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数智赋能老年主动健康的多维困境与破解策略————作者:韩娟娟;张新安;孟欣;
摘要:人口老龄化与数字技术革命交汇背景下,数智赋能为老年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与方法创新,然而我国数智化老年主动健康管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数智赋能老年主动健康的基本内涵,在传统TOE理论框架基础上引入人群(Human)因素,形成TOE-H组合框架,突出老年群体的主体性和异质性特征,基于技术、组织、环境、...
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治理品质的现实审视————作者:钟学思;王静苓;邓启烈;
摘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赛事品牌,可有效链接体育产业与城市要素的接入性,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体育赛事与城市治理品质存在基于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连续互惠发展、共享发展环境构成的共生关系;然则在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维度,仍存在一些现实阻碍,制约着体育赛事建设成果及其赋能效果的实现。结合共生理论和现实存在问题,研判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治理品质的实践路径,为借...
基于空间正义的广州市体育设施空间分异及可达性测度分析————作者:赵少华;杨昫涵;李元;褚鹏飞;李浩楠;姬庆;周琪;孙泉;
摘要:体育设施是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摸清其现有底数与分布,补齐短板并合理规划未来布局,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市的重要途径。基于空间正义视角,利用多源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州市体育设施进行空间特征分析,从网格尺度和街道尺度对其可达性与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为其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提出建议。研究表明:1)广州市体育设施聚类特征显著,整体呈现“中心片状聚集和外围点状扩散”特征,局部凸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动力机制————作者:董传升;周洋;卢诗卉;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采用多源流理论范式,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变迁,划分了五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的探索期(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期(1966-1977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期(1978-1998年)、新世纪的变革期(1999-2011年)和新时代的跃升期(2012年至今),阐述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变迁特征——整体上...
运动锻炼诱导人体骨骼肌和血液跨组织蛋白质组学重塑特征————作者:孟庆辉;柴安琪;汪澳哲;赵丽;
摘要:目的:长期运动通过蛋白质组重塑调控机体生理适应,但其跨组织交互机制、运动模式特异性及人群异质性影响尚不明确。研究通过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整合24项蛋白质组学研究,解析不同运动模式(有氧、抗阻、联合)及人群特征对蛋白质组的调控规律。方法:采用多数据库联合检索策略,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日期为2005年1月至2024年12月。结果:(1)...
中国体育用地供应的现实特征与实践启示————作者:曾梓铭;魏德样;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析中国体育用地供应的现实特征,旨在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实特征:整体规模稳中有增,且体育用地供应具有“碎片化”供地态势;供地质量整体较高,不同级别土地供应“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城区供地思路分异,非中心区“以量为主”而中心区“以面铺开”;供地方式相对单一,体育用地供应方式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滞缓。据此,提出实践启示:推进体育用地供应“量质齐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
体育精神视域下体育消费的概念重构————作者:张巍;陈千里;陈宇晟;谭钰颖;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系统梳理体育消费概念的学术演进与实践挑战,揭示传统“狭义-广义”二元划分框架在窄化、泛化及公共品属性界定中的逻辑困境。通过分析体育消费的高层次需求性、形态多样性、公私混合性等特征,结合新兴业态与科技融合趋势,提出以“动机-行为-效用”全过程符合体育精神为核心约束条件的概念重构框架。该框架强调体育消费需满足动机(体育参与导向)、行为(体育实践转化)和效用(体育价值实现)...
新质生产力赋能马拉松赛事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研究————作者:齐飞;刘大超;宋佳欣;王茉涵;姜月帅;房英杰;王子朴;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展现出强大的理论适用性和指导性。契合当下马拉松赛事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寻求发展之道。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认为:新质生产力在赋能马拉松赛事的价值体现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补链强链效应、强化数据赋能、提升赛事品质和服务等;针对马拉松赛事存在的顽疾:赛事的不平衡、不...
体育志愿服务何以激活——基于上海实践的探析————作者:马德浩;
摘要:体育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是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上海市体育志愿服务的实践成效、不足之处与发展对策。研究发现,上海市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组织管理、夯实条件保障、优化评估激励等举措,在体育志愿服务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法规的整合性不足、规划性不强,多部门协同管理不畅、行业协会自主权不高、社会资源调动不充分、信息化保障滞后、监督评估有待细化、激励嘉许...
mtDNA的非同义突变与人类有氧耐力的获得及保护————作者:漆正堂;高婧怡;刘微娜;
摘要:线粒体DNA(mtDNA)对能量需求相关的选择压力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其中,非同义突变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类有氧耐力的获得进程。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研究中发现,运动能力的退化与能量代谢约束放松后mtDNA非同义突变的积累有关。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mtDNA非同义突变以及核DNA的协同进化使得人类选择性地获得了有氧耐力。由于现代社会能量的易获性以...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在快速力量表现训练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者:高照;朱红伟;
摘要:目的: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based Training, VBT)作为通过力量-速度关系监控和评价专项力量训练的新兴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训练负荷控制与疲劳监测的精细化和准确度水平。旨在通过全面分析研究VBT对于运动员快速力量专项能力发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化力量训练提供支撑。方法:通过检索选取PubMed、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快速力量训练及神经肌...
