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钒钛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北大核心CAWJCI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攀枝花市
复合影响因子:0.712
综合影响因子:0.554
官网:https://www.gtft.cn/
主编:胡鸿飞
平均出版时滞:198.1618

  钢铁钒钛最新期刊目录

硫酸亚铁提纯制备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性能影响研究————作者:曾晓君;张勤;苏宝才;谢元健;蔡平雄;

摘要:以提纯后硫酸亚铁作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经济价值更高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研究原料中部分去除的镁元素对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原料采用质量分数为6%的氟化铵为化学沉淀剂,得到镁杂质脱除率为98.86%的硫酸亚铁产品,合成的材料为不规则球形形貌正交晶系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少量镁杂质改变了材料中锂离子的活动空间,使锂离子迁移速率得到提升,合成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LMF...

基于深度学习的钒钛磁铁矿高炉铁水温度预测模型研究————作者:崔国栋;朱焱麟;马凯辉;刘凌岭;廖哲晗;白晨光;

摘要:准确及时地掌握铁水温度对保证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平稳顺行和提高铁水质量十分重要。基于长期生产现场数据,融合领域知识和数据驱动方法,构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和LSTM的铁水温度预测模型。首先,结合冶炼经验、规则与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过程特征矩阵,并通过降维技术将特征维度减少至28维,降低了预测复杂度。其次,将不同时间窗口的历史操作数据作为输入,构建基于LSTM架构的多时间步预测模型,并引入深...

初始织构对Ti-2Al-2.5Zr合金管材多道次皮尔格冷轧过程中组织演变的影响————作者:吴静怡;范宇田;邢远;王莹;栾佰峰;

摘要:皮尔格冷轧是一种良好的难变形管材制造技术,然而,多道次冷轧结合热处理的复杂热力加载历史使得冷轧中管材不均匀变形显著,导致管材微观织构演变规律复杂。文中研究了热轧和精锻工艺制备的Ti-2Al-2.5Zr合金两种不同初始织构坯料在三道次皮尔格冷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变形机制。通过微观组织分析、极图与反极图表征以及Kearns因子和施密特因子(SF)的计算,研究了不同初始织构坯料对无缝管冷轧过程中组织演变...

轧制工艺对低碳微Nb钢变形抗力及其模型的影响研究————作者:郑万杰;庞厚君;曾武;王运峰;徐光;田俊羽;

摘要:金属变形时的变形抗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变形温度、变形工艺以及应变诱导相变均会对变形抗力造成影响。以低碳微Nb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压缩试验,同时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辅助观察常规热装和高温直轧两种工艺下的高温原位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从800 ℃上升到1050 ℃,高温直轧工艺下的最大变形抗力从220.88 MPa降低到138.87 MPa,而常规热...

碎钛料对TC4合金铸锭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贺同正;吴敬玺;罗国军;沈选金;唐丽英;陈玉勇;

摘要:采用钛板切边、钛屑、钛坯切头及高纯原料制备了TC4合金铸锭,从成分、微观组织、硬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碎钛料对离心铸造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四类铸锭中N、O、H等杂质元素的含量均符合GB/T6614-2014要求;但是,由于碎钛料在不同的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对合金凝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铸锭微观组织和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四类铸锭的硬度均满足GB/T6614-2014要求,这进...

黑曲霉菌对工业纯钛的腐蚀影响研究————作者:王文溪;侯福星;王剑云;杨政;王丹;程佳;

摘要:选取黑曲霉菌为典型微生物,研究其对工业纯钛TA2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表面分析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工业纯钛TA2在黑曲霉菌富集环境下的耐腐蚀特性。研究发现黑曲霉菌在TA2表面的附着生长改变了钛片的电化学特征,其耐腐蚀性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生物膜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可提高耐蚀性能。生物膜越厚,其耐腐蚀性能越好。尽管如...

