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会科学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Gansu Social Sciences

期刊周期:双月
复合影响因子:2.771
综合影响因子:1.467
官网:https://gssh.cbpt.cnki.net
主编:巨虹;马大晋

  甘肃社会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空间的话语意义与实践表意——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作者:张一兵;

摘要:列斐伏尔认为,因为所有的人都存在于社会空间之中,我们不可能缺席或者外在于空间,所以我们所有的话语也都不可能离开空间关系场境,我们关于空间的言说是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的人的关系性的话语。在他看来,空间话语中出现的复杂的隐喻和转喻关系的背后必然是现实空间实践的构序结果,空间行为赋型了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中的修辞话语,而决非相反的唯心主义颠倒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辩证法叙事————作者:陈加飞;

摘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特殊性”到“特殊性—普遍性”的革命性颠倒。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革命性辩证法在实现其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过程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性不断赋予和形成与普遍性的内...

论儒家“生生”理念的机体性————作者:李承贵;

摘要:在儒家思想中,“生生”即创造生命,而创造生命者是生命自己,所以“生生”即自生。在儒家看来,万物所以生源于“性”,而“性”是多种元素交合互动之果,多种元素的交合互动意味着“生生”的机体性,而“生生”的机体性由生机性、一体性和贯通性具体呈现。生机性是指“生生”充满活力、生意盎然和自我调适,一体性是指“生生”内在关联性、基础的唯一性和元素相互依赖性,贯通性是指时间性前后贯通、空间性左右贯通、生生之内在贯...

敦煌哲学述要:指向“通而不孤”的大盛融通之道————作者:范鹏;

摘要:敦煌哲学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哲学,它产生在特定的年代(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特定的区域,有自身特定的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即敦煌哲学主要是一种通过看图讲理、图像呈现与史料印证相结合的哲学。作为敦煌哲学根本思想内容的大盛融通之道是既寓普遍的哲学大道于其中,又具有特殊实现方式与特定思想内容的敦煌哲学之道。大盛融通之道的呈现方式主要有开雕绘写积善、飞象自由呈美、像图经变悟真,其思想内容主要是佛形儒魂的慈仁之...

程颢性命论的根据、结构及其工夫效应————作者:孙德仁;

摘要:理学发生的问题意识,源于三教互动下儒家道德性命的根据何以确立,程颢性命论便是此问题的展开。以天理作为生生之源而言理、性、命一体贯通,天命之性与气禀同为天理生生的内容,但天命之性是超越具体善恶相状的至善之性,气禀则是在具体善恶的差异上论。在此“二而不二”的关系结构下,程颢不仅承认气禀所带来命的客观限制,还转向如何克除习心、转化气禀之命限的工夫根据。通过贞定仁体的识仁定性工夫实现命与义合,使得“命”(...

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中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特质及实践路径————作者:倪国良;谢晖;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内在包含着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故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也是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关键维度,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涵丰富,特征鲜明,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须坚持连续...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作者:席婷婷;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从话语标识、话语聚力到话语势能的语用价值释放,有助于捍卫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定义权、阐释权与话语权,形成党领导人民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共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势与话语优势的相互转化。在话语言说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以历时话语与共时话语交织的时空叙事、民族话语与世界话语并存的比较叙事、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融通的生活叙事、发展话语与规范话语互嵌的规律叙事等多元形态,共同...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日本的流传与衍化——从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作者:黄小珠;

摘要:作为群体典范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经历了文本输入与本土再造的过程:在文献形态上,既有大量明清刊本持续输入,又有通过翻刻、评注、续编等本土再造本;在文章学层面,逐步形成一种既效法唐宋八大家文章精髓,又努力建构本土文化语境的书写体系;在思想维度上,唐宋八大家的经世精神深刻影响此期日本史学撰写与策论写作,成为彼邦知识群体关怀现实的思想资源。通过考察唐宋散文八大家散文在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

传统文艺“逸”美精神的文化探源————作者:周斌;

摘要:“逸”是我国传统文艺的重要美学精神,它源远流长、意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传统文人的人生境界、审美理想和文化品格,对传统文艺影响深远,其文化根源可追溯到中华农耕文明。中华农耕文明不仅决定着传统文人隐逸性格的形成,还为传统文人隐逸生活提供了符合其隐逸理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甚至还决定了传统文艺“逸”美理想的形成。如果说,任何一种成熟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美学象征的话,那么,“逸”美精神可以说就...

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的“诗歌物理学”内涵探析————作者:吕培林;李建英;

摘要:20世纪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对诗歌的本质、目标、形式、语言进行了独特的思考,成为推动现代主义大思潮的一朵浪花。他提出“诗歌物理学”的主张,倡导诗歌语言通过诗歌表达真理,同时承载着新的真理,诗歌必须要以未来的真理为条件,以实践真理为目标,征服现在的真理;诗歌语言以实践为目的,要“言说一切”,真实地反映肉眼看得到的所有事物,以物理学方式表现自然世界和人类境遇,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人世的幸福;诗歌要采纳“不...

