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8.160
综合影响因子:5.688
官网:https://xuebao.scau.edu.cn/
主编:李凤亮
平均出版时滞:121.5070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双链”延拓协同与特色农业用地绩效————作者:万俊毅;戴志强;

摘要:提高特色农业用地绩效是资源环境约束下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基于中国288个地级市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双链”延拓协同对特色农业用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链”延拓协同能够显著提升特色农业用地绩效,且主要作用于提升特色农业用地效益。机制检验显示,“双链”延拓协同通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产业集聚两条路径,提升特色农业用地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双...

生计机会再造:乡村振兴视域下第一代农民工城-乡转场生计重构研究————作者:仇凤仙;

摘要:第一代农民工日渐步入老年,伴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面临劳动力流失,劳动技能更迭迟缓的问题,其生计模式也由以往主要依靠从事重体力劳动获取生活资料,转变为以适度劳动为主的生计方式。第一代农民工所依赖的以劳动力为关键生计来源的生计模式正面临着城市生计机会减少等外部推力因素,其生计系统呈现出社会-个体双重脆弱性。第一代农民工正处于生计转型的关键阶段,亟待解决生计重构这一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自身劳...

农地资本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作者:戚渊;林瑞涵;朱道林;

摘要:随着大量外来资本注入农地流转市场,以农地流转租金不合理上涨为代表的农地过度资本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为识别农地过度资本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经济风险,引入“度”的视角,将农地资本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与破坏效应影响置于关联的统一分析框架,并基于2020年中国1146份微观调研数据与272个村域尺度的调查数据,利用门槛回归模型,从全样本与异质性双维度揭示不同程度农地资本化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差异。研究...

基层“三保”保障困境: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作者:仇童伟;高灿灿;乔之芊;张连刚;

摘要:文章在财政联邦主义基础上,将地方政府面临的内外约束纳入分析,构建了财政集权体制下的央地互动模型,以此解释基层“三保”保障困难的成因。分析指出,在财政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既面临经济增长目标的强外在约束,又面临内在的政治与经济诉求,且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本前提。这造成地方政府偏好于将财政资源用于能够吸引流动性资源且快速产生显性绩效的领域,从而实现对财政资源的剩余索取权,由此导致基层“三保”支出未被置于优...

财政资源下乡与治理能力提升————作者:何毅;

摘要:在财政资源下乡过程中,基层组织对财政环境的适应性是财政支出转化为治理能力的关键前提。以和美乡村建设中的财政实践为分析对象,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提出了“基层治理的财政向度”,并构建财政支出环境影响基层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将财政支出环境划分为绩效导向的技术环境和合法性约束的制度环境。从地方实践来看,乡村去主体性与财政竞争性分配制约了基层组织对技术环境的适应性,导致财政供需脱节;财政程序主义则限制...

预判式嵌合:乡村治理机制的脱嵌与重构————作者:魏俊宇;周凌宇;

摘要: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面临行政、市场与社群三种治理机制的“脱嵌”现象,即单一治理机制过度发展而部分脱离治理体系,导致治理失衡。基于波兰尼的“脱嵌”概念,构建治理机制脱嵌与重构的分析视角,结合三个典型村庄案例,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变革的复杂过程。研究发现:行政机制脱嵌表现为公共价值异化、决策模式僵化与发展路径依赖;市场机制脱嵌表现为经济理性膨胀、集体行动困境与产业发展瓶颈;社群机制脱嵌表现为传统纽带固化、宗...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者:金华丽;杨骞;

摘要:基于2014—2022年中国2136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赋能视角考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显著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了管理赋能、技术赋能、产权赋能和劳动赋能功能,从而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粮食全...

货币数字化与农户家庭债务规模————作者:孙维远;张露;

摘要:货币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交易门槛的大幅降低引发农户家庭消费决策转变,并由此导致其债务规模出现波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移动支付使用对农户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移动支付使用会显著增加农户家庭的债务规模;第二,移动支付中交易的非现金特征和信用透支功能会导致农户家庭债务规模出现非理性扩张;第三,移动支付使用对女性户主...

乡村振兴对农民工返乡的影响————作者:杨胜利;王伟荣;刘金盼;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影响下,人口流向正呈现新的变动趋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7期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民工返乡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对农民工返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2)乡村振兴战略对户籍所在地城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农民...

宅基地跨村配置改革的试点探索与政策启示————作者:周丽;高强;

摘要:保障农民住有所居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文章聚焦安徽省天长市宅基地跨村配置实践,基于自主治理理论,构建了“情景-主体-行动”分析框架,重点剖析了宅基地跨村配置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县域内跨村配置宅基地,突破了宅基地资格权流动的身份约束和空间障碍,既能缓解农户“无地可分”和宅基地低效利用难题,也能有效化解宅基地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的内在冲突。但作为一种地方自发性的改革创新,宅基地跨村...

土地开发权转移与农民的逆市民化————作者:刘丽娟;

摘要:土地开发中的增值收益分配与农民市民化进程紧密关联。基于对东莞Q村的实地调研发现,以Q村为代表的珠三角核心农村地区以集体土地开发为基础,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推进了本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作为集体经济成员在事实上享受了土地非农化所带来的增值收益,但在实践中这种土地权利的赋予使得本地农民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一种弱市场竞争、去劳动化的“逆市民化”状态。市民化能力是实现...

