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索里艺术网络传播路径及实践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2-04-14 09:43 热度:

   “盘索里”艺术前身可以追溯到17世纪,产生于朝鲜半岛,和很多民间艺术产生的过程类似,集合了多种民间说唱音乐类型。“盘索里”作为专属名词,产生于19世纪,朝鲜文“盘” 的意思是“众人聚集之所”,“盘”由演唱者、鼓手、听众构成,朝鲜文“索里”的意思是说唱以“一人击鼓伴奏、一人手持折扇讲唱”为主要表演形式。它以说唱为主,鼓伴奏为辅,用音乐和戏剧性的表演来呈现叙述性的长篇故事(以上根据盘索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姜信子老师口述整理,本文除明确引用,其余关于盘索里艺术本身的叙述基本为根据姜信子老师访谈整理)。20世纪40年代随朝鲜移民到中国东北地区,目前主要传承于韩国,以及我国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的朝鲜族聚居区。

盘索里艺术网络传播路径及实践

  笔者自2017年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项目,对盘索里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姜信子老师进行了口述片、传承教学片、项目实践片、综述片的拍摄制作,并对跟随她学习盘索里的崔丽玲老师、姜华老师等徒弟和其他学生等进行了跟踪访谈,基本对盘索里这项朝鲜族传统曲艺项目目前的传承情况有所了解,后续对盘索里网络传播状况进行了基础调研,因此,本文根据实际调研和分析,尝试提出盘索里网络传播的路径。

  1 盘索里的生存状况

  1.1 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体系下生存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和逐渐升级,盘索里在非遗体系下得到相应支持和发展,例如,认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并提供资金支持,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并开展系统的研究、梳理和存档工作,开展各种非遗主题的展演交流活动并提供传播平台,为非遗传承和保护主体提供不同专题的培训等。盘索里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目前认定的盘索里的保护单位为延边歌舞团、铁岭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吉林省延吉市姜信子老师和辽宁省铁岭市金礼浩老师2人。所传承下来的曲目有《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水宫歌》《赤壁歌》五个,这些曲目还包括若干唱段。姜老师对盘索里艺术进行了发声方法、发声练习和传承方式等改良和变革,但是没有产生和创作出新的曲目。另外,从韩国学习盘索里的传承人李世文老师对盘索里进行了盘索里与现代配器相结合的改编,并创作有盘索里儿童剧共10 多分钟。姜信子老师有崔丽玲、姜华、任天香等亲传弟子等不足十人,国内能表演盘索里完整曲目的唱手很少,但是由于跟姜老师学习过演唱技艺和部分曲目的学生数量众多,朝鲜族歌舞团很多演职员包括很多一般朝鲜族群众能演唱部分唱段。

  1.2 在演出市场中实践与传播盘索里艺术经常作为朝鲜族特色节目和非遗代表项目,频繁在国内外的各种舞台现场演出,主要是以盘索里唱段的方式,参与到综合型、纪念型、庆典型、娱乐型或者文化旅游型的演出舞台的拼盘中,或者在中央电视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电视台等播放,演出形式相比原来一唱手一伴奏的方式有所改良,经常有现代舞台技术加持的多人合唱和乐队伴奏等演出形式。但是,鲜少见完整的盘索里曲目表演。

  1.3 在网络中传播情况随着非遗与“互联网+”的密切融合,盘索里在网络中也有一定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一些音视频分享平台,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有较为学术的介绍和梳理。本文通过对B站中与盘索里相关的内容进行调研发现,在B站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盘索里”,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核实筛选,该站共检索出相关视频百余项,而真正以盘索里为传播内容的视频仅有64项,涉及UP主21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盘索里唱段演出、常识普及、综艺片段、影视片段及访谈5类,其中还包括韩国演唱者的演出片段和综艺片段等。在抖音上也有传承人崔丽玲、姜华等老师的账号,发布盘索里演出片段等视频,并有一定数量的其他账号发布和转载的盘索里相关内容。而微博上关于盘索里的内容并不多,也没有大V账号系统性发布相应内容,甚至以“盘索里”为话题的超话都没有。其他音乐软件也仅能零星见到一些盘索里音乐片段。

  2 盘索里艺术传承与传播困境

  盘索里作为表演型艺术,其传承、保护和传播各自的主体、任务和问题应分开对待,盘索里艺术本身的创新和延续问题依赖于传承人群体的努力,而保护和传播问题则应独立分析,因为传播端涉及的是不同主体和不同行为目标及影响因素等,因此分析盘索里传承与传播困境,按照不同主体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

