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学最新期刊目录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作者:卞建林;肖峰;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有效弥补了我国刑事诉讼在恢复性司法方面的空缺。刑事和解制度的运行逻辑呈现出多维度嵌合的特征:从价值维度上看,实现了报应主义与恢复主义的辩证统一;从功能维度上看,契合了程序分流与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从权利维度上看,完成了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体系重构。然而,刑事和解在适用过程中却逐渐遇冷,究其原因,在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刑事和解制度的重叠、立法供给不足以及配...
司法裁判数据开放时代的判例——在司法裁判开放数据的时代重新解读卡赫博尼耶关于判例的论述————作者:洛伊克·卡迪耶;吴沣桦;
摘要:卡赫博尼耶从判例与习惯的经典对照中总结出判例形成的三要素,即物质要素、心理要素和公开性要素,并对这些术语作了限制性的解释。法国进入“数字共和国”时代后,随着司法裁判数据开放的推进,司法数字化进程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司法裁判数据开放也引发了判例概念的改变,大规模的裁判线上发布开放了对事实审法院裁判的访问,这使得除最高司法法院的判决之外,事实审法院的裁判也可能成为判例。面对司法裁判数据开放带来...
妨害安全驾驶罪的犯罪类型与司法认定————作者:敦宁;栾思远;
摘要: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合理适用,重点在于明确其犯罪类型,并对其构成要件作出准确判断。该罪不属于具体危险犯,只能归入抽象危险犯的范畴。但是,其在立法形式上又不同于传统的抽象危险犯,将其界定为“准抽象危险犯”更为适当。对于妨害安全驾驶罪的构成要件,应结合该罪的保护法益进行规范判断。其中,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应进行整体性理解。对驾驶人员使用“暴力”和“抢控驾驶操纵装置”的实质是干扰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
生态环境侵权案件中私鉴定审查规则之探讨————作者:占善刚;张梁;
摘要:随着环境司法专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事人通过单方委托专门机构或人员获取“私鉴定”,并据此把握诉讼请求和案件事实的情况较为常见。新颁布的《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证据规定》虽然肯定了私鉴定的证据属性,但在证据种类与调查方式上仍存在分歧,这违背了严格证明的基本要求。鉴于当事人兼具证据主体与诉讼主体的双重身份,在生态环境侵权案件中,有关私鉴定的审查规则可以考虑从证据资料与诉讼资料的双重维度进行构建。当私鉴定人仅...
侦查“挂案”清理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叶肖华;王税;
摘要:“挂案”与“积案”“冷案”同源,是长期存在于我国侦查实践之中,困扰刑事司法实务的经典难题。“挂案”之本质在于侦查进程的违法停滞,主要包括证据不足型、违法立案型、消极侦查型等类型。撤销案件和移送起诉是清理“挂案”的常用途径,但由于侦查资源有限、规范依据不足,“挂案”往往既无法侦破,也无法撤销。对此应当打破“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路,健全立案、撤案审查和监督机制,设置一般侦查期限,构建多元证据标准体...
刑法中信赖法益的误区匡正与适用进路————作者:王宸;
摘要:信赖法益是否是适格的刑法法益,受到了不具有独立属性、法益精神化以及还原为个人法益较为困难等批判。当前学界对信赖法益的认识存在误区,缘于仅在形式层面援用法益概念与信赖利益进行对比。信赖法益需要回溯至宪法价值层面确立其正当性,只有能够实现“维护社会秩序”任务的信赖才是适格的刑法法益。刑法保护的信赖是对制度的信赖,而非对规范效力的信赖。信赖法益的适用可依据其在保护法益中的主次地位划分为纯正型模式与非纯正...
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建构之证成:必要性与可行性————作者:王祯军;
摘要: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决定了构建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是法治国家网络安全治理的现实需要。网络虚拟社会的规律性和自在性体现为网络安全风险相对于现实社会安全风险的独立性,构建专门适用于网络空间的安全制度具有必要性;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的结合体,具备建构紧急状态制度所需的国家与空间要件、风险要件和权利要件,建构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具有可行性。网络安全紧急状态制度通过调整网络紧急状态下国家权力与网...
