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文娇;陈玉军;李玫;邓创发;尹小阳;梁炜深;李俊;
摘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探索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理解其入侵策略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互花米草化感物质的分类及其影响机理,分析了这些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对化感作用在互花米草防治方面的研究做了展望,为今后关于互花米草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横向水文连通动态过程及其土壤影响因子————作者:李镇;王婧雯;李瑶;王以劢;史盛涵;刘佳凯;张明祥;
摘要:横向水文连通动态过程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对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实地监测,系统分析了地上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土壤结构特性,并利用连续水位数据揭示了横向水文连通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通过对土壤结构性质进行采样与分析,结合横向水文连通动态过程,阐明横向水文连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土壤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增温与氮输入对兴凯湖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的影响————作者:俞倩倩;董向前;陈恒进;路永正;邹元春;袁宇翔;
摘要: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已成为湖泊生态系统面临的双重压力,二者可以通过改变水温和营养盐浓度,影响湖泊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循环过程。然而,增温与富营养化交互作用对CO2和CH4排放的影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2024年8—10月,在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布设了中尺度模拟实验,模拟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与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探讨了未来不同增温与氮输...
黑鹳在中国的潜在时空分布模拟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作者:曹恩桓;蒋政权;罗云超;
摘要:黑鹳(Ciconia nigra)是全球珍稀的湿地水生态指示物种,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Kuenm包对MaxEnt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后建立最优模型,基于筛选后的839条分布数据和14个环境因子变量,模拟黑鹳在当前气候及未来2个时期(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各2个气候情景(BCC-CSM2-MR-SSP126和BCC-CSM2-MR-SSP585)下的潜在适生区,揭示...
连环湖大银鱼种群资源评估及捕捞管理策略研究————作者:赵晨;王乐;王慧博;宋聃;都雪;窦乾明;孙佳伟;霍堂斌;
摘要:为探究黑龙江连环湖不同水域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种群特征差异,于2022年5—11月在该湖4处大银鱼主产水域采集鱼类样本(n=2 801),利用电子体长频率法估算了大银鱼主要生长及死亡参数,通过构建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了大银鱼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不同捕捞策略下大银鱼种群资源的变化趋势,制定了连环湖大银鱼科学捕捞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连环湖...
潭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作者:叶四化;陈湛峰;林学明;邓滢;黄少峰;周铭浩;
摘要:为了解潭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枯水期)和2022年6月(丰水期)对23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环境因子开展调查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88种,枯水期浮游植物物种数多于丰水期。二尾栅藻(Scenedesmus bicaud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
近60年西洞庭湖生态水位研究————作者:曹艳敏;王崇宇;裴烜铭;冯萱;杨怡;
摘要:生态水位是判断湖泊健康的重要指标,西洞庭湖是洞庭湖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科学识别西洞庭湖生态水位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石龟山、牛鼻滩、小河咀和南咀4个水文站近60 a的逐日水位数据,采用IHA-RVA法和年内展布法,计算了生态水位及其保障率,对高、低水位发生时间和历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澧水和沅水梯级建设的影响,石龟山站、牛鼻滩站水位突变时间分别为1985年和1992年;小河...
湿地水文连通的定量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以挠力河流域为例————作者:穆家徐;齐鹏;王敏;
摘要:湿地水文连通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量化湿地水文连通并探究其驱动机制,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提取1990—2020年挠力河流域水体数据,采用地统计学连通性函数和淹没频率,定量评估挠力河流域湿地水文连通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挠力河流域正逐步表现出水文连通性增强及淹没频率提升的发展趋势;从空间角度看,挠力河中...
深圳市红树林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作者:韩梦梦;路洋;罗炘武;粟春青;郑卫国;
摘要:为探明深圳市红树林群落特征,选择深圳市3处具有代表性的红树林分布区,调查红树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鹿咀红树林群落类型更丰富,有7种红树林群落类型,福田红树林和西湾红树林均为5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红树林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广泛分布于3处红树林分布区各群落内...
