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油气地质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8:05:39

海相油气地质

海相油气地质

CSCD北大核心

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

期刊周期:季刊
复合影响因子:2.146
综合影响因子:1.878
官网:http://hxyqdz.cnmanu.cn/
主编:熊湘华
平均出版时滞:272.1627

  海相油气地质最新期刊目录

韧性基底黏度对断裂构造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孙倩倩;张恒;张璐;唐明;张坤坤;

摘要:断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盖层构造样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双向伸展条件下,韧性基底黏度对盖层构造样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基底黏度下,形成的盆地形态相似,均发生均匀伸展,盆地内部断层的断距相差不大;沉降中心始终位于中间位置,在伸展过程中不发生迁移;在充分伸展的条件下,韧性基底黏度越大,生成的断层数...

塔河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理————作者:张文文;徐勤琪;尚凯;张楠;廖启丰;林静文;李帅;

摘要: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段,开展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与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和依据。基于塔河地区典型单井矿物岩石学、无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等资料,综合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体滞留程度等地球化学指标,探讨塔河地区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研究表明:塔河地区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下段的烃源岩有机质品质优于上段。从玉尔吐斯组沉积早...

琼东南盆地断阶带地貌控制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特征——以宝岛凹陷北坡渐新统陵水组三段为例————作者:邓孝亮;汪紫菱;尤丽;詹冶萍;周晨;

摘要:琼东南盆地深层渐新统陵水组是南海海域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基于岩心、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系统解剖了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部陵水组沉积特征,明确陵水组可细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中陵三段沉积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发育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控凹的F12断层差异活动形成的断层同向转换带以及转换斜坡控制着神狐隆起和海南隆起物源的注入,并控制了陵三段规模各异的西、东多支大型辨状河三角洲群的发育。断阶带在低位晚期和...

柴达木盆地超深层基岩气藏勘探发现及启示————作者:王波;宋光永;张荣虎;曾庆鲁;王艳清;孙秀建;吴志雄;李森明;李雅楠;宫清顺;

摘要:在大量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全岩矿物、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柴北缘超深层(深度超过7 000 m)基岩油气藏的储层主控因素及成藏条件。研究表明:(1)中酸性花岗质基岩作为储层的优质岩性,在多期变质、构造成缝、风化剥蚀等有利成储因素的耦合效应下,形成以裂缝及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且受埋藏压实影响小的风化壳与内幕2类成因的有效储层;(2)侏罗系碳质泥岩(亦是烃源岩)与古近系路乐河组...

伊拉克东南部白垩系塞诺曼阶——下土伦阶生物碎屑灰岩层序研究进展————作者:李峰峰;任立新;李蕾;万洋;陈昊卫;

摘要:伊拉克东南部白垩系塞诺曼阶—下土伦阶发育巨厚生物碎屑灰岩,地层结构复杂,不同级次层序嵌套。以6个巨型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对其层序地层特征、沉积演化及控储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梳理了前人关于塞诺曼阶—下土伦阶层序划分的方案,采用了将其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的方案;分析总结了不整合面、淋滤溶蚀面、碳质泥岩层、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相突变面、最大海泛面及硬底等关键层序界面的形成机理和特征;应用适用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新领域————作者:刘志峰;李林致;李峰;廖计华;祁鹏;

摘要: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藏整体呈现“小、断、贫、散”的特征,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生产等多种资料,分析总结西部斜坡带已发现油气的分布规律,提出西部斜坡带具有“南北分区、上下分层、近源富集”的油气分布特点。通过西部斜坡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和失利井地质原因分析,认为圈闭和运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构造样式决定圈闭的类型和有效性,进而控制了不同区域的油气藏类型和差异富集;不同油气运移模式和两期充注、蒸发分...

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页岩气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作者:石学文;王畅;张洞君;冯艳雯;王群武;曾勇坚;

摘要:通常地层压实背景趋势是直接通过井上趋势拟合得到,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地层压力预测不准。四川盆地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的储层中普遍存在地层超压现象,常规的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难以准确地获取地层压实背景趋势。通过实际测井分析,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利用岩石物理模型构建了地层压实背景趋势,有效提高了地层压实背景趋势的建模精度。将岩石物理建模构建的正常压实背景趋势与实测参数代入体积模量方程中,实...

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内涵、技术方法及前景展望————作者:蔡珺君;张连进;张飞;徐睿;周芳芳;田野;

摘要:中国碳酸盐岩气藏面临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形势,目前国内外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尚未建立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技术体系。总结了中国近70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理论研究和矿场实践,从“道、略、术、行”4个层面总结了5类研究范式。围绕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内涵,基于工程哲学视角建立了气藏采收率的计算方法,详细论述了评价气藏采收率的技术方法及关键问题。对比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内涵、技术方法和5类典型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古水系识别及其意义————作者:高辉;黄中群;马百征;

摘要:古水系的研究对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趋势面法、地震分频相干属性分析、叠加剖面的精细相干属性分析、沿风化壳层面提取的RGB混频分色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古水系进行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处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区,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古地貌可以划分为残丘、台地、阶坪和沟槽4个三级地貌单元。(2)研究区发育地表及地...

