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放射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联合非选择性激励脉冲在非增强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可行性研究————作者:于安宏;华明辉;马延贺;刘延真;高洪岩;张洪;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基于非选择性激励脉冲(NSEP)技术的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行无对比剂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CA)扫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使用NSEPbSSFP序列与快速梯度回波(fast GRE)序列行自由呼吸全心MRCA采集。检查结束后分别记录两种方案的实际扫描时间,计算不同扫描方案下的冠状动脉左主干信噪比(SNRLM...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梗死面积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斑块特征的研究————作者:付振华;罗春;周飘华;陶佩瑶;杨培鈺;
摘要: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血管斑块特征与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探究其在脑梗死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且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按梗死长径是否>15 mm分为腔隙性脑梗死(LI)组和非腔隙性脑梗死(NLI)组,行HRMR-VWI检查,对比两组的责任斑块特征。结果 LI组56例...
脑白质网络拓扑指标预测首发未服药青年抑郁患者自杀行为的风险研究————作者:丁雅莉;陆红权;姜琴;李成林;曹平;胡君;朱凯棠;
摘要:目的 比较伴与不伴自杀未遂行为的首发未服药青年抑郁患者的脑白质网络拓扑指标的差异,从中枢性病理神经机制角度分析此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风险因素及其价值。方法 入组30例伴自杀未遂行为的患者、30例不伴自杀未遂行为的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者。搜集大脑MRI扫描数据,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HAMD-17)量表评估临床症状。对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脑白质网络,计算节点连接强度、全...
光谱CT乳腺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研究————作者:熊晟原;卢冬梅;马明忠;马文婷;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病变患者采用光谱CT虚拟平扫代替常规平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行光谱CT胸部平扫(TNC)及双期增强,工作站后处理获得动脉期VNC(VNCa)图像、静脉期VNC(VNCv)图像。分别测量三组图像中的乳腺肿块、正常乳腺及胸大肌CT值,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事后多重比较分析三组...
基于MRI生境成像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作者:刘晓艳;冯颖;张小峰;
摘要:目的 基于MRI生境成像建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增强MRI检查的乳腺癌患者的MRI增强T1序列的第2期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手动分割感兴趣区(ROI)。提取19个局部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Kmeans算法结合卡林斯基-哈拉巴兹(CH)指数聚类得到生境亚区域...
光谱CT定量特征在早期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疗效中的价值————作者:韩攀;潘丽萍;洛泽仁;陈香;杨传燕;李品雄;
摘要:目的 探究光谱CT多参数定量特征在早期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NAT)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14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NAT前的光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定量参数。根据术后Miller-Payne病理分级将全部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MP分级5级)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MP分级1~4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光谱CT定量参数与乳腺癌NAT后病理完全缓解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穿刺病理的免疫组织...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影响因素及MRI影像特征分析————作者:徐衡;姜新年;李静;孙涛;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及MRI影像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回顾性搜集131例重度NHB患儿,依据是否并发ABE分为ABE组(34例)及非ABE组(9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征,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NHB并发AB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Omnibus检验、Wald检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作者:夏振元;莫欣鑫;王常升;冯丽洁;蓝岚;卢炳丰;
摘要:目的 探索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临床确诊的30例MM患者(病例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腰椎IVIM-DWI图像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两组人群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扩散系数(D*)以及灌注分数(f)的差异性...
PET/CT在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者:何宏;吴明康;王思宇;
摘要:<正>门静脉因血流缓慢、腔内无静脉瓣的解剖特点,容易发生栓塞,根据栓子性质,可分为瘤栓、血栓、脂肪栓等,其中瘤栓导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形成,为恶性栓子,其他栓塞物栓塞门静脉为良性栓子,最常见为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
视频透视吞咽造影检查在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王彦玲;苏童;陈钰;王含;张竹花;金征宇;
摘要:<正>多种神经系统病变都可引起吞咽障碍,包括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ism-plus syndrome,PPS)和多发性硬化等[1~3],其中,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其患者中有超过80%会出现吞咽障碍。在PD晚期阶段,几乎所有患者(高达100%)都会出现吞咽...
MRI影像组学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任思雨;陈皓岩;王佳宁;
摘要:<正>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其中1级和2级定义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级和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1]。尽管目前已有成熟的临床诊疗管理,但脑胶质瘤作为最致命的原发性脑肿瘤,患者生存率仍较低,脑胶质母细胞瘤(4级)患者的中位生存...
