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冶金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电极极心距对交流电阻炉内电热传递影响的数值模拟————作者:陈伟;范宇星;赵凯;王宝祥;甄常亮;王伟兴;陈颖;
摘要:为探究交流电阻炉熔炼时炉内的工作情况,建立了交流电阻炉三维稳态数学模型,研究了电极极心距对炉内电热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极心距的增大,炉内中心区域和电极附近的电流密度逐渐减小,电极内外侧电流密度的差值由1102 A/m3降低至546 A/m3,炉内的电流分布逐渐均匀;集中在电极内侧的焦耳热峰值减小至689905 W/m3,电...
富氧条件下回转窑内回收矿热炉炉气与煤粉共燃特性研究————作者:伦晓军;辛海;李昊阳;刘鹏;丁佳文;张语盈;刘昕;
摘要: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五通道燃烧器回收矿热炉炉气中CO等可燃气体与煤粉混合燃烧,建立了回转窑内炉气-煤粉混合燃烧模型,对比研究了纯煤粉燃烧与混合燃料燃烧时窑内的燃烧状况,并量化分析了一次风氧气浓度对炉气-煤粉共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气燃料的加入可以改善窑内温度分布,促进煤粉的燃烧。混合燃料富氧燃烧后窑内火焰形状基本一致,呈“棒槌”状,窑头区存在两个循环区,有利于混合燃料的充分燃烧。当一次风氧气浓度由...
CaF2-Al2O3-CaO渣系成分对K-500合金电渣重熔过程的影响研究————作者:杜凯;刘鹏;黄雪驰;张荣康;刘中秋;李宝宽;
摘要:大尺寸电渣重熔由于渣池体积大,系统内温度分布不均,容易导致熔池深度增加,熔渣是实现电渣重熔凝固优化的核心介质,因此熔渣物性和热分配的控制更为关键。本文中构建K-500合金电渣重熔二维轴对称瞬态模型,探究了CaF2-Al2O3-CaO渣系配比对大尺寸电渣重熔过程多物理场分布、热分配和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渣中CaF...
烧结矿双级冷却装置内气固(火用)传递过程分析————作者:冯军胜;焦宇鸣;赵亮;董辉;
摘要:为实现烧结矿余热的高效回收和烧结矿的充分冷却,提出烧结矿竖冷与环冷耦合的双级冷却装置,并借鉴局部非热力学平衡和多孔介质内流动传热理论建立双级冷却装置内气体动量方程和气固双能量方程,数值研究进口矿温、风量和风温等运行参数对装置内气固(火用)传递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热载体温度(火用)随进口矿温和风温的升高而逐渐变大,而随进口风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进口矿温、风量和风温的升高只能导致床层内气流...
闪速炉炼铜挂渣长度对上升烟道壁面磨损影响的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作者:张俊朋;穆玺文;田加科;张扬;张浩;
摘要:为探究闪速炉炼铜过程中挂渣长度对上升烟道壁面磨损的影响,采用双流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烟道迎风面的壁面磨损区域随着挂渣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挂渣长度为0.4m时,磨损程度达到最大,磨损区域面积为高2m、宽0.6m,减小挂渣长度可以避免气流对壁面长时间高强度冲刷导致的磨损。同时,当挂渣长大至0.5m时,可以通过改变多相流动特性的方式保护烟道壁面。此外,工艺风流量的降...
Al-TiB2添加对低碳MgO-C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作者:隋曦;刘江傲;陈敏;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和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Al-TiB2复合添加剂对低碳MgO-C耐火材料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耐火材料内部生成了TiCxN1-x,Mg3(BO3)2,Mg(Al,Ti)O<...
