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区域国别视域下中国的美国研究——张蕴岭教授访谈————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国研究成果丰硕,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美国研究的学人,出版了大量美国研究相关论著,研究内容涉及美国历史、政治、法律、外交、军事、科技、文化、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美国研究是区域国别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学科,中国的美国研究的发展历程、成就,需要进行系统总结,以此为推动中国美国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提供借鉴。特别是前辈美国研究学人的治学经验,也需要...
红蓝光谱的空间印记:美国党派政治与产业地理的互动机制研究————作者:孙天昊;
摘要:近年来,美国党派政治版图呈现出日益突出的空间分化特征,倾向共和党的“红州”与倾向民主党的“蓝州”在经济政策取向与产业空间布局上表现出系统性差异。本文构建了“党派政治与产业地理反馈循环”分析框架,探讨了党派意识形态如何在各州既有的要素禀赋与产业基础上,通过税收、监管、产业激励等政策工具塑造产业集聚格局,分析了产业地理演化如何反向影响选民结构与权力分配,从而形成动态反馈循环。通过对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
新一轮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的中亚战略————作者:戴惟静;张昱琦;
摘要:美国自中亚五国独立之初便开始介入该地区事务,在新一轮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美国中亚战略的总体目标仍是维持自身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塑造自身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制度转型、能源安全、地区稳定的具体任务贯穿始终。双边合作、多边机制、经济与军事援助是美国中亚战略的三个具体实施路径。尽管美国已经成为中亚地区治理的域外行为体之一,但受限于美国中亚战略的内在矛盾,中亚五国政权稳定性、经济韧性、外交优先事项的不...
美国共和党的楔子战略与执政联盟的构建(1854~2024)——从林肯、戈德华特到特朗普————作者:王浩;付思源;
摘要:美国共和党自1854年组建以来,之所以能从一个脱胎于辉格党和自由土地党的新生党派迅速成长并稳定跻身美国两大政党之列,其重要政治逻辑就在于该党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往往能抓住关键选举时机分化对手政治联盟、形成独特的楔子战略,推动政党重组的出现和执政联盟的构建。共和党的楔子战略在实践中体现为三大里程碑式运动:在其发展初期,林肯代表的联邦主义力量通过19世纪50~60年代的反奴隶制扩张运动推动南...
情报的“智性”:社会科学与美国战略情报的兴起(1917~1950)————作者:高昕宇;
摘要:“战略情报”作为当代美国国家情报体系的核心概念,体现了美国情报精英和社会科学专家服务于决策的情报的“智性”的追求。在现代美国情报体系的演进和变革历程中,社会科学发挥了关键的支撑和创制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准情报组织的威尔逊“调查团”首次将社会科学引入政治经济情报分析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处的专家们将社会科学的理念、方法和规范全面移植到情报工作中,构建了战略情报的基本形...
《广岛》风波:《纽约客》在冷战初期舆论场中的作用————作者:卢一欣;
摘要:1946年8月底,《纽约客》整版刊登了约翰·赫西的纪实报道《广岛》,打破了自1945年8月广岛发生核爆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对原子弹的毁灭性后果的集体沉默。这篇文章通过被爆者的视角重构核爆记忆,不仅唤醒了美国公众对原子弹伦理问题的反思,也在其广泛传播与舆论反响中承载了美国塑造战后全球秩序的战略意涵。这反映了冷战初期美国公共舆论与政府新闻信息管控之间的复杂互动。《纽约客》在履行媒体公共职责的同时,不可避免...
美国贸易政策武器化: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视角————作者:戴艺晗;
摘要:近年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正当性基础经历了由经济理性向安全理性的深刻转型。这一转型标志着美国不再仅将贸易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传统工具,而将其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与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架构。美国贸易政策也逐步脱离以经济效率为核心目标的传统范式,转向以国家安全为优先的政策路径,并在制度与实践层面日益承担战略遏制与地缘博弈的“武器化”功能。在制度实践中,美国对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频繁援引与广泛扩张,已逐...
