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人民教育》助我向更深处漫溯————作者:李庾南;
摘要:<正>大凡成功者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我看来,它不仅仅包含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睦,还有关键时刻能得到大方之家的悉心指点和无私帮助。我能在教改路上小有成就,与《人民教育》密切相关,可以说,《人民教育》就是我成长中的“贵人”
谁在阻碍青年教师成为研究者————作者:咸威;
摘要:<正>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要让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深度研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让自己成为一名更适合当代教学的教育者。这也是当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如何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当然要读书,要思考,要观摩,要学习他人的好方法,但笔者认为对教师来讲,还有一条无法回避的必经之路,那就是要不断反刍自己的教...
推动学生欺凌防治系统化、科学化与长效化————作者:任萍;杨柳;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防治学生欺凌的核心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学校应通过以下策略有效防治学生欺凌:营造反欺凌氛围,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精准监测欺凌动态,织密校园安全防线;加强反欺凌宣传教育,完善配套的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健全防欺凌制度和程序,规范事件处理流程;通过家校社联动,形成立体化、网格化欺凌防治支持机制;关注高风险群体,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重点关爱。这些策略旨在为教育...
防治校园欺凌 守护“少年的你”————作者:杜鹏;
摘要:<正>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和谐氛围,还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行动具体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不断探索防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我们认为,校园欺凌防范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学生教育工作,有效预防远比事后惩处更为重要
教研供给新体系支撑教学方式深度变革的“梁溪”实践————作者:周唯巍;汤雪平;李新;
摘要:<正>区域教研供给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研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标新方案新课标新教材,教研供给体系应服务于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其结构要素包括教研供给的理念、内容、方式和工具。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经过多年的教研实践,探索了一条以区域高质量教研供给新体系支撑教学方式深度变革的实践路径
四院五中心:破解学校治理的堵点————作者:吴璀;刘平;
摘要:<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指出:“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简称“龙泉五小”)原是一所典型的城镇薄弱学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生人数从几百人增至3000余人,学校治理难度陡增。历经10余年探索,学校以“四青书院”重构师培体系,以“五大中心”解锁治理范式,破解城镇薄弱学校因村小合并导致的办学活力不足、传统管理权力集中引发的...
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初中德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庞仿英;
摘要:<正>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奔赴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位于浙江杭州城西、国家级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仓前,在近2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学校所在的仓前街道由余杭区一个偏僻乡镇迅速被推到了杭州城市第三中心的舞台上
探索构建“层类结合、因人导学、特色营建”的课程体系————作者:易国栋;
摘要:<正>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以“明价值、厚基础、重素养、宽选择、扬特长、瞄前沿、显特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针,创新构建“层类结合、因人导学、特色营建”的课程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成功高中的十大特征————作者:祝刚;吴淑婧;吴怡;
摘要:《重新设计高中:十大成功特征》是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于2024年发布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总结了美国过去30多年成功高中的案例和经验,旨在为美国高中教育政策的优化与课程调整提供理论支持。美国成功高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多元包容的教学体系,推行全纳教育和文化响应式持续教学,并通过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实践方式深化课程内容。报告揭示了美国成功高中的共同特质,指出了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对...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探索————作者:孙传萍;
摘要:<正>小学阶段是孩子模仿和记忆能力的巅峰期,此时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其后续学习具有深远影响。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强调教师要明确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郄利芹所著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一书,系统性探讨了如何将主题意义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并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和实践案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借...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民间美术文化元素的融合探究————作者:吴松;
摘要:<正>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社会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民间美术元素有机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实现美术艺术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创新能力。由黎贝蓁和马健编著的《中小学美术课程设计与评价》,对中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从不同视角回答了如何实施美术教学的问题,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
锐眼·眼界
摘要:<正>政策加拿大:重视学生“元能力”培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PISA2022数据显示,2022年加拿大15岁学生中18%未达到基础阅读水平,而能运用AI工具完成复杂任务的学生中,43%无法独立验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这种“技术依赖型文盲”现象揭示,当技术工具替代了基础认知劳动,学生的元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核心命题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逻辑机理、理论特征与实践进路————作者:于维涛;于漪;
摘要:本文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的逻辑机理、理论特征与实践进路三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本体论看,逻辑机理是由立论根基、目标体系、辩证思维和总体方略构成,揭示了《纲要》的逻辑体系;从认识论看,理论特征蕴含着鲜明时代性、透彻学理性、系统变革性,诠释了《纲要》的价值体系;从实践论看,推进《纲要》的贯彻落实应聚焦科学指南、价值旨归、践行主体和生态机制,提出了《纲要》...
强化思政引领 加快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作者:陶玉祥;
摘要:<正>【对话嘉宾】张大冬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党委书记王淑英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兰臻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冯秀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作者:董筱婷;
摘要:<正>【对话嘉宾】杨善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军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秦玉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梁文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
以人工智能助力基础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作者:邢星;
摘要:<正>【对话嘉宾】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王仁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丹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薛超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胡国柱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耀祥中学教务处副主任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
浙江湖州:擦亮“绿水青山·湖思政”教育品牌————作者:陈建良;
摘要:<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一门通识课、一门原理课,更是一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课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开篇即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育集团小初高劳动课程一体化建构与实施————作者:任炜东;何斌;
摘要:为了使劳动教育在集团各年段落实落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围绕课程建构与实施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小初高贯通设计,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共享共研共育,形成均衡、富有特色、高质量的劳动课程,让每个生命更加精彩
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功”————作者:石中英;
摘要:<正>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提出,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也会有变化,这些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他特别强调指出“基本功还得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教育界引发热议,为教育界深入思考变革时代...
惠师强教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者:施久铭;冉楠;贾舒婷;
摘要:<正>【对话嘉宾】邵志豪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希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高金凤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易凌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操太圣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教育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