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教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AMI核心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2.307
综合影响因子:1.411
官网:http://hljgjyj.hrbnu.edu.cn/
主编:徐梅
平均出版时滞:282.5685

  黑龙江高教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的背景阐释、潜在风险与改善路径————作者:郑腾;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深度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加速着教育领域的变革,为高校治理带来全新的契机与挑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既是顺应智能化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还是契合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当前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具体包括认知局限、制度缺陷、技术依赖、伦理失范等现实问题。为此,高校治理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从...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伦理风险及其治理路径————作者:胡刚;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并形成“相互成就”的互构关系,其正深刻重塑高校思政课的话语生态。它在为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话语伦理风险挑战。有必要聚焦思政课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矛盾,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治理生态、技术赋能、内容赋智等维度引发的主体性消解(伦理张力加剧)、受众圈层极化(价值共识弱化)、话语内容质效(失范)的合法性危机等核心话语伦理困境。在此基础...

融合驱动框架下新型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的逻辑进路:基于韩国UNIST《2030愿景》的分析————作者:李唯一;

摘要:明确发展方向是新型研究型大学面临的首要挑战。从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制定战略规划切入,将韩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典型代表——UNIST及其《2030愿景》战略规划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融合驱动是《2030愿景》战略规划的逻辑进路,体现为突破战略规划的适应性迷思、形塑战略规划的融合性理念、探究绿色增长的整体性范式、打造科技教育的前瞻性体系。以此为鉴,在制定战略规划时,新型研究型大学应在深度融合中亟待破除理论、思...

数字化赋能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作者:温济民;张志强;

摘要:新时代,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重要政策,强调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这为高校美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数字化赋能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国家美育政策中的数字化战略导向、数字化时代美育功能的重塑、数字化平台在美育课程中的创新应用。数字化赋能高校美育面临传统美育理念与技术理性冲突、数字资源结构性失衡、美育教师数字素养滞后、课程内容与数字媒介融合度不足等困境。为此,...

工程本体论视野中的“工科不工”现象:问题根源与改革策略————作者:王良;林永春;张炜;

摘要:“工科不工”是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社会对工程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广泛担忧。基于工程本体论视角,从人才培养与知识形态两个维度界定了“工科不工”的具体内涵与表现形式,并指出“工科不工”出现的根源性因素,即工程教育规模与质量的不均衡发展、工程教育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工程科研资助体系的科学化导向、社会公众对工程及工程教育存在认知偏差等。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逻辑,提出扭转“...

智能时代人力资本供给的教育生态系统变革与重构————作者:陈举;

摘要:智能时代技术逻辑正以颠覆性张力撬动教育生态系统与人力资本供给的深层结构。技术迭代催生人才能力结构的深度转型,产业迭代凸显复合型人才的短缺,知识迭代强化对终身学习的持续需求。在此背景下,教育生态系统面临着“教育同一性追求与多样性需求、学校制度惯性与技术革新速度、技术赋能潜力与教育公平诉求”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教育要素的数字化重组、学习模式的场景化创新、教育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智能时代教育系统实现从实体...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视域下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分析————作者:张莹;彭华安;

摘要: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本科大学本质上是国家倡导建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视域看,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面临规制性层面的政策法规供给不足、规范性层面的行动者的利益博弈、文化-认知性层面的身份转变认同等现实困境。稳步推进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需构建完备的职业本科政策法规体系,升级规制性要素效力;破解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深化规范性要素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

《学位法》的舆情分析、公众回应及优化路径————作者:崔馨月;荣利颖;

摘要:自《学位法》草案意见征求到2025年元旦正式实施始终备受关注,基于对网络舆情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发现《学位法》相关舆情在时间维度,舆情爆发与政策推进节点高度耦合,经历“草案征求-立法推进-正式颁布”等三个阶段,其焦点从草案内容讨论逐步转向实施时间与影响。在空间维度,参与主体呈现出官方媒体用户主导、KOL用户推广、个人用户参与的多元主体分化格局。在形式维度,相关讨论以文本为主、以图像为辅,公众情...

数字化转型赋能地方本科高校生态位跃迁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作者:肖瑞雪;王赫;梁建明;

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地方本科高校突破同质化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契机。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空间-功能-关系”三维分析框架,系统阐释数字化转型驱动地方本科高校生态位跃迁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空间融合机制、功能升级机制、关系重构机制共同赋能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态位跃迁。提出四条差异化跃迁路径:一是构建动态资源配置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能;二是实施敏捷组织再造,增强技术响应能力;...

