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华女子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现为双月刊。它是我国第一家以研究妇女理论、妇女工作和女性教育为主的综合性理论刊物,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北京市优秀社科学报,并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2年获北京市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稿特、妇女理论研究、妇女教育、女性与法、女性与社会、国外妇女研究论坛、女性文学研究、妇女史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公务员招考入职条件对女性的多重歧视研究 刘小楠,LIU Xiaonan
“隐婚”、“隐育”:就业欺诈抑或就业歧视?--基于司法判决的文本分析 何霞,谢志灏,HE Xia,XIE Zhihao
由退休年龄新规引发的思考 王向梅,WANG Xiangmei
专业、性别、就业:专业性别隔离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周小李,ZHOU Xiaoli
电视文化对女子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郑雷,ZHENG Lei
网络空间中女性“反话语”的建构与悖论 宋桂花,SONG Guihua
媒介暴力与集体无意识:春晚小品《喜乐街》的性别歧视争议 王一,王蕾,WANH Yi,WANG Lei
新手妈妈初任母职历程研究--以个案为例的质性分析 蔡玲,CAI Ling
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教育启示 戴莉,DAI Li
何以慰藉?--门罗小说《慰藉》的解构式阅读 王云,WANG Yun
威尔基•柯林斯《月亮宝石》中女性沉默书写 崔丹,CUI Dan
在伤痛中前行--评《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和《黑骏马》的索米娅 薛敏,XUE Min
经济的服务业化和女性劳动 富田洋三(著),谢阳(译),Yozo TOMITA,Translated by XIE Yang
日本推动妇女参与农协的原因和措施分析 王国华,WANG Guohua
唐代本家对女性婚姻干涉权的变迁 孙玉荣,SUN Yurong
政治、性别与教育:新中国初期乡村小学女教师研究 王颖,李慧波,WANG Ying,LI Huibo
促进我国性别平等立法及实施机制的他山之石--《港台地区性别平等立法及案例研究》评介 刘明辉,LIU Minghui
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季松,JI Song
政工论文格式范文:提升干部工作民主质量:探索与成效
〔摘要〕 公推直选乡镇党委成员作为竞争性、民主化选任干部的重要制度创新,在其十余年的运行过程中,逐步构建了公开透明的候选人产生机制,再造了干部选拔的民主程序、构建了闭合的权力运行回路,明确了公共权力运行的责任指向,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梳理乡镇党委成员公推直选的实践探索,总结其在提升干部工作民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有利于为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提供来自基层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政工论文格式,干部选任,民主质量,公推直选,基层民主,党的建设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四川农村竞争性选用干部工作的民主质量问题研究”(SC12C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09&ZD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乡镇党委成员公推直选中的民主质量研究”(skq201311)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时代妇女国际传播发展趋势与我国主流媒体优化路径探析————作者:蒋玉鼐;
摘要:在充分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时代海外女性受众的媒介接触特征,梳理海外媒体妇女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主流媒体妇女国际传播的优化路径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数字时代的海外女性受众因时间贫困等因素更加回避新闻,将社交平台视为重要新闻获取渠道,对意见领袖的信任度并不低于专业新闻媒体,相对男性受众更加偏好软新闻。在此背景下,妇女国际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妇女国际传播的内容更为丰...
舆论、立场、变革:晚清报刊新闻中的秋瑾案件叙写————作者:张晓芳;
摘要:晚清时期,报刊对秋瑾就义一案的新闻报道主要有文字和图像两类,包含基本史实的报道,秋瑾遇害原因的讨论以及民间与官府的言论对垒等,形成了一股舆论潮流。秋瑾题材的新闻报道在叙事母题、叙事话语、叙事视角、语言风格等方面遵循着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最终影响了秋瑾形象的塑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报刊及报人们的立场及当时的民意指向,另一方面在于精英阶层发挥报刊的舆论动员作用,尝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研究——基于主体重构、内容迭代和传播革新的视角————作者:倪念念;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数字化转型与代际认知差异的双重挑战,亟须以系统性教学话语创新提升育人实效。文章基于多学科融合视角,构建“话语关系重构—内容迭代—传播革新”三位一体的创新框架。在师生关系层面,从教学话语的主体重构出发,主张主体间性对话,通过师生的平等互动激活学生主体性,增强理论共情力与课堂感染力。在教学内容层面,聚焦理论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以中国实践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理论与现实的逻辑贯通,提...
