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JSTCSCD扩展版WJCI

Automobile Technolog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复合影响因子:1.673
综合影响因子:0.916
邮发:12-2
官网:https://qcjs.cbpt.cnki.net
主编:郝旭辉
平均出版时滞:147

  汽车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融合改进A*和DWA算法的无人车路径规划研究————作者:刘永涛;晁兴雨;朱屹晨;纳林奇;张韡;

摘要:针对无人车路径规划中单独采用A*或动态窗口(DWA)算法难以兼顾全局最优与实时避障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改进A*与DWA算法的无人车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在改进的A*算法中,结合欧几里德距离和曼哈顿距离优化启发函数,使预估路径代价更加接近真实路径代价;其次,引入24邻域搜索策略,根据当前节点与目标节点的相对位置,将搜索方向由16个降至10个,保证搜索效率的同时,避免路径形态缺陷;然后,在DWA算法的评价...

基于改进YOLOv11n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作者:周建新;郝英杰;李忠泽;侯自川;

摘要:针对复杂交通场景中,车辆因遮挡、复杂背景干扰引发的特征表征模糊和检测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11n改进的CCT-YOLO检测算法。基于带有通道转置注意力的频率感知级联注意力(FCA-CTA)设计C3k2-CTA模块,通过增强频域通道注意力对车辆的多尺度特征判别能力;融合分组策略与空间级联分组注意力(CGA)模块,提出部分空间级联分组模块C2CGA,在降低参数量的同时,提升遮挡目标检测性...

基于大模型的自动驾驶决策与规划研究进展综述————作者:宋子钰;陈捷;姜琳琳;夏兆辰;丁海涛;

摘要:现有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可解释性、奖励设计与泛化性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系统地梳理了大语言模型与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决策与规划中的多角色融合机制与工程实现路径。通过构建统一的角色框架,将大模型划分为决策与规划输出、特征与动作生成、奖励函数建模3类功能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中的典型融合方法,实现从信息处理到行为输出的全链路赋能机制,并对国内外代表性大模型方法在各环节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

基于电池电压极值特征融合的采样故障诊断————作者:任永欢;程震;郑彬彬;孙玮佳;

摘要:针对现有电压采样故障(SF)诊断方法存在误报率高、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极值衍生的模型残差平均值与残差标准差作为特征值并融合协方差系数用于识别电池电压SF的诊断算法,实现了99.3%精确率及0.91的交并比,可解决电池管理系统无法区分SF与电池单体问题的难题,有助于实现电池安全风险程度智能识别,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新型DHT混动汽车传动系敲击分析及优化————作者:尤勇;彭家骏;王东;景国玺;

摘要:为解决某新型DHT混合动力系统出现的传动系异响问题,首先对混动总成进行振动噪声测试,确定传动系异响为敲击异响,在并联二挡模式,纯电驱动侧和机械驱动侧非承载齿轮或轻载齿轮均存在敲击风险。然后,结合测试数据与传动系统结构参数,建立DHT混动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敲击平均动能算法,分析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结合工程可实施性,提出通过增加双质量飞轮惯量和调整P3电机发电扭矩的方法来改善异响问题。最后,通...

高速车用电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作者:高永新;汪洋;刘俊毅;贾东;

摘要:针对扁线绕组的交流铜损和非晶合金铁芯转矩偏低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参数模型,以提高平均转矩、降低交流铜损、减少转矩脉动为优化目标,基于敏感度分析提取关键尺寸参数,并结合雁群启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WGA-PSO)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和单参数扫描。通过有限元仿真比较优化前后电机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平均转矩提高了5%,转矩脉动降低了12%,交流铜损降低了8%。最后制作样机并进行测试,验证了...

油冷式扁线电机温度场及油环结构优化研究————作者:李丹丹;毛金龙;唐城琨;

摘要:针对油冷电机额定工况流固耦合热仿真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加速固体域热扩散的仿真计算方法,大幅缩短了相应的仿真计算用时。同时,与当前成熟的水冷电机额定工况的稳态仿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此方法对一台额定功率为20 kW的油冷式扁线电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油环结构进行了优化

乘用车扭力梁耐久性开发关键问题研究————作者:程稳正;张志远;楼位鹏;郭冉冉;刘海峰;

摘要:针对耐久路试中扭力梁焊缝与母材开裂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耐久仿真、台架试验、制造工艺的优化方法。基于等效结构应力法和Brown-Miller双轴疲劳准则,识别焊缝和母材风险热点;考虑扭转刚度变化对载荷的影响,更新载荷谱与台架试验载荷,采用低-高-低加载顺序,准确复现路试开裂现象;通过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提升关键区域的疲劳性能。经台架试验与整车路试验证:优化后的扭力梁寿命显著提升

自动驾驶汽车“零重力”座椅不同展开坐姿下乘员正面碰撞损伤研究————作者:武和全;盘江强;边楚虹;高双全;

摘要:针对“零重力”座椅在不同展开角度下的乘员碰撞安全问题开展研究,首先搭建汽车正面碰撞模型,调整座椅角度为标准姿态、零重力坐姿以及在标准姿态基础上将靠背角度调整至120°、150°和180°三种不同姿态,再给模型分别施加40km/h和56km/h两种碰撞速度曲线。仿真对比发现:标准姿态下乘员头部、颈部、胸部损伤值最小,零重力姿态下乘员头部、颈部损伤值最大;胸部损伤风险随姿态角度增大而增大,胸部发生压缩...

