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2:05:43

硅酸盐学报

硅酸盐学报

EICSCD北大核心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2.064
综合影响因子:1.420
官网:https://jccsoc.cbpt.cnki.net
主编:南策文
平均出版时滞:180.0465

  硅酸盐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高质量重锡掺杂ZnGa2O4单晶————作者:李政沅;李慧慧;张坤;尹强;王佩;张晋;贾志泰;穆文祥;

摘要:超宽禁带(UWBG)半导体材料具有高临界电场、耐高温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因其可在高功率器件、电力电子、光电子应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采用垂直梯度凝固法成功生长出体积约10 cm3的高质量Sn4+掺杂ZnGa2O4单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霍尔测试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晶体结构、电学...

抗冲磨混凝土材料性能与表征研究进展————作者:赵明宇;朱宝双;王晴;张高展;杨军;丁庆军;

摘要:水工建筑、桥梁墩柱、海岸堤坝等工程结构长期处于高速水流、挟砂浪涌以及山区泥石流等冲击磨损的服役环境之下,严重威胁着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为提升此类结构的服役性能,本文归纳整理了国内外抗冲磨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进展,从材料组成角度归纳总结了各类混凝土材料的抗冲磨特性,并对比分析了水下钢球法、水砂枪法、风砂枪法、圆环法、旋转射流法等表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同时探讨了推移质冲击、悬移质磨损、空蚀效应对混凝...

高炉渣基地质聚合物对Zn2+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研究————作者:陈桥;董欣;姬龙雪;金海泽;李岩松;李海信;杜雪岩;

摘要:地质聚合物在重金属污水处理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以高炉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吸附材料,研究其对Zn2+的吸附/解吸机制和性能,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结果表明:高炉渣基地质聚合物对Zn2+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Zn2+溶液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平衡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8.07%和196.14 mg/g。...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集流体分离研究进展————作者:文云鹏;曾子豪;董泽宇;曹林斌;许伟;葛鹏;杨越;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LIBs)的产量和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受限于LIBs有限的使用寿命,在未来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旧LIBs。目前,废旧LIBs的回收方法主要分为元素提取和材料修复2类。无论采用哪种回收方法,将废旧LIBs正极活性材料与铝箔集流分离是资源化回收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正极材料的精准分离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回收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杂质含量,促进废旧LIBs正极材...

水泥基材料毛细吸水过程及其速率研究进展————作者:郭鑫志;张昀;曾强;王振地;洪舒贤;王祖琦;周春圣;

摘要:水分传输是决定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能与结构服役寿命的关键基础要素。由于实际服役混凝土结构绝大多处于非饱和状态,毛细吸水是最常见且高效的水分传输方式。深入分析毛细吸水过程及其速率,对量化研究并提升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泥基材料毛细吸水过程及其速率,本文系统阐述了毛细吸水理论背景及其关键异常;归纳国内外现行毛细吸水速率测试标准,总结评价各标准对混凝土试件的形状、尺寸、预处理与测试方法的异...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预测与精细化设计————作者:余睿;陈飞翔;范定强;徐汪洋;张玲艳;李旺;吉朵朵;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程。对此,研究了机器学习(ML)技术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性能预测和精细化设计中的应用。针对ML训练数据库常存在数据缺失和异常值等问题,提出了一个综合的UHPC数据处理和分析框架,包括数据清洗、准备和模型训练模块,旨在提高训练精度和模型泛化能力。采用改进的链式方程多重插补法实现了缺失数据的插补,并使用孤立森林算法筛选异常数据,从而提升了...

低钙熟料体系中γ-C2S与β-C2S的共生调控及碳化机理————作者:张云子;王亚丽;裴天蕊;郑永超;赵思雪;

摘要:为解决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生产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利用具有碳化活性的低钙型硅酸钙矿物(CS、C2S与C3S2)替代钙含量高的C3S矿物,不仅能够减少水泥生产中的碳排放,还能够封存CO2。研究发现,在γ-C2S低钙体系中掺入β-C2S能够大幅...

大型风电叶片低碳循环利用技术:挑战与机遇————作者:王宝龙;李成良;陈淳;徐俊;杨斌;

摘要:全球风电形势向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年新增装机量稳步增加。为应对风电行业低价时代的成本压力,风电机组不断大型化推动叶片重量逐年递增。随着早期服役的叶片批量退役,难以降解的废弃叶片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文通过梳理退役风电叶片循环利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列举了目前主流的风电叶片回收处理技术,包括机械回收、热回收、化学回收及可回收叶片技术等,系统性分析了各回收技术的差异。站在风电行业及叶片企业的角...

废旧钒钛基催化剂回收和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作者:秦玉;孟令钦;刘鹏飞;郝利炜;崔素萍;王亚丽;

摘要:在工业脱硝领域,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因其高效性而备受青睐。然而,SCR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逐渐失去活性,且难以通过常规手段再生,导致大量废旧催化剂的产生。这些废旧催化剂含有V、W、Ti等有价组分,对其有效回收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商用钒钛基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和回收利用途径。详细总结和比较了湿法和火法两种主要回收方法,并介绍了回收工艺涉及的反应机理和各自的优缺点。针对...

