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不同设计标准的既有建筑抗震能力研究————作者:黄晚桃;陆加国;程绍革;史铁花;
摘要:自第一版《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4)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的抗震规范已先后历经4次修订。本文全面回顾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从反应谱、抗震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不同版本设计规范的异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不同设计标准下该建筑的弹性计算配筋,并基于该计算配筋,评估了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性能,包括承载能力、塑性铰分布情况和混凝土应变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按89版、01版、...
带竖向拼缝的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作者:赵国飞;王叹;陈彪;
摘要:本文针对一种新型带竖向拼缝的装配式剪力墙构件进行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首先,基于分层壳单元,以ABAQUS有限元软件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和非线性分析行为为依托,建立了一种高效的剪力墙非线性分析模型,通过对已有剪力墙试验的验证,证明了分层壳模型用来分析剪力墙抗震性能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和混凝土损伤本构的合理取值。然后,基于该模型,针对一种新型带竖向拼缝的装配式剪力墙进行模拟分...
CRB600H高延性冷轧钢筋增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模拟分析————作者:翟文;史录林;周碧桦;魏旭晖;丁晓冰;陈伟;夏维玺;姚一鸣;程钊;
摘要:为了准确地模拟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增强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采用OpenSees中的SFI-MVLEM单元建立了考虑弯剪行为共同作用的剪力墙数值模型,并对CRB600H钢筋增强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在循环往复荷载下的破坏模式、裂缝分布、滞回性能、耗能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建立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针对不同混凝土强度、轴压...
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RC剪力墙侧向承载力分析————作者:罗孝宇;周志璇;王福明;郁晨羽;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中仅上部混凝土存在缺陷的剪力墙为例,提出了一种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加固方法。为研究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RC剪力墙的侧向承载性能,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混凝土置换比例、置换混凝土强度等级、置换尺寸、置换间距等因素对剪力墙侧向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剔除部分缺陷混凝土并替代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局部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能够提升剪力墙的侧向承载力;局部置换混凝土影响了墙体的整体刚度分布,致使...
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尹晓娟;李建军;李宪军;
摘要:为了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结构墙体中并提升其抗震性能,共设计了5组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结构墙试件,采用荷载-位移控制模式对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结构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对比分析了不同墙厚、不同高宽比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弯曲-剪切和弯曲破坏;随着高宽比从1.0增加至2.0,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
基于折板的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提升研究————作者:王昊宇;王冬花;李雨桐;
摘要:基于一个典型的焊接钢框架子结构抗连续倒塌试验,验证抗连续倒塌分析准确性。提出半跨梁简化分析模型,研究损伤断裂参数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抗弯折板构造提升焊接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方法,得出抗弯折板的工作机制及计算方法。数值模拟验证了抗弯折板构造的合理性,分析关键参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断裂参数的改变会影响荷载峰值点的位置;折板角度与折板厚度的增大,峰值点荷载及其对应位移会减小;增加抗弯折板能有效提...
“超越设计基准”理念在新一代核岛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尚自端;孙渝刚;吴纯华;何文福;常宸宇;计嘉伟;褚濛;葛鸿辉;乔军博;
摘要:三代以前核电厂的设计均基于规范中的最不利“设计基准”(Design Basis)荷载,采用纵深防御(Defense-in-depth)设计原则来控制和抵御各类假设的严重事故。然而,福岛事故表明核电厂在“超越设计基准”(Beyond Design Basis)极端荷载下仍面临的安全隐患。针对超越设计基准荷载下核电厂设计的潜在风险,通过对福岛核事故的回顾总结,从结构角度总结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从地震...
上海某商务广场4#楼结构超限设计————作者:胡波;王培俊;孙飞;
摘要:上海某商务广场4#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组合平面(细腰形),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对结构进行了基于SATWE的小震弹性整体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基于PMSAP的小震弹性整体分析、中震下楼板应力分析和基于EPDA&PUSH的静力弹塑性计算(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同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关键构件作了针对性的加强措施
以软岩作为天然地基的筏板基础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作者:江志峰;周美霞;张春雷;蔡军伟;廖伟杰;丁朝辉;
摘要:本文以长沙某超高层建筑为例,探讨以软岩作为天然地基的筏板基础设计与应用,旨在验证软岩天然地基用在超高层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地基岩土性状分析、原位载荷试验,结合YJK和PLAXIS 3D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算地基反力、筏板承载力及基础沉降变形,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多点长期沉降变形监测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软岩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方案在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上优于桩基础,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
近断层地震动下摇摆-自复位连续梁桥抗震性能分析————作者:李卫锋;
摘要:为研究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建立了外置铅压阻尼器的RSC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选用20条近断层地震动,对设置RSC桥墩的连续梁桥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并对比设置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桥墩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相较于设置RC桥墩的连续梁桥反应...