“体味”与“玩味”: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基本精神与审美品格————作者:金玉柱;李晨然;
摘要:“味道”勾连着生存与审美的双重向度,承载着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和审美理想。从身体美学来看,中国武术是一种有“味道”的身体美,这种美作为有价值的品味对象,在身体的“体味”与“玩味”下被不断引导与塑造为有知味而体道的基本精神与审美品格。作为有“味道”的身体美,武术实践以独特的在世态度、对象与方法,在点滴石穿的身体筑基中,体招式之“味”,在反复寻找的身体体认中,体劲力之“味”,在耐人深思的身体意向中,体意象...
体育课改革面临的十大矛盾冲突————作者:毛振明;陈帅;向静文;张媛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颁布9份中小学体育课程文件以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但基层课改实践效果不理想,诸多矛盾冲突长期未获有效解决。基于多年推动一线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基层体育教研员和教师对课改困惑的反馈,研究系统归纳并深入剖析了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十大核心矛盾冲突,具体包括:国家体育战略稳定性与体育课改多变性、国家课改意志与基层课改动力不足、课程教学新理念与日常教学旧习惯惰性、学校和学生对...
教育强国建设中体育的价值定位与使命担当————作者:于素梅;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如何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亟待深入探讨。重点从教育强国背景下体育价值观的重塑、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需协同体育新使命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教育强国建设体育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重塑体育价值观...
传承与再造:登封武术学校现代化转型的口述史考察————作者:洪浩;秦浩男;郑焜乾;
摘要:以“文化自觉-传统发明”为理论框架,运用口述史方法对登封武术学校的现代转型逻辑进行历时性考察。研究发现,其发展历程呈现为“制度性重构”与“文化基因活化”的双向互动:在市场化阶段,武术教育通过民办化路径实现规模化扩张,形成了“处境性文化自觉”——从业者主动将传统武术资源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本,却面临文化正统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张力;在多元化转型阶段,武术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与产教融合,完成了从“文化传承场域”...
耦合·范式·向度:媒介可供性视角下运动健康传播的阐释————作者:李芳;姜亚;
摘要: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向和实践创新的内在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得出,媒介三维可供性与运动健康传播具有较高耦合性,体现为:个体健身内容智创与主体健康意识觉醒,数字健身社群互动与大众运动行为转变,健身场景破...
效应·风险·路径: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孙科;吕丹;
摘要:国家通过系统性金融工具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在破解体育产业领域融资难题,激活体育产业的造血能力。《意见》衔接了国家战略、产业痛点,着眼于体育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保障,通过金融工具促进体育产业融合与结构升级能力,全面释放全民健康与体育消费的潜力与活力。研究认为,由于体育产业具备的正外部性、公益性等独特的行业特点与经济属性,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面临产业属性与金融投资逻辑冲突、金融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摘要:<正>《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篇论文10000~15000字为宜(含图、表在内)。来稿若是“××基金资...
嬗变·耦合·共生: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交融研究————作者:米银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深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岭南文化之中,其发展脉络始终与改革开放进程保持同步演进。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交融的演进历程和价值意蕴,并凝练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交融经历了以民间互动为主的萌芽阶段(1978-1999年)、以政策驱动为主的探索阶段(2000-2016年)和以战略协同为主的深化阶段(2017...
跳深练习诱导PAP对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力学影响————作者:刘瑞东;严智杰;林生发;李钊;
摘要:旨在探究无负重跳深(DJ)与20%体重负重跳深(WDJ)对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最佳恢复时间。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招募24名一级男子短跑运动员,通过Kistler KiSprint数字起跑器收集起跑反应时、速度、加速度、力量发展速率(RFD)、冲量及功率等数据,分析在3种干预形式(DJ组、WDJ组、控制组)在4min、8min、12min恢复时间下的激活后增强效果。结果表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广体学报》,那就陈述一下客观事实。沟通方面,编辑部电话永远打不通,系统里的“给编辑部发邮件”也是摆设,用不同的电脑和浏览器点击都是会提示“内容不能为空”的错误提示的——可见《广体学报》意欲完全拒绝与投稿人沟通;外审专家的业余也是令人叹为观止,很难想象如此低级又扯淡的意见是如何从一个北大核心期刊外审“专家”口中说出的,且与编辑部同样固步自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审稿速度方面,初审将近两个月,在体育学16个核心期刊中仅次于最慢的《体育文化导刊》。
2024-10-13 10:19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有人最近有投稿广体学报吗,一个半月了还在初审阶段
2024-06-26 00:33 -
Yangming_ak
编辑部显示十天初审时间,最终接近一个月完成。退稿原因是基于资料的分析欠缺提炼。硕士一作,论文水平一般。
2023-07-07 10:54 -
Yangming_ak
去年下半年投稿,虽说没有中刊,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受益匪浅,在投稿两个月左右收到的回复,回复的意见比较细致,整体感觉不错。审稿老师给予较为细致的肯定,为下次投稿做准备。
2023-07-03 13:53 -
zhaohhhh
去年11月份投稿北大核心,广体在体育学当中一直是比较难中稿的一个期刊,自己也是想试一试,虽然结果也是退稿了,但是别的刊物会提出来一些需要修改的问题或者指出论文有些不当之处,这个期刊就是直接退稿(可能咱水平有限),没有中稿也要继续努力,多交流一下心得,广体学报在体育学还是可以的(给予肯定)。
2023-06-15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