省际边界、农产品价格与统一大市场————作者:任韬;贺羿涵;

摘要:为明确省际边界对农产品价格及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机制,基于2021—2023年20个省(区、市)蚂蚁商业联盟865家门店农产品条形码月度价格数据,实证分析省际边界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省际边界对统一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省际边界地区农产品价格显著低于非省际边界地区,距省际边界线越近,农产品价格越低;(2)农产品价格边界效应在多个维度存在异质性:...

网络化联结、农业服务链金融与融资风险控制————作者:周娟;

摘要:通过对县域内农业经营体系的调查,从生产体系与农业服务体系两个维度,阐释了破解土地规模经营主体资金难题以及控制融资风险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实际经营中,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赊欠式”经营将资金压力和风险转移至农业服务体系。而农业服务体系之所以能接受这种转移,一是服务主体需要通过将这种债务关系资源化来获得市场份额,二是地方社会形成了对债务关系的风险控制机制。控制风险的机制在于以下3点:一是农业服务体...

金融帮扶政策与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作者:于赟;秦冠宇;李韬;

摘要:作为金融帮扶政策的重要创新,小额信贷能否实现“促增收、缩差距”这一双重政策目标,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基于2021—2023年陕甘宁三省(区)的微观面板追踪数据,以农村低收入农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小额信贷的收入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小额信贷能够显著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并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额信贷“促增收、缩差距”的政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作者:万陆;翟少轩;

摘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创业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有效产生县域创业促进效应。通过效应...

走向韧性治理: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的思维转换与路径选择————作者:王帅;甘林针;钟钰;

摘要:提升粮食安全韧性治理能力是多重风险因素叠加背景下粮食安全治理思维转换的应然举措。粮食安全韧性治理以构建弹性适应和自我调适的韧性治理体系为核心,通过动态调整和系统革新减少不确定性并提高粮食的可供应性、可获得性和可利用性。在不同的时间跨度上,治理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具备敏锐性、系统性、自主性和广义性等特征。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韧性治理还面临着短期突发性冲击、中期阶段性波动和长期持续性干扰等挑战,我国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基础、关键瓶颈与创新路径————作者:龙文进;杨锦涛;田旭;樊胜根;

摘要:我国粮食主产区长期面临“产粮多、经济弱、财政穷”的发展困境,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旨在揭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逻辑,剖析当前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的理论缺陷与实践瓶颈,并提出推动粮食主产区经济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政策建议。构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源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目...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机制研究————作者:王全忠;周宏;

摘要:从竞争与合作方式视角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过程,能够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点到面以及地缘外拓的机制,也是理解合作困境的视角之一。基于博弈推演和行为选择模型,以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例,使用安徽省S市9县(市、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横纵向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供给主体的纵向扩张意愿大于横向联合意愿,但两种合作意愿整体上并不积极,抱团合作意愿的主要形式是不同业...

形塑文化主体性: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内生发展路径————作者:张大维;邓华;

摘要:新内生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农民的文化主体性构成乡村文化新内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党政嵌入、村社自主与农民文化主体性构建乡村文化新内生发展分析框架,对地方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文化新内生发展是“秩序导向型文化主体性-重构价值共识”和“产业驱动型文化主体性-发展文化产业”交织融合演进的样态。其发展呈现为形塑农民文化主体性的“外部激活-内部转化-有机循环”螺旋上升路径:在党政力量通过激活村...

共同富裕背景下弱相对贫困群体的识别与时空演化分析————作者:王曦璟;王文花;

摘要:基于家庭等价规模修订弱相对贫困界定标准,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测算我国城乡和不同地区的弱相对贫困程度,进而综合时空双重视角,分析其随时间转移特征和未来可能演化趋势,刻画其分布格局和集聚特征。结果发现:第一,现阶段农村弱相对贫困程度高于城镇,但测度指标的数值下降幅度更大。第二,现阶段各种不同程度的弱相对贫困均有显著改善的可能性,但改善至最优类型或返贫至最差类型均较为困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系统投稿一次。三月投稿,八月发出。中间在系统上沟通了两次,进行了文章标题、引言以及语句的修改。七月底系统上通知拟录用,校对文章清样。审稿迅速、发表及时、沟通顺畅。说实话,这个速度出乎我个人意料。自带省部级课题以及导师二作。对了,还有稿费。总计五百。

    2024-11-04 20:50
  • zhaohhhh

    那个投稿指南真是哈人,一是说一个月内会有初稿反馈;后面还有句话说:超出一个月没有初审完,让投稿人继续等待。。这都是废话啊,直接说两个月初审不就行了吗 超出一个月已改投,拉黑我就拉黑我,反正也难录用***

    2024-10-31 23:15
  • 带头大哥666

    投稿网站写明一个月内(快的7天)完成初审是摆设?

    2024-10-31 07:07
  • 奔跑的辣椒酱

    八月底投稿,十月国庆后拒稿,没有任何点评意见

    2024-10-25 15:56
  • Yangming_ak

    八月底投稿,中途不停的催,一直到今天才初审退稿并且毫无任何审稿意见,浪费时间的垃圾刊物鉴定完毕

    2024-10-14 15:28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