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降碳—增效”效应的时空演化分析————作者:刘满凤;李昕耀;周楚君;
摘要: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文章基于中国282个城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降碳”效应与“增效”效应的时空演化规律,并从经济学角度论证了数字基础设施对“降碳—增效”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各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演化。结果表明: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
中国—东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及时空溢出效应————作者:令狐大智;杨许晨;武新丽;
摘要:文章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测算并分解2011—2021年中国及东盟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通过静态及动态两方面对比分析各国GTFP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变化驱动力,并借助马尔可夫链和空间滞后探究区域内GTFP转移趋势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东盟区域整体GTFP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各国GTFP指数及发展态势差异显著,且长期无缩小趋势,存在“俱乐部趋同”...
供需视角下青藏高原不同层级就医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高兴川;张雯婷;马仁锋;
摘要: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和服务能力是确保居民健康的关键。在分级诊疗和“健康中国”政策推动下,文章对青藏高原2000、2010和2020年不同层级医疗设施的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就诊概率探讨了乡镇尺度综合就医可达性的空间演变及其与常住人口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识别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青藏高原就医可达性有显著改善,短时可达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且随着医院等级的降低而增加;一级、二级、三级医院...
山区返乡农户生计特征及可持续性研究——基于重庆市奉节县农户调查数据————作者:杨庆媛;黄雅;苏康传;杨人豪;李瑶;刘家欣;
摘要:乡村回流人口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文章利用重庆市奉节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针对山区农户生计的特殊性,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基础上引入“空间资本”,深入研究返乡农户的生计策略、资源配置及结果特征,并探讨了其生计可持续能力的类型差异。结果表明:①返乡农户的生计类型选择呈现明显的非农化倾向,优先序为:非农业型>非农业主导型>纯农业型>兼业型>农业主导型。②返乡农户...
重庆市县域乡村系统城镇化韧性时空格局研究————作者:李诗语;董文卓;苏维词;刘东岳;陈源昊;
摘要:提升乡村系统自身韧性能力建设,促进乡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重庆市“一区两群”29个区县为例,基于2006、2011、2016和2021年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研究了乡村系统城镇化的韧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发现:①研究区城镇化发展过程符合Northam的城市化发展S型曲线的变化特点,在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呈现快速、中速、缓慢发展的特性,各县域城镇中江津区与合川...
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作者:杨丽华;王伟;毛伟;何晓霞;王康;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沿海11个省份,首先从“要素结构”与“效益实现”视角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测度了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后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海洋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强度,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可视化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最后基于扎根理论厘清海洋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的动力机制,并通过QAP回归法实证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农旅融合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效应的检验————作者:王晶晶;王晓洁;周发明;
摘要:农旅融合发展以良好的农业生态资源为基础,反过来也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法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借助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估了农旅融合水平。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论证了农旅融合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和农旅融合水...
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作者:张建平;许润达;孙爱军;戴一鑫;
摘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是引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键引擎,也是新型基础设施赋能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之间的关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影响机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创新。(2)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城市规模与地理区位的异质性影响。(3)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
信息流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机制————作者:刘洋;王坤;赵延桐;
摘要:文章以协调发展为研究视角,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58个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信息流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其耦合协调值由2012年的0.503增加到2021年的0.579,存在“中下游高、上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黄河流域信息流与技术转移网络均呈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信息流每增加1个单位,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
迈向共同富裕:从经济增长收敛性视角透视中国城市均衡发展————作者:顾昕;柳鲲鹏;
摘要:城市间经济增长是否收敛,是判断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准。文章基于2003—2022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马尔可夫链和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经济增长率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在进一步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财政状况、经济结构、经济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并加入空间误差项后,城市经济增速的收敛速度加快;(2)城市经济水平的离差...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的空间异质性演化及其收敛性————作者:高婧珂;成金华;周文潇;刘子源;詹成;
摘要:绿色创新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赢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专利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等方法,系统揭示了该区域绿色创新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规律及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集聚特征,下游地区形成创新高地,区域间关联效应突出;(2)动态演进显示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且存在路径依赖特征,...
智能时代企业算法合谋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刘海英;毕文杰;吴超;邓吉秋;
摘要:文章利用百度指数度量省域企业算法合谋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2018—2023年中国31个省域企业算法合谋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的企业算法合谋指数相对较高,合谋现象更为明显和集中,并呈现出从沿海向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递减的态势。(2)中国企业算法合谋指数总体空间关联格局相对稳定,局部上表现出“高—高”和“低—低”型集聚的两极分化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协同效应及交互响应————作者:李志远;冯学钢;杨瑜;夏赞才;
摘要:谋求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厘清二者内在响应关系,可为产城融合推进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逻辑遵循。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协同与交互响应双重视角切入,借助哈肯模型、PVAR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的协同演化特征、交互响应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及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区域非均衡发展突出;中小规模...
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均衡与交通可达性关联机制————作者:董宝玲;孙小龙;
摘要:文章采用空间分析与可达性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交通格局的关联特征与互动机制。结果表明:(1)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整体上凝聚、均匀分布,空间上呈现出南聚北散、东密西疏的特点。公路交通则围绕黔中腹地与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呈现出区域规模效应。(2)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与交通优势度呈现出双峰三谷与三峰三谷状态,资源优势集中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交通...
