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古地理学报》新版网站(www.gdlxb.cn)于2025年5月正式上线
摘要:<正>《古地理学报》门户网站(www.gdlxb.cn)于2025年5月正式上线了。与旧版网站相比,《古地理学报》新版网站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搭建,安全性大幅提高。新版网站支持多媒体信息展示,页面更加活泼,易读性更强。每期文章的列表展示有“简洁列表”、“带摘要列表”、“带图片列表”等3种模式,其中“带摘要列表”模式更是可以快速浏览当期的所有文章摘要。在每篇文章的“文章摘要”、“html全文...
纪念冯增昭先生诞辰百年邀稿函
摘要:<正>尊敬的专家:您好!2026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冯增昭先生诞辰百年,为纪念冯先生对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古地理学报》将全年刊登为纪念冯先生诞辰百年而撰写的学术文章,一方面是对冯先生的怀念与追思,另一方面也是支持冯先生创办的《古地理学报》,让冯先生创办的事业发扬光大。冯增昭先生是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专家,我国碳酸盐岩沉积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地质事业工作了七十年
征稿简则
摘要:<正>《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包括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
陆表海环境混积岩发育特征及对台地早期演化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马一段—马二段为例————作者:杨梦颖;谭秀成;钟寿康;李娟;魏柳斌;许杰;王前平;熊鹰;
摘要:近期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识别出混合沉积,这对于马家沟组沉积初期构造古地理背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厘定了马家沟组底部混积岩的宏、微观岩石学特征及典型沉积序列,并梳理了其沉积环境;结合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开展该套混积岩成因、地质意义以及地球化学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混积岩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硬石膏岩等3种成分混合组成;(2)该混积岩沉积序列中发现大量如冲刷面...
海底滑坡沉积的反射地震特征、物性与石油地质意义————作者:韩政豪;吴南;任金锋;李攀;李文婧;王毕文;陈万利;
摘要:海底滑坡及其伴生的高密度碎屑流与浊流沉积,构成了全球各深海盆地沉积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获取的大洋科学钻探与工业钻井资料研究表明,海底滑坡沉积具有较高的密度、电阻率、纵波速度和不排水抗剪强度,与较低的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杂乱分布的倾角与倾向。这些物性特征和产状特征表明,海底滑坡沉积的内部变形和压实程度均高于周缘未破坏海底沉积物。此外,海底滑坡沉积底部层段(15~30m)表现出低于海底滑坡沉积内部...
柴达木盆地全新世地层格架与岩相古地理————作者:梁坤先;张金明;宋泰忠;柯学;杨文军;
摘要:柴达木盆地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盆地内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明确柴达木盆地全新世地层格架与岩相古地理,分析沉积相演化历史,对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勘探取得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次通过对盆地103个钻孔剖面、4处露头剖面的岩性相及钻孔地层间对比分析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全新世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
潮控河口湾沉积构型表征及成因机制研究:以Oriente盆地M1砂岩段和Hebrides盆地Bearreraig砂岩段为例————作者:朱思成;孙盼科;张超前;田堽;梁智;李哲兴;李振宇;王焯;陈掌星;徐怀民;
摘要:在碎屑海岸沉积体系的分类方案中,潮控河口湾是与开阔潮坪、潮控三角洲同等重要的沉积环境,属于潮汐主导的环境端元。持续性可容空间增长和欠补偿的充填条件使得河口湾成为砂质沉积物的有利富集区域。混合水动力条件主导了沉积物的再分配过程,局部水体能量的差异配置对于砂泥组分的空间分配格局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使得河口湾沉积物发育更为多样的岩相和微相类型,并且具有相对复杂的内部结构。因此,作者整合了Oriente盆地...
岩石学证据约束四川盆地及邻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层形成过程分析————作者:周晓峰;郭伟;李熙喆;梁萍萍;杨竣麟;李士博;
摘要:通过岩心、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镜、MAPS技术等有序衔接提供的岩石学证据,约束四川盆地及邻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层的形成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观音桥层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沉积作用和埋藏成岩作用2个子过程和7个阶段。沉积作用子过程依次经历滨岸重力流、浅水重力流、深水砂泥质碎屑流等3个阶段;埋藏成岩作用子过程的4个阶段总体表现为强烈的压实和压溶作用以及沉积有机质转化为富孔隙和无孔隙的焦沥青。融合岩石学特...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生物硅质页岩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川南昭通地区为例————作者:梁兴;赵建章;张涵冰;张介辉;范小东;罗瑀峰;蒋立伟;张磊;徐应才;徐方镇;
摘要: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页岩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富集岩相之一,其沉积特征和成因机理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基于MaipSCAN人工智能电镜矿物扫描、大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氦离子显微技术分析,揭示了昭通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硅质页岩的矿物组成及垂向、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硅质页岩厚度稳定且广泛分布,主要矿物包括石英、长石、黏土、黄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垂向上,硅质含量逐渐减少、钙质矿物含量增...
华北五台地区古元古界滹沱群北大兴组分枝柱状叠层石的形态特征和成因分析————作者:易昭阳;闫振;雷勇;刘建波;
摘要:古元古代叠层石保存了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构造特征,为解析微生物群落演化与早期环境协同转变提供了关键生物沉积学证据。本研究以华北五台地区滹沱群北大兴组底部(~2.0 Ga)的分枝柱状叠层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宏观—微观多尺度构造特征分析,揭示了其形态特征、控制因素及演化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叠层石发育典型的分枝柱状构造,柱体内部保存有周期性交替的明暗纹层构造及微凝块等微观构造,其中明层由微晶或亮晶白云...
