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3.219
综合影响因子:2.276
官网:https://tje.ioe.tsinghua.edu.cn/
主编:叶赋桂
平均出版时滞:161.6344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从全球议程到本国行动:德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框架与实施导向————作者:孙进;邢倩倩;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联合国倡导和推进的一项事关人类社会未来存续的全球议程。德国积极参与这一议程并已初步将其成功地转化为本国行动,其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德国缘何能够成功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尚未得到学界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就政策框架而言,德国及时将全球议程转化为联邦和州层面的政策,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家行动计划和各州战略,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走向工业强国:工程实践教育的创新与优化——基于5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考察————作者:余继;

摘要:实践教育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复杂工程解决能力的必要途径。实践训练质量不高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5所具有工科优势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考察,提炼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在理念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群体、设施设备、组织机构7个维度的转型与变革,并基于对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不同角色的考察,讨论这一议题的现实挑战。本文进一步提出建立不...

大学生如何差异化发展:核心能力的增长轨迹与潜在类别————作者:杨立军;陈雨萱;

摘要:学生能力变化的轨迹与潜在类别是理解“学生在学校里如何差异化发展”的核心。基于某高校六年三届学生的追踪调查数据,以潜发展模型与潜剖面分析方法,探究大学生能力变化的轨迹及发展样态。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大学期间学生核心能力得到了普遍增值,能力变化呈现非线性增长轨迹,具有“正U型”“倒U型”“近似直线型”的差异化发展形态;从个体来看,学生核心能力四年间有升有降,按照能力起点水平、增值速度与变化方向划分为...

欧美大学面对ChatGPT的挑战与抉择————作者:王荣;李联明;

摘要:世界范围内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欧洲多国在最初的保守氛围中,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在明令禁止使用ChatGPT之后不久,便在新技术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及时发布罗素大学集团AI使用指南。美国以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前者经过短暂禁止之后,迅速在计算机课程中设计出ChatGPT“橡皮鸭子”助教并开始采用ChatGPT教育工具;后者则发明出针对ChatGPT...

中美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的独立与依赖————作者:吴青;匡婕;查强;

摘要:全球科学系统呈现出“多中心”与“核心-边缘”共存的特征。同时,国家资金支持和科研实力差异,像“看不见的手”重塑中美合作秩序。尽管中美合作成果更容易受到全球顶尖期刊和精英学者青睐,但是中国研究型大学一旦离开中美合作,其全球影响力将大幅下降,而美国高校基本不受影响。这是由于中美高校之间存在非对称式学术依赖。无论是否与中国合作,美国跨国合作始终保持领先优势。而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成果质量却远低于中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作者:秦惠民;公钦正;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逻辑严密、开放发展、守正创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论教育》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通起来,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重要论述针对强国之需,明确教育的属性定位;针对强国之本,全面阐释教育强国应具备的特质与体系;针对强国之路,系统论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关系与工作部署。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作者:林健;

摘要: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工程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创举,对推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必将遇到在中国工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10个方面依次对17个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国家级和省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高校提...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作者:张诗雨;黄显涵;李子建;李辉;

摘要:本研究综述了近十年来四大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人工智能(AI)驱动下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影响教师开展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综合讨论了教师个人因素(动机、学习态度、技术素养)、工作环境因素(例如学校支持、同事合作、资源配置)、AI技术赋能(例如AI工具的易用性、功能性、可及性)以及更广泛的情境因素(教育政策、文化背景、全球疫情影响)对教师在AI驱动下非正式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对现有...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理论演进框架与趋势————作者:阎琨;段梦涵;张雨颀;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国际理论的演进框架,即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人工智能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论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教育的产业阶段的嬗变框架。在理论演进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呈现出的三个演进趋势:技术趋势、教育趋势和应用趋势。论文进而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在演进中所面临的挑战,即理论挑战、范式挑战以及价值观与应用挑战

解蔽与求新:全球变革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嬗变————作者:谢梦;贾铁英;

摘要:本文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内涵机制进行学理性阐释,提出了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全球科研系统与国际学术关系、全球化与技术的耦合、高校国际化策略与学术生态环境的动态趋势及其对影响力的作用。研究指出走向世界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被动追随走向主动创新,避免平庸的生产力,支持卓越的影响力。坚持解蔽与求新结合,破除指标和量化体系对质量与内涵的遮蔽,破解外部评价和绩...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作者:李小红;蒋雄琼;周光礼;陈良;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运用熵值法构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科技创新两个综合指标,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尤为显著。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科技创新的主要机制是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智力资本投资效应。门槛回归检验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

超越教育惩戒权:“无法管”教育现象的危害、成因及其破解————作者:马健生;张芳铫;

摘要:长期以来,教育惩戒存在行使主体惩戒素养和法律意识不足、权责分离和法律风险并存以及社会观念冲突和负面舆论风向的问题,导致教师深陷“不能管、不想管、不敢管”的窘境。究其原因,“无法管”是教育惩戒落实难的根本症结,即现行法律和规则未能在微观层面上,为教师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惩戒行使的规范和指导。教育惩戒“无法管”的问题源于教育惩戒观念缺失、立法层面正当程序和实施细则缺失、司法判例指导性不足,以及惩戒和体罚概...