基于全轮转向的三轴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作者:董高尚;孙晓强;全振强;陈龙;

摘要:为了解决三轴车辆在复杂行车环境急转弯时的横向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全轮转向控制策略。首先,考虑轮胎非线性力学特性和车辆转向过程中垂直载荷转移及各轴垂向刚度差异,构建9自由度三轴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基于牛顿插值法动态校正参考模型的轮胎侧偏刚度,提出基于阿克曼原理的零质心侧偏角比例前馈控制策略;然后,设计基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的前轮转向反馈控制器和基于模糊PID控制的中、后轮转...

轮胎侧偏力学特性对商用车操纵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作者:宋双贺;高健;范文峰;张钊;高昕昱;

摘要:基于转向系统、板簧摩擦系统和衬套系统等子系统模型,建立了高精度商用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对PAC02轮胎模型分析提取了分析表征轮胎力学特性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因子对重载商用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侧偏刚度和摩擦因数比例因子对轮胎力学特性和商用车操稳性能指标及评分有显著影响,而侧向松弛长度、形状因素和曲率系数比例因子的作用相对有限

不同冷却流道参数对车载永磁电机性能的影响————作者:张广杰;章建林;李云龙;倪汝克;

摘要:基于Maxwell-Fluent对车载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电-磁-热-流耦合分析,通过建立电机三维模型及不同结构的冷却流道,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比分析了不同流道类型、折返方式、折返次数及进出口位置对流道压力损失及定子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出口之间的角度为180°、折返次数为7次、流道类型为圆角轴向折返型时,冷却流道的散热性能和压力表现最好,为车用永磁同步油冷电机冷却流道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行为可拓展式车辆队列控制方法与实车验证————作者:朱洧震;杨皓宇;刘畅;罗禹贡;孔伟伟;

摘要:为解决现有车辆队列控制方法可拓展性差、难以应对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各种队列行为及较少开展实车道路测试的问题,提出一种行为可拓展的车辆队列控制方法,同时设计通信丢包条件下的头车加速度预测方法,并搭建队列实车试验平台,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实车平台,最后在通信丢包条件下进行实车试验,对所提出方法进行验证。最高时速80 km/h、累计约1 000 km的道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辆队列控制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处...

一种油冷电机计算搅油损失的方法和研究————作者:周航;李松松;孙友情;阎阔;崔江涛;陈德鑫;

摘要:为解决油冷电机运行中的搅油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油冷电机计算搅油损失的方法,通过结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采用无网格粒子法三维动态计算流体力学(CFD)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来计算搅油损失。通过与实际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其准确性,为优化油冷电机设计和提升效率提供参考

《汽车文摘》2025年专项征稿启事

摘要:<正>尊敬的汽车及相关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研发工程师、高校师生:在全球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的今天,2025年将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将不断涌现,推动汽车行业向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汽车文摘》期刊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刊,秉承“览全球汽车技术文献,指中国汽车技术之道”的使命,致力于成为汽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述类期刊。在此,我们特别发布2025年专项...

《汽车工程师》征稿启事

摘要:<正>《汽车工程师》于1974年创刊,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应用技术类学术期刊,为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CACJ中国应用型扩展期刊,被哥白尼精选数据库、EBSCO学术数据库、欧洲学术出版中心(EuroPub)数据库、J-Gate数据库收录。《汽车工程师》以报道汽车产品设计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为主,专注于技术开发与应用层...

2025年《汽车技术》专项征稿启事

摘要:<正>尊敬的汽车及相关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研发工程师、高校师生: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2025年将见证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汽车技术》杂志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学术期刊,特此发布2025年专项征稿启事,聚焦以下十大技术征稿方向,以期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1.多模态大模型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推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能力的创新突破

转向避撞工况下智能车辆的实时决策规划————作者:温高博;吴光强;

摘要:针对紧急转向避撞时多目标规划算法设计困难,且障碍物数量、位置复杂多变等情况,提出了一种采样与优化结合的分层决策规划算法。在结构化道路下考虑环境与运动学限制,使用变种A*算法建立周围环境势场并利用五次多项式计算运动学代价;根据粗轨迹建立行车通道,利用分段加加速度法解决二次规划问题,得到光滑路径以保证路径规划的舒适性,同时指引车辆回到道路中心。经仿真试验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根据不同障碍物...

全触屏车机响应速度与跟车安全风险关联特性————作者:王畅;刘浩森;宋京妮;

摘要:为了探究全触屏车机系统响应速度对跟车安全的影响,在实车座舱模拟器中以真实跟车视频开展人机交互试验,采集25名被试在静态环境和动态跟车过程中2种车速、3种响应速度组合情况下的交互数据。根据人机交互过程的视觉分心数据,分析车机响应速度与跟车安全风险间的关联特性。结果表明:响应时间在0~800 ms,注视屏幕总时间、扫视次数、单次操作时间呈现增速逐渐放缓的非线性增长趋势;在80 km/h工况下,响应时间...

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智能车辆编队避障策略研究————作者:孙羽;曹曼曼;王强;孙博华;

摘要:为克服动态、不确定的复杂行车环境带来的车辆编队碰撞与稳定性问题,提高行车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智能车辆编队避障策略。设计了智能车辆编队避障策略框架,建立了基于经典人工势场法的车辆编队控制器,以及具备莱维飞行随机搜索特性的车辆编队搜索逻辑,以克服人工势场法中引力与斥力增量系数设置的局限性,进而增强车辆编队对复杂行车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联合仿真试验平台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汽车技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汽车技术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