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祖地的民间信仰习俗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6-02 09:26 热度:

  【内容摘要】畲族先民在宗教信仰上,同样都曾经历自然的原始崇拜阶段,相信万物有灵,拜祭山神、水神、石神、树神、田头伯爷、土地爷、门神、灶君等。“招兵节”是凤凰山畲族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福为主要形式的图腾崇拜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传统民俗活动,反映了植根于畲族的祖先崇拜。其历史久远,世代相传,是凤凰山畲族文化的亮点。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处理好民间信仰问题,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没有民间信仰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畲族祖地,民间信仰,文化,思考
  
  畲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历史神话传说“盘瓠”崇拜更是独具特色。它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交织的产物,核心是先祖崇拜。畲族崇拜的“盘瓠”——龙麒,是他们最早的先祖神。他们以祭祖祈福消灾,祈求安康长寿。畲族祖图被誉为本民族的“族宝”在祭祖中展祖图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凤凰山区各畲族村历史上都有“祖图”。其形制基本上都是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50多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畲族民间还有长篇叙事史诗“高皇歌”。“高皇歌”记述的是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高风亮节、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意溪镇雷厝山畲族自然村则一直沿袭“春秋两祭”,即在每年农历的春分和秋分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显然是沿袭了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遗风。
  凤凰山畲族同胞的“多神”崇拜,以信仰道教为主,也信仰佛教和其它世俗神灵。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他们一直沿袭着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招兵节”。畲民举行“招兵节”这一民俗活动,旨在纪念先祖驸马王的垂世功勋。通过这样的活动祈祷驸王在天之灵下凡,并请天兵神将庇佑畲村安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平安,并籍此增强民族凝聚力。畲族同胞敬神如神在,这是社会公益性和功利性特征与传统教化相融合的产物。
  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的原生原因是畲族传统文化信仰基础上的传承。它经历了人类自然神的原始崇拜转向民族神灵与世俗神灵相结合为崇拜对象的多神崇拜,再转至以“盘瓠”神话传说故事为主的先祖崇拜的没变过程。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民间信仰从来就不能认为是封建迷信的,我们应当是当作重要的文化现象来看待,对传承者给予尊重,这也是一种多样性的尊重文化。
  一、民间信仰
  畲族对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长卷的崇拜非常庄严。一般情况下只有祭祀活动过程中才向族中男丁展示。未经许可,外族人是不能目睹的。畲族民间“高皇歌”世代传诵,内容丰富,不仅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也有歌颂其英勇杀敌丰功伟绩。畲族村每年隆重的祭祀活动定期举行。祖图悬挂于厅堂中,族人共聚一堂、缅怀先祖。对“盘瓠图”的崇拜显然是早期图腾崇拜的遗存。
  (一) 道教
