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E中科院中属于2区。
该刊的中文名《结构》,创刊于1993年,年发文量在177篇,依据往期投稿者经验反馈,该刊的审稿速度是一般,3-8周。
《结构》旨在发表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的论文。该杂志致力于成为结构生物学家,以及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对大分子结构和功能感兴趣的基本读物。《结构》强烈鼓励提交关于生物功能和机制的结构和分子见解的手稿。其他涉及结构生物学基本问题的报告,例如蛋白质进化、折叠和/或设计的基于结构的检查,也将被优先考虑。我们将考虑任何方法的应用,实验或计算,在高或低分辨率,进行结构研究,只要该方法是适当的生物,功能和机械问题的解决。同样,描述单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的报告也很受欢迎。一般来说,编辑们鼓励提交结构研究,这些研究由处理结构-活动关系的额外实验系统进行验证,并且不会考虑只报告结构信息的研究,除非所调查的结构具有特殊和广泛的兴趣。
STRUCTURE中科院分区基础版:
大类学科 | 分区 | 小类学科 | 分区 | Top期刊 | 综述期刊 |
生物 | 2区 |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BIOPHYSICS 生物物理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 2区 2区 3区 | 否 | 否 |
STRUCTURE中科院分区升级版:
大类学科 | 分区 | 小类学科 | 分区 | Top期刊 | 综述期刊 |
生物学 | 2区 | BIOPHYSICS 生物物理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 1区 2区 2区 | 是 | 否 |
拓展阅读:
问题一:什么是中科院分区?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对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期刊的影响力等因素,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期刊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一般而言,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期刊分区表自2004年发布,延续至今;2019年推出升级版,实现基础版、升级版并存过渡,2022年只发布升级版。2004年至2023年《期刊分区表》数据每年底发布,从2025年开始改为年初发布。
问题二:什么是中科院分区基础版
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呈金字塔状分布:前5%为一区,6%~20%为二区,21%~50%为三区,后50%为四区。
问题三:中科院分区升级版
2022年开始,中科院开始只发布分区表升级版,升级版作了两方面升级:
(1)评价指标上,采用“期刊超越指数”替代传统的影响因子,突破均值指标的瓶颈,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期刊整体水平,解决了学科差异、文献类型差异、偏态分布等问题。
“期刊超越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期刊A选择的任一论文,其引用数大于从其它期刊选择的一篇相同主题、相同文献类型论文的引用数的概率。
(2)学科分类上,采用“Paper-level 归一化分类体系”,把每篇论文都划分到一个主题,和传统情况下的期刊属于什么学科,论文就属于什么学科的分类有很大差别。
问题四:我们选刊的时候该刊哪个分区?
其实两种分区方式都比较权威,主要取决于您的单位更认可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