  2.1 演出难度高,对传承者素养要求多元盘索里的演出难度很高,演唱者根据曲目需要,往往一人分饰不同性别、年龄等特点的多个角色,需要用大段的说白、演唱、表演、舞蹈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角色、表现心理活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还包括即兴发挥与观众互动等,而盘索里的唱法不同于一般歌谣的唱法,其音域很宽,有3个半到4个八度的音域,装饰音多,微分音也多,需要表演者气息深、声音亮,对声音的控制力强。历代名唱手都需要持续修炼几年,才可以发出独特的嗓音。而且伴奏者不仅要负责把控音乐旋律密切配合唱者伴奏,还要用助兴词和感叹词来给演唱者助兴捧场,出色的鼓手能和演唱者完全融为一体,以使演唱更为成功。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上文所提的语言隔膜,所以,盘索里传承者基本都是朝鲜族,对综合素养和音乐素养要求特别高,很多传承者只能通过经年苦练习得部分曲目,而难以将盘索里的代表性曲目全部传承下来。

  2.2 唱词的语种和时代隔膜语言隔膜既影响传承也影响传播。盘索里所有的曲目和唱词都是朝鲜语,所以,无论对于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有语言基础要求,并且盘索里的曲目大部分具有叙事性,因此,不懂朝鲜语的观众往往不能理解歌词意义,导致盘索里的受众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目前的传承人几乎没有创作新的特别是普通话曲目,而唱词翻译也只能让观众理解歌词大意,因此,语言障碍首先严重影响了盘索里的传承和传播。盘索里的语言隔膜还体现为其唱词和当下的朝鲜语语言习惯也有不同,由于目前传承下来的盘索里曲目基本产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所以部分唱词语言表述有点类似于文言文。“唱词含有大量的汉诗、名人警句、人物典故……”其语言雅致至极,而且越是年代久远的版本,其“雅”的成分就越多。……很多当代的“盘索里”歌手都不知道其歌词的内涵,而只是背诵“古语”。也就是说,盘索里唱词的文学内容,在我国传播时,面临着不同的语言体系和不同时代的语言两种隔膜。根据对朝鲜语和汉语都很精通的盘索里传承人崔丽玲老师叙述,很多歌词即使她们理解含义,也往往在普通话中找不到适宜的词汇来准确对应。因此,语言问题导致盘索里在我国的受众基本还是以朝鲜族群体为主,普通话观众十分稀少,即使是在一些拼盘性的舞台中有盘索里片段曲目的表演,也能得到普通话观众的喜爱。但是,基本也停留在观众将其作为朝鲜族特色的演唱类舞台节目来欣赏,并不能真正理解唱词意义,导致观众缺乏对核心叙事内容的理解。

  2.3 语言隔膜所影响的审美体验效果的折扣如上所述,语种影响的不仅是盘索里的受众,而且会影响观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效果。盘索里剧目故事往往有情节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甚至有很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叙事结构,如《春江歌》《沈清歌》《赤壁歌》等,都是根据我国和韩国传统故事改编的,剧情跌宕起伏,遣词优美雅致,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文学表现力。另外,盘索里演员在演唱过程中也会根据剧情进行精彩的角色和情境表演,并根据故事情节从发声方法、唱调、“长短”等很多方面灵活变化,展现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但是,由于语言隔膜,观众不能对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和气氛渲染形成审美共鸣,也难以理解其文化根源和深刻内涵等,导致对盘索里的舞台表现力和审美效果的欣赏大打折扣。

  2.4 传统民间表演艺术的舞台元素单一目前的舞台艺术形式多元,观众对演艺节目的演出环境、舞美、造型、灯光、音效、影像、演职员团队等要求非常高,而盘索里和其他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有个共性特点,就是舞台元素单一、形式简单,盘索里凭借两个人的演唱和伴奏所支撑的说唱演出,与目前歌舞类舞台节目多舞台元素介入所营造的舞台效果不具有可比性,而且传统的盘索里艺术,也不能根据剧情、角色分工而形成庞大的演出团队,导致舞台吸引力受到影响。

  3 盘索里网络传播目标与要素

  如前文所述,对于盘索里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应独立看待,创造者、表演者、表演空间、保护者、观众群体等主体不能混为一谈,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网络只能部分改善和解决传播问题,盘索里的传承还是依赖于各代传承人的文化责任感和不断的努力,通过耳濡目染的经年学习不断精进、薪火相传。

