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分步脱羟/脱碳催化剂实现高效裂解甲醇制氢————作者:何志勇;
摘要: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氢能载体,利用甲醇裂解制氢是解决氢能储存、运输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铜基催化剂是目前工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甲醇裂解制氢催化剂,其常规制备方法为中和沉淀得到前体、再焙烧成相应金属氧化物。然而,热焙烧过程往往会导致铜活性组分团聚、晶粒度增大,影响活性位点的可接触程度,从而制约甲醇裂解制氢的反应活性。本工作剖析了铜基催化剂前体锌孔雀石物相组成,创新性的将前体焙烧过程拆分为脱羟和脱碳两部分,避...
环烷烃催化制氢反应器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前沿进展与挑战————作者:马梓轩;施瑞晨;刘明杰;杨莹杰;宋子瑜;梅晓鹏;高晓峰;洪龙城;姚思宇;张治国;任其龙;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液态有机储氢(LOHCs)技术作为氢能安全高效储运的重要方案,已成为氢能产业的研究热点。环烷烃储氢载体,如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因其较高的储氢密度、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LOHCs的重要选项。然而,环烷烃的脱氢反应效率和选择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必须深入研究反应器的设计策略,优化催化剂与反应器之间的匹配。本文系统论述了各类反应器基于传质和传热特性提升的...
用于电化学氨氧化的催化剂研究进展————作者:韩炎;胡新利;郑晓芹;
摘要:电催化氨氧化反应(eAOR)在清洁能源转化与废水脱氮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其高过电位、动力学缓慢及催化剂中毒等问题制约了技术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eAOR机理研究进展,聚焦于铂基与镍基催化剂的改性策略与性能优化机制。铂基催化剂通过晶面工程、多元合金化及纳米结构调控可优化中间体吸附能,降低反应能垒并抑制表面毒化;镍基催化剂以低成本、高稳定性为优势,其活性源于表面氧化态的原位重构与双金属协同效应。尽管研究...
聚乙烯醇-三聚氰胺基三维多孔泡沫材料制备及油水分离应用————作者:张梅;尤涵博;李博;赵维雪;韩晓瑜;
摘要:含油废水对自然界的危害极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且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能耗高,容易引起二次污染。针对以上问题,开发高效、简便的油水分离材料成为了油水分离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以三聚氰胺泡沫(MF)为基底,通过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TMAC)对聚乙烯醇(PVA)季铵化改性,得到PVA-TMAC,使用戊二醛(GA)做交联剂,利用PVA-TMAC上的羟基与GA醛基的羟醛缩合反应,...
基于改进FCM的多工况氧化铝蒸发过程结垢参数软测量方法————作者:韩洁;赵灼;朱亮;任超;桂卫华;
摘要:蒸发过程是氧化铝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结垢现象会显著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和系统运行稳定性。针对结垢过程中的时间滞后特性以及动态工况切换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约束模糊C均值聚类的多工况结垢参数在线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时间平滑约束,优化模糊C均值聚类对工况划分的动态适应性,充分捕捉蒸发过程结垢特性的时间依赖性。在每个工况内,利用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相结合的软测量框架,实现对结垢程度的预测;同时...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进展————作者:酒兆瑞;张权;苗长林;庄新姝;
摘要:纳米纤维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作为新一代生物纳米材料,在能源储存、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化妆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受机械强度、均一性、稳定性及定向制备的可控性等影响,其规模化应用仍存在着诸多挑战。据此,本文综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性质表征以及性能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不同的制备方法。讨论了纳米纤维素的形...
基于离子液体改性的掺氢管道抗氢脆复合涂层————作者:杨宏伟;朱赟;王佳晨;刘方;陈雷;刘刚;
摘要: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掺氢输送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氢气运输方式。然而,H2易于引发管道钢氢脆问题。现有的阻氢涂层如氧化物、陶瓷和复合涂层,由于结构复杂、制备工艺繁琐,难以应用于工业天然气管道。本文提出了一种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复合涂层:该涂层以易涂覆、韧性佳的环氧树脂作为基底;基于CH4与H2在管道钢表面的竞争吸附机制,采用COSMO-...
