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杂志期刊简介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3:05:50

分析化学最新封面

  一、期刊整体情况

  期刊简介

  《分析化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侧重报道我国分析化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和进展。刊物设有特约来稿、快报、研究报告、评述与进展、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等栏目。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为分析化学工作者提供国内外最新分析仪器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分析化学》于1972年创刊,月刊,铜版纸彩色印刷,大16开本,内文160页。

  《分析化学》从1999年开始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正式收入《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SCIE), 同时还被收入Research Alert和Chemistry Citation Index等ISI系列。论文已被包括美、英、日、俄的国内外近30种文摘刊物和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历年来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多次评为百种中国杰出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分析化学》始终瞄准学科前沿,在选题和组稿上力求起好的导向作用,刊发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论文,对于引导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培养和扶植人才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年均收稿量800篇,载文量270篇/年。

  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卓有成效,2008年建立的行业性资讯网站是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亮点,内容丰富、版式新颖、功能完善。定期发布有关本行业的资讯、会议信息、人物专访、书讯、新仪器、招聘信息等。并逐步开通了电子导刊、中英文网刊、在线咨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2013年)等。

  本刊重视期刊经营对发展的重要性,不论是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培训,还是与专业广告公司合作,都体现了科技期刊的市场化经营能力的重视。中文纸质版和合作发行的英文电子版,发行量在科技期刊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期刊发展现状

  《分析化学》作为具有历史积淀的学术期刊,一直以来坚持着用中文来传播学术成果,服务国民经济。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走上了中文SCI期刊双语出版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6年我刊与Elsevier合作出版英文稿,弥补当时出版平台的短板,提高了期刊国际影响力。投稿作者群体里,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占比25%,基金论文数占比9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占比15%。

  主办单位支持程度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硬件设施优越、创新指数始终位列前茅;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分类改革中首批入选特色研究所;期刊依托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是主办单位三大优势学科之一,期刊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长春应化所在人员、经费及办公条件等方面为期刊提供大力支持,为期刊发展提供全额拨款;支持编辑申请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并落实相应聘任待遇,编辑人员工资待遇相当于研究所同级管理岗位。长春应化所为编辑部提供120平米的固定办公场所、齐全的办公设备、便利的上网条件,硬件设施优越。

  2020年4月,长春应化所在统筹内部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制定编辑部整合的指导性意见,研究完善绩效考核的操作办法,建立重成绩、重贡献的内部分配机制,落实激励举措,针对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传播、服务全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着力提升科技期刊运营与管理能力。以“创建一流期刊,助力一流研究所”为建设目标,长春应化所要在未来5年,实现编辑出版运营集成化,实现学术链条、管理链条两手抓,编辑出版主战,运营管理主建的新格局。期刊编辑需要将业务聚焦在组稿约稿审稿上,长春应化所相关管理部门则围绕该项目统筹运营,为《分析化学》逐步迈向一流期刊,落实政策、匹配经费、对外合作洽谈、组织会议、学术推广、市场营销等提供条件保障。

  第二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是“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单位,非常重视期刊的集群建设和发展,学会主办的期刊全文均同步在学会出版平台上。在学术年会期间为期刊提供专门的展台和宣传时段。

  国内外认可程度

  在9000余种SCI收录期刊里,分析化学是仅有的18种中文科技期刊之一,至今已被SCI累计收录8800余篇。2016年1月《分析化学》被Ei Compendex收录,成为国内同时被SCI、EI收录的中文学术期刊。Web of Science自1999年至今被引频次总计35820次,hi-index 40,篇均被引4.05次。Elsevier 2022年论文国际下载量75852次,CNKI统计2022年论文下载量28.37万次。

  与领域内国际知名期刊的对标情况

  统计了SCI收录的分析化学领域的 1 区期刊,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对标的ACS出版的A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7.4(半月刊),发文量2000篇,我国学者发文占比超过了50%,投稿作者涉及国家或地区75 个。《分析化学》影响因子1.2(月刊),发文量 295篇,我国学者发文282 篇,其他13 个国家或地区投稿占比3.4%。受语言限制,稿件的引用情况低于稿源质量本身,在作者群体里评价,《分析化学》的实际影响因子应在 3.0~4.0 之间。

  二、期刊人员构成及管理机制

  编辑部人员构成情况

  编辑部成员共5人,平均年龄45岁,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人。具有化学专业背景的4人,分别从事初审、终审、编辑加工、校对、公众号等,1 人从事编务工作。

  编委情况及对期刊的支持

  荣誉主编汪尔康院士,现任主编杨秀荣院士,2018年成立第15届编委会,顾问编委1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编委9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杰青等一线科学家超过90%。2021年成立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共37人,均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获得优青、青千的占20%。

  编委会成员有投稿、审稿的义务,每年至少会向期刊投递论文1篇。在学术会议期间,积极宣传期刊内容,组织专辑。

  人才激励机制

  对于编辑部成员,绩效工资部分会体现对期刊的贡献程度,包括约稿、争取项目经费、宣传期刊等方面,并设立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和绩点。研究所设立了编辑晋升的途径,先从科学院评审获得相应职称资格,然后再经过所里的统一竞聘流程,获得职称待遇。长春应化所有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项目经费落实后会设立相应的课题编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在组织、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制定了《长春应化所承担管理课题及获表彰等奖励办法(试行)》管理制度,给予项目参与人员绩效考核激励,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期刊吸引优质稿件的能力