社交媒介驱动下城市游憩空间分布差异与形成机制——基于网红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比分析————作者:田逢军;李潇;徐克帅;刘德军;汪忠列;李向明;雷梦园;杨平;陈如意;
摘要:文章以长沙市主城区为例,首先基于小红书平台用户分享的打卡点位数据和高德地图的POI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网红游憩空间相对于城市实体游憩空间的空间分布差异;继而结合网络文本和访谈文本,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揭示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长沙市主城区网红游憩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实体游憩空间西北—东南走向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网红游憩空间的集聚强度与尺度距离均小于实体游憩空间,且呈...
红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典型城市测评研究————作者:白凯;王梦涛;资明贵;
摘要:红色旅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层面的典型代表和独特符号,政府支持和多元效应是其科学发展的核心关注。文章从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出发,聚焦目的地特征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从核心资源、支持性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发展4个维度构建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维指标实证测度和分析了延安、吉安、遵义、嘉兴、临沂5个城市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空间扩散的差异化特征及其关键因素————作者:桂淳文;刘嘉川;李佳洺;
摘要:文章以邻近扩散、等级扩散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关注空间距离和规模差异两个表征城市间相互关系的变量,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互补累积分布函数和边际效应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00—2019年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和扩散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厘清了制造业空间扩散可能性和扩散强度的差异性,探讨了空间距离和等级距离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高强度制造业投资联系主...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绩效与政策选择————作者:周京奎;韩律;张新雨;李婷婷;李佩莲;
摘要:文章基于2006—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影响效应,并在利用文本分析法识别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绩效。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影响则不显著。(2)产业协同发展对工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
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作者:盛天翔;许润韬;范从来;姚越;
摘要:文章构建了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基本信息库,利用ArcGIS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11—2020年金融科技公司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增速在时序上呈“倒U”型,空间分布的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各区域内的差异,且东部地区差异最大。以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相结合的“T型”结构为轴线,公司分布呈“点—轴—网络”的扩散趋势。(2)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分...
生成式人工智能关注度在中国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陈华帅;谢可琴;张祺晟;
摘要:文章基于2022年12月—2023年6月中国地级市ChatGPT百度搜索指数,运用ArcGIS软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探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公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关注随时间呈“倒V”型演化趋势;(2)生成式人工智能关注度具有区域集聚特征,初期表现为以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巨型团块状,后期则缩减为分散型小板块聚集形态;(3)科...
经济地理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想问一下这个外审周期是多久呢?第一个外审意见回来一个月了第二个意见还没回来,是串审嘛
2024-10-18 10:40 -
zhaohhhh
两个月了,外审意见还没出来……………………
2024-10-11 22:04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体验非常好!感谢地理研究编辑部老师,之前都是做经济学因果推断的论文。第一次做经济地理方面,耦合协调类的论文,经过搜集数据并完成论文,于3月初投稿至地理研究编辑部,初审两周,5月底外审意见回来,6月 7月分别返修一次,然后8月录用待刊,投稿体验非常好。
2024-08-26 18:49 -
zhaohhhh
我相当于来还愿望了。此前评论还是十月多好像。终于在24年3月初受到录用通知。事实上第一次外审最后有三家不同的意见回来,我猜应该是理论行文章要更严格些,不能出现基础性问题。我自己第一次返回修改说明有差不多两万字?第二次似乎又有几千字。然后就是两次复审,直到录用的最后阶段依然还有专家意见,我确实太佩服了,更是受益良多!!对逻辑的把控太强了,我大概能猜到是哪位专家,他的大作无论是下载量还是引用量都高得离谱哈哈哈。真的很幸运能遇到专业懂我良心专家,我的小小研究也是基于他的大作展开。目前正准备退学重考博士哈哈哈,我没有把自己当做千里马,但我渴望遇到伯乐,而非……。扯远了,这篇论文从23.9月投到24.3月录用,经历了外审复审终审等环节。编辑老师也特别好,能及时返回,有时候还在第二天早上返回,那会儿我还在睡觉哈哈哈,效率高,不拖沓,在国内中文期刊里来说属于很良心的了。总之无论是期刊专业水准还是办刊效率质量等都是我的梦中情刊,期待下一篇再继续投地理研究,还有地理学报!!期待自己有更好的学术生活。希望广大科研人能扎实研究,服务国家!
2024-03-06 10:40 -
奔跑的辣椒酱
第一次投地理研究,好激动。 我写理论性的文章,一万多字,9.26投稿的,初审国庆期间通过(感谢编辑部老师假期还在帮忙审核,太敬业了!),然后27号得到的外审1意见,可以说相当饱满,富有建设性,一千多字,从综述到论文的逻辑,再到相关概念的内涵等等,做了极其细致、专业和严谨的点评,让我立马认识到论文的不足,甚至觉得自己写得很一般哈哈哈,都是些关键性的问题,一针见血!就这个角度来看,修改起来也是有较大难度的。另一个意见还没到,不知道是不是朋友们说的一个专家通过了才有第二个专家审核哈?也请学友们解答为谢!总之外审很好很好,编辑部也特别及时。即使不中(我自己能预料意见虽然没有像有的专家那样批评和针锋相对但是我做的部分有很多不足是事实)也挺开心了。此为我博士阶段的第一篇理论探讨,之前硕士有幸在自然资源学报发表过,也是理论,也在此表示感谢,这一次的文章也是受益于此前的经验和外审所获得的感悟,才敢一次次挑战顶刊!当然还有中国土地科学,目前回来一部分了,希望顺利啊!也希望大家都能accepted!
2023-10-29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