“三访·三赋·三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例————作者:王欢;韩冰;刘旸;任琳;
摘要:“三访·三赋·三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独特性、重要性和学校行业特色需求,直击学生浅层学、参与度低、实践能力弱等痛点,以全程促学、多重赋能、知行合一为教学理念,以学生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而信、信而行,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教学目标。该模式通过课前访学情、课中访疑难、课后访成效,促使学生深层理解教学内容;通过校园小课堂、AI智慧课堂、社会资源赋能学生,满足...
工作预期收入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基于情境理性的视角————作者:李晓菁;田志鹏;
摘要: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中存在的专业性别隔离不利于充分调动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性别社会化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分别从文化维度和经济维度解释大学专业性别隔离的再生产。参考以上理论,在情境理性视角下分析2022年大学生调查数据发现,尽管选择理工科专业可以提升女性的预期收入,但也意味着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性别收入差距。在高校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理工科专业女生的学业和就业指导,推动缩...
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师范生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作者:王丹;刘怡;顾理澜;
摘要: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培养,是提升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专业认证标准,以“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和幼儿园的实践需求为导向,审视当前学前教育师范生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培养现状,发现存在课程设计缺乏与毕业要求的精准对应、实践教学不能全面覆盖幼儿园教育教学需求、考核方式未能对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价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
高中女教师职业稳定性的质性研究————作者:武晓伟;林思涵;安旎;
摘要:高中女教师在中学阶段占据较大比例,随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其职业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文章聚焦高中女教师职业稳定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8名高中女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高中女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观因素包括教师的身份平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客观因素包括薪酬与福利待遇、晋升机会、退休政策、职业环境等。高中女教师总体上对职业发展呈现积极态度,...
不稳定工作、性别观念与家务分工: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夫妻匹配数据为例————作者:刘爱玉;姜凤姝;罗聪聪;
摘要: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的夫妻匹配数据,研究考察了不稳定工作与家务分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稳定工作的常态化与去性别化形塑了夫妻在家庭场域中绝对资源、相对资源的拥有状况,丈夫的相对资源依然在家庭中具有优势地位。工作的性别化诠释使得丈夫与妻子的不稳定工作有着不同的意涵,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家务分工观念调节着夫妻双方对于工作与家庭关系的认知以及资源、时间、精力的分配,夫妻在性别角色分工认知上一致...
从性别空间到脆弱关怀:且谈女性友好型城市————作者:曾晨妤;
摘要:空间并非性别中立,它既是社会性别关系的具象化表现,又是后者的产物。在性别主流化的全球趋势下,女性友好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发展理念。不过,女性友好理念的基本内涵、具体实践及其普遍性意义尚待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女性友好型城市是一种以女性视角来看待空间规划治理、改善人类因其生理性征而遭遇到各种社会问题的城市,而女性友好理念的空间化、社会性别关系的定式化是需要突破的两个实践难题。由此,“无社会性别差异的...
大庭美奈子“野草”创作中的生命意识————作者:侯冬梅;
摘要:日本女作家大庭美奈子(1930—2007)在大学毕业前后开始接触鲁迅文学,此后,无论是在其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中都深受鲁迅文学尤其是《野草》的影响。大庭美奈子用野草自喻,同时着力书写生命意识,刻画女性自我与人类存在之根。她将第一本散文集命名为《野草的梦》,后来还创作了多部描写战后日本社会精神层面的“野草”系列作品,形成日本文坛中独特的“野草”言说。《和鲁迅》《野草的梦》与鲁迅文学的互文...
论未成年非婚生子女共同抚养权益之实现————作者:高丰美;
摘要:我国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呈现单系抚养、抚养方式单一等问题。传统非婚生子女抚养观念、抚养方式、抚养权内容规定与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益实现需求产生了落差。“共同抚养”理念强调在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下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益实现与生父母婚姻关系的解绑,注重生父母对子女事务的共同参与性。在“共同抚养”理念下,借鉴共同抚养照顾表示制度拓宽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益的实现路径,配置更加多元的共同抚养方式,运用儿童最大利益积极...
交流与互鉴:中法反家庭暴力事业发展的新契机——第十届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作者:周小雯;
摘要:2024年11月25日“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与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第十届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会议主要研讨了两国反家庭暴力的司法处置及相关措施,三大法律职业在法国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推动作用,数字时代中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新探索等三项议题,就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互学互鉴,带来了中法反家庭暴力事业发展的新契机
价值兑现:新家庭主义视角下农村青年妇女的家庭支配地位————作者:袁梦;
摘要: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提升是促进妇女发展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青年妇女在家庭中逐渐具有了更强势的支配地位。研究发现,当前农村青年妇女家庭地位的提升与新家庭主义的转型趋势紧密相关。在个体价值和家庭价值并存的新家庭主义框架下,一方面,农村青年女性借用自身在婚姻市场中的性别优势实现对家庭资源、家庭规则和家庭文化的支配;另一方面,农民家庭形成代际合作的结构生产机制、婚姻妥协的...
