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最新期刊目录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高校应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走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前列,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支撑
自觉保持和增强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作者:詹成付;
摘要: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其基本内涵和要义主要体现在我国慈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过程由人民广泛参与和广泛监督等多方面。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慈善领域的本质体现,是慈善法的实践要求,也是我国慈善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新征程上,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更加自觉地保持和增强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民属性
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作者:过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风腐同查同治,是我们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者:王海峰;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我们要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
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作者:钟瑛;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指明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拓展和深化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科学指引、擘画发展蓝图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作者:曹东勃;
摘要:<正>金融是“国之重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就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
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作者:王东;王永贵;
摘要:<正>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科学内涵的理论阐释
发挥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作者:张振;
摘要:<正>家风关系社会风气,事关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基层组织内形成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自觉,为基层...
以绿色低碳发展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作者:潘中祥;单胜道;
摘要:<正>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激发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作者:郝文斌;
摘要:<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
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真谛————作者:徐艳玲;
摘要:<正>“胸怀天下”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与奋斗的襟怀格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国际担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来取得重要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真谛,要知其言更知其义,理解何谓“坚持胸怀天下”;知其义更知其道,明确为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法治保障的显著优势————作者:吕忠梅;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系统总结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加强涉外立法为涉外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摘要:<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对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作出部署安排,持续推进涉外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绩。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涉外法治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更好地推进涉外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全面梳理涉外立法的工作成果、总结涉外立法的时代经验、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作者:齐延平;
摘要:<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者:曲永义;
摘要:<正>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为年度重点任务。这一重点任务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重点任务的现实背景和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者:王声啸;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能够充分激发社会生产的活力和积极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生产关系和...
正确把握“四对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董杰;
摘要:<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2024年12月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指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
着力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作者:王文泽;
摘要:<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趋势,深刻洞察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向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所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作者:彭秀丽;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和丰富的理论内涵,为全面深化生...
以科学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者:林建华;
摘要:<正>“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是我们党百余年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宝贵经验。所谓方法,在哲学意义上,就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所采用的工具、手段和程序,是主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自觉运用。方法科学,则水到渠成甚至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则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