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学最新期刊目录
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内核与制度本源————作者:庄诗岳;
摘要: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基本程序法理是研究具体制度的基础,具体制度所涉及的问题无不需要回到基本程序法理寻求答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产生于审执分离的特殊背景,其背后暗含着对执行实施权法律性质的取舍,旨在修正强制执行的形式化原则、保障执行行为的正当性。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针对执行纠纷、执行标的的诉讼,旨在解决因不当执行行为引发的纠纷、矫正错位的执行干涉关系,既不挑战执行依据的既判力,也不废弃执行依据的执行...
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立场选择与实现路径————作者:杨超;王水明;
摘要: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具有不同于一般场景的特殊性,加剧了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风险,但也促使了个人控制论成为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最优选择立场。个人控制论根源于普遍意义上的自由哲学理论,本质是具体境况下的个人信息控制权利,目标导向是确保人的主体性地位。个人控制论的核心是赋权机制,构建符合劳动场景特色的个人信息权利体系是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手段,契之以事前、事中、事后三分的权利行使程序保障机制;相应的,增加...
数字法治政府的治理效能悖论与破解之道————作者:张富利;
摘要:法治政府化解了传统行政体制的科层制危机,但其自身存在着诸多深刻的矛盾。数字政府建设中,数据跨境流动及公共数据开放,直接关涉到公共安全,涉及的安全问题复杂多样,挑战了数字安全的政策与制度。同时,传统科层制在数字环境下出现新的风险:追求效率的数字化治理导致了复杂客观真实的简单化,“穿透式”治理对个人私域与基层行政权的双重侵犯,以及数字治理明晰化与行政权力运作模糊的悖论。对此,应积极应对“科林格里奇困境...
司法改革于宪有据:“王宠惠宪草”第82条第1款但书————作者:程泽时;
摘要:“王宠惠宪草”第82条第1款但书,设定改组法院和改定法官资格优先于法官保障原则,是其将司法改革作为司法部职能而写进司法部官制后,拟把司法改革作为基本原则入宪,以根本法去克服阻力的创制。旧司法官专业知识和能力整体偏低,却滥用法官保障原则、暂用旧法令以及旧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抗拒向地方推进的改革。该但书设计被一战后欧洲多国宪法借鉴和吸收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拓展及其限度————作者:熊文钊;蒋剑;
摘要:拓展案件范围是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立法和司法的拓展实践成效卓著,丰富了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理论,更大范围维护了公共利益和监督了行政权力,但同时也暴露出拓展实践在实质和形式层面超出限度的问题。理论上,案件范围拓展应当受到谦抑性精神、国家权力配置功能适当原则和法秩序安定性的约束。鉴于此,实质层面应在法律意义上、回归系争利益本身识别公共利益;明确“等”外拓展的基本方向并引入比例原则构...
死亡协助的刑法评价——由“撤除维生设备”切入————作者:王骏;
摘要:经病人同意撤除维生设备属于“消极”死亡协助中的“积极作为”,无法以保证人地位的解除作为合法化理由。从因果关联与主观意图的视角,不能得出撤除维生设备与直接死亡协助应区别对待的结论。硬性家长主义一概否认个体处分生命的合理性,与“合理性”属于个体决定事项相矛盾。软性家长主义强调自愿性,与自主原则相契合,应作为死亡协助的评价基础。在加工自杀中,自杀者保有最终的行为支配力,自愿性体现为决定的任意性。请求中断...
新《公司法》第88条第1款溯及适用的是与非————作者:张素华;李凯;
摘要:《立法法》第104条确立的“有利溯及”在私法领域存在适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同于公法,私法所涉利益具有双向性,此消彼长,不能单从一方的合法权益判断“有利”与否。私法领域比公法领域溯及适用更为普遍。私法中的“有利溯及”应以“有利于实现立法目的”为标准。依“有利于实现立法目的”来判断私法溯及力应当受到比例原则的限制,审查程序为包含目的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与狭义比例原则的四阶审查程序,只有满足前一阶...