有组织科研与大学的建构————作者:罗志敏;李子龙;胡燕娜;

摘要:作为一种曾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科研组织机制,有着复杂内部构成和权责角色结构的有组织科研虽不新鲜,但却体现出一种与自由探索式科研不同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一种不仅高于单体且高于单体和单体简单叠加的、能驾驭复杂科研事务的组织性、统合性能力。当前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背景下,有组织科研突出表现为一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研组织力量,具体针对的是科研力量分散难题,直接指向的是科技攻关这种复杂、整...

新高考投档方式改革是否加剧高校内部专业生源质量的两极分化?————作者:吴宇川;丁延庆;许锐;李菊;

摘要:许多理论研究倾向于认为新高考投档方式改革会加剧高校内部专业生源质量的两极分化。本文在考生与高校双边匹配的框架内对“改革—考生行为—生校匹配”的影响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16-2021年全国18个省份的高考录取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改革并没有加剧高校内部专业生源质量的分化。除此之外,两种投档方式改革模式均显著提升了高校上下限专业的生源质量,且专业平行志愿改革的提升效果相对...

全球知识生产中的殖民性困境与出路——以中国农村教育国际研究中的投资回报话语体系为例————作者:向芯;江竹君;滕珺;楼菁菁;余旻;

摘要: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全球知识生产中顽固的“殖民性”给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1978-2022年,在40种顶级英语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中国农村教育相关论文中,投资-回报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增长最快,共38篇。本研究针对这38篇文本进行了批判话语分析,指出中国农村教育国际研究中存在三重问题:追随国际趋势和强势话语,研究与实践割裂;合理化经济...

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的若干挑战————作者:让-加布里埃尔·加纳夏;张婧妍;赵琳;

摘要: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这不仅是对于志在成为工程师及人工智能专家的学生而言,所有希望发展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素养的人都要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如何使用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工具。只有熟悉掌握人工智能工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既要求学生了解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还应涵盖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人工智能教育中,超越技术层...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使能型风险规制——以高等教育应用为例————作者:李焕宏;薛澜;

摘要:尽管学术界已经广泛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但对于“技术的正负面影响取决于使用行为”这一观点的认识仍然不足,这限制了切实可行的风险规制方案的提出。研究表明,引导行为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业态的整体图景,以及洞察不同风险受体的具体处境。本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应用场景为例,发现技术应用风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层次体系。这些风险不仅源自技术本身,还包括人际竞争、新旧制度...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重新思考何为“原创”:高等教育的角色和目的————作者:骆嘉惠;

摘要:人工智能在当下高等教育政策话语中常常被视作一种游离于学生独立努力与智力贡献之外的外部辅助形式,进而对学生功课的原创性形成潜在威胁。然而,在当今知识生产日益呈现出协作化、分布化、人工智能介导化的态势下,究竟何种工作或作品方可称之为“原创”?若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功课,是否必然意味着该学生的功课不再属于“原创性工作”也不再“独立”?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何为原创性工作...

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框架与应用:以视频内容分析为例————作者:罗文蔚;高敏骐;何慧华;

摘要:视觉与多模态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正逐渐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者探索和分析教育现象的重点。本文解析了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核心概念,阐明如何通过社会符号学的理论框架理解多模态现象。详细介绍了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分析框架,探讨其在文本、对象、事件和空间等不同层面的应用。以视频内容分析为例,探讨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具体应用。深入分析视频从记录到数据处理,再到研究结果生成的全过程,并讨论这一过程中信效度...

我国高校评估的探索与制度化升级————作者:别敦荣;

摘要:评估与教育相伴而生。我国高校评估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教育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发展同向同行。21世纪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发展,我国高校评估由初创探索阶段迈入了制度化、体系化建设阶段,并持续向制度化升级阶段转变,这既实现了高校评估自身的不断充实与完善,又发挥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市场与计划交织以及人们认知偏差的影响下,高校评估的消极倾向不断被强化,具体表现为:误导高校办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10月2日投稿,10月19日退稿,意见为“不适合本刊”。

    2024-10-26 23:15
  • 带头大哥666

    投稿后显示“正在初审”,5天后显示“正在复审”。小程序上有一个小bug,登陆后可以看到最近的20篇投稿和审稿状态,能进入复审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显示“退稿”。

    2024-08-20 20:30
  • 带头大哥666

    2月25号投稿显示“正在初审”,3月5号显示“正在复审”,4月28号显示“退稿”。

    2022-04-28 09:52
  • 带头大哥666

    和教育学报一样,复审死长死长还有可能不了了之,建议学友别吊死一棵树上

    2022-04-06 10:10
  • 奔跑的辣椒酱

    投稿四个月了,还在复审,进度条很坚挺

    2021-08-18 16:52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