废LiFePO4含锂浸出液低碳深度除杂技术及机理————作者:章小明;陈建安;邓莘彦;徐振华;王馨;黄国勇;

摘要:退役LiFePO4电池拆解得到的正极粉一般通过酸浸进行回收,但酸浸后还含有大量杂质,需再次进行除杂才能回收利用。本工作采用废LiFePO4含锂浸出液,通过还原除铜,中和除铁铝磷,碱化除镍钴锰,树脂除钙和吸附除氟,进行杂质的去除,得到可进行沉锂的净化液。结果表明:铁粉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1倍,铜回收率达到99.95%。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用Ca(OH)

废旧锂电池电极材料超快精准修复————作者:刘航;李博约;胡雪山;邹智;万佳雨;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绿色储能技术的高效开发与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作为核心储能器件,电池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伴生了对其资源化利用的迫切需求,因此电池的高效回收与修复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超快合成技术凭借其极高的合成效率和能量利用率,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材料修复、缺陷消除与性能优化,已成为电池材料修复领域的重...

不同厚度比GdYb-YSZ/8YSZ双陶瓷层热障涂层的水淬-热震循环行为及失效机理————作者:梅娇;薛召露;郑越;于海原;刘广华;巩秀芳;孙健;张振亚;张世宏;

摘要:多元稀土掺杂氧化锆是超高温热障涂层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并且双陶瓷层热障涂层由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设计4种不同陶瓷层厚度比[Gd2O3-Yb2O3-Y2O3共掺杂ZrO2 (GdYb-YSZ) : 质量分数为6%~8%的Y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湿法回收和再生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陈立辉;赖文斌;罗奋强;赖志颖;方朝斌;曾诗涵;肖富玉;钱庆荣;陈庆华;曾令兴;

摘要: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退役高峰期的到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废弃电极中富含锂、钴、镍等金属的正极材料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发展高效的回收技术不仅有利于促进“双碳”目标推进,而且能够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高值化转化。在各类回收技术中,湿法再生技术工艺成熟,回收效率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回收技术。在此,本文综述了湿法再生技术的发展,内容涵盖废弃正极材料的浸出、分离、提纯与再合成方法。...

侧链电离能力对聚羧酸减水剂的硫酸盐耐受性的影响————作者:管佳男;程博;刘晓;朱海堂;钱珊珊;石建军;

摘要:聚羧酸减水剂(PCE)的侧链电离能力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然而侧链电离能力变化导致PCE对硫酸盐的敏感性(硫酸盐耐受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工作基于非电离侧链PCE(NSC-PCE)和可电离侧链PCE(ISC-PCE),通过流动度、流变性能、流体力学半径(Rh)、吸附行为和zeta电位测试,对比研究了硫酸盐对这两种PCE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CE的侧链电离能力提高可...

光热催化的机理、材料及改性策略————作者:雷琬莹;杜易;杨鑫鑫;谭自强;高智;李世盛;张新曙;

摘要:光热催化是一种结合了典型光催化和传统热催化过程的新型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全光谱太阳能,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多种化学反应,具有绿色可持续的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热催化的机制,重点介绍了光热转换原理中的等离子体转换和非等离子体转换过程,将光热催化分为光辅助热催化、热辅助光催化和光热协同催化三类。随后总结归纳了各类光热材料,包括金属、半导体、碳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等,以及目前提升光热性能的有效策略,如通过...

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李家骏;王俊雄;周光敏;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电子设备和能源存储系统对锂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废旧锂电池的产生量也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传统的锂电池回收方法,如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虽然能够有效地回收锂电池中的有价值金属,但由于其高能耗、环境污染以及复杂的工艺流程,已逐渐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与经济要求。为此,绿色高效的回收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这些技术通过减少环境负担、节约资源并提高回收经济性,为锂电池的可持续回收提供...

有机胶黏剂–水泥基材料界面黏附机理研究进展————作者:谢宗霖;钟福文;向功坤;王茂;贾桂良;元强;

摘要: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已进入大规模养护维修阶段,有机胶黏剂是养护维修主要工程材料,提升其与水泥基材料界面黏附的长期有效性是延长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的重要途径。调研了中国混凝土结构养护维修用环氧树脂、聚氨酯、硅酮胶有机胶黏剂,结合工程需求和性能优势概述了具体应用场景。梳理了机械咬合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热力学相互作用黏附机理与黏附驱动力,分析了水分、盐溶液、胶黏剂老化、振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界面黏附劣...

裂后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下拉伸性能演化————作者:林勋;赵梦佳;陈璨;张洪锐;钟锐;王景全;姚一鸣;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带有裂缝的UHPC结构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长期服役性能仍存在安全隐患,当前研究多聚焦于无损UHPC,针对已产生损伤的UHPC在冻融耦合作用下的性能退化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冻融循环条件下裂后UHPC的拉伸性能演化机制。通过预拉伸试验使试件产生初始裂缝,经历不同循环次数的冻融循环或不同龄期的水浴养护后,对试件开展二次...

镍粉水泥基复合材料压阻特性————作者:李逸飞;石新波;徐凡;温泉;肖会刚;冯硕;

摘要:随着智能建筑材料的发展,镍粉–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导和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对其导电机理及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电性能变化规律尚不完全明晰。本工作探究了镍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导特性、导电机理及其压电耦合效应的本构模型。通过调整镍粉添加比例(0%,5%,10%,15%,17%,20%,23%,体积分数),制备了一系列镍粉–水泥复合浆料,并在200 Gs的磁场环境中完成成型处理,经过电阻测试表...

界面工程技术用于空气环境制备的高性能倒置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作者:王三龙;高京萍;祖阁;徐文慧;栾慧煦;

摘要:带隙约为1.7 eV的倒置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IPSCs)由于其元素组成和优异的光、热稳定性,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候选材料。然而,界面处较高的缺陷态密度和能级失配导致光伏性能不如具有相同带隙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HPSCs),而使用界面工程技术利用四丁基碘化铵(TBAI)对倒置器件的光吸收层表面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了倒置器件的缺陷态密度,抑制了非辐射复合,减少了界面处的载流子积累。最终,空气环...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