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最新期刊目录
有机改性海泡石对聚氨酯注浆材料固化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姚鑫;冯国瑞;王帅;魏昱含;薛改利;贾佳鑫;侯凯;
摘要:针对矿山注浆用聚氨酯材料存在的阻燃性差、力学强度不足及成本较高等问题,研究通过引入有机改性海泡石(SK-SEP)实现对材料固化特性与力学性能的协同调控。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与硬脂酸(SA)对海泡石进行协同改性,并通过FTIR、XRD、SEM及接触角测试证实了其疏水性与界面相容性的显著提升。系统研究了SK-SEP掺量对复合材料固化行为、流变特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K-SEP的加...
碳酸钡矿化剂在铜尾矿基硅质原料熟料煅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者:颜美帼;任鑫燕;徐迅;吴鑫;宋猛猛;
摘要:针对铜尾矿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有害组分多、利用风险高等问题,本文以铜尾矿经SiO2富集处理后的分离石英为硅质原料,研究了碳酸钡矿化剂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的作用机制。通过调控碳酸钡掺量(0~1.0%),结合易烧性测试、XRD物相分析、矿相微观形貌及烧成动力学计算等多种手段,系统评估其对熟料矿物形成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钡引入可显著降低C3S生成...
依托周期性重训练强化学习的矿卡车道保持算法————作者:刘锦瑶;谢丽蓉;卞一帆;安毅;杨志勇;黄德启;
摘要:为解决自动驾驶矿用卡车在矿山复杂环境下易失去对先前策略适应能力的难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样本重训练的深度强化学习车道保持控制算法。首先,通过考虑目标网络更新参数的特性,推导出一种周期性经验抽取重训练模型,将重训练回合间隔纳入到传统目标网络更新参数模型中。然后,为避免噪声对模型的影响,将经验回放缓冲区设置在较小的抽样范围内,噪声和不相关的经验对模型的影响会被降低,增强极端运行条件下的系统鲁棒性。最后,考...
锚杆钻孔外控除尘装置设计与控尘效果试验————作者:陈清华;李乐凯;牛天宇;程迎松;袁辉明;陈彬;徐曼曼;
摘要:为提高锚杆钻机支护钻孔作业中的粉尘控制效果,基于气力输送与射流泵技术,研发了集成导流控尘、喷雾负压协同除尘及高效过滤功能的新型外控除尘装置。在优化结构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装置粉尘聚集效率,同时结合喷雾与负压动态协同除尘技术,以实现除尘性能的多维度提升。借助CFD-DPM方法对装置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进风管角度、风速及颗粒粒径对控尘效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控尘罩入口端初始风速...
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砂胶结充填体能量耗散与损伤机理研究————作者:刘志义;李泽森;王奕丹;甘德清;
摘要:针对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充填体在开采环境与受力特性下的损伤演化问题,采用控制干湿循环次数和灰砂比变量的试验方法,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充填体单轴压缩试验与核磁共振测试,分析了能量耗散、损伤积累与T2谱曲线变化,研究了能量耗散与损伤之间的关联以及孔隙结构劣化对充填体的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经过7次干湿循环后,灰砂比为1:4、1:6、1:8的充填体达到峰值应力时所需总能量分...
融合RW-RRT与IAFT的矿区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模型————作者:王晓燕;董金明;刘上;
摘要:矿区巡检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面临复杂环境、动态障碍和不确定因素等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快速随机树算法(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RRT)与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PF)的路径规划思路。该方法以快速随机树算法(RRT)为基础,引入随机游走法(Random Walk,SW)进行寻优策略优化。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动态...