论人工智能法律规制的内部路径————作者:邓矜婷;
摘要:人工智能具有海量、高效、黑箱的特点,使得规制人工智能相关人员权利义务责任的外部路径存在规制效能不足、规制限制发展的困境。应当利用人工智能的特点,构建以人工智能规制人工智能的内部路径,补充外部路径。内部路径是在人工智能行为被直接影响和约束的层面进行规制,包括通过发布可以直接调用的法律规则要件体系和关系图表、通用的合规审查基座模型、用以自动检测的标注数据集和指标体系、构建人工智能执法司法辅助系统等方法...
论数据财产权的权能:基于财产权本质————作者:郑金涛;
摘要:在数据集合上建立某种清晰、明确的财产权利之确权必要论逐渐凝聚了更多共识。然而,由于对财产权的本质缺乏准确认识,如何设置数据财产权的权利内容仍存在重大分歧。财产权的本质是以“物”为客体的、对世的法定排他权,而非支配权。数据财产权的权利内容包括排除他人妨碍权利人使用数据的请求权(请求权Ⅰ)和排除他人未经许可以法定方式利用数据的请求权(请求权Ⅱ),但不包括支配或使用数据的“权利”,后者是天赋自由,无需法...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第三人责任:内部责任外部化————作者:高永周;
摘要:因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场域、行权方式及其法律后果均有不同,责任归属之法理根据亦不完全相同,应分别讨论。公司法人格决定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因过错造成第三人损害的,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再对其进行追偿。公司科层制下的雇主责任论和产权逻辑下的信义义务论均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佐证。公司立法确立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第三人责任是建立在公司法人格基础上的内部责任外部化,是基于经济理性的法政策选择,...
编者按————作者:喻中;
摘要:<正>近年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法理学者在一般意义上讨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部门法学者侧重于讨论自主的部门法学知识体系。尽管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必须看到,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可以彻底完成的任务,根本原因在于,法学知识体系的形成自有其客观的规律。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不同,法学知识与法律实践具有较强的对...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限制竞争专利联营的反垄断法规制————作者:丁庭威;
摘要:专利联营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并发展壮大的重要运营模式。但在企业经营专利联营的过程中,无限制的专利联营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后果,此类限制竞争的专利联营将阻碍专利联营的高质量转化并影响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应适时由反垄断法予以规制。反垄断法基于“制度保护”的理念规制限制竞争专利联营时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竞争、创新与利益三个层面不谋而合,为规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域外实践的借鉴亦可为规制提...
轻罪司法的三重困境纾解与限缩路径构建————作者:刘霜;张潇月;
摘要:当前轻罪治理中的司法困境主要是由于实践中的重刑主义倾向导致,问题诘难的源头是轻罪刑事立法扩张的异化,构建司法上的限缩路径具有正当价值。应当在肯定刑事立法参与社会治理的合理性基础上,正确发挥司法纠偏功能,从定罪、量刑、犯罪附随后果三个维度应对立法扩张异化的风险。具体而言,应当明确定罪标准与出罪情节以实现对不当入罪的限制,在量刑过程中推动刑罚措施轻缓化、递进式地适用与执行,同时建立犯罪附随后果的分级分...
反电信网络诈骗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作者:王钰涵;柯阳友;
摘要:电信网络诈骗是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联犯罪与诈骗类型众多。反电信网络诈骗检察公益诉讼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电信诈骗,弥补刑事退赔的不足,有利于开展协同治理。司法实践中面临公益诉讼适用案件范围不确定、电子数据证据难以获取与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缺位、行政公益诉讼的协同效应不足等困境。应当从犯罪竞合与公共利益认定两个角度明确公益诉讼适用的案件范围,完善电子数据证据调查搜集与审查判断...
智能合约代码之治的法律边界————作者:林群丰;
摘要:The DAO事件后,主张突破代码即法律进行以太坊硬分叉者认为,智能合约是执行区块链民主决策机制的工具,分叉是保护财产权的自力救济,是对智能合约进行合目的性解释。反对者则坚持代码即法律,认为分叉有悖于去中心化理念,而宽容代码漏洞属于法律容错性在智能合约治理中的体现,且分叉并未真正挽回投资者损失。智能合约代码之治的两种观点分别代表了相应的应用场景,以太坊后续发展则是融合两者之后的新范式。代码即法律适...