新质生产力赋能媒介化治理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作者:陈积银;聂汉林;

摘要:媒介化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功能的分析,揭示出新质生产力从理念、主体、工具到体系等维度赋能媒介化治理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发现在赋能过程中面临数智资源配置与技术应用局限、模式固有局限以及制度配套异步困境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对此,破局之举在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媒介组织机制与数据基础制度,培育兼具数智技术素养与传媒...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艺术创作的风险与应对————作者:周丽娜;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艺术创作领域带来很大挑战。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视频、音频、文本等内容生成领域,因为生成内容的能动性、工作原理不可解释性和实践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可能会带来侵犯人类创造力、创作内容同质化、滋生文化霸权、生产有害内容等风险,因此从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维度防范风险,力图实现技术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的根本目的

人类学视角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者:杨文炯;刘洋;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线,构筑五维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是多元性的各美其美——“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而且是一体性的美美与共——“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实践反思与路径优化————作者:孙佑海;赵燊;

摘要:认购碳汇发轫于地方司法实践创新,后经由司法解释确认在审判中得以广泛适用。囿于自下而上的生成逻辑,认购碳汇适用中显现出较强地方司法偏好,引发法律定位偏差、适用规则不当、刑民衔接不畅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成因。一是对认购碳汇法律定位缺乏动态系统认知,过于强调认购碳汇作为替代性修复方式的制度功能。二是认购碳汇适用规则的法教义学分析缺失,即未能区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环境赔偿责任二者对该...

国际碳市场授权制度的法治困境与纾解之道——以《巴黎协定》第6条为视角————作者:魏庆坡;

摘要:授权制度作为《巴黎协定》第6条碳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减缓成果顺利进入市场并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关键途径,以法治化导向推动授权的制度选择和规范构造是保障碳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石。《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为授权制度法治化提供了法理涵养、功能定位和规范基础的依据。基于东道国参与碳市场的逻辑和要求,从授权的范围、时间、内容和变更等要素层面进行系统分析,注重授权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公平性,进而勾勒、型塑出授...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高质量立法观————作者:江必新;过安衡;

摘要: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高质量立法、什么是高质量立法、如何实现高质量立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高质量立法观,成为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质量立法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高质量立法既是高质量“的”立法又是高质量“地”立法,包含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双重标准。在内...

击穿由委托人支配信托财产的家族信托之司法考量————作者:张淳;

摘要:“击穿家族信托”是以“通过否认家族信托相对于委托人而言所具有的债务风险隔离功能,致使其信托财产能够被强制执行以清偿该人在其存续期间所负债务”为其法律效果。由委托人支配信托财产的家族信托在我国的家族信托中居于绝大多数,这种家族信托是以“通过利用其债务风险隔离功能以逃避清偿委托人在本信托存续期间所负债务”为其信托目的,这一信托目的遭到公序良俗原则的否定。为了维护司法公信力,我国法院应当将“击穿家族信托...

人民民主的宪法表达与主体性叙事————作者:陈洪杰;

摘要:在现代社会,国家政治生活的终极合法性只能奠基于人民作为主权者的主体性象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律主治”只有在为保障“人民主权”提供制度路径的前提下才有其实际意义,这一点非常充分地体现在《宪法》第2条第3款的表述中:“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了实现法律之治和人民自治的辩证统一,我们党作为人民先锋队,要通过“依宪执政”等政...

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感知对青少年自尊的建构————作者:陈满琪;

摘要:家庭在青少年自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文化价值观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基于文化传递视角,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框架,选取家庭文化价值观中的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两个维度,考察感知到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如何形塑青少年的自尊。研究发现:第一,感知家庭的权力距离越大,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低。第二,感知家庭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高。第三,性别在家庭权力距离感知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中起...

家庭道德视角下青年的道德心态及形成机制————作者:范筱嫣;刘拥华;

摘要:青年的心理健康关乎国家命运与社会发展。从家庭道德维度来看,研究聚焦代际互动关系,系统分析了家庭互动影响青年道德心态的形塑机制。通过对26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发现,1980年至2000年间出生的青年群体虽然在年龄结构与家庭背景上存在异质性,但均普遍面临在家庭互动中的道德心态困境。道德心态的形成机制具有复杂性,但作为道德机构的家庭是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家庭作为资源分配的关键场域,其在强化功能的过程中...

  甘肃社会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投稿一个月没动静,一直显示初审,因为写的是最新热点,所以申请撤稿改投,撤稿处理效率很高,一两天完成。

    2024-06-06 09:40
  • 奔跑的辣椒酱

    博士一,4.20投 ,4.24退

    2024-05-07 10:04
  • Yangming_ak

    单就法学板块来说,只有关系稿和约稿。一方面大量花钱的稿件用来给编辑致富,另一方面又通过名家约稿增加文章转引率避免灌水太多,平衡的还是很好的。

    2024-01-22 16:48
  • Yangming_ak

    审稿速度比较快,快三个月的样子,跑过去解释了一遍,幸好接收了,投了一篇,属于核心类期刊,毕业够用了,大家可以试着投一下

    2023-07-24 22:20
  • Yangming_ak

    整体很难评,现在的c,哎

    2023-06-22 01:55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甘肃社会科学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