微波加热活化对高岭土和石英的矿物晶体学特性影响研究————作者:郑梦可;马艺闻;李洋;孙欣;姚富兴;孙竞珲;张艳兵;
摘要: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热活化技术,具有加热均匀、绿色高效等优势,黏土矿物经微波活化后晶体学特性发生变化,可作为增强材料应用于高硅废石复合矿物材料的研制。通过研究高岭土和高硅废石中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在微波活化前后的矿物晶体学特性变化,从矿物晶体学角度分析应用活化改性高岭土作为增强材料制备高岭土-高硅废石高值矿物材料的可能性。并采用热重分析(TG-DTG)、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微纳米气泡提高某微细粒辉钼矿浮选回收率的试验研究————作者:黄业豪;姚佳;皇锦展;于博文;杨雅斌;胡展滔;彭伟军;
摘要:为探究微纳米气泡强化微细粒辉钼矿浮选过程、提高钼回收率的可行性,分别在自来水体系和微纳米气泡水体系下,进行了浮选条件优化和对比试验,并采用接触角、高速摄像机等表征手段,揭示了微纳米气泡提高微细粒辉钼矿浮选回收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再磨细度为-20 μm占73%,粗选矿浆浓度为30%、矿浆pH值为9、水玻璃用量为600 g/t、巯基乙酸钠用量为10 g/t、煤油用量为60 g/t、2#油用量...
不同养护条件对胶结充填体早期固化强度的影响作用————作者:秦国玉;张国龙;李海;周旭;薛改利;
摘要:针对胶结充填体在短期养护条件下早期强度低、易影响采场稳定性这一工程难题,以金川东部采区为背景,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护制度对充填体早期强度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养护工艺、缩短回采周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相似模拟试验,采用河砂、粉煤灰和水泥制备充填试样,设置灰砂比(1:3、1:2、1:1)与胶凝材料配比(粉煤灰:水泥= 100:0~25:75),系统对比分析了室温养护(2 d、3 d)与恒温恒湿标准养护(3...
采煤沉陷区光伏—抽水蓄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法研究————作者:卢慧颖;张婉秋;曹成龙;余洋;林刚;
摘要:为实现“双碳”目标,缓解光伏开发用地紧张问题,针对采煤沉陷区提出了一种光伏-抽水蓄能(Photovoltaic-Pumped-Hydro Storage, PV-PHS)混合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方法。研究以抑制光伏功率波动为核心目标,面向采煤沉陷区特殊空间约束,构建PV-PHS混合系统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离散小波变换算法,结合滚动平均法实现光伏功率平滑,兼顾发电能力与波动抑制;其次结合采空区空间约束...
钢渣/煤矸石粉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作者:赵涛;袁化强;王欣宇;李博文;惠迎新;
摘要:为了给钢渣粉和煤矸石粉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高温车辙、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低温弯曲等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掺量(0%、25%、50%、75%、100%)的钢渣粉和煤矸石粉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XRD揭示了强度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空隙率、稳定度、流值)均随着钢渣粉和煤矸石粉掺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钢渣粉与煤矸石粉掺量的增加,S...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井下巷道激光建图方法————作者:江松;刘建华;崔智翔;王维;徐中华;王靖;
摘要: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为诸多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在矿山行业,无人矿卡的普及与应用推动着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其中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技术是解决无人矿卡自主运输和导航的关键方法。在井下环境中,光照条件不均,巷道特征退化,工作面路况复杂等问题均对传统的激光SLAM算法提出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井下巷道激...
某断裂带下金矿缓倾斜厚大破碎矿体回采顺序优化研究————作者:黄志鹏;金长宇;侯俊;丁成功;赵福权;
摘要:某断裂带下缓倾斜厚大破碎矿体在回采过程中受断裂带影响,极易发生上盘岩体冒落现象。为了提高该矿山回采过程中的上盘岩体稳定性,提出利用优化回采顺序控制采场围岩变形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回采顺序方案下采场及断裂带的稳定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从上盘向下盘开采时,顶板及断裂带上盘应力集中程度较小并且位移波动平稳,采场整体稳定性良好,断裂带并未出现破坏。从下...