刑事诉讼制度何以取信于民?——基于多国数据的组态分析————作者:林树建;许博洋;
摘要:刑事诉讼制度及其运行逻辑事关法治秩序与社会安宁,而民众之于司法主体的认同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值得被学界所厘定和检验。基于“制度论”的宏观视域,提炼出刑事诉讼制度范畴的“系统—职权—程序—实效”四重维度及其八项元素,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探讨制度变量如何交织、耦合地作用于司法信任。通过嵌套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和世...
论实用艺术品可版权性——以指导性案例157号为中心————作者:郑悦迪;
摘要:指导性案例157号裁判要点确立了作为美术作品保护实用艺术品的条件。司法适用中,存在各个要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判断顺序不明确,独创性、可分离性判断标准和论证说理不一致,中外实用艺术品可版权性判断依据不尽相同的情况,在美术作品之外通过认定其他作品类型予以保护的路径不具有可行性。对此,按照艺术性与实用性、可复制性、独创性、可分离性的先后顺序,认定实用艺术品可版权性更为合理。独创性是对艺术成分是否体现作者个...
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侵权的体系化规制————作者:李晓宇;
摘要: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改变信息的传播范式,提升了个性化推荐的传播效率,并优化用户的信息服务体验。然而,算法、主体和价值的多重因素耦合促使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面临侵权泛化危机。“避风港”规则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侵权豁免理由,其适用在算法推荐情境下已出现失灵。短视频算法推荐的使用实质上是平台嵌入价值选择的结果,该行为不具备中立性。立足我国版权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特色现状,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侵权的体系化规制可从“主...
强奸罪本质再阐释——妇女意志的两重性及其证明展开————作者:王泰人;
摘要:强奸罪正在经历平和化演变,构罪门槛降低但司法定罪却更加困难。这是因为当下的违背妇女意志本质论以妇女的主观心理为证明核心,而妇女意志掺杂复杂的心理因素,部分案件甚至不存在反对性关系的妇女意志,这导致在大量非暴力的场合,难以依据客观证据定罪。基于性自由视角,违背妇女意志具有“两重性”,包括性消极自由和性积极自由,二者呈单向推定关系,在犯罪构成中分属不同阶层。根据犯罪构成的证明责任分配功能,只要公诉人证...
论继续性合同的违约损害赔偿——以《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1条为中心————作者:包丁裕睿;
摘要:继续性合同的特征在于总给付的内容取决于应为给付时间的长度。《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1条规定的继续性合同的可得利益计算方式针对的是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之后、替代交易履行之前两次给付“时间差”所对应的可得利益损失。该规则应当与《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0条规定的替代交易规则、市场价格法则同时适用,并借助统一于替代交易合理性的“合理价格”与“合理期限”等要素发生联动关系。作为减损义务的替代交易不仅限制了违约损害...
人工智能侵权中过错要件的再思考——以“合理的人工智能”为标准————作者:陆小华;陆赛赛;
摘要:人工智能广泛的致害风险挑战了侵权法适配于人类行为的过错标准。现有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庞大的注意义务体系,以厘定行为界限,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正视人工智能侵权行为的可过错性,拓展合理性分析框架,构建“合理的人工智能”标准,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发展与保护受侵害权益之间的平衡。在静态结构层面,构建“合理的人工智能”标准必须考虑价值判断、合理的人工智能的自身状况和案件环境三大要素。在动态运作层面,应当更加注...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的刑法学阐释:从“违法性”到“合理性”————作者:黎宏;贾小我;
摘要:我国刑法学通说将《刑法》第18条所规定的精神病人的“辨认能力”等同于“违法性认识能力”。这种做法,虽然在出发点上体现了辨认能力的法律性质,但和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中采用的以“动机说”为核心的综合判断规则之间存在重大差别。在依据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实务需要对“违法性认识能力说”改造的诸方案中,将“辨认能力”之核心要素直接替换为“合理性能力”的质变式重塑,在维持“违法性认识能力说”之优势的同时,还能克服该...
备案审查与合宪性审查在立法中的内在关联与区别————作者:宋才发;
摘要: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尽管备案审查与合宪性审查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但是备案审查与合宪性审查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审查方式。备案审查制度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合宪性审查制度是完善立法体制与宪法规制相统一的关键抓手,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是备案审查与合宪性审查的共同任务。备案审查在形式上内嵌着合宪性审查的内容,为此就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审查制度体系,加...
