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论坛最新期刊目录
从知本化到人本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嬗变————作者:李伟鑫;
摘要:近年来,在智能化数字技术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变化的契合能力出现矛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必须从“知本化”向“人本化”推进,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体系为这一嬗变提供了“以现实的人为起点、以人的主体性为支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点”的逻辑闭环。“知本化”倾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生活、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脱节,具体表现为消解人的社会存在性、弱化人的社会历史性以及消弭人的社会...
高校有组织科研:形成要素、现实掣肘及突破路径————作者:彭波;吴芳;
摘要: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高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依托自身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课题,通过革新科研组织理念、范式以及管理模式,组织科研人员及团队与企业、科研院所形成跨学科、跨行政单位的一种新型科研活动方式。有组织科研的形成需要从研究目标、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四个层面着重考虑与布局。目前,我国高校有组织科研普遍存在管理机制运行不畅、协同创新困...
跨越“数字鸿沟”: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优化路径探析————作者:杨静娴;李彦;
摘要:数字时代,海量资源共享助力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空间丰富思政课教学场域、“数字叙事”的思政教育方式强化情感共鸣,给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带来了“数字红利”。但基础设施与资源获取鸿沟、教师数字身份的认同鸿沟及数字教学的技能鸿沟、师生数字交互的情感鸿沟、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的匹配失衡却制约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为推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跨越“数字鸿沟”,应从主体自觉,师生多场域深...
《当代教育论坛》征稿启事
摘要:<正>《当代教育论坛》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理论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第五届湖湘优秀出版物、第九届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和湖南省教育厅名刊培育计划精品期刊。主要刊发具有理论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的教育类学术论文。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欢迎广大教育...
多学科视角下教育领域应对人口变化的政策价值研究——基于德、英、美、韩的经验————作者:叶雨欣;王瑜;
摘要:研究基于多学科视角,以德、英、美、韩等四国为例,梳理世界上人口负增长、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质量挑战等不同人口变化特征的教育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政治学逻辑下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教育策略以保障国家稳定为目标;经济学逻辑下应对少子老龄化的教育策略以平衡市场供需为导向;社会学逻辑下应对人口分布不均的教育策略以实现社会公平为追求;管理学逻辑下应对人口质量问题的教育策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需求。基于此,...
从在地化、去地化到再地化:乡村教师公共生活的遮蔽与回归————作者:王浩宇;
摘要:乡村教师公共生活经历了从在地化、去地化到再地化的变迁。社会空间理论视域下,乡村教师公共生活是在物质、精神及社会三重空间中的主体性活动。乡土中国时期,凭借以村为家、亦农亦教的日常实践,乡土文化传承的意义生产和乡村基层治理中的秩序引领作用,构筑了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在地化”图景。城乡中国时期,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呈现“去地化”特征,即“候鸟型”的职住分离、文化责任旁落和走向乡土政治场域边缘。“校—地”共生关...
我国托育服务供需错配的表现、成因及破解路径————作者:万丹;周文雯;
摘要: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和育儿需求升级,托育服务已成为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然而,当前我国托育服务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错配问题,基于对江苏省Y市G区婴幼儿家长、幼儿园园长以及幼教教研员的调研发现,我国托育服务供需错配集中表现为时空错配、价格错配和质量错配等方面。而政策文本碎片化与过滤效应、隔代照料主流化与信任危机、服务需求差异化与信息壁垒是我国托育服务供需错配的主要成因。对...
教育强国社会协同力:概念内涵、典型任务与价值旨归————作者:和震;孙晓楠;
摘要:教育强国社会协同力是教育与社会互动发展的能力,核心是回答教育在新时代如何为国家发展做出新贡献,功能定位契合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精髓。教育强国社会协同力需要在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一体推进,教育、培训与就业统筹协调,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系统改革,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典型任务实践中得到孕育。在价值追求上,教育强国社会协同力应着力兼顾国家战略...
“不变”中应“变”: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守正创新————作者:刘宏伟;段宏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兼具稳定性与变动性,能否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打造优质教育内容,直接关系着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变”体现在供给模式的协同化、动态化、多元化,表现形式的数据化、情境化,传播格局的精准化、高效化。“不变”则体现在始终基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理论基石、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灌输的政治导向、始终锚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明晰“变”中可能存在的风...
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涵、基础与进路————作者:杨晓玉;但武刚;
摘要: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且能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创新成果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了创新人才的内在结构,激发学生本有的创新潜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所在。跨学科素养与创新精神的相互依存性,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思维发展的双向互动性,以及复杂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的循环共生性,为依循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客观基础。为培养时代所...
失衡与回归:教育与闲暇的辩证思考————作者:耿媛媛;
摘要:当下的社会,完整的生命愈发二分为截然对立的劳动与闲暇。高强度、高竞争的劳动侵吞着人们生命中的闲暇,刺激了闲暇的放纵与异化。当此之际,教育与闲暇的议题有必要重新进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公共视野。研究聚焦教育与闲暇的关系探究,通过词源分析和历史考察阐明教育与闲暇有着相同的起源,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保持着良好的共生节律。但进入近代及至当代,教育与闲暇的节律逐渐偏离了原初的语境,陷入“教育缺乏闲暇”和“闲暇缺乏教...