冷却方式对微波辐射玄武岩损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作者:施伟;陈登红;方曙;汪朝家;侯猛;
摘要:针对传统硬岩破碎效率低及微波辅助破岩中冷却路径影响机制不明的问题,以玄武岩为对象,系统探究了微波辐射后不同冷却方式对岩石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自然冷却、实时高温及水流冲击循环冷却路径下岩石的波速、抗拉强度、分形维数和应变场特征,发现水流冲击循环冷却通过快速降温显著加剧试件内外热应力差异,从而最大化提升损伤效果。试验表明:短时辐射结合间歇水流冲击的冷却策略可高效驱动多尺度裂纹扩展,其中辐射45 s...
基于矿物自动分析系统的红土镍矿酸浸渣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作者:董再蒸;孙永升;齐赛男;李鎏灿;孙洪硕;温利刚;
摘要:为深入探究某红土镍矿高压硫酸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元素的赋存形式,明确有价金属回收及有害杂质分离的方法,对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别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和SEMEDS-BPM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手段对样品的化学组成、粒度特性、元素分布和矿物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富含铁、铝等具回收价值的元素,其矿物重构程度高,主要矿物包括铁氧化物、铝钾硫铁氧化物...
研山铁矿磁赤混合铁矿石选矿工艺优化研究————作者:王海霞;来有邦;赵礼兵;邓玉芬;张朔;赵留成;
摘要:随着司家营研山铁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磁铁矿含量逐渐增加,为解决氧化矿分选工艺流程中重选作业效果差、铁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原矿性质研究,开展了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强磁选、弱磁选精矿淘洗机精选、强磁选精矿阴离子反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铁品位为24.24%,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铁分布率分别为71.00%和20.75%;在一段、二段磨矿细度-0.074 mm分别占60%和90%的条...
羧甲基壳聚糖对萤石、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付莹颖;李茂林;易峦;刘旭;徐寒冰;李佳颖;夏坤;崔瑞;姚伟;
摘要:萤石与方解石因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导致浮选分离困难,传统无机抑制剂存在选择性差、污染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以环境友好的羧甲基壳聚糖为有机抑制剂,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其对萤石、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采用Zeta电位、红外光谱、XPS等分析了羧甲基壳聚糖在萤石、方解石表面的吸附机理。纯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矿浆pH=7、油酸钠用量为1.5×10-4...
高温还原法回收某铅锌鼓风炉渣中铅锌的试验研究————作者:柳林;刘红召;王威;方霖;曹耀华;王科;
摘要:某铅锌鼓风炉渣以方铁矿、磁铁矿、斜硅钙石等含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类矿物为主,ZnO含量为12.30%,PbO含量为3.31%,铅、锌、铜、铁具有较高回收价值。为了高效、环保开发利用该二次资源,以焦煤为还原剂,采用高温还原法开展了铅、锌回收工艺条件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焦煤用量、焙烧时间对铅、锌挥发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现象推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在试验确定的焙烧温度为1 200℃,焦煤与矿样的质量比为...
智能一体化维卡仪的多机位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姚囝;陶潜顺;罗斌玉;叶义成;李玉飞;
摘要:针对现有维卡仪测试效率不高、智能化集成不够、测试误差较大等问题,开发一款多机位智能一体化维卡仪。设计多机位与双试针测试机械结构,采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优化试针的自动找平方案,同时避免因自由落体导致试针变形的问题;基于STM32单片机,自主设计并开发智能维卡仪测试与控制方案。试验表明,所开发的智能一体化维卡仪大幅减少操作流程,并实现多机位试模的初、终凝智能化测定;其中初凝检测的相对误差系数最大为2.3...
采动变形适应的无人机空间域滤波算法研究————作者:沈润生;刘伟;王峰;陈万里;张景焘;时大峰;王红波;程贺;王一哲;
摘要: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开采沉陷监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方法在沉陷监测精度方面仍难以满足高标准要求。针对无人机矿区地表沉陷监测精度提升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采动变形适应的无人机点云空间域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深度融合开采沉陷变形机理与影像处理技术,有效抑制了无人机摄影测量中DEM差值法的随机误差,构建了符合沉陷区采动变形特征的点云空间域滤波方法。研究通过模拟试验场测试和实际矿区工程应用2个层...
金属矿山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