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钒钛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北大核心CAWJCI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攀枝花市
复合影响因子:0.749
综合影响因子:0.600
官网:https://www.gtft.cn/
主编:胡鸿飞
平均出版时滞:198.1618

  钢铁钒钛最新期刊目录

钙化钒渣酸浸过程多组元浸出行为及影响规律————作者:余唐霞;温婧;平鑫浩;姜涛;张林;李月鹏;杨雄;

摘要:系统研究了钒渣MFe含量、焙烧过程钙钒比和焙烧温度、浸出pH值对V和杂质组元Mn、Fe、Cr、Mg、Ti、Si浸出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钒渣中MFe含量、钙钒比(n(CaCO3)/n(V2O3))取1.0、焙烧温度升高至900℃、浸出pH设置为2.8,V浸出率可达91.68%。Mn和Mg的浸出率变化趋势相似,随MFe含量...

模拟深海环境中TC4 ELI合金的蠕变-疲劳行为————作者:边舫;刘珂;李梦莎;王志炜;王起;孙冬柏;

摘要:针对TC4 ELI钛合金在深海多因素耦合环境下的蠕变-疲劳损伤机制不明问题,通过高压腐蚀试验系统,模拟南海200、600 m和6000 m海水环境,系统研究了TC4 ELI合金的循环应力-寿命响应及损伤演化规律。试验给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TC4 ELI合金的循环应力-疲劳寿命数据。结果表明,模拟深海环境中蠕变-疲劳的循环应力-寿命关系可以用Basquin方程表征;有保载时间的蠕变-疲劳比纯疲劳的疲劳...

人工神经网络驱动的P650无磁钻铤用钢高温流变行为研究————作者:王英虎;程礼梅;王建强;王婀娜;宋令玺;盛振东;

摘要: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P650高氮钢进行1000~1150 ℃、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拉伸试验,获取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基于试验数据,分别构建应变补偿Arrhenius本构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并采用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系统评价模型预测性能。结果表明,ANN模型通过单隐藏层拓扑结构(含17个神经元)实现了温...

2024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作者:安仲生;赵巍;

摘要:基于2024年我国钛工业全产业链数据,系统分析了钛精矿、海绵钛、钛锭、钛材等产品的产能、产量、应用及进出口动态,总结行业发展特征,揭示核心矛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2024年中国钛白粉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作者:毕胜;

摘要:系统分析了2024年中国钛白粉行业运行态势,数据显示全行业总产量达476.6万t(同比增长14.57%),但产能利用率仅80.8%,呈现产能过剩。金红石型产品占比85%,市场表观需求量295.8万t,出口量创190万t新高。行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新增产能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达730~740万t/年),加剧国内外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钛矿原料供应趋紧,特别是沸腾氯化法所需高品位钛原料(TiO

双碳背景下转炉钢渣还原提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胡岩卓;申振中;韩少慧;李晨晓;姚鑫;王书桓;

摘要: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高碳排放领域,其降碳路径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转炉钢渣富含Fe、P、V等有价元素且携带高热值余热,其高效利用是钢铁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系统解析了转炉渣的产排特征与多相组成,综述分选法、碳热还原、熔融还原等提铁技术,熔融改质与湿法酸浸提磷工艺,以及钒、锰等合金元素的高温还原与湿法提取路径,同时探讨了高能级钢渣余热回收技术进展。研究表明:现有技术虽已实现工业化应用,但仍面临能...

钒渣高效提取冶金:机械活化强化钠化提钒技术————作者:谯露;向俊一;黄青云;李兰杰;吕学伟;

摘要:针对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一次焙烧转化率低、高温回转窑结圈等技术难题,提出了机械活化-造球协同预处理强化钒渣提钒技术。通过高能球磨活化促进钒渣物相解离与微观结构调控,提升其反应活性,并通过造球工艺改善原料传热均匀性与氧化速率,提高回转窑处理效率。采用XRD、激光粒度分析和BET比表面积等测定手段,系统分析了活化前后钒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焙烧转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机械活化会导致晶格畸变引起衍射峰...