美国联邦宪法中的退约权之争————作者:董世杰;
摘要:美国联邦宪法中的退约权之争源自宪法规定的缺失,即行政权试图在条约事项上进行扩张,而立法权试图限制行政权的扩张。关于该争议,美国国内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主张总统和国会共同决定退约,另一派则认为应当由总统单方面决定退约。尽管支持总统和国会共同决定退约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但退约的历史实践与理论出现了偏差。自美国建国到20世纪初,一直由国会和总统共同决定退约。但从20世纪初期开始,退约实践已经从国会与总统共...
特朗普主义及其世界效应————作者:赵可金;
摘要: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主义成为左右美国未来甚至整个世界前进方向的重大变数。如何从理论上评估特朗普主义及其所产生的冲击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课题。特朗普主义在本质上是对内反建制、对外反体系。在理论上理解特朗普主义及其冲击波,需要综合利益政治和身份政治的分析视角,重视把握特朗普冲击波的深层政治经济根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特朗普主义代表着利益政治中的建制主义与反建制主义的对决...
美国技术右翼的崛起、成因与影响————作者:史博伟;
摘要:拜登政府中后期以来,传统上倾向于左翼的部分美国技术企业家逐渐转变其政治经济立场,成规模地向保守主义偏移,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技术右翼”阵营。他们反对政府对前沿技术产业的过度监管;反对种族性别多元化政策;反对严苛的能源与环保政策;反对美国对国际事务的过度涉入;等等。该阵营崛起源于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包括技术界固有的自由主义崇拜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伦理立场;对民主党激进施政和左翼文化的严重不满;对共和党右翼...
美国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运行机制研究————作者:汤杰;
摘要: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创设以来,深度嵌入了美国选举政治体系。从法理上来看,在不与候选人发生协同的情况下,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可持续吸纳个人和机构捐款,并实施无上限的独立开支。明确协同与独立等概念的法律边界是理解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关键。除巨额竞选开支外,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另一个广受争议的行为是负面广告的投放,其独立开支的大部分被用于此,给美国社会带来负面外部效应。独立开支的支出策略与负面广告的投放区域选...
基辛格的战略思想与实践————作者:忻怿;
摘要:“既要使自己活,也要让对方活”的“缓和”理念及实践构成基辛格最重要的遗产。基于“缓和”强调的战略审慎美德和均势协调古典韬略,基辛格尊奉现实主义机理,注重“谈判”和“节制”,以“联系”原则深化美苏关系,强调美苏共生共存的新型战略文化与和而不同的社群规范,综合构筑美苏战略稳定和相互依赖结构。在基辛格的运筹下,尼克松、福特政府积极舒缓美苏冷战烈度,全力构筑维护大国和平共存的制度机制和护栏框架,铸就战后美...
特朗普政府的加密货币政策及影响————作者:张明;杨芸淞;包宏;
摘要:近年来,加密货币的影响力日益渗透至政治领域,尤其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大力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加密货币政策,既是其本人及家族追求政治与经济利益的体现,也延续了与民主党在政策理念上的长期博弈。同时,该政策试图为提振美国经济、缓解政府债务问题开辟新路径,并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加密资产、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的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的加密货币政策转向将在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市场与金融监...
非主权加密货币与美国金融霸权的数字化重构————作者:贾德奎;
摘要:为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美国优先”战略,特朗普在重返白宫后就立即签署全面放松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监管的总统行政令,并着手推动建立比特币国家储备的联邦立法。非主权加密货币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实践,成为数字时代新自由主义的“技术具象化”实验。美国试图通过立法将美元霸权、监管权力、技术标准和国际制裁嵌入数字金融生态,实现金融权力从货币层面向算法层、数据层的控制升级,从而意图实现金融霸...