CA-PDA-Co活化过氧乙酸去除水中诺氟沙星————作者:杨若曦;苏冰琴;卫月星;郑景浩;孔昊暄;
摘要:利用聚多巴胺(PDA)与柠檬酸(CA)接枝并螯合Co2+,首次制备出具有螯合结构的催化剂CA-PDA-Co,并利用SEM、FT-IR、XPS、BET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利用CA-PDA-Co活化过氧乙酸(PAA)去除水中诺氟沙星(NOR),考察了CA-PDA-Co投加量、PAA浓度、初始pH值等对NOR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PDA-Co/PAA体系在最佳条件下30mi...
推动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应用和封存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作者:刘克峰;董卫刚;胡雪生;刘陶然;周华群;时文;万子岸;高飞;
摘要:CCUS技术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从二氧化碳的捕集到利用、封存,各个环节的技术仍不成熟,环境风险、安全风险、生产成本、社会认可度等因素阻碍了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CCUS技术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详细介绍了推动CCUS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投资资助、市场机制、税收政策以及能力建设等情况。这些政策旨在降低CCUS项目的成本,提高技术成熟度,并为CCUS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具...
膜反应器中杨木催化气化制清洁合成气————作者:丁阿静;周巧巧;顾学红;
摘要:在“双碳”背景下,生物质作为一种零碳甚至负碳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热解气化技术,生物质可用于生产合成气,合成气可用于燃料电池,或进一步加氢可生产甲醇、二甲醚、航煤等高附加值产品。然而,合成气中含有的焦油和固体颗粒(Particulate Matter,PM)是其在下游加工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传统生物质气化系统中,气化、焦油重整和气固分离单元独立运行,导致粗合成气需降温至300℃以下以适应除尘...
基于信息模型的石化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高立兵;赵学良;索寒生;刘东庆;罗梦迪;井琳琳;
摘要:将ET、OT和IT数据融合,构建企业唯一可信数据源,是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和数据应用的关键。而ET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变更频繁、非结构化等特征,如何基于统一信息模型在项目利益方之间实现数据集成和交换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DEXPI、NAMUR等国际性组织正在推动流程工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本文首先概述了工程数据的特征及管理难题,介绍了信息模型概念,并从功能、结构和行为3个...
改性表面开放式微小通道R454B-POE混合物流动沸腾特性————作者:王启帆;李婧;苏丹丹;党超镔;李敏霞;田华;
摘要:以低GWP非共沸制冷剂R454B为研究对象,结合表面改性和开放式微小通道传热技术,以提高非共沸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流动沸腾传热为核心,探讨其在不同改性表面开放式微小通道的流动沸腾特性,阐明表面改性和润滑油质量分数(OMF)对R454B-POE混合物流动沸腾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所使用的改性表面分别为机械加工表面、激光加工表面、氧化刻蚀表面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表面。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任何表面,润滑油的加...
电化学氮还原合成氨单原子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进展————作者:甘汶;张晓方;纪之骄;薛云鹏;
摘要:理论计算是研究催化反应机理以及设计高性能催化剂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能从原子层面可视化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反应物吸附构型,还能通过模拟反应路径快速评估催化性能,显著降低了研发周期与成本。本文系统介绍了理论计算在电化学还原合成氨(eNRR)单原子催化剂(SACs)研发中的应用,包括催化机理研究、催化剂高通量筛选和催化剂理论设计,总结了不同载体上eNRR单原子催化剂的理论活性,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团聚体沉积对纳米流体池沸腾传热及气泡动力行为的影响————作者:彭一倩;翟玉玲;陈华株;李舟航;王华;
摘要:纳米流体是一种高效传热的工质,广泛应用于换热设备中。由于体系内微观力相互作用,纳米颗粒容易团聚并沉积于加热面上。少量沉积会改变加热面性质,影响气泡生长和沸腾传热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探究了横直、横错位、竖直和竖错位团聚体沉积对Cu/Ar纳米流体气泡生长和池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横向排列的团聚体对比,竖向排列的团聚体气泡成核与气膜层脱离时间分别延后了14.3%和37.2%。竖直团聚体的扩散系数最...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胺溶剂碳捕集过程自扩散系数研究————作者:黄可儿;刘佳豪;李昊明;周天航;高金森;蓝兴英;
摘要:化学吸收法是当前广泛应用的CO2捕集方法之一,而采用胺溶剂进行化学吸收的技术较为成熟。胺溶剂碳捕集过程是典型具备“三传一反”特性的化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扩散系数是评估其传质过程的重要参数,同时影响着胺溶剂吸收CO2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评价和反应性能评价。由于传统的实验方法测量胺溶剂扩散系数较为繁琐,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研究发现通...
