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物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四川文物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AMI扩展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复合影响因子:0.835
综合影响因子:0.521
邮发:62-143
主编:唐飞

  四川文物最新期刊目录

四川盐边县下坝子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作者:滕杰臣 ;赵勇涛 ;张鸿春 ;王军 ;安然 ;金国林;

摘要:下坝子遗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坝子组,地处金沙江左岸一级阶地上。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于2018—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汉至唐宋、明清时期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灰坑6个、沟2条,出土石斧、锛、凿、镞及陶罐、钵、盆等,文化面貌与安宁河谷及滇西相似。汉—唐宋遗存有墓葬1座、灰坑12个、沟9条,出土陶罐、拍、网坠,铁钩、耳环,银...

河南项城市尹庄战国墓2019年发掘简报————作者:梁伟 ;郝柯羽;

摘要:2019年2—5月,为配合项城市尹庄梦灏御园二期项目工程建设,周口市文物考古所(现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区域的尹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的遗存以墓葬为主,还包括窑炉、灰坑、古井等,这批遗存分属于战国、汉、唐宋时期。其中发掘的M27、M32、M33三座墓葬特色鲜明,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玉筒珠、骨环等,其时代为战国晚期。此次发掘补充了豫东南地区相关墓葬材料...

宜宾《南宋淳祐置司叙南碑记》考论————作者:陈世松;

摘要:晚宋四川州郡治所与路级监司机构移徙现象,既是南宋边患危机下的被动应变,也是军事地理学的主动创新。它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转移,更是军事、政治、社会资源的重组。宜宾市新近发现的《南宋淳祐置司叙南碑记》,为观察宋末路级监司机构移徙现象提供了最新的文物实证。透过路级监司治所易置现象,可见南宋朝廷挽救蜀中危局的战略意图,措置边区、巩固西南边防的管控作为,更能窥知政治制度运作的良苦用心。南宋为维护国家的...

贵州遵义明代播州土官罗昱墓志考释————作者:韦松恒;朱倍贤;闵凯;

摘要:罗昱墓志出土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杨舟湾,内容丰富。罗昱为播州罗氏第二十九世土官,袭任播州宣慰使司同知,官至明威将军。其任内主要事迹包括督办儒溪皇木采运,参与征讨交趾、松潘、麓川及平定播州苗叛,并输粮助饷获朝廷玺书旌表等。墓志修正了《罗氏族谱》中第二十七世、二十八世相关记载的讹误。罗昱墓志由播州宣慰使杨辉撰文,内容凸显了罗氏与播州杨氏长期的政治同盟与姻亲关系,反映了明代土司社会的权力结构。墓志形制与...

重庆汉代石阙三题————作者:卢雪梅;袁子茗;

摘要:重庆忠县一带是川渝地区汉代石阙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其中三处汉阙是21世纪的考古新发现。忠县邓家沱阙是否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汉阙,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该阙倒仆的时间不可能在东汉至六朝时期。忠县花灯坟阙应是一座构件基本雕凿完毕,但还没有组装起来的未完工的汉阙,其停止营建的原因可能与蜀国灭亡的历史背景有关,其阙主不能排除是蜀汉临江名人严颜的可能性。从万州下中村阙阙盖形制来看,其年代应该排在渠县...

昆明市晋宁区金砂山西汉墓M44发掘简报————作者:蒋志龙 ;杨薇 ;谢霍敏;

摘要:2016年8月至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砂山墓地北坡清理了一座大型竖穴土坑墓。该墓葬结构特殊,墓口带封土的形式在滇池区域属首次发现。该墓经多次盗掘,仅出土少量小件铜器及玉器等,其中一枚玉印的刻文显示,墓主姓郭,应为汉人。综合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推断,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墓葬的规模较大、形制特殊,随葬品中不乏贵重者,显示墓主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墓葬中随葬滑石器和采用碎物葬的葬俗,明显具有岭...

四川洪雅县铜矿山矿冶遗址群调查简报————作者:陈苇 ;楚蜀思 ;黎高波;

摘要:2016—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三次对四川洪雅县铜矿山遗址群展开考古调查,共发现56处遗址,总分布范围200多平方千米。铜矿山遗址群是目前四川省内系统调查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开采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矿冶遗址群。所获遗存为研究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古代矿冶开采、冶炼、加工、运输贸易以及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论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及相关问题————作者:罗二虎;彭波;

摘要: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可分为三期五段,其年代约为二里头文化二、三期至殷墟文化三期。这类遗存属于三星堆文化,但与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类型和鄂西地区的朝天嘴类型等三星堆文化面貌存在一定差异。此类遗存在渝东地区广泛分布,可命名为“丝栗包类型”。该类型的确认对于进一步认识三星堆文化和渝东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错金银富贵白头双耳铜瓶表面装饰材料和制作工艺研究————作者:曹元元;杨娟;卫国;

摘要:达州市大竹县文物管理所藏一件清代错金银富贵白头双耳铜瓶表面有大量金属装饰,饰片采用立体和平面两种形式造型,纹饰优美,色彩丰富。为了解铜瓶表面装饰的材质和工艺,四川博物院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铜瓶基体和装饰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瓶基体为铜铅合金,装饰材质主要有红铜、金、银等,采用了嵌错和鎏涂两种装饰技法。其中红铜、银片等纹饰采用嵌错工艺,包括錾槽—镶嵌—打磨—錾印等工序;而金饰和部分银...

甲骨金文中的“■”“蜀”及其地望————作者:龚伟;

摘要:殷卜辞中与“■”相关的字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子卜辞中的“■”,可释为“勹/旬”;第二类是“■”,可隶定为“■”。其中第一类“■”主要出现在子组卜辞中,由甲骨金文“勻”字可知此“■”是“勹(旬)”的异体字。第二类“■”与第一类“■”的弧线有明显区别,且它与“勹(旬)”同版属辞,说明此类“■”不是旬字。第二类“■”符合古文字中屋部定纽的“蜀(独)”由“孤独之山”造字之义,参考相关卜辞内容知其地望在缶方...

