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育论坛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0:05:36

复旦教育论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北大核心

Fudan Education Forum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3.111
综合影响因子:2.152
官网:http://www.fef.fudan.edu.cn
主编:高国希
平均出版时滞:238.9375

  复旦教育论坛最新期刊目录

海归科学家的学术表现——基于12.7万名美国返华科学家大数据的分析————作者:刘进;于宜田;尹璐;

摘要:研究探讨了2000年至2023年间华人科学家从美国回流至中国大陆的规律及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基于综合发表数据库中回流中国的12.7万名华人科学家的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其回流前后学术表现的变化,包括发表量、引用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年来回流科学家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尤其在期刊影响因子上。虽然不同学科、青年科学家、高产出科学家的学术表现具有明显差异,但回流后整体学术表现均有...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毕业意向和去向研究————作者:杨中超;岳昌君;高欣玉;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张,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比例急剧增加,其毕业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整体毕业落实,也关乎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2022年度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两类大学生群体在毕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相比非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就业,而非升学;学校选拔性和专业领域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毕业意向和去向,但没有充足证据表明它们可以调节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对...

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基于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的机制分析————作者:陈涛;巩阅瑄;洪岩璧;

摘要: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占中国高校学生的70%以上,这一群体的出现标志着家庭代际传递的重要转变,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议题。但现有研究多限于学校场域,还未有从劳动力市场回报和家庭场域并行的视角进行分析。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职场上是否具有收入优势以及何以实现其优势。经研究发现:一是相较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代大学生有显著更高的职业收入;二是80后和中西部地区的...

我国高校医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兼论综合性大学合并、新建医学院的影响————作者:依丽米努尔·那扎麦提;康乐;

摘要:多学科交叉研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医科建设的主要渠道。本研究以1990-2022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的我国医学领域国际发表为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复杂网络分析讨论我国医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现状和趋势,并进一步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综合性大学合并、新建医学院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医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表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甚至超过美...

中国古典学与大学古典教育————作者:陆一;

摘要:<正>2024年11月,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中国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愿与各方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半年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古典学研究,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追溯至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

国家牵引的学科布局调整:为何牵、如何引、以何调————作者:王传毅;许钰羚;

摘要:学科发展往往遵循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然而,学术自治的保守性与封闭性、市场调节的功利性与短视性,会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发展造成调节机制失灵的现象。这正是国家牵引学科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所在。国家应明晰权责范围,扮演“战略引领者”“规则设置者”和“运行纠偏者”三种角色。每一种角色均可采用混合的政策工具,通过赋予学科制度化地位、布局建制化组织以及提供倾斜性的资源支持,牵引学科布局调整,全面促进学...

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变迁与得失————作者:包水梅;蒋悦;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萌芽与雏形、探索与形成、发展与强化、成熟与优化四个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剖析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发现:国家财税制改革、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体制变革等宏观结构要素,经济因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理念等非政治因素,以及项目制治理模式本身与高等教育行为主体的互动式影响共同构成推动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变迁的重要动力。总体...

平等竞争与择优支持:绩效导向研究资助体制的类型、效应及限度————作者:王思懿;季小天;

摘要:近年来,在新管理主义、大学排名和知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绩效导向的经费资助体制成为许多国家广泛使用的旨在提升大学竞争力的政策工具。不同国家通过对评估方式、评估单元进行差异化的制度设计,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研究资助体系。绩效导向研究资助体制的广泛采用对大学自主权和内部治理结构、研究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学术职业和研究文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它强化了机构的自主行动能力,提升了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

《学位法》实施背景下高校学位撤销校规的法治化进路————作者:张雪莲;

摘要:根据《学位法》可以将高校学位撤销校规划分为五类:惩戒性校规、非学术标准类校规、学术标准类校规、撤销程序类校规、复核程序类校规。《学位法》为非学术标准类校规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在没有其他法律依据的情况下,高校无权制定惩戒性校规。根据法律优先原则,《学位法》构成所有标准类校规的上位法规范,两者之间是“规定”关系,高校只能“实施”而不能“创制”撤销标准。《学位法》为程序类校规提供底线标准。其中,撤销程序...

弱教育与强主体——学习者视角反馈的作用————作者:陈向明;李赛强;方明军;

摘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从加拿大引入的教学技能工作坊项目在推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学习者视角反馈”是该项目的重要特色。基于对工作坊的实地观察、对参与者的访谈和实物分析,本研究发现,学习者视角反馈在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练就教师“看见学生的眼睛”,为教学提供多样的意义建构,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的意愿,发现教学的魅力和专业生命的丰饶...

核心素养的上移——美国顶尖大学研究生核心素养的框架由来与培育路径————作者:申超;褚衍晴;

摘要:与不少国家/国际组织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同,美国部分顶尖大学以先声夺人之势,提出了研究生层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并构筑了较为系统的培育路径。这一核心素养框架总体上凸显了多元表述中蕴含三大共识性素养的特点,与全球范围内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的核心素养框架具有一脉相承的趋同色彩。它意味着面对21世纪日趋激烈和复杂的全球竞争,研究生的素养培育正在向着更全面、更普适的高阶素养转变,也意味...