卒中后疲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者:唐炎林;鲁东;王朋;
摘要:<正>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不断的推进。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作息、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地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成为了该人群的常见病和主要的致死原因[1]。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卒中后疲劳(post-stoke fatigue,PSF)最为影响患者的生产生活和康复的信心[2]...
基于CT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术前评估Child-Pugh AB分级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可行性————作者:邓晓;杨中杰;师志辉;赵昌;
摘要:目的 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评估Child-Pugh A、B分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存在肝癌微血管侵犯(MVI)。方法 回顾性搜集首诊并经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肝脏三期图像以及临床参数,入组患者基于8∶2的比例按随机分层原则进入训练组和测试组,基于训练组患者进行模型构建,并基于测试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模型测试。所有图像均导入3D Slicer(https://www.slicer.org)...
X线、CT联合MRI对管状骨血管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作者:葛召东;胡东方;张政;
摘要:目的 分析管状骨血管瘤X线、CT、MRI影像表现,提高管状骨血管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45例经病理证实的管状骨血管瘤患者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45例管状骨血管瘤患者,共计45个病灶,胫骨23例,股骨15例、肱骨3例、桡骨1例、腓骨1例、掌骨2例;其中髓质型血管瘤21例、皮质型血管瘤9例、骨膜型血管瘤6例、混合型9例。36例血管瘤在X线、CT上表现“蜂窝样”、“皂泡样”溶骨性...
基于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实性肺腺癌结节脏层胸膜侵犯————作者:徐锐;张岱;韩鹏;袁倩瑶;钱运红;吕梦宇;陈琦;赵红;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CT影像特征在直径≤3 cm且结节与胸膜的最小距离(DLP)≤1 cm实性肺腺癌结节脏层胸膜侵犯(VPI)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2例实性肺腺癌结节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征、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VPI阳性组、VPI阴性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征象纳入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VPI的独立风险因素。额外...
基于空洞的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耐药型肺结核的预测模型————作者:则乃提古丽·克比尔;周诚;周永;
摘要:目的 对肺结核患者胸部CT中的肺部空洞的CT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空洞的不同特征,分别构建肺结核是否耐药及耐药类型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医院治疗的282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胸部CT显示共有肺部空洞412个,经药物敏感试验确诊的99例药物敏感性肺结核(DS-TB)患者(135个空洞)与183例耐药性肺结核(DR-TB)...
基于RadImageNet数据集的CT图像深度迁移学习与影像组学在急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鉴别中的应用————作者:刘佳怿;张林岑;刘永康;汤俊;夏亮;张俊;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与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DLR)模型在鉴别急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中的应用价值,评估最佳DLR模型结合临床基线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在预测急慢性OVF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1031例(1156个椎体)同时有椎体CT检查和MRI扫描的OVFs患者,分为训练集(n=787)、内部验证集(n=197)、外部验证集(n=116)和测试集(n=56)。使用R...
CCTA诊断钙化斑块所致的阻塞性冠心病效能的优化研究————作者:张禀评;刘光震;李志明;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传统医师主观评估、血管周围特征及钙化斑块参数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钙化斑块所致的阻塞性冠心病准确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含133个钙化斑块)。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分为非梗阻性狭窄组(狭窄<50%)和梗阻性狭窄组(≥50%)。通过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并...
能谱CT低剂量成像对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影像组学模型的影响————作者:张竞颐;王诗耕;魏巍;杜长谕;何健;刘义军;魏强;
摘要:目的 探究能谱CT低剂量图像对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结直肠癌(CRC)分化程度的效能影响。方法 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均纳入行能谱CT全腹增强扫描且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癌(CRAC)的患者,并根据病理结果标记为分化良好或分化不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平衡两组基线特征,最终两组各纳入患者111例。A组管电压80/140 kVp瞬切,管电流固定400 mA;B组管电压80/140 k...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与VI-RADS评分构建用于膀胱癌病理分级的预测模型————作者:尚芸芸;刘灿丽;周小龙;郝金钢;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学特征、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评分构建的模型对预测膀胱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病理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利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从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特征进行降维和筛选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联...
临床放射学杂志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影像方面的老牌期刊,国内认可度比较高。读研期间投一篇文章过去,历时2个多最后被拒,心理受到了不小打击。专家给退稿原因是以往文献已有报道,对影像科医生参考价值不大。总结:不愧为中文影像老牌期刊,2个月左右时间经历了审稿的各个流程,可见杂志工作人员和编辑部的认真负责,给的审稿意见也很中肯。最终大修了几次,转投了一个统计源期刊,最终得以顺利毕业。感慨良多!
2022-02-06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