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发光学报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CAJSTEICSCD

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1.736
综合影响因子:1.281
官网:https://cjl.lightpublishing.cn;http://www.fgxb.org/
主编:江风益
平均出版时滞:121.6

  发光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力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作者:杨苗;高亚淋;龙席;杨帆;

摘要:力致发光现象自发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传感、防伪及结构检测等多个领域。然而,力致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介绍了前沿力致发光材料合成策略,并系统阐述了几种典型的力致发光机理,重点讨论了陷阱控制型力致发光,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的新型力致发光模型。随后,全面探讨了力致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包括生物传感...

通过壳层掺杂工程改善CuInS2/ZnS近红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作者:陈卓;陈一鸣;张倩倩;刘振洋;王大伟;李旭;

摘要:近红外铜铟硫(CIS)基量子点(QDs)因不含有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显著优于传统近红外镉基(CdSe)及铅基(PbS)量子点,但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低和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包覆ZnS壳层可提升CIS QDs的PLQY和稳定性,但是CIS/ZnS QDs的光致发光(PL)峰位相对本征CIS QDs存在较大蓝移;而且CIS/ZnS核壳结构因界面合金化导致其电致发光器件(Q...

Ca3Ga4O9:Tb3+, Eu3+荧光粉的制备与光色调控————作者:王谨;赵淑娟;唐沛;李贵花;蔡格梅;

摘要:光色可调荧光粉在健康照明、荧光防伪、光学测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蓝绿可调的Ca3Ga4O9∶Tb3+荧光粉为基础,设计掺入能发射红光的Eu3+,合成了系列荧光粉Ca2.98-xGa4O9∶0.02Tb3+...

LaScO3:Yb3+/Er3+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及光学测温性能————作者:相国涛;陈红豆;徐秦玉;张羽;傅颖莘;常瑛;姚璐;

摘要:近年来,准确、稳定且具有较高灵敏度的荧光强度比型非接触式光学温度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用了声子能量较低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物LaScO3作为基质材料,在其中掺入稀土离子Yb3+和Er3+,并使用高温固相法进行合成。结果表明,在LaScO3∶Yb3+/Er3+

硅基碳点/PVA复合材料中光热效应对形状记忆性能增强机制研究————作者:任卫杰;刘子江;王庆凯;徐文军;秦振兴;

摘要:形状记忆材料作为一类能够在外界刺激下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智能材料,在柔性电子、智能包装和生物医学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极大潜力。然而,传统聚乙烯醇(PVA)材料在水中形状恢复效率受到极大限制。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PVA/碳点复合体系的新型光响应形状记忆材料。将碳点与PVA复合,在水介质中展现出相较于纯PVA更优异的形状恢复性能。研究表明,碳点与PVA之间形成的氢键是提升形状记忆效应的重要因素,而碳点中硅元素的...

新型硼酸盐Sr2Sc2B4O11:Cr3+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作者:刘海晟;陈发艺;沈田田;张大伟;禹德朝;

摘要: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夜视、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开发具有宽发射范围、高效率和强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r3+掺杂的硼酸盐类Sr2Sc2B4O11∶Cr3+(缩写为SSBO∶C...

基于无定形WO3薄膜的四模态双波段电致变色性质————作者:有心;郝绚兮;刘彬;李盼;吕营;刘星元;

摘要:WO3是一种优异的双波段电致变色材料,可在电压作用下实现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选择性调控。但受离子嵌入深度和极化子跃迁机制的影响,通常仅能实现“亮冷暗”三种光学调控模式。本文制备的无定形WO3薄膜通过调控退火温度及驱动电压,成功实现“亮、暗、冷、暖”四种光学调控模式。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最大光学对比度为77.4%和82.2%,平均响应时间为11.7 s。X...

基于香豆素-Cd2+配合物的Cu2+荧光探针构建及其应用————作者:肖嘉扬;朱鑫玥;郭小云;杨帆;杨泰然;陈蕊;高云;高妍;

摘要:以香豆素醛和芘腙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了配体ABX,它分别对Cd2+和Cu2+有着完全不同的紫外和荧光响应。竞争实验表明,若有Cu2+的存在则会对探针识别Cd2+造成干扰,Cu2+会与ABX-Cd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更为稳定的ABX-Cu2+配合物...

八面体和四面体双格位发射Cr3+掺杂莫来石结构近红外荧光粉————作者:常金昊;潘梓欣;梁思思;朱浩淼;

摘要:近红外荧光粉是实现高效荧光转换型LED(pc-LED)光源的关键材料,然而,开发具有较长发射波长、较宽发射带宽且光谱易于调节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重要挑战。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r3+掺杂的具有固溶性质的铝/硅莫来石(Al4+2zSi2-2zO10-z∶Cr3+)荧光粉,揭示了C...

钙钛矿纳米线无模板定向成膜及其线偏振发光研究————作者:苏庆国;武玉庆;徐琳琳;王佩玺;陈琪;

摘要:钙钛矿纳米线因具有本征线偏振发光特性而被广泛关注。然而,如果在成膜过程中没有模板辅助,钙钛矿纳米线难以获得均一取向,从而限制其线偏振发光应用前景。本工作结合钙钛矿纳米线在悬浮液中的聚集结构调控,以及适配大面积成膜的刮涂工艺,解决了钙钛矿纳米线无模板定向成膜难题。通过悬浮液浓度和刮涂剪切力优化,钙钛矿纳米线薄膜无需引入额外模板即可呈现出66.7%的光致发光偏振度、27.5%的电致发光偏振度。这一研究...

