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公共政策的民心效应——脱贫攻坚与政府治理效能认同————作者:杜娟;朱旭峰;
摘要:为人民谋求福祉的公共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赢得民心认同?已有文献主要关注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和政策执行,而对其民意反馈的考察尚显不足。本文从社会认知维度对“民心”进行情境化的理论讨论和实证测量,并构建“民心”形成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将国家级贫困县“摘帽”作为一项自然实验,结合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7万多全国代表性城乡居民样本,探究并识别脱贫攻坚的民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
借力而动: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作者:刘伟;程海源;林芳菲;
摘要:当前,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而要实现善治,社会组织必然要与其他组织和部门结成网络关系。本研究以个案的方式,深度刻画了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行动网络开拓与建设之路。研究发现,缺乏资源的社会组织会立足于一个起点,通过多方借力实现与多主体的结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借助其与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对社会的渗透,同属地政府结成议题网络;借助与属地政府的关联和与公众的接触,同职能部门结成专业网络;借助属地和职...
环境治理中的领导性别偏向————作者:冯国强;
摘要:按照性别偏向的解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污染暴露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主观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承担的环保责任上高于男性。本文关注女性出任地级市市长或市委书记,性别偏向在环境治理中的效果是否仍然显著。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以增长为主的考核方式导致在减排效果上并没有明显的领导性别差异,环境治理中的领导性别偏向假说不成立。相关晋升机制干扰了性别偏向的作用,女性出任市委书记比男性选手们更加在意提升减排效果,但出任...
社会组织激活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制度逻辑——以四川某NGO为例————作者:蔡晶晶;王亚华;
摘要: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情境需要符合一定的制度规则条件,多主体的良性互动是在既定的条件下成立的。本文对社会组织通过专业技能注入,激活农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案例研究,展现了多元利益主体在社会组织的“催化”下,如何通过有效的互动,制定自主决策设计、监督和实施群体共同遵守的规则,构建起复杂治理系统的过程,有助于推动制度选择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加深人们对公共资源治理“制度技艺”的认知。通过引入“...
领导注意力弱化如何推动政策有效执行?——基于一项乡村建设政策的过程性考察————作者:仇叶;
摘要:在公共政策执行过度依赖领导强注意力驱动且其负面治理效应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探究弱注意力的效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构了强调注意力客体能动性的分析框架,从纵向控制、横向竞争以及过程性的时间维度,呈现不同注意力强度下的行动者结构,阐释弱注意力被忽略的积极治理功能。研究表明,注意力表达依赖特定组织机制的启动,这改变着注意力客体面对的机会与约束情景,他们将基于自身利益积极调整互动模式,从而影响政策的执行实...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2023)的分析————作者:郁建兴;陈一萱;李拓;黄飚;
摘要:社会治理创新扩散是共享社会治理智慧的重要手段,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已有关于社会治理创新扩散的研究主要聚焦区域层面的解释因素,缺乏对创新特征属性的关注。本文通过构建特征属性影响社会治理创新扩散的分析框架,依托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2023)数据库,实证检验社会治理创新的特征属性对其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创新更容易扩散,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相较于县域、基层社会...
社会组织声誉有利于获得政府资助吗?——一个双路径模型————作者:苗青;林景;黄金豪;
摘要:在难以衡量客观绩效的情况下,声誉往往是社会组织赢得政府资助的关键。本文基于信号理论,采用情境实验方法研究了社会组织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资助意愿。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声誉作为一种积极信号,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对其公共事务代理能力的判断,从而赢得资助;同时,社会组织声誉也可能被视为负面信号,引发地方政府对其竞争公共权威的焦虑,从而减弱资助意愿。这种双重机制因公共事务处置情境而存在差异。即在常...