熔渗法制备钨铜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建模及仿真————作者:文俊;李萌;岳德钰;康燕茹;安希忠;
摘要:本研究基于离散元-有限元-计算流体力学(DEM-FEM-CFD)方法,构建了熔渗法制备钨铜复合材料的多尺度仿真模型,并实现了钨骨架制备与熔铜浸渗的全流程可视化仿真。重点考察了温度及界面条件(接触角)对熔渗过程中铜液流动及致密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润湿条件下(接触角θ = 80°),熔渗温度为1200 °C时,铜液会发生明显偏移,这种现象在熔渗温度提高至1300 °C时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但孔...
铝电解系列槽间排烟管道中烟气偏流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姬凤武;康聪波;王富强;李学文;张大信;易吉龙;赵德忠;
摘要:槽间排烟均匀性是影响电解车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350kA电解系列的槽间排烟测量数据表明,净化汇总管偏向侧的电解槽支烟管全压要整体高于另一侧。本文中搭建了支烟管系统—净化汇总管道内部的烟气流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净化汇总管偏向侧的支烟管烟气流通面积较另一侧要偏低11.4%,才能有效均衡槽间排烟;且净化管道运行阻力较对称配置状态下要偏高13.6%。净化汇总管偏向会反向影响槽间排烟这一发现,有助于...
基于机器学习的合金钢拉伸性能预测及SHAP特征分析————作者:曹健 ;刘立忠 ;李耀威 ;刘双 ;
摘要:利用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将成形工艺和化学成分作为输入特征,对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进行预测.采用局部离群因子(LOF)法对样本进行有效的异常值检测剔除,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和多层感知机4种机器学习算法,并对算法进行网格搜索超参数及5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除支持向量机回归外的3种算法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效果.结合沙普利可加性模型解释(SHAP)方法和特征重要性分析,...
铁合金低碳高效冶炼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宝宽;
摘要:铁合金作为钢中脱氧剂、合金添加剂和改善组织孕育剂等而成为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合金。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产能最强、产量最大、品种齐全的铁合金工业体系。但铁合金冶炼属于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是节能减碳的主战场。近年来铁合金领域涌现以直流电弧熔炼为代表的新进展:通过直流埋弧冶炼硅锰、铬铁等合金实验发现了反应畸变现象,即冶炼过程同时存在碳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多回路直流矿热炉冶炼新工艺,...
低品位金属化球团熔分的热力学行为————作者:彭程;杨策;姜周华;
摘要:以金属化率为60%的低品位金属化球团为研究对象,使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8.3分析了其熔分过程,熔渣的熔点和黏度,以及熔渣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化球团熔分的温度应高于1 515℃;每加入1 t金属化球团进行熔分时,应额外添加43.6 kg碳粉;随着留钢量的增大,金属化球团熔分后的铁收得率升高,但均低于80%,仍需配加碳粉以促进球团深度还原.根据CaO-SiO2 电极结构对石墨化炉电热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作者:侯东杰;秦勤;于庆波; 摘要:结合传热学理论和电场基本原理,针对用于生产石墨颗粒的石墨化炉(产量27 t),建立了该炉的三维几何模型和电热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电极结构对其电热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改变电极直径d、电极插入深度h、同侧电极间距D等结构参数,分析炉内电场强度E的分布,以及功率密度P和温度T随时间τ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极附近及正负电极间的区域是炉内的主要发热区,物料升温速率前期小后期大;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炉内平均功率密... 锌盐系单一盐处理剂对偏钛酸煅烧的影响研究————作者:路瑞芳;刘婵;叶良军;孙蔷;吴健春;杨芳; 摘要:以硫酸法钛白生产中的偏钛酸为原料,研究锌系盐处理体系中单一盐处理剂对偏钛酸煅烧过程的影响。