  凤凰山畲族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为主。道教仪式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中。笔者曾多次到凤坪畲族村调研。世袭法师蓝金炮也多次说过:他所主持的招兵节仪式,包括其它的“找地龙”、“开井”、“开路”、“进宅”、“做醮”、“施孤”等仪式,用的全部都是道家的理论。从他那里收集到的经文,几乎全部都与道教有关。他所使用的法器,基本上都与道教法会上所用的法器一样。笔者收藏有一枚明代铜制的道教法印。据熟悉道教的朋友介绍,此印专门用于盖符文或牒文用。笔者将此印与蓝金炮从祖辈传下的那枚法印对比,无论从制式、材质、印文到尺寸等都能看出与蓝金炮所用的那一枚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招兵节”是凤凰山畲族最具民族特色且最隆重的民俗节日。“招兵节”过程中法师所诵经文对研究畲族文化乃至族源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属畲族文化遗产。由于畲族有语言没文字,和受法师文化素质的约束,再加上法规不宜对外公开等原因,致使历来法师所诵经文,大都靠口授和死记硬背来传承,未能整理成文本或文本不完整。
  “招兵节”在“请神”一节中,师公敬请上界诸位神仙前来畲村,保佑畲村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一声龙角胜洋洋,启告三清神玉皇,
  三清玉皇高上帝,太上五灵神老君,
  王母七千众神将,闾山三宫神九郎,
  福州陈、林、李三奶,游溪法主朱满姑,
  启告前传并口教,历代祖本众宗师,
  千里万里闻知来,飞云走马扶道场,
  前事之时周比了,后有法师来践行,
  我师来者在法坛,请师上座心且宽。
  我师上座在法坛,师男再请后来神。
  ……(略)
  据传,畲族认同道教,是基于它与畲族的原始信仰盘瓠有相同之处,并且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它并不是企望修炼成仙,长生不老,而是要“以人为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解救自已。以上经文讲的就是祈求诸神保佑畲乡。
  (二)佛教
  根据凤坪村蓝金炮的说法,虽然他在仪式中所用的经文多处出现有“佛”的字样,这只是采纳了这种称谓。其实质与佛教无关,是地地道道的道教。道教的宗旨与佛教不同。佛教管的是“超度”,而他所行的是“消灾”,各有所擅长。佛家人要请他消灾;而他们有生老病死,或者他本人寿终,则要请和尚来为其超度亡魂。
  据畲族村老辈人讲,因为佛教所宣扬的善恶因果报应的理念与畲族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观念相违背。因此,凤凰山畲村向来不建佛寺,畲民也不出家当和尚。但是,畲民对佛教的信仰,只局限在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上。许多畲族村只供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的诸佛菩萨均不供奉。而且在称谓上也不是正统观世音菩萨,而是融入世俗观念,成为“观音娘”。凤南山犁等畲族村,在其宗祠中供奉的就是“观世音娘娘”,或者称为“佛母娘娘”。
  (三) 族内英雄人物与历史传说人物
  族内英雄人物是指历史上确有其人,并将其神圣化。凡是曾经有过非凡业绩,生前受族人拥戴的人,死后都会奉为神灵。不仅为本村本姓族亲的项膜,而且还可能成为地域性的神灵,为当地族内人所共同祭祀。凤凰山区是宋末时期抗击元兵入侵的重要战场,涌现出大批的抗元英雄,其中就有陈遂和许夫人。因而就有了许多畲村中的“陈吊王庙”,“许夫人宫”等。
  历史传说人物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其高尚的言行和品质为族人所崇拜。如雷海清、雷万兴、蓝凤高等都受到族人的崇拜和祭祀。
  (四) 职业性神灵
  历史悠久的狩猎生活形成了畲家的猎神崇拜。凤凰山畲族村的猎神有雷万兴等。历史上也存在诸如“游山仙子”、“打猎大王”等庙宇。
  凤凰山畲族先民的农业生产主要是“耕火田”,即“刀耕火种”,所耕之地多属于缺乏水源的旱地。由于耕作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作物产量很低,加上长期居住在深山老林、野兽出没之地,所以狩猎经济一直比较发达。“农耕”与“狩猎”是畲族早期的生产特点。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畲村有了“农神”,因而也就有了农神崇拜了。今天凤凰山区畲村中基本上都供奉有“田头伯爷”、“开山伯公”等。
  (五)神格化的自然物
  畲族自然神中与农耕生活最为密切的是谷神、谷娘、谷仙、种子仙、稻秧仙、青稻仙、黄稻仙等。另外,位于畲村前后的厅石和古树,也被神格化,而受到崇拜。如畲族同胞要生儿育女,就要请这些“石母”、“树神”庇护;村中有人畜患病、自然灾害等情况时,也要到“石母”、“树神”那里去烧香跪拜,以求禳灾避祸。
  (六) 信奉汉族民间俗神
  “三山国王”原是潮州汉族地区信奉的神明,但在凤凰山畲村,如碗窑、李工坑、凤坪3个畲族村,他们也供奉“三山国王”。如凤坪村,在村的水口建老爷宫,宫中供奉的是“三山国王”。宫中座着三身老爷雕像:中间座福主公王,左边座白沙公王,右边座赤沙公王,雕像材料用樟木雕刻,表面漆金。上面横匾中间画骑狮国王,右方画骑虎国王,左方画骑龙国王,称“三山国王”。每年一、二月为起神,到宫前拜,每年冬至节为完神,把三福公王请到村中央搭堂台供祭,祭品应办猪、鸡、鱼三牲,同时,请木偶戏团演出,时间二至三天,场面很热闹。而石古坪村供奉的是“出山国王”。其祖祠中原供奉有四帧三奶娘娘神像,其中一帧是总像,余下是陈四姊像、李三娘像和林九娘像。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即1952年,在破除封建迷信时,视其为迷信品才烧掉。凤凰山区还有3个畲族村分别供奉“协天大帝”、“感天大帝”和“青龙爷”。