志留纪—泥盆纪维管植物的辐射演化及对陆地碳库的潜在影响————作者:薛进庄;钟涛;王徽;李炳鑫;杨琦琦;王嘉树;
摘要:维管植物是陆地植物中最具优势的一大分支,是古生代植物登陆演化的主体。化石记录表明,维管植物最早出现于志留纪,在泥盆纪迎来辐射发展。志留纪—泥盆纪植物是现代支系如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及种子植物的祖先类群(干群),预示着这些现代支系的分化。维管植物大化石的属级总体多样性自志留纪逐步上升,至早泥盆世布拉格期达到第1次峰值,之后呈现2次下降、上升波动,在吉维特期晚期及法门期晚期分别达到峰值。志留纪—早泥...
南堡凹陷东营组三段页岩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的启示————作者:孟令箭;雷闯;张云峰;邹娟;杨荣超;高永亮;
摘要:为查明南堡凹陷东营组三段(东三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基于21个页岩样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东三段页岩非均质性较强,TOC介于0.30%~2.66%之间,S1+S2介于0.44~11.41 mg/g之间,HI介于57~466 mg/g TOC之间,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低成熟至成熟演化阶...
北羌塘坳陷夏里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与构造背景的启示————作者:戚俊;王忠伟;王剑;隋博雨;李磊;
摘要:北羌塘坳陷中侏罗世夏里组沉积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退,发育大量含膏碎屑岩沉积。本研究以北羌塘坳陷胜利河西剖面和羌科1井夏里组碎屑岩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分析其物源区化学风化强度、沉积物源属性及大地构造背景,明确其对侏罗纪盆地演化及成盐响应的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区夏里组碎屑岩化学风化指数(CIA)受颗粒大小与分选性影响较大,且基本不受沉积旋回的影响,故泥页岩样品的CIA值能够较真实地反...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作者:武瑾;曾凡成;唐晴;杨立民;邱振;赵圣贤;邹晓品;李伟华;
摘要: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二维XRF元素扫描、扫描电镜、微区QEMSCAN分析等手段,结合全岩XRD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沉积环境演化以及沉积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TOC含量—矿物含量—成因—沉积构造”多端元岩相划分方案,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TOC块状生物硅质页岩、极高TOC...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与演化特征————作者:崔映坤;鲍志东;李忠诚;赵家宏;姜福杰;王天煦;韩昊天;姜振昌;王腾宇;
摘要: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发育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本研究基于岩心、测录井和岩石矿物资料,优选INPEFA技术和色度指数建立扶余油层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石学特征、砂体成因序列及测井相等,明确其沉积相类型,分析层序格架下三角洲砂体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扶余油层整体形成于水进背景,期间伴随基准面的高频升降,共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中期旋回;MSC1-MSC4)、1...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构造-沉积格局————作者:何宇;丁一;张新;李智武;张自力;兰才俊;宋金民;陈荣庆;张盼盼;刘树根;
摘要: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岩相及沉积相展布尚存争议,不利于深入理解该时期的构造格局及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此背景下,对四川盆地灯三段多个野外剖面和钻井进行详细研究,共识别出深水陆棚、浅水陆棚、滨岸3种沉积环境。其中,深水陆棚相为静水环境,主要发育泥页岩;浅水陆棚相主要受风暴浪和回流作用影响,以砂岩、粉砂岩和混积岩为主,常见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及冲刷面等风暴成因构造;滨岸相带受控于波浪和潮汐作用,以...
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海口组两种石松类植物及其演化和古地理意义————作者:郑高峰;王嘉树;李炳鑫;刘乐;薛进庄;
摘要: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海口组中的植物化石是南方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植物组合以石松类为主,兼具大量的地方性特色植物,被称为海口植物群或西冲植物群。文中基于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海口组的植物化石新材料,识别出2种石松类:Lepidodendropsis zhanyiense Zheng,Wang,Li,Liu et Xue sp.nov.(沾益拟鳞木,新种)和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
断陷湖盆细粒沉积特征研究:以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例————作者:朱颜;
摘要:南阳凹陷是中国东部典型的陆相断陷淡水湖盆,牛三门次凹为南阳凹陷东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在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厚层细粒沉积岩。核桃园组自上而下可以分为核一段、核二段、核三段,通过对岩心样品开展薄片、扫描电镜、矿物组分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实验分析,明确了细粒沉积岩相类型,揭示了核桃园组沉积环境,划分了A、B、C、D这4个演化阶段。结果表明:(1)核二段Ⅲ亚段—核三段Ⅰ亚段沉积环境以半深湖至深湖为主,古盐度整...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准层序微相组合及其孔隙成因差异性分析————作者:屈海洲;田伟;杨东凡;周刚;张兴宇;何溥为;张云峰;
摘要: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第二统龙王庙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内部不同滩体孔隙差异性研究仍有不足。基于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龙王庙组准层序中发育由不同类型滩体组成的4种微相组合,分别为砂屑滩—鲕粒滩型、滩间海—砂屑滩型、砂屑滩—云坪型、中—高能砂屑滩型。这4种微相组合在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各微相组合的上部岩石中:砂屑滩—鲕粒滩型上部主要发育受大气淡水溶蚀影响的粒间溶孔,面孔...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茅口期构造-沉积分异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耦合关系————作者:袁海锋;张本健;匡明志;张玺华;李文杰;彭瀚霖;陈聪;肖钦仁;王涛;王炳森;山述娇;李天军;袁浩;
摘要: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滩相白云岩储集层近期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而该滩相白云岩的分布主要受茅口期沉积演化和构造-沉积分异的动力学背景控制。本研究综合野外露头、钻录测井以及牙形刺化石等资料,梳理川中—川北地区茅口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对应关系,讨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与茅口期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限定构造-沉积分异时间。研究认为:(1)峨眉山地幔柱火山喷发前的地壳隆升控制了茅一段—茅二下亚段沉积期南...
古地理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