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AMI扩展

History Teaching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天津市
复合影响因子:0.305
综合影响因子:0.171
邮发:6-4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最新期刊目录

如何改进一节课——以“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为例————作者:曹磊;

摘要:改进一节课是在一节课经过认真备课、充分打磨、最终展示之后,甚至取得较高评价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仍有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过程。改进一节课要注意视角转变:从专家视角到学生视角、从教材视角到教学视角、从学术视角到学情视角。改进一节课的策略可以是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由知识再现走向学以致用——以天津市2025年中考历史第27题为例————作者:任洪来;杨艳;罗金永;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倡,“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地中考试题中不可或缺的新情境创设的重要素材。本文以天津市2025年中考历史第27题为例,对知行合一的内涵及其在中考历史考查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发挥中考对教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修义务教育“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设问逻辑分解————作者:冯瑛;

摘要: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一系列重要史事,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025年新修的义务教育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充实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本文选取新教材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围绕编写变化,以“奠定胜利——迎接胜利——赢得胜利”为主线进行了教学设计...

从史事碎片的整合到历史意义的生成——从初中严复“人物扫描”教学说起————作者:周至杰;

摘要:教科书编写是课程标准的立场、原则与方法的体现。2025年版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辅助栏目中严复“人物扫描”栏内容的变化,正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在知道、了解相关史事的基础上,重视对历史意义建构的体现。为此,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整合严复生平的重要史事碎片,挖掘史事的多维面向,建构史事之间的内在因果关联,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选择,进而将...

宏观视角下的货币制度史教学——以“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作者:应启明;戴加平;

摘要:在处理货币制度一课时,一些教师仍保留着梳理知识和整理考点的旧思维,导致课时十分紧张、教师疲于讲述、学生发展方向有误。本文尝试探究型课堂教学,从货币制度在国家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出发,凝练货币在市场、国家和世界层面中的本质特征,紧扣课魂实现教材文本的化繁为简,借助多元史料的解读、分析和延伸,直指学生的能力成长与素养发展

核心概念与历史教学思路的设计————作者:范红军;李君芳;

摘要:历史教学思路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历史核心概念是历史教学思路的支点。基于核心概念的历史教学思路设计的实操步骤有三:一是整合教科书和史学资源来凝练历史教学的主题和标题;二是根据历史教学的主题和标题来确定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基本要素;三是立足历史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思维,分别探究核心概念的内涵要素与教科书子目之间的内在关联,重构历史教学的子目结构,从而实现基于核心概念的历史教学思路的一体化设计

历史学习目标设计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及应对————作者:赵然;楼建军;

摘要:受西方教学理论的影响,历史学科的学习目标一直被视同于教学目标,其目标设计中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极其严重。将历史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目标叙写模式,站在学生立场,遵循学习逻辑,按照学科思维来进行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呈现,包括内容结构式、问题情境式及探究任务式等多种形式,而非简单将目标主语由教师置换为学生。唯有突破传统的教学目标话语、逻辑、思维体系,才能彰显历史学习目标中学生的主体...

基于历史整体观的教材文本解读——以选必3“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为例————作者:方宇;

摘要:当下,文本解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为例,尝试从历史整体观角度进行文本解读。本文中的历史整体观关注的是课程,从课程出发,提炼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并以问题解决的思路再探教材文本,找到了比较可行的路径:一是依据课程目标定位,厘清教学内容边界;二是窥破教材谋篇布局,确立教学主旨与目标;三是基于主旨与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落实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选必融通”的深度教学策略——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一课为例————作者:赵茜;

摘要:融通选必修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学,应将历史置于横向和纵向视野中考察,以主题实现深度立意,以素养定位深度教学,以情境涵育深度认知,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设计搭建新的思维框架和认知体系,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融通基础知识、提升关键能力、渗透历史情怀,促进教师深度教学与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体化,培育高阶思维

被忽略的空间:例谈“解诗以析史”的“地理关注”————作者:姜永超;

摘要:诗歌是微观史和情感史的第一现场,将其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有着独特价值,除了关注诗中的时间、人事之外,也应关注“地理”这个容易受到忽略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诗歌的具体特点与学生情况,投入适当的“地理关注”以整合、利用好教科书资源,在深化学习体验中带给学生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以更好培育课程核心素养

论课程的综合化——从跨学科案例“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谈起————作者:张卓鸿;施晓静;

摘要:从课程综合化的视角通观历史活动课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步骤与要点。本文以“追《根》溯‘园’: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为课例展开行动研究,以美国历史发展的宏观脉络为依托,聚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叙事,融合语文、地理、道德与法治、艺术等课程的知识与方法,以文证史、以史观文,以期实现对历史的理解和现实的关怀,进而明确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与行动要旨,认识课...

“读地图”的教学拓展与评价——以新修初中《中国历史》为例————作者:陈运影;范英军;姚怡超;

摘要:“读地图”是新修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新增栏目,对培养学生读图学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意义。“读地图”活动的拓展包括多种方式,如对现有“读地图”活动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设计新的“读地图”活动,从跨学科主题学习角度重构“读地图”活动等。同时,应该对“读地图”活动开展表现性评价

抗战教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建构——主题引领下的高中历史铸魂育人实践————作者:王昌月;刘丽文;郭井生;

摘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引领党史教学,是实现其铸魂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抗日战争”专题教学为例,通过人民的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两条线索,建构了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坐标;通过“民族意识的新觉醒”“民主观念的新实践”“民族事业的新核心”“民族自信的新跨越”四大新因素,建构起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叙事逻辑。教学实践表明,以此主题为引领的教学设计,既能够将具体史事...

