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保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化工环保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CAJSTCSCD扩展版WJC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1.775
综合影响因子:1.167
官网:https://www.hghb.com.cn/CN/home
主编:栾金义
平均出版时滞:283.2627

  化工环保最新期刊目录

组合纤维聚结破乳除油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顾镛;卢浩;杨强;

摘要:组合纤维聚结(CFC)破乳除油技术基于乳化油滴在亲疏油纤维交叉节点处极性受力不同的原理,针对不同水质参数和操作条件,将不同材质的亲油纤维和疏油纤维组合编织成X型和Ω型结构,再堆叠组装成模块化组件,实现物理法快速破乳分离。介绍了CFC破乳除油技术在海上油气田生产水处理中的应用。该技术仅用单级设备就可以达到传统处理技术两级设备(“斜板除油器+加气浮选器”、“水力旋流器+气浮闪蒸罐”)的处理效果,在占地...

太阳能在水处理中的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作者:苑丹丹;薛箫翎;沈筱彦;唐强智;聂涵;

摘要:太阳能凭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已在水处理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通过回顾近20年来国内外太阳能水处理研究的相关文献,着重探讨了太阳能光催化氧化技术、光电转换技术以及光热转换技术在水处理应用中的创新突破,依次介绍了3种技术的应用方式,分析了其原理、经济性及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为太阳能水处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介质微通道强化煤化工废水油固协同分离研究————作者:韦奇;林朝毅;郑重;白锦浩;吕文杰;汪华林;

摘要:针对煤化工废水油固协同分离难题,提出了油滴自转涡旋强化分离机制,并结合润湿性梯度调控与旋流强化再生技术,开发了新型微通道分离装备,考察了其对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物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分离效果。在微通道限域空间内,非对称剪切流场诱发油滴产生强涡旋流动,所形成的“动态微界面”通过“扫掠-富集-传质”过程同步强化悬浮颗粒迁移富集与溶解污染物传质。微通道分离装备具有双区构型和三相水力旋流介质再生系统,初步分离区截...

硫基复合滤料强化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脱氮————作者:姜峻韬;宋艳珂;李晋;詹亚力;王庆宏;陈春茂;

摘要:以白水泥、膨润土、聚己内酯(PCL)、硫磺和蛋壳粉为原料,通过调节自养与异养反硝化路径的电子供体比(e- : e-)制备了硫基复合滤料,用于驱动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脱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CaCO3有利于维持硫自养反硝化系统的pH,当S0与CaCO...

二甲基亚砜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秦嘉华;孙杰;许志成;涂玉明;任钟旗;

摘要:从二甲基亚砜(DMSO)废水的处理技术和DMSO回收两个方面综述了DMSO废水的处理现状,分析了各种处理工艺的核心机制、应用效果和工程挑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开发低成本、可重复利用的非均相催化剂与高效自由基生成体系,构建高级氧化预处理与生化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探索DMSO废水的资源化处理路径,是DMSO废水处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废盐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葛祥红;谢勇冰;沈阳;孙德智;曹宏斌;

摘要:介绍了工业废盐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及热处理法等,从污染物去除机理、适用条件、处理效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3种工业废盐处理技术的特征,探讨了组合处理工艺的发展潜力。针对当前工业废盐热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反应机制模糊与效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构建模拟废盐体系深入解析有机物热脱除机理、引入高效催化剂、强化反应器效能及优化调控工艺等研究思路,为实现工业废盐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AnMBR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启动研究————作者:王淑桦;王辰;邓旭衡;沈云鹏;张昱;杨敏;

摘要:以强化水解预处理后的红霉素生产废水为对象,将不同来源的厌氧污泥复配后作为接种污泥,考察了不同接种污泥的厌氧产甲烷效能,以最佳复配比将污泥接种至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中,考察AnMBR启动过程中的运行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市政厌氧污泥中添加制药厌氧污泥能显著提高厌氧产甲烷效能;将市政厌氧污泥与制药厌氧污泥以质量比7∶3复配后作为接种污泥启动AnMBR,在COD负荷2 g/(L...

铁碳微电解—电催化氧化处理农药生产废水————作者:胡皓淳;Joel Balagizi Asipingwe;李风亭;

摘要:采用铁碳微电解—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农药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进水pH、铁碳填料加入量、曝气速率和反应时间对铁碳微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pH 3.0、铁碳填料加入量1.5 kg/L、曝气速率3 L/min、铁碳微电解反应时间10.0 h、电压6 V、电流3 A、电流密度0.22 A/cm2、电催化氧化时间2.0 h的条件下,农药生产废水经铁碳微电解—电催化氧化...

基于臭氧微细气泡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作者:陈家庆;李子阳;丁国栋;张国徽;杨白中恒;李本高;

摘要:采用臭氧微细气泡发生器对模拟高盐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比较了自主研发的射流溶气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卧式溶气罐和微孔曝气头3种微细气泡发生器对COD去除率、臭氧利用率、臭氧传质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射流溶气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微细气泡粒径最小,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臭氧利用率和臭氧传质系数;随进水流量、溶气压力、气液比和初始臭氧浓度的增大,射流溶气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对COD去除率和臭氧传质系...