“党派化宪政”的来临?——在特朗普时代反思美国总统选举程序————作者:王希;
摘要:本文以特朗普2024年再度竞选总统为切入点,分析美国两党“双寡头垄断选举制”如何为其崛起与回归提供制度性支持。通过梳理特朗普三度参选、三获共和党提名、两次胜选的历程,揭示其如何利用初选规则重塑共和党,推动党内“特朗普化”,并在2020年败选后依托制度路径维持影响力,最终以“政治殉道者”形象实现复归。研究指出,“特朗普现象”持续主导美国政治十年,其竞选重构了政党博弈逻辑,执政冲击了传统权力制衡与法治...
美国集体安全思想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局限及改革前景————作者:刘莲莲;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权威性一直受到北约等区域军事同盟的挑战。本文通过追溯威尔逊和罗斯福这两代美国政治家集体安全思想产生及制度设计的历程发现,20世纪美国集体安全思想摒弃了近代欧洲安全理念的对抗性、进攻性、排他性,将集体安全界定为全球普遍安全,强调其防卫导向、法治本位和成员准入的开放性,但同时又未能摆脱西方文明优越性与门罗主义传统的局限。美国政治家的价值主张在制度化过程...
以叙事侵蚀法理:美国推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策略解构————作者:赖华夏;马舒腾;
摘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是近年来美国“以台制华”、推进对华战略竞争的关键抓手。特朗普第一任期与拜登政府在推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问题上构建多重叙事。第一,拜登政府奉行价值观外交指导下的“多边主义”,借助多边机制把台湾问题纳入中美意识形态竞争。第二,通过曲解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内涵与法律效力、诉诸“有意义参与”,美国谋求重新构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问题的法理叙事。第三,美国借助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
拜登政府的“民主战略”————作者:高海龙;
摘要:美国的“民主战略”指美国通过向他国推广民主制度与价值观,塑造一个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国际环境,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拜登政府延续了这一传统,在世界新一轮动荡变革的背景下,根据新的国际形势进行战略调整,旨在遏制竞争对手,巩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其具体措施包括构建民主联盟、实施经济制裁、外交施压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军事干预。然而,尽管拜登政府高调实施“民主战略”,其背后对地缘政治和自身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暴...
道格拉斯的选择:务实、理性与融合的黑人民族主义————作者:梅祖蓉;
摘要:19世纪初,在白人民族主义与白人共和主义的主导下,由一批白人精英发起旨在将美国自由黑人殖民西非的行动。殖民计划没有成功,也背离了黑人对融入美国社会的渴望。然而,随着19世纪40、50年代奴隶制的扩张与黑人安全感的丧失,部分自由黑人被迫选择了主动分离,开始倡导移民。美国黑人民族主义中的分离主义由此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是马丁·德拉尼。与此同时,黑人民族主义的另一个代表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则在经历了政治哲...
经济依然优先:摇摆州经济与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作者:宋国友;肖方昕;
摘要: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特朗普以较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再次当选总统。摇摆州的投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次大选的结果,经济表现成为塑造摇摆州投票倾向的重要变量。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收入及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了摇摆州的经济表现。七大摇摆州在2024年选举周期内的经济数据表明,通货膨胀侵蚀经济进展、经济成果分布不均、增长逐渐失去动能、总体发展不及前任等因素,共同造成摇摆州的...
美国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审稿速度奇慢!整整一年时间还在审稿中。憋不住了,打个电话,第二天退稿。
2024-06-10 11:57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半个多月了,没有任何回复,期刊封面上的邮箱和电话全都是错的,完全无法联系到编辑部。
2021-08-31 15:21 -
奔跑的辣椒酱
社科院的期刊,先后投稿三次,用稿两次。无版面费。投稿后没几天编辑便主动联系,非常nice,修改沟通流畅。文章质量要求高,热点议题及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或碰到专题组稿的话几率高一些。一月份投稿,三月份收到的用稿通知。
2020-10-24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