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技术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JSTCSCDWJCI

Infrared Technolog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
复合影响因子:1.769
综合影响因子:1.274
官网:http://hwjs.nvir.cn/
主编:苏君红
平均出版时滞:343.9101

  红外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FSTD-YOLO:聚焦小目标的航拍图像目标检测算法————作者:季嘉豪;袁程胜;王一力;

摘要:针对无人机航拍中存在的复杂背景下微小目标辨识难度大、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改进的聚焦小目标的航拍图像检测算法FocusedSmallTargetDetection-YOLO(FSTD-YOLO)。本研究设计的MRFF特征提取模块(Multi-Receptive Field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能够增强复杂背景下模型的学习能力,避免随着网络...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隧道渗水异质图像融合方法————作者:马庆禄;谢海燕;鲁佳萍;陈仁祥;蹇秋伟;

摘要:针对光照条件较差的隧道环境,单模态的渗漏水图像已无法满足病害感知需求,因此,基于可见光-红外光的跨模态异质图像融合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路径双判别生成对抗网络的异质图像融合算法D-DDcGAN。首先,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设计了双流输入架构的生成器结构、双判别器结构,以增强生成对抗网络的韧性;其次,引入结构相似性(Struct...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共晶贴片技术研究————作者:孙俊伟;乔鹏;孔祥盛;胡汉林;于思明;

摘要: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近年来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快速发展,文章针对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共晶贴片技术中的空洞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空洞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并探索降低空洞率的有效工艺参数。有限元仿真部分,分析了不同尺寸空洞在温度循环和机械冲击环境下对探测器应力分布的影响,发现空洞会导致应力集中,影响探测器的可靠性。实验部分,通过改变焊接环境和焊料厚度,研究了这些参数对空洞率的影响。综合仿真和实验结果...

基于YOLO-OS的车载红外图像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作者:闫志远;冯治东;

摘要:针对车载红外图像具有较低对比度,目标细节和轮廓信息不够清晰,造成小目标特征易丢失及识别错误率高的问题,提出红外图像小目标检测模型YOLO-OS(Object-Small)。首先,构建极小目标检测层架构,以有效融合深层语义特征,增强模型对特征信息的表征与解析能力,同时,引入ADown下采样卷积在轻量化与精度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其次,主干网络设计了融合空间-通道重构卷积的C3SCC模块,增强模型对复杂背...

甚长波红外焦平面超大电荷容量数字读出电路技术————作者:毛文彪;陈楠;张济清;钟昇佑;姚立斌;王向前;丛树仁;师奕峰;李正芬;

摘要:甚长波红外探测器在红外成像系统、光谱探测和深空探测等中有着重要应用。相比于中波和长波探测器,甚长波红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和暗电流明显增加,探测器的偏置电压更加离散和敏感,本文采用数字积分技术和多电源域技术,解决了甚长波探测器的温度灵敏度受到积分时间限制和宽偏置电压范围要求等问题。采用0.13μm的CMOS工艺,设计并流片加工了面阵规格分别为320×256(像元中心间距为30μm)和640×512(像元...

宽光谱吸收增强的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亚波长结构设计————作者:高毅;过般响;徐卓;李诗曼;石峰;张益军;

摘要:负电子亲和势GaAs光电阴极具备高量子效率、暗电流小、低发射度、长波扩展潜力大等优势,在真空光电器件和真空电子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如何在保证较薄发射层厚度的前提下获得高的量子效率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新型亚波长周期陷光结构的GaAlAs窗口层设计方案,以实现薄发射层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宽光谱吸收增强的目的。围绕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的光学性能,采用有限时域...

采用球面主镜的中波红外消热差折反式光学成像系统————作者:李剑;沈志学;赵祥杰;

摘要: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后组为四片式中继透镜组。采用640×512面阵F#3中波红外制冷探测器,波段3.7~4.8μm,焦距200 mm,遮拦比不大于1/3.33,视场2.2°×2.75°,100%冷光阑...

结合相位特征与边缘特征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作者:曹钧彦;赵伟;

摘要: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存在显著的非线性辐射差异,导致传统的配准算法精确度不高、鲁棒性不强。本文结合相位与边缘特征提出了一种精确、鲁棒的配准算法。为提高特征点准确性,通过叠加相位一致性矩特征构建叠加矩图,然后在叠加矩图上均匀提取特征点。由于单一特征来源的描述符描述能力有限,本文结合相位特征与边缘特征构建特征描述符,其中相位特征基于多尺度最大索引图提取,边缘特征基于叠加矩图提取,最后经过特征匹配得到图像之间...

基于空谱背景字典的低秩稀疏表示高光谱异常检测————作者:田苗;黄远程;李茗欣;刘数数;

摘要:低秩稀疏表示广泛应用于高光谱异常检测,为了充分利用字典原子的空谱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空谱背景字典的低秩稀疏表示高光谱异常检测方法。为了使空谱背景字典中包含所有的背景类别,本文利用K-means进行聚类,并对每个类别的像元在局部窗口内计算与邻域像元的特征相似度,从而获取每个类别的残差异常矩阵,进而计算像元的异常度。选择每个类中的代表性原子构成空谱背景字典,然后利用低秩稀疏表示分离出异常部分和背景部分...

引入Transformer的RGBT自适应融合视觉跟踪————作者:郭勇;谌海云;陈建宇;肖章勇;

摘要:RGBT目标跟踪利用可见光和热红外两种模态信息的互补性改善了在云雾遮挡、光照变化等场景下的跟踪性能,但由于可见光和热红外图像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大多数跟踪算法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特征融合的冗余信息太多。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引入Transformer的RGBT自适应融合目标跟踪算法SiamTAF。首先,在特征提取阶段,使用Transformer分别对可见光和热红外分支的AlexNet网络后两层进行改...

