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最新期刊目录
南极磷虾渔业生产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与业务化运行————作者:汪建华;苏冰;张衡;沈烈;隋江华;崔雪森;韩海斌;张发谋;
摘要:为提高南极磷虾渔业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服务水平,弥补该渔业服务系统缺乏的现实问题,整合了浏览器/服务器(B/S)的多层构架方式和HTML5、JavaScript等WEBGIS可视化技术,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极磷虾渔业生产综合保障服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2010-2021年磷虾渔业生产数据、海洋环境(海表温度、叶绿素、海冰、风场、气压和洋流)、磷虾渔船AIS船位等多种数据类型,并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多...
渔船能耗和碳排放估算方法及其节能减排研究现状————作者:汪建华;朱汉吉;李阳;王雨涵;黄思思;相德龙;孙煜琰;张衡;隋江华;
摘要: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持续攀升,气候问题如温室效应日益严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渔业捕捞作为农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渔船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较高,然而在碳排放研究领域中长期受到忽视。鉴于此,深入探究渔船节能减排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渔船能耗与碳排放估算方法以及节能减排研究方面的现状。研究内容涵盖了渔业船舶能耗测算方法、国...
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在水体悬浮物识别检测中的应用————作者:方圆;吴祖立;黄宏;张胜茂;
摘要:悬浮物的存在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及时准确地识别和检测这些悬浮物对于水体的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技术(DHM)及其在水体悬浮物识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回顾了DHM的四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的工作过程、全息图的记录和重建方法,从悬浮颗粒、浮游植物、浮游生物3个方面归纳了DHM在水体悬浮物识别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DHM在水体悬浮物识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或难点...
不同地区双齿围沙蚕养殖群体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与比较————作者:韩梦瑶;房景辉;张爽;严一粟;吕富;赵栩;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区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养殖群体的营养成分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对江苏、山东和辽宁3个地区双齿围沙蚕养殖群体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江苏和辽宁群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江苏群体(P<0.05),3个...
基于肌肉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银鲳生长快慢群体间的差异————作者:祝斐;宋雨峰;杜书然;赵诚;尹绍武;陈淑吟;
摘要:为了探究银鲳(Pampus argenteus)快速生长的调控基础,本文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及LC/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缓慢和快速生长银鲳肌肉之间的差异。转录组结果显示,在缓慢生长组vs.快速生长组(Slow vs. Fast)中,共获得上调基因1078个,下调基因2096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谷胱甘肽代谢、核糖体生物发生、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等通路。代谢组结果显示,在缓慢生长组vs.快...
不同采捕方式对文蛤养殖存活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作者:张志东;陆建;陈素华;曹奕;卢少颖;肖颖;张雨;陈爱华;吴杨平;
摘要:为探究不同起捕方式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存活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首次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经不同方式起捕后文蛤的存活率、抗氧化酶活力和MmCu/Zn-SOD、Mmcat、MmNrf2、MmKeap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15 d养殖后,人工采捕组(Ctrl组)存活率与淳泰机械采捕38Hz振动频率组(CT38组)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而与...
副溶血弧菌感染对文蛤代谢组的影响————作者:王雨辰;张志东;陈爱华;吴杨平;张雨;曹奕;陈素华;朱艳青;彭禹衡;
摘要:为探究文蛤(Meretrix meretrix)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组织病理学和代谢模式变化,本研究首先使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文蛤的消化道组织进行观察。其次,采用UPLC-MS/MS技术对感染后的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深入探讨了组织中的代谢物及其变化,从而揭示了副溶血弧菌感染对文蛤消化道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文蛤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消化盲肠的结构和组织排列...
基于Meta分析的延绳钓渔业鲨鱼兼捕减缓措施效果评价————作者:贾建威;李亚楠;朱江峰;王家启;
摘要:为克服不同研究间的差异性并明确渔具改良对鲨鱼养护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延绳钓渔业中不同钓钩类型(圆形钩、J形钩和传统金枪鱼钩)、饵料类型(鱼类和鱿鱼)和引线类型(钢丝引线和尼龙引线)对鲨鱼渔获率和钩捕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层延绳钓渔业中,圆形钩相较于J形钩显著提高了大青鲨、尖吻鲭鲨以及金枪鱼的渔获率,降低了剑鱼的渔获率和鲨鱼的钩捕死亡率;饵料类型对鲨鱼渔获率的影响不显...
白令海陆坡太平洋僧头乌贼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张艺丹;余为;
摘要:为了解北太平洋海域太平洋僧头乌贼(Rossia pacifica Berry)的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2002、2004、2008、2010、2012年和2016年在白令海陆坡海域底层拖网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太平洋僧头乌贼资源丰度(以CPUE表征,catch per unit effort)在的时空(年、月、经纬度)分布变化,并进一步利用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探究...