固定盐处理剂添加量,制备不同煅烧温度下的TiO2样品,考察锌盐、磷盐、钾盐对煅烧过程中晶型转化、颗粒微观结构、形貌及粒径的影响,以及对金红石型TiO2平均粒径和消色力(Tcs、Scx)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盐与钾盐抑制金红石转化,而锌盐显著促进该过程;锌盐在金红石转化... Al-Zn-Mg-Cu合金铸锭组织及性能均匀性研究————作者:王经涛;孙宁; 摘要:通过组织表征及性能检测实验对企业大生产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的480mm厚度高合金元素含量Al-Zn-Mg-Cu合金扁锭组织及性能均匀性进行了研究。采用ICP-OES对铸锭不同厚度位置处元素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采用OM、SEM等对铸锭不同厚度位置处组织晶粒形貌、第二相种类及含量等进行了表征,采用显微硬度计、电导率测定仪等检测铸锭不同厚度位置处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铸锭在厚度方向距近表层100~15... 退役磷生铁锰脱硫再生过程铸锭质量影响原因分析————作者:芦永军;袁方;常朝;陆亚男;王勇;李俊德; 摘要:针对退役磷生铁锰脱硫过程和再生磷生铁铸锭表面出现褶皱、凸起等质量问题,本研究利用FactSage软件对锰铁添加量与磷生铁中硫含量关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合300kg级感应炉脱硫实验、SEM-EDS分析及高温共聚焦对再生磷生铁铸锭成分及铸锭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磷生铁铸锭表面质量较差区域出现明显S富集现象,Mn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区域,此外,在铸锭快速冷却时,MnS易聚集在晶界上形成线条状,导致... Si对抗震耐火钢力学及耐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性能的影响————作者:卢刚;郑雪;王超;袁国;刘春明; 摘要:本文采用室温和高温拉伸、中性盐雾腐蚀实验、腐蚀失重、XRD、SEM、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Si对抗震耐火钢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以及耐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Si含量(0.2-0.7 wt.%)不仅能够细化实验钢的贝氏体组织,改善其力学性能,而且能够提高其耐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性能,但这种作用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当Si含量由0.2 wt.%增至0.7 wt.%,实验钢的室温屈服强度、... 旋转结晶器对电渣重熔过程行为的数值模拟————作者:崔悦;王芳;曹芮;刘中秋;李宝宽; 摘要:本文建立旋转结晶器对电渣重熔过程中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分析了电渣重熔过程中电磁、传热、流动及凝固行为,考虑了结晶器旋转速度对过程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旋转结晶器电渣重熔过程行为的影响规律,为旋转结晶器电渣重熔工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结晶器转速从0增加到19 r/min时,离心力导致金属熔滴变得细小,电流路径流向略有改变,电流密度和焦耳热密度最大值涨幅分别为43.14%和24.36%。... 深冷循环分级时效对Cu-Ni-Co-Si合金性能及析出行为的影响————作者:魏翔;李佳靖;孙浩;杨瑶琦;张冬依;郑济森;孙栋;张峻嘉; 摘要:利用XRD,SEM,TEM,导电和力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冷轧态Cu-1.8Ni-0.7Co-0.6Si合金(质量分数,%)深冷循环分级时效处理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促进循环后高温时效过程中(Ni, Co)2Si相的形核,使析出相尺寸呈与循环次数相关的多尺度梯度分布;分级时效可以充分挖掘合金的析出潜力,使析出更加彻底.深冷循环分级时效处理后,合金展现... 板坯倒角结晶器窄面锥度优化————作者:罗家志;江中块;姜嵇银; 摘要:为保障倒角板坯连铸高质量生产,立足于某钢厂连铸生产实际,建立了考虑保护渣膜与气隙动态分布的倒角结晶器内坯壳凝固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探究其凝固传热行为.结果表明:当连铸生产包晶钢结晶器窄面锥度为1.1%时,铸坯角部及倒角面区域易因坯壳收缩而集中分布厚保护渣膜与气隙,致使铸坯宽面偏离角区域和倒角面中心区域产生高温热点;当窄面锥度增加至1.3%时,铸坯宽、窄面偏离角区域以及倒角面区域的保护渣膜及气隙的...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摘要:<正>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3.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 材料与冶金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