  二、祭祀仪式
  畲族同胞的祭祀仪式内容丰富,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举族行动,各村互相响应,气势宏伟,声面庄严,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体现。祭祀仪式表达了族人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神灵的祈祷。
  祭祀仪式以祭祖最为隆重。所谓“九族推尊缘祭祖”。畲族同胞祭祖,其乐五谷,其族五方,其衣五彩,是谓五参。奏乐则男左女右,铙鼓明芦笙,忽雷响瓠云阳。
  凤凰山畲族向来有自己世袭的法师,专门承担起畲村和境内祈雨,请神,推地灵,驱鬼除魔的责职。畲族同胞的传统祭祀仪式体现了畲民对民族传统意识的传承、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祝福。传统的祭祀仪式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 时令祭
  一般节日的祭祖活动就是时令祭。时令祭中最为隆重的是新年的祭祖仪式,称为“做头祭”。传统的时令祭头祭的日期多在正月初一至“天穿日”正月二十之间这段时间进行,地点当然要设在祠堂或者祖厝内。祭礼由族长主持,陈列祖图、祖杖、宗谱、供品以及全羊。香案上通常要陈放五个香炉:中间的是“太公炉”,其余为“五营兵马炉”和“谢猎先师炉”等。两侧各放瓷碗,里面各放一只乌亀,叫做“长命亀”。仪式中要按辈份先男后女按顺序祭拜,唱诵《高皇歌》、诵祭文。
  (二) 醮明祭
  传统的凤凰山畲族子女年届十六岁时必将通过一种特殊的祭祖仪式,由家庭成员“入录”、“度身”而转达为宗教成员,这一仪式叫做“奏名传法”。
  男性经过“传师学法”,取得法名,便从“白身”转为“红身”,因学师后的法衣是红色的。女性学师之后便成“西王母”。要法“西王母”的女性,其夫家的上代女性必须有当过此职的,而且必须有子有孙,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学师者之妻也可担任此职。“西王母”着绿衣裙。
  (三) 迎祖祭
  传统的迎祖祭也称为“请祖祭”,也就是迎接祖亭。祖亭内放置祖先牌位和祖杖。畲族蓝雷钏三姓除供奉共同的氏族灵外,同姓同支的乡村还要共设一祖亭,区域内的畲村轮流陈列祭祀。类似平原地区汉族乡村的“游老爷”。
  请祖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之间,逾期不请,须待来年。若村里有特殊的天灾人祸,可不受此限制,其目的是通过“迎祖”禳灾。迎祖之事须由族中长老主持,由法师执行。
  传统的请祖队列庞大,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前呼后涌,秩序井然,气氛热列。与请祖仪式相类似的有蓝大将军出游仪式和招兵节仪式。
  (四) 祠堂祭
  祠堂祭即在祠堂中举行的,并与祠堂有关的祭祀活动,如建祠、修谱以及祭谱等仪式。如果村中没有祠堂,或没有族谱则不能举行。这类祭祖活动由村中各户轮流主办,有祭田收入的村落由祭租户开支,没有祭田收入的费用由各户分摊,也有的通过富人家的捐赠来筹集费用。
  祠堂祭的基本程序包括:筹划、拟定祝文、整理祠堂、洗耳恭听净祭器、买办祭品等。祭祖日子午时鸣炮一响,族人做好准备;丑时鸣炮二响,主祭入祠,寅时鸣炮三响,迎族谱进祠,宣读祭文,集体祭祀。
  祭毕,参祭者食“饮祭”一餐,族谱交下次值祭的那家人保管,祭器、饮具一同交由值祭人保管。
  (五)祭祖仪式
  男子年满16岁,要举行祭祖仪式,如本人父亲已祭过祖,可由其担任“度法师”,在祭祖仪式上作为自己的指导;如父未经祭祖,则须另请已祭过祖者担任。此外尚需已祭过祖的五人共同襄助。祭祖多在冬季举行。具体日期由巫师择定,仪式一般都在祭祖者家中举行。祭祀时,先祭盘瓠。厅堂中悬挂“祖图”(按盘瓠传说内容绘制的连环画式的彩色图像),神案上置放“祖杖”(一根顶端刻有狗头或龙头的木杖);并按姓氏、辈份、排行、年龄的不同,排列数目不等的香炉。另在红布条上书写祭祖人的姓名,系于祖杖。作为祭过祖的标志。祭过祖与未祭祖者的社会地位明显不同。未祭祖者,父死不得作为孝子治丧。一家之中,祭过祖的人愈多,愈受人尊重。
  三、畲族民间信仰的功能
  民间信仰是一种信仰资源,可以说是构成了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厚的土壤。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畲族民间信仰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一定程度地影响着畲族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乃至政治行为。如果说没有民众对鬼神,对阴间,对善恶惩处的一种信仰以及民众对敬天的存在,可以说任何宗教,因为缺少了存在的基础,民间信仰对道教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基础。任何文化现象都是这样的,各种活动构成的网络,不仅构成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还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共生关系。