果囊、温度和不同试剂对臌囊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作者:陈翼芝;董海鹏;李傲宇;黄庆阳;谢立红;张荣涛;刘赢男;于爽;王继丰;
摘要:为了解决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种子萌发率低的问题,开展了温度、果囊以及NaOH、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和二者混合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恒温环境下无法萌发,而在变温环境下能够萌发;在25℃/15℃(白天25℃,夜晚15℃)环境下,去除果囊显著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相同环境下,GA3 盐胁迫下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响应————作者:高靓文;管博;左进城;葛敏佳;屈凡柱;王雪宏;杨继松; 摘要:为了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导致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群落退化的作用机制,从化感作用角度研究了互花米草地上、地下部分浸提液及不同盐处理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种子发芽床法,测定了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率、萌发速度、幼苗胚根长、生物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部分浸提液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化... 扎龙湿地不同孵卵起始时间丹顶鹤亲鸟孵卵期生存与繁殖行为比较研究————作者:杨志宏;刘志超;高忠燕;李泽慧;陈镜屹; 摘要:孵卵期是鸟类繁殖的关键阶段,对不同孵卵起始时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亲鸟孵卵期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处于不同物候期亲鸟不同的行为对策及其生存与繁殖状况,对于鹤类保护具有积极意义。2023年3—6月,在黑龙江扎龙湿地,采用全日制观察和瞬时扫描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反复观察远程实时监控录像,对早启动孵卵组(3月)9对和晚启动孵卵组(4月和5月)7对丹顶鹤亲鸟在孵卵期的生存与繁殖行... 安徽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水生昆虫群落组成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刘腾;董志超;宋昀微;徐文彬;陈心胜;万霞; 摘要:为了研究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水生昆虫的多样性水平,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每月中旬,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薹草(Carex thunbergii)沼泽、稻田、林地和河漫滩的水生昆虫群落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多样性和相似性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到11 515头水生昆虫,隶属于8目20科59种;其中,蜻蜓目(Odonata)、半翅目(H... 中国南方滨海湿地土壤氧化亚氮还原菌丰度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作者:叶悦龄;朱思思;左婷;杨平;靳少非;魏翔莺;林永新;叶桂萍; 摘要:为揭示滨海湿地土壤氧化亚氮还原菌丰度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中国南方21处滨海湿地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光滩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氧化亚氮还原菌功能基因丰度。结果表明,光滩和互花米草湿地土壤nosZⅡ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osZⅠ,表明nosZⅡ型氧化亚氮还原菌在中国南方滨海湿地中占主导地位。互花米草湿地土壤nosZⅠ... 内陆水体浊度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作者:李洋;刘阁;李思佳;宋开山; 摘要:浊度作为衡量水体中悬浮物质(有机/无机颗粒物、浮游生物、微生物等)对光散射与吸收作用的关键光学参数,是水质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内陆水体污染事件频发(如尾矿泄漏、水库浊流异常排放等),对高效水质监测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浊度监测依赖地面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存在时空分辨率低、成本高昂等局限性,而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周期性的观测优势,通过卫星/航空平台获取的多光谱数据实现浊度定量反演,已成为... 松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丁隆强;周彦锋;陈永进; 摘要:为探究松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夏季、秋季和2021年春季、夏季对松花湖12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功能群分类法和冗余分析法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20—2021年松花湖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状态;4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隶属于8门37科65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但全湖的优势种... 崇州市黑石河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与分析————作者:张植元;张泽鹏;任玖;胡佳祥;陈娇;王雄延; 摘要:为了摸清四川省崇州市黑石河流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23年10月对该流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源状况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开展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石河流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7属125种(含变种),总平均丰度为34.11×10~4 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0.324 7 mg/L,硅藻门的种类数、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都相对最高;浮游动物15属30种,总平均丰度... 水文条件对草丘湿地的影响机制及对其恢复的启示————作者:李禹奇;张曼胤;崔丽娟;郭子良;王大安;刘魏魏;王贺年; 摘要:草丘湿地作为沼泽湿地中的独特景观,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独特的环境异质性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使其成为研究热点。草丘湿地的形成与水文条件密切相关,水文条件的变化也影响草丘湿地的发展与演变。水文条件对草丘植物有直接影响,通过淹水条件直接影响草丘植物的物种分布、生理特征、形态结构、生长状况、生物量,以及草丘丘墩的高度、基面积、丘墩形状、分布密度及分布间距等特征,影响草丘植物与土壤间的反馈,进而影响草丘湿地... 功能基质强化人工湿地控制农业氮素面源污染研究进展————作者:徐敖;高大文;宫小斐;梁红; 摘要:农业氮素污染所致的面源污染已引发黑臭水体等水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围绕生物炭、铁元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功能基质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系统综述了强化人工湿地系统的深层机制及研究进展。生物炭和铁元素能够强化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微生物之间协作的强化作用更为显著。本综述聚焦氮素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通过功能基质强化人工湿地实现有效控制的策略,为功能... 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霍林河水质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作者:王文欣;王天亮;赵章国;姚艳玲;王慧博;高忠斯;赵晨;王乐;赵光影;霍堂斌; 摘要: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影响下霍林河流域水质状况及浮游生物群落特征,于2023年10月在霍林河流域20个监测断面采集水样,测定了8项水质指标,并探究了该流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88种和浮游植物6门98种,其中轮虫占浮游动物类群的绝对优势,硅藻和绿藻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对水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草地、... 湿地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编辑部收稿后1天就外审了,速度很快,外审1个月内意见就回来了。外审意见提了意见,没回复是否拒稿,编辑部直接拒。
只能说湿地科学已发表论文和外审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很多已发表文章在论文分析和讨论部分非常简单,但是外审专家却会用很严格的质量要求这两个部分。建议投稿还是参照质量比较好的期刊形式去写,看改期刊已发表论文修改自己的论文,只会拉低自己论文的质量。
zhao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