盐胁迫环境下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的脱氮性能————作者:李翔晨;曹宗仑;王珺;孙杰;

摘要:采用升流式生物滤池(UBF)考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的脱氮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NO3--N质量浓度46.7~60.6 mg/L、水力停留时间4 h、盐度为0的条件下,系统可实现快速启动,运行21 d时,TN去除率达92.4%;当盐度提升至3%时,系统仍保持稳定的脱氮性能,平均TN去除率为88.0%,出水NO2

环己胺废水高效降解功能菌剂的筛选及应用————作者:曹宗仑;郭旻雯;邱程;孙杰;李中坚;

摘要:以环己胺为碳源和氮源,经过富集培养筛选出3株对环己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搭建了两级连续流好氧反应器进行环己胺废水处理,通过增加活性炭填料促进细菌附着,并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实验筛选出3株环己胺高效降解菌,其对1 000 mg/L环己胺废水的TOC去除率分别为92.3%、94.2%、28.6%,当环己胺质量浓度升至3 000 mg/L时去除率分别为97.2%、63.1%、10.4%。活性炭填...

炼化废水溶解性有机氮的富集及其分子组成表征————作者:王中琦;何晨;詹亚力;王庆宏;陈春茂;

摘要:采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技术对炼化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进行分离富集,获取疏水中性组分(HON)和疏水碱性组分(HOB),并运用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结合正/负离子电喷雾电离源(ESI)对各组分的分子组成进行全面表征。结果显示,相较常用反相固相萃取,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有效富集了废水中的DON,在正离子和负离子ESI模式下HOB中分别检测到1 797个和2 162个DON分子,分子数量显著增加...

有机负荷对UASB处理土霉素生产废水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者:田野;王运;田哲;宋逸飞;李翔晨;曹宗仑;孙杰;

摘要:通过163 d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连续处理土霉素生产废水试验,探究了不同有机负荷率(OLR)下UASB的处理效能与微生物群落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中温UASB反应器可以在OLR 1~4 kg/(m3·d)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实现COD去除率60.1%;OLR提升至5 kg/(m3·d)时,COD去除率骤降至30.2%,反应器酸化失稳;运行过程...

炼化废水中多氯联苯检测及其在厂区废水中分布————作者:龙姿;王红燕;唐智和;仝坤;陈春茂;

摘要:以正己烷液液萃取—蒸发浓缩—浓硫酸净化为前处理工序,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构建了一种快速同时检测炼化废中18种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千万吨级炼厂生产装置及污水处理单元废水的分布特征研究。该方法在0.02~0.50 μ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大于0.993,检出限为0.001 2~0.007 2 μg/mL,定量限为0.004 6~0...

原位沉积CdS/TiO2异质结双极电化学光电协同体系降解废水中硝基苯————作者:贾昆;贾鹏;

摘要:采用溶液沉淀法在TiO2颗粒表面原位沉积生成CdS,制备了CdS/TiO2异质结可见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双极电化学光电协同体系降解硝基苯。结果表明:与单一TiO2光催化剂相比,CdS/TiO2异质结的构建使光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比表面积增加53.81%,光电流密度提升136.81%,光催化降解硝基...

面向工业废盐高值化利用的特征污染物识别与控制研究进展————作者:封玲;何飞宇;田哲;田秉晖;张昱;杨敏;

摘要:工业废盐作为近零排放废水处理的副产物,已被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资源化利用是当前最具环境友好性的处置途径。然而,有机污染物残留、复杂无机组分共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本文围绕有机污染物识别与控制、无机成分分离纯化、废盐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概括了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与挑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为提升废盐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的技术方案

胺基改性介孔Y分子筛吸附水溶液中锌离子————作者:胡淼婷;王玉高;景佳鑫;张楚杰;

摘要:采用浸渍法对介孔Y分子筛进行胺基改性,分别得到三乙胺改性介孔Y分子筛(Y-TEA)和二乙胺改性介孔Y分子筛(Y-DEA),采用XRD、FTIR、热重分析、S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胺基改性介孔Y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温度对Y-TEA和Y-DEA吸附水中锌离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胺基改性介孔Y分子筛吸附锌离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溶液pH 5,吸...

碳纤维粒子电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甲基异噻唑啉酮————作者:徐凤;康国华;徐淑姣;代春龙;王广智;陈志强;

摘要:以反渗透浓水(ROC)中广泛使用的杀菌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为目标污染物,用稳定性好、导电性强、廉价的碳纤维塑料(CP)粒子构建电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开展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体系最佳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15 mA/cm2,CP粒子投加量15 g/L,PMS投加量1.0 mmol/L,初始溶液pH 5,电解质Na2

N-甲基二乙醇胺的生物电化学处理技术————作者:邢心语;王雪清;谭向东;郭宏山;

摘要:以石化污水中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研究对象,评估了生物电化学技术较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的强化处理效果,结合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揭示了生物电化学技术对MDEA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384.00~410.00 mg/L、进水TKN为38.94~29.61 mg/L的条件下,采用生物电化学技术处理模拟MDEA废水,COD去除率为93.38%,TKN去除率为92.43%,...

基于载体诱导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作者:肖瑶;温沁雪;陈志强;

摘要:分别采用碳基、树脂基、聚乙烯基3种颗粒载体强化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处理制药废水,考察不同颗粒载体对UASB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碳基材料和树脂基材料的UASB,COD去除率分别达95%和85%,颗粒化时间分别缩短20%和30%;未加头孢曲松钠和加入头孢曲松钠时投加树脂基材料的UASB产气量分别为2 386 mL/d和1 908 mL/d,其中产甲烷量分别为501 mL/d和4...

  化工环保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化工环保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