主体驱动、关系聚合与有效的共同生产——基于“虎哥”垃圾回收的案例分析————作者:袁方成;彭娟;
摘要:共同生产是当前全球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模式,学界侧重从行动者角度解释共同生产“何以达成”,而“何以有效”的效能逻辑有待深入探讨。“虎哥回收”案例精准分析垃圾分类回收中的参与主体及其合作困境,借助正向激励等手段,成功动员和紧密联结相关行动者,突破参与障碍,展示了经由共同生产实现高效能服务的内在机理。案例表明,行动者网络中经过制度赋能的核心行动者,运用利益赋予、互惠和牵引等差异化方式,持续驱动其他行动者...
儒法国家的行政实践如何展开?——基于清代中国的历史考察————作者:余福海;
摘要:韦伯“家产官僚制”理论固然阐明了君权同官僚的关系,但是在阐释州县政府人事安排的行政实践方面存在解释力的不足。本文基于中国的历史实际,以韦伯论述的语境——清代中国为重心,从儒法国家的视角切入,探究传统中国“儒法国家”的理念和原则何以通过官吏间的分工制衡变化为基层治理安排,进而探析韦伯“家产官僚制”理论与历史实际的多处违和,并将传统中国的官僚体制概括为一种三元互嵌的官僚制度:三元分别是传统中国的君权、...
应急预案的性质和功能再探讨——以紧急权力正当化为视角————作者:林鸿潮;张润琪;
摘要: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伴随着对预案性质和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初期,“以案代法”促成预案编制模仿行政立法程序,预案内容涵盖应急管理全过程,且具有准法律效力。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转折,应急预案作为行动方案的性质得以澄清,预案建设的重心开始向提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转变,具体表现为规范预案编制流程,采取情景构建等方法完善预案内容,以及违反预案责任的相对化。从紧急权力行使的过程...
专题引论————作者:苗青;
摘要:<正>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体系正处于深刻转型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重要性。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的关键纽带,其创新实践能力、资源整合效率与制度嵌入深度直接影响治理效能的提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本专栏的四篇文章,从创新扩散、政社互动、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等维度入手,勾勒出一幅社会组织助力社会治理的理论图景。论...
数字行政负担:数字空间政民互动成本的生成及演化——基于A省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的分析————作者:王锐;史辰瑜;
摘要:随着“政府即平台”思潮的兴起,技术乐观主义与经济效率理论提倡通过数字平台促进政民互动。然而,技术与管理因素导致数字行政负担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政民互动的成本。本文拓展了行政负担的概念框架,探讨数字空间中政民互动成本的形成与演化,分析公众与政府因平台嵌入所承担的合规成本、学习成本、核实成本和申诉成本。通过对A省民生领域监督平台58546条政民互动信息的文本挖掘分析,本文发现数字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政民互...
政策复杂性、财政资源与政策再发明:来自12项政策创新扩散的证据————作者:席虎;
摘要:政策创新与地方政府的特征如何影响政策再发明?研究构建了2005—2021年,12项政策创新在中国省级政府间扩散的事件史数据库,并利用余弦相似度算法测量了地方政府政策再发明程度。通过赫克曼选择模型,文章讨论了政策创新的复杂性对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政策再发明的影响,并考察了政府财政资源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高度复杂的政策创新与地方政府较低的再发明水平显著相关,财政资源越丰富的地方政府则在采纳政...
传统组织转型社会企业为何难以成功?——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多案例分析————作者:徐彩云;李健;
摘要:社会企业作为兼具商业性质和公益性质的新型混合组织,日益吸引传统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向其转型,但转型过程知易行难,在实践中失败案例屡见不鲜。通过对三家转型社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剖析转型失败的机理。研究发现:(1)转型失败是传统组织在新制度同构压力下发生的一种脱钩行为,带有混合程度的不完全性,也造成了双重目标的非均衡性;(2)政策与实践的脱钩削弱了社会企业双重制度逻辑的元素混合度,...