活性炭纤维复合吸附剂性能及其空气取水应用————作者:朱国伟;陈恳;林博文;王佳韵;
摘要:空气取水技术(AWH)作为一种灵活可持续的水资源获取方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为提高取水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活性炭纤维骨架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并将其用于空气取水系统。通过研究并优化碳材料的微纳结构及组分配比,使其兼具高传热传质性能、快速动态吸脱附性能及光驱动解吸能力。据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对流隔热层的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结果表明,碳基蜂窝复合吸附剂ACFS/LiCl 30% 在温度25°C...
靶向治疗蛋白与肽的工程化设计优化及应用进展————作者:江奇逸;邓鑫月;袁艳婷;张雅倩;杨敏;李伟娜;范代娣;
摘要: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在精准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展示了显著的潜力。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靶向性蛋白和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精准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然而,它们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稳定性差、免疫原性高、药代动力学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工程化设计优化已经成为提升其药效、安全性和临床应用前景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
基于固态氧化还原介质的成对电解解耦策略————作者:戴思芸;莫一鸣;邢华斌;
摘要:成对电解是一种在阴阳电极上同时生产高附加值化合物的电催化技术,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和能量利用率,然而该方法的应用普适性受到氧化/还原反应体系配对时空兼容性要求高的限制。基于固态氧化还原介质的成对电解解耦策略,成功突破成对电解体系反应条件时空强耦合的限制,近年来在电化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该策略通过在不同电解池中交替引入含有固态氧化还原介质的辅助电极,分别将辅助电极的氧化(还原)过程与成对电解的目标还...
基于LED离轴数字全息的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作者:王艳;冯致;张正阳;吴昊;张文宇;杨露露;张文硕;禹芹芹;刘维;王进卿;孔明;
摘要:针对当前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存在的还原精度不足、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本文采用Linnik干涉法搭建了一套LED离轴数字全息系统,在光学系统中采用LED光源结合参考光衰减技术以提高光学系统降低相干噪声的性能,算法上采用双曝光法结合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包裹算法矫正相位畸变并减弱相干噪声,提高成像质量。利用该系统研究竖直玻璃表面微尺度无水乙醇液滴的蒸发过程,实现了液滴蒸发过程中的三维形貌还原和动态...
火灾环境下LPG球罐的失效时间预测模型————作者:王曦林;毕明树;任婧杰;
摘要:罐区多米诺事故危害性极大,火灾热辐射是引发多米诺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储罐受火后的失效现象是一种十分依赖时间的过程,因此准确预测储罐的失效时间对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对球形储罐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采用Ansys Workbench建立热流固耦合模型,对火灾环境下LPG球罐的热响应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建立热辐射强度与充装率两种因素影响下的失效时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球罐受...
化工进展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投过一次综述,第一次初审通过,外审通过,终审被拒,编辑部让转录增刊,发邮件申诉了,编辑部让修改后重投,第二次投,初审通过,外审三个多月没有任何结果,电话咨询编辑部,编辑部很不高兴地说没有结果就是要等,然后换了三个外审专家,两录一拒,终审不客气地拒,但还是让转录增刊,于是申请撤稿,后面不想再折腾了就转投北核,无修改地见刊。
2022-12-30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