“教育经验”解析————作者:侯怀银;王佳盈;
摘要:“教育经验”作为教育学核心概念,已被广泛使用。目前已有的界定主要基于主体、来源、性质、内容和功能五个角度形成了对教育经验的不同认识。教育经验是指教育实践者从事教育实践所形成的指导其进行教育活动的感性认知和行动策略。教育经验具有经验内容的共享性和缄默性、实践主体的个体性和能动性、生成过程的反思性和实践性以及经验效果的时空延展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教育经验与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教育规律、教育常识、教育智慧...
论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基本特质、时代价值与培育策略————作者:林杰;
摘要:教育家型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掌舵人,应“懂政治”“通教育”“会管理”“有境界”。“懂政治”“通教育”“会管理”“有境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嵌套、共时交织,共同构成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基本特质。教育家型大学校长对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治校、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战略意义。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内生性主体修养与外...
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选拔了谁?可培养谁?————作者:熊艳青;汪卫平;王乐婷;
摘要:培养和选拔出真正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才前往基层是缓解基层人才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鲜有实证研究关注政策预期目标群体特征,以及实然“Z世代”基层就业意向人群与其的差距。研究基于全国25所高校学生调查数据及182份基层就业项目招募方案发现:当前基层项目人才选拔标准并无明显瑕疵,但选拔程序遵循“可见能力优先考量”原则,极易选拔出能力强但基层服务意愿不高的学生。类型分析视角下,有意向在基层就业的学生可分为...
从对立到融通:教学形态变革的现实审视与未来路向——基于菲利普教学概念的理论反思————作者:李恒;王德洋;
摘要: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来看,教学形态的变革发展呈现出一种辩证的、螺旋式的发展轨迹,菲利普·W·杰克森所提出的模仿模式与变化模式在不同历史阶段交替占据主导地位。在当前社会场景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传统观念与新兴理论共同塑造着我国课堂教学形态,呈现出模仿模式根深蒂固与变化模式转变艰难的现实境遇。从理论层面分析,教学形态变革面临功能主义的教学目的取向、二元对立的教学观念取向,以及工具主义的教学实践取向等三重认识困...
“国潮”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图景、基本原则与优化路径————作者:崔欣玉;詹紫仪;
摘要:“国潮”作为一种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新兴亚文化资源,因其鲜明的中国符号、大胆的传统突破以及年轻的受众群体等特点,能够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赋能教学资源聚合、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学主体互动,为提升教学效果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然而,目前“国潮”文化资源在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素材运用主次关系不够清晰、活动设计形式不够创新、知识串联逻辑不够深入等问题,亟待在拓宽维度、挖掘深度、...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教育游戏近十年研究可视化分析————作者:周游天;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4—2024年收录的教育游戏领域核心期刊文献(CSSCI/北大核心),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结合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发文趋势、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期刊来源、学科分布、研究热点与演进脉络四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育游戏研究主要聚焦教育理论深化、技术驱动研究及学科交叉应用三大...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模型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作者:刘康;赵志甲;
摘要: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以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先手棋”,明晰“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则是实现其高质量建设的第一步。基于此,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114份政策文本、报告,及20名高职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主轴性—选择性”三层编码及饱和度检验,最终建构出“核心性能力+进阶性能力+引领性能力”的逐级递进型“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模型。其总共包含三维、四维与五维三种能力结构,依次对应初级—中级...
课程改革与学业成就的耦合效应机制研究——基于PISA2018与OECD2030的实证分析————作者:李操;杨道宇;邓巧巧;
摘要:基于素养的课程变革是课程发展从现代走向未来的重要标志。研究基于OECD课程图谱与PISA测试的关联模型,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对比我国四省市与OECD国家的素养进课程率。研究发现:(1)四省市在阅读、科学领域的素养进课程率与国际高分组无显著差异,数学领域与国际低分组无显著差异;(2)四省市的阅读、科学学业成就由跨学科协同主成分与分学科异质主成分双轨驱动,数学由跨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进路————作者:宋剑;蔡卫忠;
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有着紧密关联,二者有着目标协同、供需匹配、进程贯通的耦合互动关系,这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何以能”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经由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发展理念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推动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多重要素的现代化转型。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应聚...
当代教育论坛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半个多月了,为啥一直都是新到稿件?
2024-10-29 15:52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快一个月了还没有初审,前前后后投了七八篇了,现在中核心确实有难度,恨不是早几年读硕士,扩招后发文压力大增,现在没点背景真的不好搞,但是读好学校的博没核心又不行,只有继续努力了!
2024-07-26 09:5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十天退稿,不耽误事,效率高。
2024-06-05 13:26 -
带头大哥666
一周退稿,很快,不耽误
2023-08-09 19:57 -
Yangming_ak
投稿方式是官网投稿,投稿后一直没有回复,就一直等。大概半个月左右系统收到回复邮件通知可以录用,并且给予了非常详细的修改意见,反馈修改稿后,期间又让修改了一下文中图片,最后两三个月左右见刊。同时,给了非常丰厚的稿酬!
2023-05-24 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