基于改进YOLOv5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算法————作者:李阳;张杰;李强强;

摘要:针对红外图像分辨率低、纹理信息较差、远距离小目标细节模糊的缺点,从注意力机制的角度对YOLOv5s的网络结构进行调整,提出了YOLOv5s-CA算法。该算法在YOLOv5s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该机制不仅让模型关注通道之间的位置信息,还关注空间的长期位置信息。通过在YOLOv5s网络结构中添加其它注意力机制,并与YOLOv5s-CA模型进行对比,...

基于改进RT-DETR模型的光伏组件热斑缺陷检测————作者:张妍;赵春泓;李冰;刘溢槟;

摘要:针对无人机航拍光伏组件红外图像的背景复杂、热斑缺陷的形状大小各异、反光干扰导致目标特征显著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RT-DETR模型的光伏组件热斑缺陷检测模型RT-DETRSRC。首先,以RT-DETR为基础模型,利用细粒化卷积SPD-Conv改进主干网络中的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精细化地提取缺陷的特征,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中,提出RepBi-PANCARAFE结构来提升模型的检测...

红外无损检测缺陷尺寸自动测量————作者:洪颖;王金陵;陈飞;张凯;江海军;

摘要:缺陷尺寸测量一直是红外无损检测研究的热点,通常使用含所有缺陷的图像进行缺陷尺寸测量,但该方法将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提出采用该缺陷对应的清晰图像进行测量,首先采用相关函数法把不同深度缺陷对应的清晰图像筛选出来,再利用半高宽测量算法实现对缺陷尺寸的自动测量。通过对不同深度的缺陷塑料试件测量表明:对于20 mm缺陷,使用含所有缺陷的图像,测量误差最大值12%,平均绝对值误差为6.1%,利用相关函数筛...

基于红外与紫外的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检测方法————作者:高宝琪;毕艳冰;姚金男;晏荣煜;

摘要: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电压互感器发生发热故障,因此研究基于红外与紫外的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检测方法,保障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通过红外与紫外技术分别采集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红外紫外图像,并利用中值滤波算法对红外图像实施图像去噪预处理,去除冗余信息后,计算红外与紫外相关温度特征和放电特征,将红外与紫外特征数据,输入径向基神经网络,利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气体SF6的红外吸收特性分析————作者:刘敬之;罗文俊;赵笑笑;云玉新;

摘要: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对SF6及其分解产物SO2、H2S、HF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首先应分析它们的红外吸收特性及其交叉吸收。本文利用HITRAN2020数据库,对SF6的红外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SF6及其分解产物SO2、H2S、HF的交叉吸收...

太赫兹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作者:张淑敏;李欣宇;王拓;孟坤;李文凭;唐德东;朱新勇;

摘要:随着太赫兹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安检领域中,利用太赫兹光谱及成像技术对爆炸物进行检测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一种非接触性无损检测手段,能够与传统探测技术互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机构研究的爆炸物指纹谱数据,探究影响爆炸物光谱测量的因素,并阐述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对于痕量爆炸物和隐藏爆炸物探测方面的应用,以及太赫兹成像技术对人体和爆炸物等不同介质的检测,为爆炸物的太赫兹无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单晶硅单点金刚石车削刀具磨损研究————作者:游津京;谢启明;康杰;魏奇;刘尧;邱红方;张万清;白玉琢;贾钰超;罗永芳;

摘要:单晶硅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问题影响到光学元件的加工质量与效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刚石刀具物理磨损形貌,发现金刚石刀具呈阶段式磨损,即刃口崩碎形态阶段、积屑瘤形态阶段以及刀面沟槽形态阶段;同时基于热-化学磨损机理,利用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技术(XRD)发现了金刚石刀具微沟槽磨损形成机理;最后基于单晶硅表面粗糙度(Ra)与金刚石刀具车削路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了金...

飞行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研究进展————作者:席有猷;宋博文;姜祚鹏;

摘要:本文系统综述了飞行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聚焦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标定技术、飞行器目标红外辐射源及仿真建模、实际测量实例三大方向。研究目的在于梳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揭示关键技术瓶颈与未来趋势。通过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总结了标定技术从传统黑体依赖型向无源化、宽谱段方向的演进,提出高精度智能在线标定技术为突破重点;针对飞行器红外辐射源,阐明了喷气式与旋翼式无人机的辐射差异,并指出多尺...

基于环路热管的某空间望远镜辐射制冷系统试验验证————作者:杨家良;黄勇;郭亮;

摘要:空间望远镜为实现全方位观测,通常需要变换多个姿态,然而多姿态代表着多变的外热流,这对于舱内仪器的散热是极为不利的。环路热管作为一种具有远距离、大功率传热功能的部件,被广泛利用在航天领域。针对搭载了数台分布式安装的仪器设备且同时工作功耗高达1300 W的某空间望远镜,采用多根长达20 m、单根传热量最大400 W的环路热管进行散热。试验结果证明,环路热管能够实现400 W的传热,且温差为13℃,有效...

改进YOLOv10-n的密集行人检测模型————作者:陈海秀;陈子昂;陈丁熊;刘思源;宁馨;卢海涛;

摘要:密集行人检测中目标数量多且常伴随遮挡、复杂背景等干扰因素,易出现检测精度不足及漏检、误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开发了一种YOLOv10-n改进的模型MSD-YOLO(C2f-MCLU、STNet、DyHead-DCNv4)。提出了C2f-MCLU模块,通过在通道维度与空间位置之间建立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有效提升了特征表达的能力。设计了小目标增强的双向融合金字塔结构来重构颈部网络,使模型能提取更...

  红外技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红外技术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