论利益衡量规则————作者:陈金钊;左飞;
摘要: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是常用的方法。利益衡量方法是对据法阐释元规则的拓展,通过利益衡量的介入,迎合法律逻辑的道义要求。这对强化依法办事之法的正当性,限制执法司法的任意性有积极意义。然而在法理学界,对是否存在限制恣意的利益衡量规则还存在质疑。研究发现,基于不可通约的信条不会阻碍利益衡量规则建构;利益衡量是法律续造的特殊方法,是用开放的体系思维,在语境中重新塑造法律的意义,法律续造需要利益衡量规则...
《民法典》视野下合作制公证机构成员有限责任论————作者:梅夏英;王明玉;
摘要:合作制公证机构是伴随公证改革出现的新型社会组织,在《公证法》立法过程中,因对其组织性质及形式意见不一而未对其民事主体属性予以规制,导致其成员责任承担存在理论分歧,这一分歧的根源在于《民法通则》时代法人人格与法人独立责任(成员有限责任)附随性的立法传统。在《民法典》视野下,独立责任是法人人格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法人人格的充分要素;法人独立责任与成员有限责任不是严格的“一枚硬币之两面”的关系;在有法律规...
通用目的人工智能模型的法律规制——从医疗领域切入————作者:李润生;
摘要:通用模型带来了深刻的“范式变革”,“预训练+微调”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范式,这引发了真正的通用性革命。通用模型的实践应用也带来了各种新风险,并经由模型和数据之转介放大了既有风险。然而,通用模型的法律治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尚未将通用模型纳入规制体系,这是当下面临的最大现状和挑战。我国应当明确将通用模型提供者纳入规制体系,消弭法律制度与技术现实之鸿沟,并立足于通用模型的技...
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实践争议、深层根源与应对之策————作者:李思远;
摘要: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我国长期对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混淆理解和运用,犯罪记录封存效力和再犯可能性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理顺,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解封程序不够完善等。为应对上述实践乱象和理论...
数字时代背景下行政检察监督范式的转型及规范路径————作者:秦前红;刘平华;
摘要: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行政检察监督机制,从传统个案监督到数字化类案监督,行政检察的范式跃迁正在经历从监督范围的纵深延展逐渐向社会治理深度延伸。然而,在此转型进程中伴随着多重困境:监督权能的规范边界模糊引发功能张力,数据壁垒导致治理效能耗散,信息处理中安全价值与效能目标的衡平困境逐渐凸显。对此,遵循功能主义权力配置原理,检察机关应秉承谦抑理念,积极发挥检察监督的主动性,建构动态平衡框架。针对数据...
河北法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速度比较慢 审稿三个月之后 被拒了。 很闹心的。
2024-11-16 17:07 -
带头大哥666
投过两次,石沉大海,令人无语。
2024-05-06 11:14 -
zhaohhhh
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严格,读硕士的时候投过一次,没有被录用,理由是创新度不高,代表性不强;去年,一位读博士的师兄被录用过一篇,没有导师带着,但是师兄的学校很好。算是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这个刊物对文笔要求很高,很多论文有点王泽鉴文风的感觉,投稿的同学可以做个参考。
2023-12-09 15:24 -
带头大哥666
导师一作,博士二作投稿。通过邮箱投稿后一个半月收到编辑回复,期间修改过两次,随后编辑通知录用。之后就是排期、清样等正常程序了。编辑的态度非常好,联系也很及时,从投稿到见刊大概六个月,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 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期刊比较看重选题,选题较新的更容易被选中。不过,现在总体来说投稿越来越难了,博士如果不带导师极难中核心。
2023-09-01 13:23 -
Yangming_ak
该刊物特别看中文章是否对眼。 21年有幸投中一篇,半个多月就联系作者确定刊发与否。因此如果被这个刊物看上了,是很快就会被联系的,如果没有看上,那就是无联系。 另外,有用比较创新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试试,我当时就是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审稿速度神速。 稿费确实高,如之前的评价一样,有4000多元的稿费。
2023-03-2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