地震动扭转分量作用下RC框架隔震结构的易损性分析————作者:韩淼;高祥根;周洲;
摘要:为分析地震动扭转分量对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及易损性的影响,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5层RC框架非隔震、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首先,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建模和地震波输入方法的精度;然后,选取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最大值作为结构需求参数来分析扭转分量对结构响应及易损性的影响,选取近断层有无脉冲地震波各60条,考虑隔震结构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位移可能过大,建立层间位移角和隔震层位移...
基于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钢框架医疗建筑减震对比分析————作者:曾德民;王斌;刘立德;祁海啸;王海萌;
摘要:目前依据《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设计的钢框架医疗结构的合理减震设计方案及相关的对比分析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某高烈度区的钢框架医疗建筑为例,提出了3种减震方案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分别为BRB减震方案、VFD减震方案和BRB+VFD组合减震方案,对比了3种减震方案的位移及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1)BRB减震方案可有效控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但较难控制楼层加速度;(2)VFD减震...
高烈度区既有学校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改造方案研究————作者:乔帅斌;邹华钧;邓焯予;张雅慧;柴睿文;
摘要:我国目前既有学校类建筑总量庞大,其中许多建筑使用寿命接近设计使用寿命,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亟需进行加固改造。传统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大截面、增设剪力墙等。近年来高烈度区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成为新的趋势,通过增加阻尼、调整刚度,使既有建筑抗震性能得到提升,且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抗震等级。本文以兰州市一既有学校教学楼为例,分别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屈曲约束支撑、框架-黏滞阻尼器...
基于钢筋-沥青滑移系统的砖砌体结构试验研究————作者:施微丹;李梁峰;游晓寒;吴应雄;
摘要:低层和多层砌体建筑采用钢筋-沥青隔震技术,其地坪层设置刚性板,施工时增加了地坪层梁板且造价高,推广应用受限。为此提出不设置刚性地坪层,考察研究无刚性地坪层的钢筋-沥青隔震砌体结构的隔震性能。设计制作单层双开间1∶2缩尺钢筋-沥青隔震砖砌体结构模型并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与结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隔震层发生破坏,表现为砖墩与砂浆脱离、部分砖墩被...
低度体外预应力加固村镇砌体结构试验研究————作者:邵海强;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竖向低度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可以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但结构窗间墙、楼板等构件与结构墙体的连接性能,依然是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的短板。本文通过简单力学分析,认为双向预应力加固砌体结构可能会使结构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为了验证这一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对比试验,按照相似比1∶4制作了两个相同的二层砖砌体结构模型,首先对两个模型施加完全相同的竖向预应力,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个模型的窗间墙及楼板与...
新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的减震性能分析————作者:屈俊童;易俊灼;张超;李正鑫;王倩;周春雷;
摘要:将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特性及高阻尼性能应用于变摩擦阻尼器中,通过变摩擦机制来耗散地震能量,最后通过形状记忆合金达到自复位。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新型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以不同预紧力N、不同合金丝直径D在4种加载工况下的力学滞回性能。最后以某6层钢框架结构为例,利用SAP2000软件对输入的EL Centro波、兰州波和人工波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对比...
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性能研究————作者:朱绪林;郭康瑞;林明强;张岩;高蕊;高莉;高新;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屈服点的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性能。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内核单元由两种不同屈服强度的芯材共同组成,芯材约束段中间局部区域开孔,并设置内外约束钢管。对比了传统单屈服点防屈曲支撑的抗震耗能性能。研究表明,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具有分段耗能的功能,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性能优良,承载力高,同时可实现定点屈服,可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都能发挥良好的耗能能力...
应对地震设防烈度提高的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改建加固设计————作者:王洋;潘从建;李文华;付晓东;程郎;
摘要:本文以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改建项目为例,探讨“旧规范”项目在“新规范”及抗震设防烈度增加情况下,如何合理进行改建加固设计。此项目原设计时间为2015年,地上结构高度21.9m,地震设防烈度7度(0.15g),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场施工至地上一层后暂停。至近期进行改建,设计规范已发生较大变更,包括: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到8度(0.2g),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提高,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分项系数提高,以及活...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的液化概率和液化等级评价方法————作者:周冬冬;余文平;吴彩虹;陈波;徐齐行;林中杰;张健翼;
摘要:孔压静力触探越来越多的用于液化判断中,其中简化Seed法受到最为广泛的认可,但其存在无法定量计算液化概率和无法计算液化等级的缺陷。针对液化概率问题,提出采用假定独立事件进行概率计算,并针对精确解难以快速计算的问题,提出采用泊松二项分布的近似解办法。针对液化等级问题,提出利用给定液化概率获得安全系数,利用安全系数计算临界周期阻力比CRR7.5cr,并由此计算临界锥尖阻力q WJCI项目简介 摘要:<正>《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简称:WJCI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该报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题资助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2019KJQK004)的成果,入选了“科创中国”项目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