翘嘴鳜对光照强度及光色的选择行为————作者:陈柯颖;周凯;李燕;高鹏程;么宗利;孙真;来琦芳;
摘要:为了解光照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驯化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暗区:10-20 lx、过渡区:300-400 lx和亮区:800-1000 lx)和光照颜色(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下的行为活动。通过个体和群体行为实验,探究不同规格(3 cm、6 cm和12 cm)翘嘴鳜对光照强度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3 cm组翘嘴鳜单尾鱼和多尾鱼在亮区的平均停留时间显著大...
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物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作者:王钰;张飞;
摘要: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梳理了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和污染现状,总结了海洋微塑料在全球各大洋的分布特征,并阐明了海洋微塑料的隐蔽性、流动性等特征造成其不易观测及治理,由于微塑料尺寸微小,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易吸附有毒物质和微生物群落,进入食物链后,不可避免地会对各营养级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和损害,最终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影响人类...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海龙箭虫的时空共存关系————作者:杨杰青;陈敏;丁玲;郑磊夫;晁敏;周进;陈渊戈;史赟荣;
摘要:为阐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海龙箭虫(S.nagae)时空共存关系,基于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分析了百陶箭虫、海龙箭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零模型检验了百陶箭虫和海龙箭虫之间的共存格局。结果表明:秋季,百陶箭虫...
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幼鱼营养成分比较分析————作者:李莉珍;白志毅;徐豪;王启要;冯广朋;吉群;韩旭磊;黄少聪;崔相镐;宋炜;
摘要:为探究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幼鱼营养成分特征及其差异,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分别对闽东海域采捕的30尾野生棘头梅童鱼幼鱼(野生组)及人工培育的30尾养殖棘头梅童鱼幼鱼(养殖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养殖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养殖组中均测得18种氨基酸,两者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
急性高温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冬季成蟹热耐受、组织结构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作者:沈晨晨;冯广朋;庄平;赵峰;黄晓荣;王海华;
摘要: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关键生境因子之一,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中华绒螯蟹冬季成蟹的生理调控过程和组织结构变化,采用临界温度法和致死温度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的热耐受性能,并分析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2℃)下中华绒螯蟹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雌蟹性腺特征、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作者:谈如;黄晓荣;张涛;耿智;赵峰;冯广朋;庄平;
摘要:为探讨营养强化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人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雌蟹进行40 d的营养强化,以投喂新鲜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雌蟹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不同饲料组中雌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分析了各试验组不同时间内雌蟹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
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菌群的影响————作者:李乐天;王元;房迪;宋仟慧;李新苍;英娜;房文红;
摘要: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微生物来源,研究了在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下,向凡纳滨对虾口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副溶血弧菌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载量变化。此外,对不同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和环境中细菌载量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以探究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菌群结构与养殖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氨氮或亚硝基氮胁迫下,...
基于Ecopath的崇明岛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特征的年际变化————作者:吴建辉;王婷;陈锦辉;
摘要:为了解崇明岛周边水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根据2011-2020年在该水域的渔业调查数据,使用Ecopath软件分别构建了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两个时期的生态系统模型,分析比较了崇明岛生态系统不同时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特征。结果显示,崇明岛周边水域生态系统模型可划分为包括有机碎屑、浮游生物、虾蟹类、鱼类等在内的18个功能群。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崇明岛水...
花斑裸鲤生物学与遗传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研究进展————作者:保长虹;李长忠;金文杰;李昭楠;贺彩霞;王丽楠;严青春;王国杰;王振吉;简生龙;陈艳霞;
摘要: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土著鱼类,是黄河上游青海段水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与演化潜力为高海拔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模型。梳理了花斑裸鲤的生活习性、繁殖特性、遗传特征以及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花斑裸鲤的遗传多样性和极端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揭示了其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对其资源养护和人工繁殖现状进行了总...
养殖环境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菌群结构的影响————作者:李乐天;王元;房迪;宋仟慧;李新苍;英娜;房文红;
摘要:对虾肝胰腺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器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微生物群落,更是诸多病原攻击的靶器官,然而,对对虾肝胰腺中微生物来源鲜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在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下,向对虾口灌副溶血弧菌后副溶血弧菌在对虾消化系统中的载量变化;此外,对不同养殖条件下对虾消化系统和环境中细菌载量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以探究对虾消化系统菌群结构与养殖环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氨氮或亚硝基氮胁迫下,口灌后2 m...
雌性三疣梭子蟹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规律研究————作者:解志龙;侯文杰;吴旭干;
摘要:为探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形态特征和第二性征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通过连续采样建立雌蟹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生长曲线,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月龄蟹的主要形态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异速生长关系筛选第二性征,并建立了形态成熟预测方程,估算了群体中50%个体形态成熟时的甲壳宽度(CW50
海洋渔业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