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全球视野构建——以“1931—1941年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例————作者:沈清波;

摘要: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笔者立足全球视野,设计“1931—1941年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式教学,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形成整体性叙事。借助时空坐标、史料研读、概念分析、情境创设等多元策略,构建中国抗战史与二战史的叙事关联及历史记忆,助力学生重温烽火岁月,传承抗战精神,深刻体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在此过程中,...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抗战史及二战史教学————作者:何成刚;杨昊杰;夏辉辉;

摘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的抗战史及二战史教学应着重展现不同民族、国家在面对共同威胁时如何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本质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胜利的历史实践。历史教师应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根源与当代意义,认识以此指导抗战史及二战史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在历史教学中把握“在历史中反思现实、启迪未来”的教学主旨,选择...

高中历史教材中党史教学的“时空观念”——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作者:李里;

摘要:党史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史学科特点与教材篇幅影响,相关课程内容存在时空转变频繁、时空尺度变化多、史事多线交织共进的特点,形成“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难点。对此,叙事教学能够运用灵活的叙事技巧,突破教材篇幅限制,有效补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地图作为重要的辅助材料,可以结合语言文字与图像文字,根据党史课程的特点凸显时空因素。但在运用时,教师也需注意...

探寻“全民族抗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作者:温艳丽;

摘要:本文围绕全民族抗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运用多源史料构建历史情景,通过阅读和辨析史料,阐释历史问题,认识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十四年抗战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战期间故宫文物的外展与中国形象塑造————作者:丁一;

摘要:抗战期间,故宫博物院遴选南迁文物远赴海外参加了1935—1936年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和1940—1941年的苏联中国艺术博览会。作为中华艺术的集中展示,两次展览都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改善了中国形象。国民政府也利用两场文物外交,达到了获取抗战国际的舆论声援,增进国际邦交的政治目的。期间,中国文物所获得的高度赞誉、伦敦艺展中陈列的流失海外文物、苏联艺展上描绘抗战精神的艺术作品,在...

“他者”视角中的中国抗战——英美媒体涉华新闻报道————作者:徐聪颖;

摘要:英美媒体的中国抗战报道,即“他者”眼中的中华民族抗战,是抗战史研究的重要视野。从历史教学视角出发,合理引入英美媒体的涉华抗战报道,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对中国抗战历史细节与整体面貌的认知边界。本文基于1931年至1945年间英美媒体的涉华报道,旨在梳理英美媒体对中国抗战的报道,分析英美媒体关注中国抗战的原因,并浅谈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世界大变局语境中回首二战——二战经验教训的再思考————作者:余伟民;

摘要:当前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新旧交替的重大变化。在“世界大变局”语境中回首二战,需要重新思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中,战争起源的深层逻辑和直接动因问题,和平主义的两重性与绥靖政策的危害问题,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作为战后世界“制度护栏”的开创性实践问题等等,都可以为现实提供重要启示。今天特别需要重温当年反法西斯联盟捍卫人类整体利益的成功经验,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历史遗产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历史学文章,在读博士独立署名,无关系自投。2022年12月18日投稿,有自动回复,审稿周期三个月。2023年2月6日致信查询,当天回复还在一审,有结果会通知。3月1号编辑部来电,告知文章已经录用,询问5k版面费能否接受,遂要求按编辑部格式修改文章。编辑王老师多次联系修改内容文字,校对十分细致,交流耐心,沟通顺畅,的确是一次非常好的投稿经历。虽然版面费确实不低,但貌似这个标准也通行多年,并未水涨船高,有基金项目支持的学友相对应该更能接受。总的来说,高额版面费虽然肉痛,但期刊本身不排斥博士生的文章,对作者也相当尊重,能接受费用的也不妨一试。

    2023-07-25 01:56
  • 奔跑的辣椒酱

    18年9月投稿,19年4月突然接到编辑部的录用电话,说是外审专家意见才回到编辑部,这速度也是醉了!版面费不便宜,五毛一个字,爱发不发。心里MMP,但是身体还很诚实的去银行汇款。每次CSSCI公布的时候都希望这货被踢,但是每次都坚挺无比!收了高额版面费之后,样刊邮寄还用顺丰到付,邮费比杂志还贵,妥妥的业界无良期刊典范!

    2023-07-11 11:35
  • 奔跑的辣椒酱

    邮箱投稿后无回复消息,三个月后打电话询问,随后告知退稿。

    2023-06-27 13:3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审稿期三个月,每次询问都回复正在审稿,有点耽误时间。

    2022-08-17 01:47
  • zhaohhhh

    审稿周期偏长(三个月)且没有投稿系统比较令人烦恼,想知道进度只能打电话去查。打电话过去系统报完一遍编辑的分机号就会自动挂掉,所以得随便按一个分机号,接通了再给你转接到查稿的工作人员(所以你们弄个投稿系统不是对谁都好嘛,编辑的工作也能少点被电话打断……),查稿的态度倒是挺不错的。我这次的稿子是关于高校教学的,自觉理论创新和实证基础都可以,至少不比已经见刊的同类文章差,但就是被退了,多少对选稿标准有些困惑。anyway,各方面的体验虽然不是最佳,但还在合理范围内。投稿也要看眼缘,所以下次投稿希望能中吧~

    2022-06-21 16:38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是C刊吗?
A:还不是C刊,目前还被CSSCI拓展版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