妇女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双重末梢——小区妇联实践探索————作者:潘璐;刘启慧;
摘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群团组织改革协同推进背景下,四川省青神县小区妇联的改革实践为妇女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经验。妇联组织通过“组织环境适应—结构功能调适—治理效能产出”的适应性变革路径,有效提升了妇女群体的治理参与度。研究发现,小区妇联通过三大核心机制重塑基层治理格局:一是作为“妇女组织”和“社会治理”双重末梢,缓解科层制治理的邻近性悖论,促进了政策与民生需求对接;二是以柔性赋权激活妇女主体性,构建“共...
农业合作化时期山西妇女生产动员————作者:朱伟;
摘要: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动员妇女生产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妇女解放过程的必需环节,但山西妇女惨淡的现实境遇削弱了其参与生产的可能性。山西各级党政机关及妇联组织通过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榜样引领及物质激励等手段,从政治、经济、家庭多个层面动员妇女投身农业生产,不仅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更帮助妇女塑造了新劳动观念,促进了妇女解放。然而在动员过程中,出现了过分追求性别一致和集体劳动的倾向,加...
社交媒体中女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作者:曲茹;陈争阳;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女性群体作为重要的传播主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受众,更是传承者与传播者,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符合新媒体语境的视听符号,构建出独特的传播范式。本研究旨在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女性群体如何通过社交媒体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探索女性在中华优秀传统...
网络性别话语的情感表达和微观权力博弈————作者:王琴;薛冰倩;
摘要:网络话语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社会互动性和文化指向性。话语不仅是信息传播和情感表达的载体,还是微观权力博弈的重要场域。网络性别话语作为社会性别建构的权力延伸,成为性别意识展现和性别议题协商的重要媒介。本文聚焦于豆瓣平台的“老登”话题现象,通过话语实践和文本分析,探究女性在文本互动、话语实践和社会语境中使用网络性别话语表达意见和传达情感,并以此开展的话语权力博弈。“老登”一词既有对代...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女子高校文化育人————作者:石海玉;
摘要:文化育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高校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职责,其中,女子高校具有特殊地位,肩负特殊使命。女子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提升文化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新时代文化育人工作实践。要结合价值取向、信念目标、理想追求、人文情怀等,不断充实立校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从而丰富育人资源,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要激励教...
幼儿园学习活动中的教师语言行为及其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作者:陈思宇;李甦;
摘要:幼儿园学习活动中的教师语言行为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与学业水平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师幼互动和教师言语引导两个层面分析教师语言行为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从师幼互动角度来看,教师通过提问、适当的停顿和即时回应来维持师幼间话轮转换,相关研究揭示了开放式问题、高阶问题以及反应型回应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教师的支架支持策略能够显著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词汇增长。从言语引导质量角度来看,教师话语的复杂性、多样性...
日本托育师资培养:政策、实践与启示————作者:和建花;
摘要:近年来托育问题引起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2019“托育元年”以来,我国托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托育师资培养成为事业发展短板,而相关研究则较少,尤其较缺乏国际经验研究。国际社会长期以来重视婴幼儿托育及师资培养,其中,日本近些年在托育师资培养上有较大政策推动。文章在宏观视域层面梳理日本相关政策发展背景,从历史视角对政策演变进行回溯,聚焦职前培养、职业准入和职后培训环节,对师资培养现状进行透视,总...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环境法治
- 国家级中国国情国力
- 省级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江淮论坛
- 省级公共外交季刊
- 北大核心法学研究
- 国家级党政干部参考
- 省级时代潮
- 南大核心黑龙江民族丛刊
- 国家级当代韩国
- 国家级中国民商杂志
- 省级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省级理论探讨
- 省级新前程
- 北大核心中外法学
- 省级江淮法治
- 省级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克拉玛依学刊
- 国家级友声
- 省级西部人
- 省级时代发现
- 国家级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 省级福建乡土
- 省级法制与社会
- 国家级统一论坛
- 省级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特别关注
- 北大核心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 国家级社会与公益
- 省级新世纪周刊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