  (一)有益于道德思想的传承
  畲族民间道德思想大多以惩恶扬善、祈求平安为核心,倡导要忠心不渝、孝敬父母、讲究仁义,反之就是道德缺失、大逆不道,必遭报应。畲族民间信仰顺应了这一思想,如观音就是人们信奉的一位仁爱仁慈的善神,天兵天将保护畲乡平安。当然,他们追求神灵保佑的前提是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
  (二)弥补精神支撑上的空缺
  畲族民间信仰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落后,生活水平低下,他们对自然科学缺乏认识,在自然灾害面前主观想象而形成的集合。在偏远的畲村,人们劳作之外,精神的空虚难以弥补,继承民间信仰正好弥补这个空缺。
  (三)是对身心的安慰
  在医疗条件落后的畲村,生病时很少能得到妥善的医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以卜杯、讨喝神水或者捉鬼驱邪,以提高人们抗御疾病的信心,这对于激发自身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在上个世纪的农村畲民对于民间信仰还是虔诚的。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这种民间信仰还是没有被边缘化、削弱化,更因此没有消失。
  四、畲族民间信仰思考
  畲族民间信仰极富民族特色,盘瓠传说、祖先崇拜是畲族最原始、最基本、最核心的民族宗教神灵。民间信仰在畲族同胞中有很深的根,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居住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管理应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要挖掘和整理畲族民间信仰文化
  畲族民间信仰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产物,虽然有不科学的一面。但它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代表一个丰富的文化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正在受一些制度化宗教的冲击,正在被现代科学文明所淘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凤凰山区畲族同胞的人数不多,而且不断有畲胞走出大山,有些畲乡只有老人、儿童留守,青壮年畲胞都外出打工谋生。如果不及时挖掘整理这种文化,对于这种民间信仰的传承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在这方面看,加强对畲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正确引导民间信仰
  畲族是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上,畲族文化对于潮州文化的形成贡献极大。社会文化在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后于时代。随着科学社会发展的加快,落后的、有碍社会进步的东西应被文明进步的东西所代替。对畲族民间信仰要进行正确引导,把民间信仰引上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对民间信仰要理性看待,要大力弘扬畲族民间信仰的精华,剔除里面的糟粕部分,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三)要丰富畲村的科学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包括畲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仍有不少地方,特别是边远的畲族村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落后。凤凰山区各畲族村,虽然都通电、通路,但由于所处环境多在深山密林中,条件较为艰苦。除了石古坪村有较可观的茶叶种植收入外,其它畲族村基本上都处于较低的经济水平。文化生活较为匮缺,不少畲胞的精神处于几近空虚的状态,先进文化较难走进边远的畲村,很难占领畲村的文化“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落后的民间信仰必然占据着部分人的精神领域。先进文化能引领民间信仰的发展方向,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因此丰富农村科学文化生活便成了当今建设和谐新畲村的当务之急。