文殊山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的粉本来源与创作年代——兼论宋、夏、回鹘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作者:李晓凤;

摘要:文殊山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的壁画内容和绘画风格都与高平开化寺弥勒上生经变相似,北庭西大寺与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关系密切,从三者出现的时代看,万佛洞、西大寺弥勒上生经变的粉本可能都来源于开化寺。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的创作年代可能早于西夏《弥勒上生经》版画。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在绘画风格上展现了独特的绘画技法,其作为西夏时期净土经变的新样式,也是整个佛教美术史上的伟大创举。从开化寺、西大寺及万佛洞出现的同类题...

目标与实践:中国博物馆学关于“地方”问题的不同倾向————作者:王思渝;

摘要:围绕着“地方”问题,中国博物馆学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研究倾向。从目标和实践的角度来看,20世纪30年代的“地方博物馆”更强调小地方和地方特色;20世纪50年代及其后续的“地志博物馆”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早期更多受到行政层面的影响,后期将讨论的重心转移到了实践层面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同质性等问题之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博物馆学”则带有整体性更强的自地方出发的...

成都市金沙遗址“三和花园”地点商周时期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作者:刘骏 ;熊谯乔 ;朱章义;

摘要:成都金沙遗址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1999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金沙遗址东北部、摸底河北岸的“三和花园”地点发现了7座大型建筑基址,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布局规划有序,为研究成都平原商周时期建筑技术、聚落结构及社会形态提供了关键资料,同时也为探讨该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文化的互动关系及建筑礼仪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广州市越秀区横枝岗路70号西汉墓M15发掘简报————作者:黄碧雄;

摘要:2018年8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横枝岗路70号的广州港疗养院清理了一座西汉墓(M15)。该墓是有墓道竖穴分室木椁墓,其墓室分为横前堂和主室两部分,属于《广州汉墓》中的Ⅲ型4式墓。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期。该墓的发现丰富了广州汉墓的资料,也为重新认识Ⅲ型4式墓的年代和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

四川三台县元宝山崖墓清理简报————作者:钟治 ;许志鸿 ;景泉 ;索德浩;

摘要:2009年,为配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三台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四川省三台县的元宝山崖墓群中三座代表性崖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与测绘工作。这三座崖墓有题记、雕刻及彩绘画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M1中的题记记载了墓葬建造年代、价格、建造人及助丧等信息,为研究汉代四川丧葬习俗及崖墓的建造、造价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题记中的“得道”二字对于道教研究意义重大。三座墓内均有仿木结构建筑的雕刻和画...

《吉金志存》著录的一件二里头文化铜牌饰及相关问题研究————作者:刘威;

摘要: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作为二里头文化极具代表性的铜器遗存,其与广汉、哈密等地出土同类器物之间的文化关联,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与探讨。本文以清人李光庭所编《吉金志存》著录的一件铜牌饰为切入点,对二里头文化铜牌饰进行类型划分与分期断代,并进一步探讨二里头、广汉、哈密三地出土铜牌饰间的内在联系。广汉地区铜牌饰是在吸收二里头文化Ae型与B型铜牌饰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融合当地自身文化特色逐步演变形成;而哈密地区铜牌...

成都明墓陪葬陶俑的釉色转变————作者:乔梦;

摘要:目前已发掘的明代亲王墓中仅有位于四川成都的蜀藩王墓中出土了大量釉陶俑,其余亲王墓中出土的陪葬俑则为彩绘陶俑或木俑,蜀藩墓俑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一斑。成都地区蜀藩王室成员墓、蜀府宦官墓等高规格明墓中出土的釉陶俑在明早期延续了铅釉三彩俑的传统,但在弘治至正德年间釉色发生转变,自上而下开始流行陪葬施孔雀绿、深紫蓝的珐华碱釉陶俑。这种釉色转变与景德镇瓷胎珐华器的创烧、蜀藩自身的雄厚财力、蜀藩官营琉璃厂窑的烧制...

成都明代墓葬石刻彩绘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作者:宋权帅;郭宏;陈龙;白玉龙;张遥;

摘要:在2014年成都地铁七号线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位于锦江区成龙路街道金像寺社区四组的大型明代墓葬群,出土大批精美的石刻彩绘。通过超景深三维显微镜(LDDM)、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S)、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PY-GC/MS)等手段对这批石刻彩绘的石质基体、彩绘颜料的成分...

青海湟源城隍庙壁画地仗层可溶盐分析————作者:徐莉娜;李季璋;郭宏;岳永强;马千;

摘要:酥碱是指壁画地仗层中的可溶盐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溶解、结晶,导致膨胀收缩反复作用使壁画地仗结构被破坏而产生疏松状态。为研究青海省湟源县城隍庙壁画地仗层所含可溶盐的种类,对东配殿壁画麦草泥地仗、酥碱的麦草泥地仗及脱落到地面的酥碱土进行取样,并采用沉淀法对土样中含盐量进行分析,得出城隍庙东配殿壁画麦草泥地仗层、酥碱麦草泥地仗层及脱落到地面的酥碱土中可溶盐的含量分别为1.73%、4%、4.13%;采用X...

《四川文物》征稿启事

摘要:<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物局主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240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川文物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为数不多的好C刊,在读博士甚至硕士都会在上面发表,审核很公平,不问学历如何,审核也非常细致,编辑非常认真、用心,我还没在上面发表过,但退稿也非常及时,两个月左右,并附带退稿理由,以后继续投!

    2024-06-24 19:10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四川文物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