SLM工艺参数及酸洗处理对TC4钛合金多孔结构影响研究————作者:王政伦;刘永胜;李炜;

摘要:基于TC4钛合金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多孔结构和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及扫描间距h水平差异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一方面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激光选区熔化制造(SLM)工艺参数对TC4钛合金多孔结构尺寸精度、质量和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另一方面对钛合金多孔结构进行HF酸洗处理,研究酸洗工艺对多孔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MS多孔结构的实体尺寸和质量与SLM工艺能量密度E呈正相关;...

TC4钛合金气瓶热旋压成形技术研究————作者:郑帮智;冯兆龙;刘永胜;王泽龙;

摘要:通过数值仿真方法构建了TC4钛合金气瓶热旋压成形的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在热模拟试验中,以0.1、1、10 s-1三种应变速率为条件,详细探究了TC4材料在700~1 000℃下的流变应力分布。综合数值仿真分析,深入研究了成形温度、主轴转速、进给速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TC4钛合金成形的影响,并最终制定了气瓶热旋压成形工艺。通过多道次TC4钛合金热旋压成形...

锻态TC21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作者:黄召阔;滕艾均;康强;王鹏;董恩涛;

摘要: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开展了高温热变形试验,得到锻态TC21钛合金在850~1 100℃、应变速率0.001~10 s-1变形参数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压应力状态下,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建立了本构关系,绘制了0.1~0.6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总结出锻态合金热变形的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变形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较大,当变形温度升高时...

亚毫米级细粒人造金红石搅拌制粒研究————作者:任雨荞;陈凤;叶恩东;郭宇峰;张濛;王帅;杨凌志;

摘要:对亚毫米级细粒人造金红石搅拌制粒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对比,选定最佳制粒制度为:NA为添加剂,NA添加量1.5%,制粒水分20%,混合转速为300、600 r/min的时间分别为3、5 min,切割刀转速600 r/min。获得粒径为0.097~0.45 mm的制粒产品,制粒后粒径小于0.097 mm的颗粒占比低于15%。对制粒产品进行强度检测,干燥及1 000℃热处理后磨损指数分别为8.54%、...

攀西某高铬型钒钛磁铁矿选铁试验研究————作者:蔡先炎;陈福林;李硕;王志杰;黄延;钟祥;吴宁;

摘要:利用Zeiss Sigma 500扫描电子显微镜、Bruker能谱仪、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和筛分、磨矿、磁选等手段对攀西某高铬型钒钛磁铁矿开展了矿物特性及实验室抛尾选铁试验。矿样主要矿物为钛磁铁矿、透辉石、橄榄石、钛铁矿和角闪石等,脉石矿物与钛铁矿和钛磁铁矿嵌布关系复杂,钛铁矿与钛磁铁矿紧密共生,V和Cr赋存于钛磁铁矿,钛磁铁矿内存在微米级客晶矿物,其限制了铁精矿TFe品位提高和TiO

钛、钒熔盐电解提取及纯化研究进展————作者:任艺雯;毛佩竹;吕学明;樊涌;王子建;李少龙;吕泽鹏;何季麟;宋建勋;

摘要:钛和钒作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其传统火法或湿法提取和纯化工艺存在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等共性问题。熔盐电解技术以其工艺流程短、产品纯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为钛、钒的提取与纯化提供了新思路。文中对熔盐电解提取和纯化钛与钒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卤化物熔盐电解、FFC法、USTB法的优缺点与应用潜力,讨论了熔盐体系中钛和钒的电化学行为及工艺参数优化策略。未来,在设备材料耐腐蚀性、电流效率提升及工...

V-O固溶体氧势及金属钒制备热力学研究————作者:钟大鹏;于杰;侯勇;喻文昊;吕学伟;

摘要:非金属元素O熔解在V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固溶体的氧脱除极限取决于氧的活度和温度,但目前对V-O固溶体热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以Sieverts定律为计算准则,收集V-O体系热力学数据,计算获得了不同氧含量下固溶体VOy的氧势。同时将热力学模型导入Factsage并建立自定义数据库,以辅助计算金属热还原法制备钒的相变及平衡组成,明确Ca、Mg、Al等还原剂的极限脱氧能力。结果表明,合...