基层司法参与农村彩礼纠纷治理的类型化研究————作者:李拥军;康琳;
摘要:彩礼同时具有契约属性和支付属性。根据两种属性的强弱程度不同,农村彩礼可以分为“强契约—强支付”“弱契约—强支付”“弱契约—弱支付”“强契约—弱支付”四种类型。彩礼的契约属性关乎基层法院参与农村彩礼纠纷治理的形式。其中,弱契约属性的彩礼对应法官主导型治理;强契约属性的彩礼对应多元协作型治理。彩礼的支付属性影响基层法院参与农村彩礼纠纷治理的目的。其中,弱支付属性的彩礼对应纠纷解决型司法;强支付属性的彩...
轻微犯罪程序应对的实践争议与理论检讨————作者:李奋飞;吴琼;
摘要:为妥善应对犯罪结构的轻刑化转向,法检机关积极推动刑事案件轻重分轨,陆续形成以效率、分流和矫正为导向的轻微犯罪程序实践。但随着探索的深入,一些疑难争议问题逐渐显现,分别是如何准确识别轻微犯罪,如何衡平轻微犯罪程序中的多元价值,以及如何在实现诊疗价值的同时,有效控制轻微犯罪的起诉裁量权。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识别轻微犯罪的实体与程序标准,在坚守底线正义的前提下衡平诉讼效率、非刑罪化、有效诊疗和矛...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形成的元理论化类型阐释————作者:张珺皓;
摘要:元理论是对“法学之法学”与“理论之理论”的凝练,引入元理论化类型理论,须以对以往法学元理论类型化研究不足带来的误读之澄清为前提,元理论直面理论,“教条式的元理论”的提法有待商榷。法学元理论化的类型一,作为产生总体理论视角来源的元理论化,旨在引领法学理论研究的局部或全体领域,能够对我国法学研究进行宏观诊脉,形成主领性的理论视角源头,从而为法学话语体系构建提供正当化根据。绝对化元理论不能带来法学知识增...
协助监管的生成与动力:理解国家监管体制的新视角————作者:张德淼;韩娜;
摘要:既有研究对国家监管体制的理解多从正式制度层面展开,协助监管构成国家监管的对立镜像,能够提供解释监管体制的非正式制度实践的视角。经验研究表明,基层的监管实践面临结构性困境,深刻地影响监管机构的行动策略,在基层政权组织的三方互动中产生强化基层监管能力的协助监管。从协助监管的发生机制看,行政化的乡—村关系为协助监管提供了组织基础,属地管理责任是协助监管的驱动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是监管工作下沉到基层的技术...
迈向公私法融合的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作者:魏光禧;
摘要: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引入的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是跨境数据流动的重要规制工具。它形式上是合同,但内容上由国家预先设定并强制纳入公法义务,既约束数据进出口双方,又保护第三方受益人,兼具私法自治与公法规制的属性。因此,学界不应过度纠结公法亦或私法的优越性,而应从系统论法学的角度对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进行制度设计。首先,应当具有自我参照和封闭性,以严格的相关性标准对争议事实进行法律观察,与公法规...
河北法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速度比较慢 审稿三个月之后 被拒了。 很闹心的。
2024-11-16 17:07 -
Yangming_ak
投过两次,石沉大海,令人无语。
2024-05-06 11:14 -
zhaohhhh
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严格,读硕士的时候投过一次,没有被录用,理由是创新度不高,代表性不强;去年,一位读博士的师兄被录用过一篇,没有导师带着,但是师兄的学校很好。算是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这个刊物对文笔要求很高,很多论文有点王泽鉴文风的感觉,投稿的同学可以做个参考。
2023-12-09 15:24 -
奔跑的辣椒酱
导师一作,博士二作投稿。通过邮箱投稿后一个半月收到编辑回复,期间修改过两次,随后编辑通知录用。之后就是排期、清样等正常程序了。编辑的态度非常好,联系也很及时,从投稿到见刊大概六个月,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 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期刊比较看重选题,选题较新的更容易被选中。不过,现在总体来说投稿越来越难了,博士如果不带导师极难中核心。
2023-09-01 13:23 -
奔跑的辣椒酱
该刊物特别看中文章是否对眼。 21年有幸投中一篇,半个多月就联系作者确定刊发与否。因此如果被这个刊物看上了,是很快就会被联系的,如果没有看上,那就是无联系。 另外,有用比较创新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试试,我当时就是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审稿速度神速。 稿费确实高,如之前的评价一样,有4000多元的稿费。
2023-03-2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