农村基层组织何以创造公共价值——基于湖南H市F村农业生产托管的个案研究————作者:李亮;徐晓林;周丽娟;
摘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践行农业生产转型发展要求的重要路径,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公共价值的重要手段。依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穆尔战略三角模型,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公共价值的“公共价值-支持与合法性来源-运作管理能力”分析框架,结合H市F村通过农业生产托管壮大集体经济并有效提升村务治理水平的实践案例,研究发现,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凝聚整体公共价值目标以坚定组织统一实践方向,通过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以开拓价值利益...
认知分歧与制度摩擦:公共政策演变过程中的阻力机制——以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例————作者:王英伟;
摘要:政策变迁过程中的阻力机制是反向理解公共政策演变规律的重要视角。本文在综合间断均衡理论的中微观解释逻辑与中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特殊性的基础上,建构了“认知分歧-制度摩擦”分析框架,并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变迁过程为例对政策演变过程中的阻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认知分歧与制度摩擦是影响政策变迁进程的关键要素,二者共同构成了政策变迁的核心力量。其中,在弱认知分歧和弱制度摩擦下,受主导性政策认知的影响,政策...
专题引论————作者:尚虎平;
摘要:<正>公共政策研究一直是公共管理学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当今中国,改革逐步向深水区挺进,公共政策作为改革的核心载体,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公民生产生活改善。2025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
为爱减负:行为政策工具何以助推文明婚礼————作者:李燕;陈文进;耿屿;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频频出现极端化、低俗化“婚闹”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23年5—9月山东等3省份759位公民的在线实验数据,研究社会规范与凸显负面信息助推策略对公民文明婚礼意愿的影响作用,探索同一助推策略在不同特征群体中的适用性差异。研究发现:单独使用社会规范或者凸显负面信息助推策略均会面临失败,只有结合使用这两种助推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公民文明婚礼意愿;助推工具对于目标群体的行为效应存在...
应对治理术:复杂政策情境下基层政府理性应对策略及系统化逻辑——基于西部A县的案例解读————作者:黄六招;林婷婷;尚虎平;
摘要:在当前多任务、多目标的政策执行情境下,面对自上而下的逐级加码行政压力,基层政府采取理性的执行方式,并呈现更为系统化的应对策略。从案例解构结果来看:复杂政策情境下,基层政府需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下有效完成任务,在根据收益与风险程度以及实践方式划分执行任务类型的基础上,基层政府理性衡量不同任务背后的系统逻辑,把控邀功与避责之间的度,作出对应的积极动作或防御动作,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环境与主体中的...
专题引论————作者:李健;
摘要:<正>我国社会结构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尤其是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新局面。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新型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机制的创新已然成为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命题。然而,社会需求的快速升级与现有制度设计的不完善相互叠加,使得社会组织在运行逻辑与治理效能面临深刻挑战。在此背景下,本专栏的三篇文章聚焦于社会组织创新性参...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校稿后上级审核需要多久呀?
2024-11-11 17:26 -
zhaohhhh
我想问一下,我10月15号投稿的,现在一直是审稿中,有没有差不多情况的学友啊,还有机会吗?这个期刊送外审会通知吗,
2024-11-06 15:50 -
带头大哥666
慢,特别慢,从投稿到发表的周期长达2年!其中2/3的时间在排刊期。
2024-03-12 21:01 -
zhaohhhh
期刊审稿速度一般。投稿一个月送外审,又一个月返回意见。修改时间一个月。每轮外审给一个月返修时间,提前返修完成编辑还是会在ddl之后十几天才给意见。还在投稿中,希望一切顺利。
2023-11-14 11:41 -
带头大哥666
外审很快,终审比较慢 2022-07-27投稿 2022-08-11送外审 2022-08-31退修改 2022-09-27再次送外审 2022-10-18退修改 (这个期间等待比较长,不过每次询问编辑部,老师回复都很及时和积极) 2023-09-15定稿退休
2023-10-31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