGAN)。通过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模型和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模型,分别提取图像块级、区域级和全局级3个不同粒度的信息,弥补匹配信息单一的缺陷。根据各级信息的特性,采用多级对齐机制。在区域级对齐上,结合多视角总结策略,让MGAN有效应对图像和文本之间的一对多...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综述及展望————作者:李常刚;李宝亮;曹永吉;王佳颖;

摘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智化运行提供新机遇,为深化对人工智能在复杂潮流计算问题中的应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展望。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立足于潮流计算问题的不同应用场景,总结传统求解方法,综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潮流计算中的研究进展,分析该领域目前的问题与挑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分层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个性化与信号控制联合路径引导方法————作者:高君健;廖祝华;刘毅志;赵肄江;

摘要:为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本研究基于分层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提出一种联合个性化引导和交通信号控制的城市车辆路径引导方法:在交叉路口放置路径引导智能体和信号控制智能体,用于提供个性化路径引导策略和优化信号灯控制,平衡城市交通流量。为了克服预定义的图结构在表示动态交通状态特征时的局限性,信号控制智能体使用自适应图卷积网络挖掘同层次智能体间空间相关性;路径引导智能体结合平均场博弈,分析车辆平均...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