  结束语
  民间信仰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民间信仰的理性思考,我们会发现里面夹杂着太多的内容,有宗教的,也有民俗的,因此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可能更加合理,因为畲族的民间信仰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是建立在几千年来的畲族同胞的生产和生活之上的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功能主义理论认为:一切文化都是有功能的,文化与人的需要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必须利用已有的文化传统,发挥其功能,更好为人类服务。对于民间信仰,堵不如疏。在历代,由于种种原因统治者对畲族民间信仰是持否定的态度,有的还大力禁止。文化大革命期间,畲族民间信仰活动更是几乎销声匿迹。然而,一旦条件成熟,又重新出现,成为畲族同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之所以最终会存在,如上面所述,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发挥作用。
  对于包括民间信仰活动在内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不宜全盘否定。只有正确把握人的需要,了解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移风易俗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社会需要。发掘其中优秀的文化因素,摒弃其糟粕,把民间信仰中蕴藏的有益的东西发扬光大;对民族的民间信仰要加以保留和整理;要加强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不断赋予民间信仰活动以新的内容,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时代相融并进,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让畲族的民间信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注释:
  1、从2006年以来,笔者多次深入凤坪村调研,蓝金炮(法通)法师多次如此陈述。
  2、2009年,凤凰山招兵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金炮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3、在凤南山犁畲族村(现属归归湖镇)调研时,亲眼见宗祠中挂有这样的牌匾
  4、青龙爷,是神化了的青蛇,供奉于潮州青龙古寺,即安济圣王庙,俗称大老爷宫。活体青蛇每年洪水到来时会来到安济圣王庙前,庙中人员得知后会拿柘榴树杈让其攀附,后移到宫中供奉。此蛇会在庙中停留3-5个月,允食人们送来的鸡蛋蛋清,蜕皮以后自行离去。人们把青蛇蜕下的皮称为袍,存放于庙中。1949年以后没有青蛇造访青龙古寺。韩江对岸的意溪龙王宫,1990年和2010年两次有青蛇出现,并在庙中停留数月。笔者见证了当时场面。
  
  【参考文献】
  周硕勲纂修《潮州府志》,清•乾隆刻本;
  卢蔚猷纂修《海阳县志》,清•光绪刻本;
  《广东通志•前事》清•光绪刻本;
  沈敏著《潮安年节风俗谈》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饶宗颐总纂《潮州志》潮州修志馆,1949年;
  刘耀荃、练铭志校补《明实录•广东民族资料摘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篇》民族出版社,1999年;
  蓝运全、缪品枚主编《闽东畲族志》民族出版社,2000年;
  朱洪、李筱文编《广东畲族古籍资料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雷楠、陈焕钧撰《凤凰山畲族文化》,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海天出版社,2006年;
  雷楠撰《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的文化内涵》(《广东民族研究论丛》中国民族出版社,2007年
  雷楠撰《畲族招兵节》(陈向军主编《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
  石中坚、雷楠著《畲族祖地文化新探》,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年。

文章标题:畲族祖地的民间信仰习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218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