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来自海南热带雨林的环纹炭团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作者:王军芳;唐珂;朱安红;马思宇;屈直;马海霞;李玉;
摘要: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大型真菌标本进行鉴定,发现了环纹炭团菌属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努里格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nouraguense,近亮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subnitens和绿层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viridistratum。根据所获得的标本对这3个种进行了详细的宏微观形态描述...
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在银耳芽孢中的表达及代谢调节————作者:辛燕花;郭丽琼;林俊芳;
摘要: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GGPPS)是植物二萜类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通过在银耳芽孢中表达红豆杉GGPPS,探讨外源GGPPS基因对银耳芽孢萜类代谢途径及其营养、活性代谢物的调节,为利用银耳芽孢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萜类化合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对外源基因GGPPS进行异源表达,首次对工程菌株银耳芽孢生产萜类化合物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进行了分析,并对外源基因GGPPS调...
皱环球盖菇酪氨酸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作者:谢振飞;张国庆;张薇薇;赵顺银;李念祖;李佳书;
摘要: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基因家族在真菌的颜色形成及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中潜在的TYR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了TYR家族成员在不同颜色皱环球盖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皱环球盖菇基因组中存在8个SrTYRs成员,定位到5条染色体上,且基因分布有成簇现象,...
油茶果生刺盘孢组蛋白甲基转移酶CfSet9生物学功能————作者:雷美;刘瑞峰;李河;
摘要:炭疽病是油茶种植区的主要病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油茶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本研究探讨了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CfSet9的生物学功能,为CfSet9调控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同源重组原理,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突变体ΔCfset9,进一步获得回补菌株ΔCfset9/CfSET9。研...
一株野生高山木层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作者:陈扬;王鑫;聂子芳;余长洪;张格杰;何建清;
摘要: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对1株采自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的野生木层孔菌(编号MLS 240528)进行物种鉴定,采取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菌丝在不同母种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的长势进行研究,明确最适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驯化栽培。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比,将菌株MLS 240528鉴定为高山木层孔菌Phellinus monticola。经正交试验得出对菌株MLS 24...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食药用菌多样性————作者:朱安红;马海霞;
摘要:本研究在系统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食用菌和药用菌开展资源调查和物种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历年文献整理,列出了食用、药用真菌名录,提供了每个物种的中文名称和学名。截至2024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共发现食药用菌529种,其中包括食用菌366种、药用菌316种。发现的366种食用菌隶属于6纲15目53科122属,包括子囊菌门2纲2目4科4属7种和担子菌门的4纲13目49科118属359种。其中,红菇科(...
海南森林生态系统根际土壤可培养丝状菌物多样性————作者:刘文秀;李菲;丁紫莹;季鑫宇;张兆学;王石;刘琪芸;王科;孙炳达;刘小勇;
摘要: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森林资源丰富。虽然在其森林生态系统林木及地面发现了许多大型菌物,但其根际土壤中可培养丝状菌物的多样性仍不清楚。本研究从海南省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采集188份根际土壤样品,分离获得可培养真菌693株。基于形态学和分子条形码ITS rDNA进行鉴定,将这些可培养真菌划分为248种,隶属于3门11纲27目55科117属。其中,文献中已有26种海南记录,新增海南记录182种,未定...
香菇基质污染木霉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作者:程艳丽;赵娟;曹子健;刘亚勇;张涛涛;秦文韬;
摘要:以污染香菇菌棒的优势木霉物种Trichoderma atroviride、Trichoderma macrochlamydospora和Trichoderma subvermifimicola为研究对象,针对其RNA聚合酶Ⅱ (rpb2)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3种优势木霉的多重PCR分子检测技术。该技术特异性强,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呈现出大小为358 bp、805 b...
五种植物激素对干旱和高温胁迫下糙皮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作者:文晴;赵俊朝;李沛麟;胡延如;申进文;戚元成;王风芹;刘晴;
摘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揭示不同植物激素在调控糙皮侧耳响应高温和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本文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赤霉素(GA3)、反式玉米素(tZ)对干旱胁迫(5%山梨醇)、高温胁迫(40 ℃处理24 h)和干旱高温复合胁迫(5%山梨醇+40 ℃处理24 h)下糙皮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5种激素对糙皮...
无柄紫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驯化栽培————作者:马思宇;陈爽;王军芳;屈直;刘爽;孙景芳;朱安红;
摘要:灵芝的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充分保护和开发海南热带雨林野生灵芝资源,对采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的一株野生灵芝菌株X2287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形态学和TEF1-α-RPB2序列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无柄紫灵芝Ganoderma orbiforme。本文对其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pH为...
引起北京古侧柏叶枯病的四种链格孢属真菌————作者:焦宁;张哲;王婧妍;周宇菲;张英;
摘要:古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及景观生态价值。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物种丰富且分布广泛,是引起侧柏叶枯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本研究从北京古侧柏叶枯病标本中分离出大量链格孢属菌株,根据PCA培养基上菌丝产孢结构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并结合ITS、GAPDH、TEF1、RPB2和ALT这5个基因位点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为链格孢A. altern...