川中地区茅二段白云石化作用机制及分布模式————作者:高兆龙;彭瀚霖;张玺华;陈聪;李天军;李国蓉;何钊;李肖肖;田家奇;

摘要:白云石化作用和白云岩分布是制约川中地区茅二段储层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在岩心及岩石薄片观察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深入开展了川中地区茅二段白云石化作用机制及分布模式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茅二段主要发育3种类型白云石:粉—细晶他形白云石、粉—中晶自形白云石、鞍形白云石。粉—细晶他形白云石为同生期蒸发海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此类白云石化...

川东北深层页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发育的影响——以DY1H井吴家坪组—大隆组为例————作者:杨雨然;徐亮;马维泽;杨雪;李润彤;朱逸青;王青;李彦佑;伍秋姿;何亮;

摘要:四川盆地吴家坪组—大隆组海相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是四川盆地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但受混合沉积作用的影响,不同岩相之间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差异显著,影响了对其储层分布及勘探潜力的评价。综合应用X衍射、扫描电镜、能谱、薄片观察等多种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DY1H井吴家坪组—大隆组页岩开展了岩相划分、成岩作用与微观孔隙结构研究,讨论了其成岩作用与孔隙发育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DY1H井吴...

古地貌控制下的退积型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东段清水河组为例————作者:司学强;彭博;郭华军;陈希光;冀冬生;易俊峰;李亚哲;邹志文;

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多口探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储层获得高产油气流,证明清水河组底部发育优质储层,但不同钻井揭示储层特征差异较大。在清水河组沉积前古地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砂体结构特征、岩矿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古水流方向特征分析了清水河组底部砂体沉积相的差异,明确储层砂体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清水河组沉积前,准噶尔盆地南缘古地貌呈现南陡北缓的特征,南部为一陡坡区,北部为一个大型的缓坡区,且在缓坡...

四川盆地华蓥山西侧低缓构造区石炭系黄龙组分布与圈闭条件————作者:谷明峰;董景海;付小东;应玉双;朱茂;田兴旺;朱可丹;叶茂;朱心健;李文正;张建勇;

摘要:四川盆地石炭系黄龙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也是川东地区的重点产层。基于近年来采集的高品质地震资料,结合钻井、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在井震标定、地震正演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华蓥山西侧的石炭系黄龙组区域分布、志留系烃源灶及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地质分析,取得3项主要认识:(1)华蓥山西侧石炭系大面积分布,碳酸盐岩有利区面积超8 000 km2,预测厚度最大可达40 m,具...

东海盆地椒江凹陷裂后期岩浆作用类型、活动期次及油气地质意义————作者:何新建;覃军;叶青;张朋;梅廉夫;冯桢鸣;

摘要:东海盆地椒江凹陷裂后期岩浆广泛分布,但关于岩浆作用的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成期次一直缺少系统研究,严重制约了盆地的油气勘探部署。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和钻井资料,对椒江凹陷裂后期岩浆体及通道进行了识别和精细雕刻,厘定了椒江凹陷岩浆作用的发育规律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椒江凹陷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东部,以溢流相为主,沿T20界面及其上下均有发育,但沿T

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与有效性评价——以库车坳陷KT1气藏亚格列木组为例————作者:何巧林;王珂;胡春雷;王俊鹏;邓建忠;张知源;孙金佳杰;黄箐璇;刘渊;

摘要:构造裂缝是库车坳陷KT1气藏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获得高产天然气的重要条件,开展构造裂缝分布规律与有效性研究,有助于亚格列木组的有利储层预测。综合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对KT1气藏亚格列木组的构造裂缝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半定量预测,从时间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两个方面对构造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开展了水平应力不变、上覆岩层重力载荷依次增加条件下的构...

《海相油气地质》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海相油气地质》作者须知

摘要:<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忧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经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5)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藏描述.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在海相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6)针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与实...

深层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余金秋;孙夕平;于永才;李璇;李晓明;徐光成;

摘要:通过调研国内外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的相关文献以及专利著作,分析深层压力预测存在的挑战和难题,总结深层压力预测技术的研究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适用于中浅层的经典压力预测理论和算法已经很完善,但对深层压力研究不适用,难以预测深层压力变化特征。基于多孔弹性理论、岩石物理模型、构造增压等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推进了深层压力预测技术的进展,但受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超压成因机制复杂和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奥陶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源控储效应————作者:吴东旭;范立勇;李维岭;钟建伟;张雷;师平平;朱文博;鲁慧丽;吴兴宁;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的海相油气勘探对象从早期的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逐渐转变为不整合面以下的内幕碳酸盐岩储层。然而,盆地深层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源储盖整体特征及配置关系不清。基于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野外剖面踏勘、化验分析、岩心和薄片观察等基础地质工作,编制寒武纪—奥陶纪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和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图,明确了寒武系—奥陶系的源储盖发育特征和配置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具...

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进展与潜力————作者:宋涛;郑民;黄福喜;欧阳婧琳;李明鹏;曾繁迪;范晶晶;刘超;刘航宇;

摘要:近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勘探领域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并落实一批规模储量,展现出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勘探进展与取得的地质认识,结合我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的特点,将深层-超深层碎屑岩领域划分为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3种类型,揭示了深层具有有效烃源岩规模分布、富油更富气,以及4种成储机制控制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深层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好等特征。结合深层碎屑岩的基础地质认识...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