长聘轨道对高校教师学术表现的影响及其组织差异性研究————作者:杨希;李亭松;马欣;

摘要:长聘制度是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研究型大学逐步推广的人才聘任方式,它在引进、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影响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对21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099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和10年学术产出数据的挖掘,并以长聘轨道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长聘轨道对教师学术表现的影响。分析发现,长聘轨道可能造成教师期刊论文数量的增加,但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反而下降。研究进一步分...

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与工作满意度————作者:李桂兴;张文宏;

摘要:工作满意度关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以及学术创新的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满意度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使用2019—2020年“高校教师获得感”调查数据,从时间分配的视角揭示了工作时间分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普通高校相反,“双一流”高校中教师的科研时间投入比高于教学;教学时间和科研时间是两类不同属性的时间,两者存在相互挤占的关系,并受到...

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理论指向与实现路径——基于中、美、英、日、澳一流医学院校的比较研究————作者:吕昕航;李鸿鹤;

摘要: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局部与整体的脱节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然而,目前针对其逻辑依据和实施现状的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旨在梳理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从课程视角对国内外“早临床”培养的表现形式、现状及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对促进知识迁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

摘要:<正>2024年11月16日—1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围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相关重大议题研究”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讨:(1)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2)应用型本科高质量建设与发展;(3)高校学生学业发展与就业支持;(4)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支持。本次年会设置了2场大会报告、5场分会场主题报...

《复旦教育论坛》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复旦教育论坛》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摘要:<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25年《复旦教育论坛》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办刊宗旨,以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前沿为目标,追求品质,坚守规范,统筹规划重点选题与传统特色栏目建设,通过发现和传播高质量教育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此,特拟定2025年重...

从学术出版走向学术交流:以欧盟开放科学为例————作者:丁笑炯;张毓洁;

摘要: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指科学研究从设计和实施到分析和产出的全过程开放与共享。欧盟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对其所资助的研究项目提出的强制性规定,践行开放科学。它要求研究者在开源期刊和数字平台上发表研究成果,抵抗传统学术期刊对学术发表的垄断。它将研究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和资料等也视为得到认可的研究成果,其共享既有助于增加研究过程的透明度,又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加快创新速度。它还实行开放评审,公开评审...

信息化投入、高校治理与预算执行效能——基于江苏省属高校信息化建设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作者:吴浩忠;赵纳晖;

摘要:基于2017-2021年江苏省属5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信息化投入对预算执行效能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发现信息化投入显著提升了预算执行进度,高校主要领导政治活力在该因果效应中存在显著的抑制性作用。信息化投入显著提升了高校当年项目预算及总预算执行的均衡度,对上年结转项目并不显著;本科高校信息化投入对预算执行效能提升产生显著影响,但高职院校不显著;信息化基于高校治理体系,通过增强预算...

数据中心化知识生产:数字时代大学知识生产的新范式————作者:杜岩岩;牛军明;

摘要:大学是知识生产的场域,大学知识生产模式一直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数字技术拓展了大学知识生产的复杂性,已经形成了以“数据中心化知识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生产“第四范式”。数字时代的大学知识生产总体呈现出数据密集、虚实交互、人机协同、“超学科”等特征,但由于数字技术的快捷性、渗透性、非人格化、不透明性等原因,也使得大学知识生产存在主体创造性弱化、无力解决复杂价值问题以及数据安全和技术失控风险等多种问题。借...

  复旦教育论坛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2022年8月18日系统投稿,导师一作,投稿后邮箱有回复,9月10日退稿,教师节退稿,心情有点不美丽,邮件显示未通过审稿。后来于10月29日又投了另一篇质性研究的文章,送外审时间是12月3日,由于中间有春节,审回用了2个月,两个外审专家的意见,审稿意见很详细,分条列举,但都是退稿

    2023-05-20 22:05
  • 带头大哥666

    博士期间的第一篇文章,导师一作,本人二作。 2021.9收稿,2022.8见刊 2021.12通知外审修改,一个星期完成后返还给编辑社,又过了一个多星期通知拟录用 2022.8.5通知作者校对样刊 整体感觉见刊太慢,可能是因为教育期刊的缘故,不过相比其他教育期刊已经相当公平公正了

    2022-08-08 09:10
  • 奔跑的辣椒酱

    1月8日下午投稿,3月8日晚上退稿。

    2022-03-09 08:34
  • Yangming_ak

    个人感觉,谈不上客观。但是有的时候觉得评审人自己一知半解,说出来的评语不是特别中肯,暴露了自己的学识。这种可能阻止了学科的创新

    2021-01-18 15:10
  • Yangming_ak

    等一年才见刊,双月刊呗,编辑老是说组稿要等,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但是杂志公正,全部稿件三校三审,最后润色环节编辑也很负责。选题高等教育方面,质量也比较高,必须是编辑喜欢同是外审也赞同的稿件。

    2020-09-15 16:30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