基于LAMP-CRISPR/Cas12a的Ilyonectria mors-panacis快速检测技术————作者:肖鹏举;张慧莹;高立强;王强;胡小平;商文静;
摘要:Ilyonectia mors-panacis是引起西洋参、人参锈腐病优势病原菌,特异、灵敏和简便的快速病原检测技术是病害诊断、精准防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Ilyonectia mors-panacis特异基因片段,建立了一个LAMP-CRISPR/Cas12a快速检测技术体系,该体系可在61 ℃和37 ℃恒温条件下60 min内完成对植物组织和土壤中目标菌的特异性快速检测,检测灵敏度可达10 薄壳山核桃果生刺盘孢的遗传多样性————作者:刘耀辉;王迪;胡云木琪儿;舒金平;翟凤艳;张亚波; 摘要:为明确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种群遗传结构,本研究从我国9省18个产区采集染病样本,经鉴定共获得78株C. fructicola菌株。根据ITS-ACT-CAL-CHS-1-GAPDH-TUB2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多基因序列联合保守位点数为1 814,共有16个多态性位点,形成了18个单倍型。浙江松阳(ZJS... 细脚虫草Cordyceps tenuipes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作者:李松宇;陆莹玲;尹瑜璠;李丹丹;虞泓; 摘要:细脚虫草Cordyceps tenuipes是具药用价值的虫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对3个采集地的细脚虫草YFCCYY01 (中国昆明)、YFCCTL09 (泰国清迈)、YFCCDT06 (越南林同)的线粒体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发现3株细脚虫草线粒体基因组为闭合环状,大小分别为40 752、48 187、31 302 bp,共编码42个基因,包括1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2个核糖体(rRN... 新疆阿魏内生真菌罂粟生链格孢Alternaria papavericola的次级代谢产物————作者:麻淑芳;木古丽·木哈西;林亲雄;庞克坚;杨新洲; 摘要:本文对新疆阿魏内生真菌罂粟生链格孢Alternaria papavericol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HPLC)、硅胶柱等分离技术,从新疆阿魏内生真菌Alternaria papavericola大米固体发酵甲醇:二氯甲烷(1:1)的提取物中共分得11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5,7-dihydroxy-isoindolin-1-one (1)、...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作者:羅浩文;李东明;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以治疗的皮肤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真菌通常可以从银屑病受损组织中分离出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广泛使用,银屑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其在银屑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感染真菌的种类多样性也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Medline和中国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全面总结了银屑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属种特征及其对疾病负担的... 中国海南粉孢革菌属(牛肝菌目,粉孢革菌科)的两个新种(英文)————作者:李玥;朱齐治;何双辉;朱安红; 摘要:粉孢革菌属物种是一类常见于倒木上,引起木材褐色腐朽的革状真菌。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本研究描述了2个采自海南的新种——粒状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粒状粉孢革菌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子实体革质,表面具轻微小颗粒状,呈浅橘色至灰橘色,担孢子较大,椭圆形,大小为(12.5–14.2)×(8.2–9.5)μm。海南粉孢革菌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膜质,表面光滑,灰橘色至褐橘色,边缘毛缘状,担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9... 转录组分析揭示茉莉酸甲酯促进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潜在机制————作者:刘异洲;宋媛;谢旻皓;胡秋辉;苏安祥;杨文建; 摘要:为了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以提高经济效益,阐明茉莉酸甲酯(MeJA)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分子促进机制,通过转录组分析了双孢蘑菇喷施50 μmol/L MeJA、2%乙醇溶液和超纯水后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通过调控吲哚乙酸(IAA)、能量代谢和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分裂,为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MeJA 处理后SPCC63.05、RABB1A 和SIS8基因的上调确... 中国海南滨海森林中的伞菌新种——海南小丽蘑(英文)————作者:于文杰;文传凇;范宇光; 摘要:海南省位于亚洲热带北缘,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菌物。然而,过去对于海南菌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研究多聚焦于海南省中部林区,滨海环境鲜有关注。本文报道产自海岸木麻黄林中的小丽蘑属(新拟) Calocybella 1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该属首次在我国发现。海南小丽蘑C. hainanensis的主要特征为菌盖姜黄色至黄褐色,菌褶淡黄色,孢子长椭圆形,... 乌血芝麦角甾醇液体发酵工艺优化————作者:袁培焯;何迪;卢彬;叶璐瑶;程婷;台珂;刘主; 摘要:以乌血芝菌丝体中麦角甾醇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深入探究了碳源、无机盐和生长素及其添加量对乌血芝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麦角甾醇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生长素、无机盐、碳源,其中生长素的影响极显著,无机盐影响显著,而碳源的影响不显著。通过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L、复合碳源38.481 g/L (葡萄糖:蔗糖,1:1,质量比)、... 菌物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