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初探

所属栏目:军事论文 发布日期:2012-07-11 09:40 热度:

  摘要: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战争形态实际来实施。分析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提出了优化装备保障力量结构、拓宽装备保障力量来源、提高装备保障力量能力、加强装备保障力量防卫的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力量
  未来信息化战争突发性强、作战样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对装备保障力量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入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及其对装备保障力量的要求对加强我军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工具,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是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形成了有别于机械化战争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界限模糊,作战时间迅疾短促
  在信息时代,敌方信息系统以及支持敌方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和控制,无法再进行信息对抗标志着战争转变为和平。民用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信息系统的运行,使信息化战争将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并最终导致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战时与平时的界限变得模糊,平时都在进行信息作战,战时只不过是平时信息作战的延续。
  时间是战争的基本要素。相比机械化战争而言,信息化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化的战场上,各个战场高度融合和相互依存,使发现目标、做出决策、下达指令、作战实施等环节,几乎是实时同步进行的。作战节奏和作战速度将大大提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呈现出迅疾短促的特点。
  1.2信息制胜,战场空间立体多维
  随着大量信息化武器的投入使用,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将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拓展至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和心理等多维、多方向、多层次的空间,敌对双方将在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太空战场、电磁战场以及心理战场等展开综合性的对抗。信息是联系战场各个要素的纽带,也是战场各要素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核心因素。信息化战争改变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海空单元战场、单一军兵种、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使作战成为多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立体多维的整体较量。在这种整体较量中,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和心理战场的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它主导和支配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能使敌军的物质力量在战场上失去效力,使已方的战斗力得到倍增。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先拥有制信息权。
  1.3体系对抗,作战样式灵活多变
  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C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将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能够控制作战手段,灵活选择目标并控制战争进程和节奏;没有相应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则群龙元首,一盘散沙,数量众多但没有灵魂,因而难以形成作战效能。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战、网络战、信息战、特种战、心理战等作战方式成为打击敌作战体系要害目标和关键节点的战法和手段,可有效地对敌信息网络节点、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支援保障系统、交通枢纽等实施打击,造成敌信息不灵、指挥中断、雷达迷盲、武器失控、补给困难、机动受限,最终达成使敌作战体系功能失调或完全丧失。由此可见,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方式可有力地促进体系对抗的形成,并将成为体系对抗的主要作战方法和手段。
  1.4信息主导,装备保障精确高效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通过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影响敌方信息与信息系统,保护己方信息与信息系统,从而取得战场信息优势的作战样式,其基本特征是信息占主导地位。实质是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夺取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从而夺取战场制信息权。
  在信息化战争中,装备保障空间大,范围广,分布散,重心飘移不定的特点,客观要求装备保障必须实施精确保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采取规模型的做法,导致运往前线的大量保障物资没有得到利用,而急需的保障资源却迟迟不能到位。美军在战后制定了发展精确保障能力的新思路,陆续实施了一些新的倡议,如“聚焦后勤”、“全资可视”、“基于配送的保障体系”等,提高了精确保障能力。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在种类、数量、质量上把特定的物资器材送到特定的使用者手中的一种保障方式。
  2、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对策
  信息化战争在使作战理论、作战样式、部队编成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同时,对装备保障力量诸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装备保障力量的结构、规模、来源、编成、运用等方面,引起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深刻变革。
  2.1装备保障指挥难,优化装备保障力量结构
  从传统的军队结构看,从总部、军区、集团军、师(旅、团)各级都编有相应的装备力量,这种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层次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作战部队层次结构相对应,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战指挥以纵向等级链为基础,命令和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纵向渠道。这种传递流程长、节点多,效率低的方式的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要求装备保障具有很强的快速保障能力,而减少装备保障力量的组织结构层次是提高装备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武器装备系统的信息化,C4I系统的逐步完善,又为减少装备保障力量结构层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操作平台。
  2.2装备保障空间阔,拓宽装备保障力量来源
  信息化装备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战场的范围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大到了外层空间、网络空间、电磁空间和心理空间,极大地扩展了作战空间,交战双方将在全维度、全地域内进行对抗。信息化战争战场多维立体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必须对武器装备实施全维保障,使装备保障活动从平面(海洋)扩展到全维立体空间,急剧增加了装备保障任务。仅仅依靠军队有限的建制保障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求,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力量,把军队建制装备保障力量和地方动员力量融为一体,建立军民一体化的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实现装备保障的社会化,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保障任务,确保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2.3装备保障任务重,提高装备保障力量能力
  一方面,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参战兵种多、兵力分散度高、部队频繁机动、作战节奏加快、作战强度更高、物资消耗巨大,保障任务重。另一方面,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向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小型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其构成复杂,技术标准要求高,保障任务进一步加重。信息化战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必须重点提高装备保障力量的全维保障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全维保障是指在保障对象上要涵盖信息化战场的所有军兵种作战单元;在保障工作的边界上要覆盖信息化战场的各维空间。全维保障要确保保障工作的覆盖面,重点在保障体制和力量布局上做文章。而综合保障则更加侧重于保障结构的优化、保障方式选择和保障方法的运用。
  2.4装备保障环境差,加强装备保障力量防卫
  一方面,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各种先进的侦察手段使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装备保障力量和装备保障活动始终处于敌方的严密监视之下,装备保障力量隐蔽伪装难度加大,装备保障的安全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我军未来作战地区多是高原高寒、戈壁沙漠、山地丛林、海外孤岛等地带,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人员及武器装备作战效能降低,非战斗减员比例增大,装备保障部(分)队生存、机动、作战困难。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防卫,增强装备保障力量的自我防卫能力,保证装备保障力量生存及保障活动的安全,做到“战中保,保中战”。
  3、结束语
  文中虽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及其对我军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要求,但是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武器装备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那变化,需要在动态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为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王成海,常兴泉,罗汾阳.试论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要求.海军装备维修,2007年第9期
  2范建华,王勇强,王红光.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的影响与要求.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装备科学,2003]
  3赵伟.提高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三种能力.海军装备,2008.6

文章标题: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junshi/1258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