基于磷酸盐辅助浸出的石煤短流程提钒工艺研究————作者:朱振洲;吴金朋;高晨龙;王伟;焦树强;

摘要:针对湖北某石煤钒矿的矿相分析及传统处理流程,开发了一种磷酸盐辅助浸出的短流程提钒工艺,采用硫酸熟化—磷酸盐辅助浸出—溶剂萃取—氨水沉钒提钒工艺进行了提钒试验。研究了水浸pH、磷铁摩尔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钒、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粒度小于0.074 mm的原料在200℃和浓硫酸用量0.15 mL/g的条件下熟化2 h得到熟化样品,该熟化样品在水浸pH值2.5、磷铁摩尔比1.5:1、浸出时间...

铝热还原FeV50合金杂质成分预测及控制研究————作者:余彬;叶明峰;王宁;黄云;高雷章;尹丹凤;陈海军;

摘要:分析了铝热还原FeV50合金制备过程典型杂质元素的热力学行为及其赋存状态,考察了特定熔渣特性条件下杂质元素在熔渣和合金中的分配规律,制定了原料杂质元素的控制标准。结果表明:铝热还原体系典型杂质元素迁移及其赋存状态与熔炼阶段和熔渣特性相关。铝热还原过程中,Fe、Mn、Si、C、P、S等弱还原性杂质元素在热力学上具有被金属铝还原并进入合金相的可行性,还原后的Fe、Mn、Si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而C、P...

兰炭和焦粉还原活性对比及在含钛高炉渣碳化过程的应用————作者:路瑞芳;邱淑兴;赵青娥;吕学明;黄家旭;刘亚东;

摘要:在含钛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提钛工艺中,高温碳化是关键且重要的工艺环节。高温碳化过程采用的碳质还原剂直接影响着该工序的成本和高炉渣中二氧化钛的碳化率,选取更加优质廉价的碳质还原剂是高温碳化工序提质降本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选取兰炭和焦粉进行对比,通过研磨筛分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碳质还原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等研究了兰炭和焦粉还原活性的差异,提出了与产线当前应用焦粉达...

高炉渣水射流粒化特性模拟研究————作者:武新晨;楼国锋;肖永力;冯鹏博;

摘要:鉴于常规的气淬粒化工艺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耗气量大等),拟采用水流作为粒化介质,开展高速水射流作用下熔渣粒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利用VOF-to-DPM模型计算水射流熔渣粒化过程和熔渣粒径分布,并探究水流速度、熔渣速度、黏度等粒化条件对平均粒径等粒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粒化后熔渣平均粒径减小,当水流速度达到30 m/s时,在所研究的参数条件下,基本不存在4 mm以上的大颗粒...

水力旋流法富集回收某高锌高炉灰中的锌————作者:杨珍;王晓东;任世磊;皇甫林;曾冠武;张小龙;林刚;

摘要:为了充分回收利用高炉灰中的有价元素,通过对四川某钢铁企业钒钛磁铁矿炼铁所产高锌高炉灰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水力旋流法对该高炉灰中的锌进行富集/回收,重点考察了给料质量浓度、沉砂嘴直径等关键参数对锌富集/回收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开展了200 kg级规模的高炉灰扩大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锌回收率随给料质量浓度的增大而略有增大,随沉砂嘴直径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锌品位的富集比变化趋势则与锌回收率相反...

基于连铸旋流井沉泥资源化利用的铁水预脱磷剂研究开发————作者:杨光;李海强;贾吉祥;王海伟;顾洪飞;

摘要:为了利用连铸旋流井沉泥开发铁水预脱磷剂以期实现沉泥的资源化,基于连铸旋流井沉泥的成分分析及脱磷热力学计算,配制了w(CaO):w(沉泥)=0、7%、14%、20%、25%、30%的预脱磷剂,进行了熔化性能测定及脱磷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连铸旋流井沉泥中(Fe2O3+FeO)含量较高、碱度为0.86,其作为配制脱磷剂的基料在热力学上可行。随着CaO配加比...