  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首发情况

  长春应化所拥有大批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和学术梯队,每年形成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正是建设国内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的‘拳头产品’。长春应化所充分发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策、资金和人才的作用,对取得的一流学术研究成果争取做到在《分析化学》优先发快发多发,提高国内科技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编辑部每年组织前沿热点专题1-2期,近三年刊发过的专辑为脑科学分析、单分子分析、生命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传感、分析化学与交叉学科新方法新技术等。领域涵盖电分析化学、活体分析化学、微纳分析和生物成像等热点前沿。

  重要基金资助发文情况

  2018-2023年发表论文1464篇,其中国自然论文942篇,重点研发、重大科技专项191篇,其余为各省部委项目资助。

  学科领域内重要学者及团队发文情况

  在统计年2018-2022年,93名编委共计发表在本刊的论文有190篇。发文较多的编委有张丽华,毛兰群,陈焕文,龙亿涛,梁鑫淼和樊春海。从本刊编委发表论文来看,编委在本刊发表论文量在近五年整体呈增加趋势,从2018年发文占比18.71%增加到2022年的22.99%。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四、期刊运营及管理

  期刊特色运营模式

  2020年,把原有 3 个期刊编辑部整合为联合编辑部,充分发挥基础好、队伍强的优势,锐意改革,积极谋变,奋力创新,以打造业内广泛关注和认可的权威中文学术期刊为目标,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在线学术讲座、前沿热门专辑策划、组建青年编委会、优化内部流程和职能等工作。实现学术链条、管理链条两手抓:编辑出版主战,运营管理主建的新格局;以学术指标考核期刊副主编、以争取多渠道的经费来源考核运营管理效能。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原则,设置联合编辑部主任1名,常务副主编2名,科学编辑4名,出版编辑1名。人员分工调整,整合期刊业务流程,通过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加大激励力度,同时增加培训频次,鼓励编辑增强职业荣誉感,把精力放在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上;整合出版平台、印刷厂、数据服务商、广告代理等。

  期刊可持续发展举措

  为了夯实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期刊的发展定位重新进行了梳理,《分析化学》作为老牌的SCI/EI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我们不断朝着高端中文学术期刊行列迈进,以出版“代表作”为期刊的核心要求,经过前期分析研判、组织策划,2021年7月《分析化学》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是在庆祝建党100周年、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出版界的一次巡礼和检阅,意义不同寻常;开辟栏目方面以产生具有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应用成果为导向;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加大了原创科普文章的投入力度,2020 年3月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改版,同时传播学术成果和高端学术资源的科普内容。为促进期刊“双效”发展,对期刊管理工作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部署。

  (1)服务科研方面:为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立足于我国传统优势学科,实现快速出版、国际传播,2020 年12 月我们与Elsevier 达成了在线出版合作协议,《分析化学》英文版(eISSN 1872-2040)面向全球开放投稿,采用单篇论文出版模式;依托我所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吸引国际作者关注和投稿。

  (2)编辑工作制度方面:建立特约编辑制度,为《分析化学》聘请青促会成员担任兼职科学编辑负责稿件处理;设立新媒体运营编辑进行内容传播再创作,运用新媒体矩阵,聚集现有期刊的学术资源,遴选和撰写科普文章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其中《分析化学》微信公众号进入2021 领研“全球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力榜”Top500。

  (3)学科交流方面:通过绩效奖励制度,激励每位编辑有效参与策划学科热点和前沿专题的出版,组织行业会议、举办专家讲座,2020年以来,我们与中国科协、院科学传播局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并在2020年9月协办了中国科协“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与吉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吉林省科协首次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加强对接;并共同组织承办了论坛期间的线下“双一流学科建设论坛”、线上“吉林省卓越期刊论坛”;积极承担学术会议的合作媒体、赞助学术会议墙报奖,冠名2021高分子材料化学研讨会“优秀墙报奖”,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4)队伍建设方面:组建了《分析化学》首届青年编委会,青年编委成员以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为骨干,打造成为我院青年人才成长的助推器,发掘和给予青年科学家舞台,引导他们将成果刊发在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上。

  (5)运营方面:与多家高校合作出版院庆校庆专刊,多方开拓企业广告资源。2022年的整体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133%。

  期刊诚信工作建设

  采用科学出版社SciCloud投审稿系统,投稿、修改稿等阶段均有CNKI 查重和图片查重,从技术上检测论文不端情况。同时在期刊网站公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19〕323号、《分析化学》出版伦理规范(试行)。

  期刊社会影响力

  年度社会效益考核评价方面,均获得优或良的评价结果。

  1999~2005年,《分析化学》荣获第1、2届国家期刊奖、第3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1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9年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2022 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提名奖);2000~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07~2016、2018、2020、2022年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6~2018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9-2022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年荣获第三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期刊精品奖;2012~2022年度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6~2007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资助,2015~2017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资助工程-TOP50项目资助,2018年获得中国科协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学术引领项目资助。2020-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择优支持项目。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