地方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研究————作者:马云阔;曹梓齐;姜军;

摘要:增值性评价作为发展性评价的一种,具有尊重个性差异、强调教育公平、重视教育过程、激励个体成长等突出优势。以增值性评价赋能地方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化转型的关键举措。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开展增值性评价工作还面临理论基础有待夯实、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实施过程存在困境、结果运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今后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需要深化评价理论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机制研究————作者:朱姗姗;

摘要:课程思政能否给学生带来获得感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关切和评价指标。采用扎根理论对学生课程学习心得和师生深度访谈资料剖析、归纳出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学生获得感生成机制模型。模型显示:专业认知和专业使命感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萌芽;学业获得、个体投入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内部驱动要素;环境性支持和教学性支持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外部支持要素;积极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是课程...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数智化的内涵、关键挑战和应对之策————作者:沈菊;罗江华;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数智化不是单向度的技术堆砌,而是多维系统交互塑造的复杂过程。通过构建“技术-组织-社会”三维分析框架,从动态关联性视角揭示其共生演化规律,发现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数智化经历了从单点应用到融合创新的螺旋演进过程,但仍面临以下关键挑战:在技术层面,数智技术与服务融合的深度应用挑战;在高校层面,数智驱动下服务体系的整体重构挑战;在社会层面,外部环境支持与规制的协同治理挑战;在融合层面,技术、...

促进深度交互的协作群体智能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作者:孔维梁;韩淑云;张昭理;

摘要:协作学习是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学习者之间交互参与不积极、交互内容缺乏深度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了协作学习效能的有效发挥。为了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交互和加强深层次知识建构,从协作群体构建的视角切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并验证了促进深度交互的协作群体智能构建策略。该策略基于混合分组原则,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行异质组合,对交互意愿进行同质组合,引入对协作进程有重要影响的领导者...

脱贫内生动力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作者:谢莉;金辉;游志麒;王荃;

摘要:探讨脱贫内生动力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未来取向应对与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和社会公平感的调节作用。采用脱贫内生动力量表、未来取向应对量表、控制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社会公平感问卷对57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脱贫内生动力、未来取向应对、控制感、主观幸福感、社会公平感两两之间正相关;脱贫内生动力分别通过未来取向应对和控制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未来取向应对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

自主知识体系与自主教材体系双向赋能探究————作者:吕建晴;李超;

摘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自主教材体系建设共生共荣,存在强相关。从本体论看,两大体系以“知识”为关联纽带;从价值论看,两大体系的意识形态属性趋同;从功能论看,两大体系在育人目标上一致。一般而言,自主知识体系在知识生产的理论源泉、知识转化的范式路径、知识变革的动力引擎、知识演进的时空维度方面具有鲜明特点,能够立体式赋能自主教材体系建设;自主教材体系建设能够通过主体整合、质量整合、传播整合、过...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作者:胡燕红;

摘要: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三级编码构建思政课获得感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获得感生成遵循“环境支撑-主体驱动-载体实现-设计转化-样态外显”的动态协同逻辑,环境支持、主体条件、载体支持、教学设计、样态分别发挥...

毕业生基层就业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价值、困境与进路————作者:柯西钢;杨玲;

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动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智力保障。毕业生赴乡村基层就业有加速乡村人才专业化进程、推进乡村人才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产业创新性发展等应然价值。基于陕西省2021—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并结合基层就业1~5年毕业生的实地调研及访谈,发现毕业生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存在人力资本普遍偏低、学科背景和求职偏好较单一、学用相关度不高、评价体系不健全和人才流通渠...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障碍及进路————作者:林承园;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渠道,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科学家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影响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对照原因和问题,在实践上分别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虚拟实践等四个方面达到信息交流、文化浸润、身体力行、思想...

组织支持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逻辑与进路————作者:刘丽强;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职业个体在组织集体中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发荣滋长的过程。组织支持理论关注组织承诺与成员情感,促使组织发挥最佳效能,这为高校组织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价值依循。组织支持理论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论逻辑是指导,历史逻辑是经验,实践逻辑是指向。并据此构建“制度-文化-行动”的核心结构,探索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进路,具体为:制度引领,搭建高校组织同心桥;文化加持...

斯坦福大学教育数据科学硕士跨学科培养经验及启示————作者:牛可心;顾岩峰;

摘要:知识生产模式从模式2到模式3的转型从根本上促进研究生培养从多学科到跨学科的转变,研究生跨学科培养需顺应知识交叉融合趋势,推动培养体系整体变革。斯坦福大学基于“统计、计算科学和教育理论与实践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开创性设立了全球首个专门关注使用数据解决教育挑战的教育数据科学硕士项目。该项目跨学科培养教育数据科学人才的实现逻辑贯穿于培养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与聘任制度、考核...

  黑龙江高教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 投稿时间:5天拒稿 理由:不适合本刊。这个期刊投稿在专门期刊网站上完成,格式要求均有具体规定,思政方向更喜欢收录新兴技术+思政这个类型。 整体来说:拒稿速度快,不耽误时间,也算是好评。

    2024-11-25 11:37
  • Yangming_ak

    石沉大海,三个月了,任何消息没见到

    2024-10-12 15:52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7月3号晚上系统投稿,审稿速度非常快,8月1号收到退修通知,用了十多天修回(注:需要提供修回说明),23号就收到了拟录用通知,现在等待排刊中。文章是比较方向,投稿体验非常友好。

    2024-08-25 20:42
  • 奔跑的辣椒酱

    5/21日投稿,截止6/5日,状态未改变,为新到稿件 着急发文章的慎投

    2024-06-05 10:3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高职副教授,在读博士,4月2日投稿黑龙江高教的高职栏目,目前还是新到稿件状态。同学说投的博士专栏审稿很快,录用也很快。

    2024-04-18 10:45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黑龙江高教研究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