高炉高富氧与全氧富氢气氛对钒钛混合炉料软熔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陈茅;陈布新;马凯辉;唐文博;刘凌岭;扈玫珑;

摘要:探讨了高炉富氧、全氧及全氧富氢气氛对钒钛磁铁矿混合炉料软熔性能、透气性及气体利用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炉富氧气氛下,炉料软化开始温度下降,软化结束温度、熔化开始温度、滴落温度升高,软化区间、熔化区间变宽,但透气性指数下降,气体利用率降低;全氧富氢气氛条件下,通过引入H2,炉料软化开始温度、软化结束温度、熔化开始温度升高,软化区间变宽,熔化区间变窄,透气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20CrMnTi齿轮钢中夹杂物演变及钢液洁净度提升研究————作者:李海涛;高放;李昊哲;李立凯;张小华;顾超;包燕平;

摘要:以国内某厂20CrMnTi齿轮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流程取样分析了钢液洁净度提升的限制性环节,并提出以下两项优化措施:(1)基于FactSage7.2计算了精炼渣碱度和钙铝比对CaO和Al2O3活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渣系的低温液相区,确定了目标精炼渣系范围:碱度=4~6,w(SiO2)=9%~13.5%,w(Al2...

基于数值模拟与水模拟的控流装置对大型双流中间包流场的影响————作者:杨泽宇;杨健;赵宇航;李贇通;

摘要:为研究控流装置对某钢厂78 t大型双流对称中间包内钢液流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控流装置变化的影响。在欧拉-欧拉框架下对原始条件中间包1∶1建模,研究了有无坝孔、坝与长水口间距、堰与长水口间距、湍流抑制器高度、堰距中间包底部间距和坝高度对双流中间包内钢液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湍流抑制器高度加大,堰距中间包底部间距减小,中间包钢液平均停留时间显著增加,死...

混合稀土对18MnCr石油套管钢中夹杂物的影响————作者:孟宇翔;田嘉治;张玉玲;邓叙燕;高辉;田青超;

摘要:为了研究稀土RE在炼钢及连铸过程的含量及稀土在夹杂物中分布的变化,通过电弧炉熔炼制备了18MnCrRE钢。经炉外精炼及真空脱气(VD)后在钢液中添加混合稀土(La和Ce),之后连铸制坯以及热轧制管。采用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过程中钢样内稀土质量分数和分布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后,稀土质量分数在VD炉和中间包钢水中的衰减特征相似。稀土对夹杂物的改性变形作用体现在以原有...

含硼钢连铸冷却过程氮化物竞争析出规律————作者:张浩浩;何春;高琦;吴娇;龙俨丽;张晏铭;龙木军;陈登福;

摘要:含硼钢连铸冷却过程中BN析出不仅会减少钢中有效硼含量,削弱硼合金化的有益效果,而且还会导致铸坯裂纹敏感性增强。探明氮化物的竞争析出规律对含硼钢连铸冷却过程BN析出相的精准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含硼钢连铸冷却过程,通过热力学计算研究了BN、TiN、AlN间的竞争析出行为,并探究了钢中Ti、Al、N含量对BN析出抑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中Ti、Al含量增高,TiN、AlN析出时机提前,增...

《钢铁钒钛》2025年“人工智能驱动的钒钛钢铁相关技术创新”主题征稿通知

摘要:<正>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传统工业,为冶金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与高效化开辟了全新路径。作为钢铁、钒钛领域冶金工程与材料科学的权威期刊,《钢铁钒钛》将于2025年第5期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钒钛钢铁相关技术创新”专题(正刊),聚焦AI技术与钒钛磁铁矿冶炼、相关产品生产以及先进材料研发的交叉融合。本专题旨在汇聚国内外学者与工业界的前沿成果,推动AI在工艺优化、材料设计...

TC21钛合金与G50钢的超高强扩散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作者:刘姣;成培鑫;席锦会;

摘要:使用改进的真空扩散焊接方法制备了TC21钛合金及G50高强钢的超高强扩散焊接头。在刚性模具约束下,以V/Cu为过渡层,在915℃保温60 min进行焊接,焊接压力为20 MPa。与传统扩散焊工艺不同,待焊件接头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使焊接界面处金属塑性流动及元素扩散更充分,可有效消除界面孔洞、微孔等缺陷,所制备的接头抗拉强度达752 MPa,为目前研究报道的钛钢接头强度最高值。界面分析显示,TC21...

  钢铁钒钛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钢铁钒钛杂志还在不在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里?

    2025-05-07 16:05:10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钢铁钒钛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区核心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