V2O3粉末真空铝热法制备AlV55合金的研究————作者:张苏新;常福增;祁健;张娜;

摘要:以V2O3和Al粉为原料,真空铝热还原法制备AlV55合金,利用热力学软件和差热分析法对铝热法制备钒铝合金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力学计算常温下铝热还原反应可将V2O3一步还原为V;实际还原过程为分步进行,开始温度为749℃,且属于液-固反应范畴;单位热效应为2 239.65 J/g,绝热燃烧温度为1 7...

碱激发高钛重矿渣胶凝材料研发及性能研究————作者:刘蓝;曹知勤;何逵;孙新坡;廖映华;杨星;唐文静;李玉婷;郑涛彬;

摘要:碱激发胶凝材料跟传统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能耗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矿渣利用率高等优点。通过设计不同水灰比、碱激发剂及其用量,研发碱激发高钛重矿渣胶凝材料,分析其力学性能,获得了最优的材料组成配比;同时结合XRD、SEM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揭示了碱激发高钛重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水化机理。主要结论如下:水玻璃激发效果明显优于氢氧化钠,当水灰比为0.32时,液体水玻璃含量...

膜分离法回收沉钒废水中钒与铬————作者:辛云涛;宋坤;王如成;田庆华;

摘要:为了从沉钒废水中回收有价金属钒、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配合膜分离法对沉钒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络合效果、膜的种类、水通量、压力差等参数对于钒、铬回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EDTA摩尔比为1.5时,采用NF5纳滤膜在0.8 MPa下过滤3次,钒、铬的截留率分别为99.88%和99.97%,浓缩液中的钒、铬浓度为24.97 g/L和2.499 g/L,实现了沉钒废水中钒、铬的有效回收...

氢-碳协同还原钒钛磁铁矿试验研究————作者:张双武;邢相栋;赵贵清;代文林;郭鹏辉;

摘要:采用钒钛磁铁矿精矿粉内配兰炭骨料与氢气进行协同还原的方式,探究了骨料量和还原温度对钒钛磁铁矿气基还原金属化率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方法分析了还原产物物相、微观形貌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氢气气氛下内配兰炭还原可显著提升钒钛磁铁矿的还原效果;在氮气气氛下,兰炭并未将钒钛磁铁矿还原。内配兰炭的钒钛磁铁矿还原后,金属铁的...

V2O5促进铁锰矿中铁、锰组元高效分离与循环利用机制————作者:刘鑫羽;温婧;袁帅;李易鸿;刘子豪;姜涛;

摘要:铁锰矿中铁和锰因物理化学性质相近,现有方法难以实现铁、锰组元的高效分离。文中引入V2O5作为添加剂与铁锰矿混合焙烧,系统研究了混合焙烧过程的物相演变规律及酸浸过程锰、铁、钒元素的迁移分离规律与循环利用机制。结果表明,焙烧后铁锰矿中含锰相转化为酸溶性焦钒酸锰,而铁和硅仍然以Fe2O3和SiO2

ER70-Ti钢结晶器保护渣渣膜分布数值模拟————作者:王杏娟;孔麒畅;朴占龙;朱立光;魏天烁;

摘要:CaO-Al2O3-TiO2基专用保护渣有效解决了ER70-Ti钢生产中的钢渣界面反应严重的难题,但是否能形成合理结构的液/固渣膜,对于进一步提升铸坯质量意义重大。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ER70-Ti钢连铸结晶器传热模型及渣膜传热模型,分析了结晶器内液/固渣膜沿拉坯方向的不均匀分布,并探讨了拉速、浇注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液态渣膜分布的...

Al2O3含量对低碱度精炼渣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作者:黄永生;吕子宇;顾超;包燕平;

摘要:探讨了低碱度精炼渣系CaO-MgO-Al2O3-SiO2中Al2O3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不同Al2O3含量对低碱度精炼渣系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

  钢铁钒钛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钢铁钒钛杂志还在不在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里?

    2025-05-07 16:05:10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钢铁钒钛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区核心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