二维稀土材料的合成方法————作者:赵柄策;何勇;高延鹏;沈伟;胡大健;徐威;陈萍;

摘要:近年来,二维稀土材料因同时具有二维材料和稀土材料的特性而迅速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为了实现二维稀土材料在光、电、磁领域中的应用,其合成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合成二维稀土材料的方法。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常用方法之一,通过盐辅助CVD能合成二元(如Gd2O5、CeO2、Eu2O3...

2μm固体激光器多维度调控研究进展————作者:宋骁钊;朱强;康惠;姚添宸;马嘉诚;周伟;王昊天;王飞;王屹山;沈德元;

摘要:激光因在时域、频域、空间和相位等多个维度的物理特性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尤其是Tm3+、Ho3+掺杂的2μm固体激光具有宽带宽、高增益、模式灵活选择以及波长可被大气分子吸收等特点,在光电对抗、医疗诊断、新波段通信和阿秒光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2μm波段超快固体激光研究现状,梳理和分析了该波段固体超快激光多维度调控方面的研究历程、理论基...

联苯基席夫碱化合物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及潜指纹成像————作者:蒋庆一;陈春琳;李杉;陈英贺;董官茞;张帮翠;高树林;王建飞;杨艳华;

摘要:为了探究联苯基席夫碱化合物的光学性能及其实际应用,设计并合成了两种以4,4'-二溴联苯-2,2'-二胺为分子骨架,分别在4,4'-号位延长π共轭体系、2,2'-号位引入侧基的两种席夫碱化合物3,3″-(4,4″-双(二苯胺基)-[1,1'∶4',1″∶4″,1″-四联苯基]-2″,3'-二基)双(氮杂烯基)双(亚甲基)双([1,1'-联苯基]-4-醇)(LFP-1)和3,3″-([1,1'∶4',...

掺锑杂化氯化物单晶的高效稳定宽带发光与全光谱LED应用————作者:马唅;杨恩北;万婧;谭凤松;周强;汪正良;

摘要:近年来,全光谱发光二极管因连续的光谱分布和优异的显色能力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反溶剂法制备了具有零维结构的DMA4InCl7∶Sb3+(DMA=C2H8N)单晶;在343 nm紫外光激发下,该晶体以620 nm为中心呈现宽带橙黄光发射,量子效率达95.2%,半峰宽148 nm。密度泛函理论...

莫尔超晶格中的转角光子学研究进展————作者:陈果阳;徐佳俊;闫家旭;刘雷;申德振;

摘要:莫尔超晶格在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中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极大地拓展了转角光子学(Twistoptics)的研究领域。通过精确调控层间扭转角,莫尔超晶格可以形成独特的电子、激子及光学特性,例如能带展平、强关联态、拓扑态及手性光学响应。这些特性为新型光电器件、单光子源、激子激光器及量子计算平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综述系统回顾了莫尔超晶格中的转角光子学,包括其制备方法、激子行为、非线性光学效应、纳米...

电热耦合作用下Mini/Micro-LED三基色色品坐标变化规律研究————作者:黄研培;王鹏;庄庆瑞;史园;陈跃奋;杨旭;李金钗;黄凯;

摘要: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 Mini/Micro-LED)显示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使其常工作于很宽的温区和电流密度范围。然而,环境温度和工作电流的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LED发光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三基色色品坐标偏移、色域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显示器件的显色性能。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红绿蓝(Red-Green-Blue, RGB)三色Mini/Mi...

极化场调控的热释电光电探测器:从均匀极化到梯度极化————作者:邱显淳;朱蒙;黄河;曾梓蒙;王兆娜;

摘要:微型化、低能耗且性能优异的光电传感器是光电集成芯片和智能传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极化场调控的热释电光电探测器具有自供能、快速响应、高响应度和大带宽的优点,已成为光电传感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阐释了热释电光电子学效应的基本原理,概述了均匀极化场诱导的热释电光电子学效应对不同结区类型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性能提升的关键作用,总结了多种热释电光电探测器的优化策略及其特色应用。在此基础上,深入探...

壳层生长速率调控实现高效率蓝光量子点————作者:沈昭泽;黄菲;李家伟;余彬彬;王俊峰;宁甲甲;田建军;

摘要:量子点(QDs)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高色纯度和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发光显示领域,但是实现高效率稳定蓝光QDs及其器件仍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本文以蓝光CdZnS/ZnS核壳结构QDs为研究对象,以辛硫醇(OT)作为壳层生长的S前驱体,通过控制OT的注入速率来调控壳层生长速率,实现壳层的可控外延生长。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瞬态/稳态荧光光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壳层生长速率对CdZnS/...

铒敏化的纳米粒子宽带近红外发光(英文)————作者:赵宇;黄今殊;陆柯岑;黄梦月;周博;

摘要:宽带近红外发光材料在光通信、生物医学、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目前,宽带红外发光研究主要集中在荧光粉、玻璃等材料体系,开发宽带近红外纳米发光材料对于推动红外发光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铒基质敏化的近红外宽带发光核壳结构纳米晶。通过核壳纳米结构设计掺杂Tm3+和Ho3+,实现了铒基质敏化的1.5~2.1μm(980 nm和808 n...

基于硫氰酸亚铜空穴注入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优化研究————作者:廖明月;何敏;陈平;张巧明;雷衍连;

摘要: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可溶液加工特性,成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有力候选。然而,传统空穴注入材料(如PEDOT∶PSS)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性能提升。本文采用硫氰酸亚铜(Copper thiocyanate,简写为CuSCN)作为空穴注入层,绿色CdSe/ZnS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结合不同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简写为HTL),如PVK和Po...

  发光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发光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