  3.1 网络传播的必要性与目标网络传播的理想状态是为盘索里培育更多的受众和潜在市场,特别是加深受众对盘索里艺术的多层次理解和喜爱,进而在丰富受众的文化体验的前提下,让他们成为盘索里艺术的真正欣赏者,提升盘索里专业传承人的动力和生存质量,从根本上保障和促进盘索里的生存空间。另外,网络传播有独特的对象、平台、规则和运行逻辑,不同于传统的演出、大众媒体等传播形式,网络传播的辐射范围已经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由于“文本盗猎”现象产生大量的文化副产品和不同层级的粉丝人群。因此,盘索里网络传播的主要目标为:第一,扩展传播平台和主体,提升盘索里的网络覆盖度和影响力;第二,适应和调整网络视频化传播规则,将舞台语言转变为视频语言;第三,深度挖掘盘索里中的文化元素,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对盘索里进行文本阐释,产生丰富、有层次、有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网络传播内容;第四,将观众从传播对象转化为参与式传播主体(粉丝),促进和调动他们的“文本盗猎”行为,进而巩固粉丝社群并产生持续不断的网络文本。

  3.2 网络传播的内容要素任何文化资源,在任何平台传播的可行性基础,是持续不断的有价值的文本内容,也就是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的资源和能力。因此,网络传播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平台和策略问题,而是盘索里是否具有网络传播所需的文本要素构成和素质,是否可以在参与式文化的语境下不断裂变成新的文本内容。而盘索里艺术本身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内容要素,只是由于语言隔膜和受众了解不够而被遮蔽或忽略,并没有开发成“可见”“可用”的文本资源原生体。

  3.2.1 艺术特色本身盘索里作为一个历史沉淀丰厚、特色鲜明、审美层次丰富的朝鲜族表演艺术形式,在唱词的文学性和故事性、演唱的发声风格和情感表现、曲目的类型和风格、伴奏音乐风格、观众互动方式、舞台效果、演员的服化道等方面都能作为特色鲜明的朝鲜族和东北地域文化形态代表,有很多值得深度挖掘并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审美和体验内涵,而目前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仅仅将其作为与朝鲜族歌舞等混为一谈的艺术形式来看待,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盘索里艺术的特征和特色,因此,这是网络传播中需要不断强化的重要元素。

  3.2.2 唱段故事中挖掘出的文化元素盘索里作为故事性和文学性很强的艺术内容,其唱本是长篇叙事性和抒情性的,《春香歌》《赤壁歌》《沈清歌》中有很多对历史史实或传统故事内容的记述和改编,例如战争悲壮的场景描述、人物形象及性格和心理刻画、喜怒哀乐的情感描写、自然形态描述,其中还有爱情观、伦理观、价值观、对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控诉,以及善恶有报的浪漫主义幻想情节等,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趣味,在当下依然能引起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而目前流传下来的盘索里“五歌”中,仍然有很多尚待挖掘的元素和价值。

  4 网络传播的原则和策略

  盘索里网络传播的必然要求具有可行性,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调动充分元素、合理原则和有效策略来实施。另外,要再次强调网络传播平台只能部分解决传播问题,而传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如将舞台艺术转变为影像艺术、纪录片、视觉型的展览等。目前大众的参与式文化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准朝鲜族盘索里传统曲艺的形象定位,通过参与式文本补充、分析、评论、转发、阐释、再生产等形式,在网络上不断生产衍生文本,同时参与也有可能成为盘索里网络传播变现的重要环节,基于网络平台的盘索里传播可以通过用户的观看、分享、点赞、评论创造广告收益,激发人们对传统曲艺的热情,提高视频热度,从而推动后续消费。

  4.1 核心主体的积极举措从非遗生态链来说,盘索里参与主体非常多元,例如,非遗司、非遗处等政府管理服务型部门;各地各级非遗保护中心等事业职能部门;各个地区的朝鲜族歌舞院团等保护单位和演出部门;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等展览展示部门;各种参与程度的传承人个体;各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各类艺术院校教学部门或科研部门及个人;社区和演出场馆等参与部门等。

  4.2 注重文本阐释与(短)视频逻辑对于盘索里自身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上文已有浅显论述,而在盘索里本体和观众粉丝之间建立沟通并完成从观众到粉丝的转变,重点在于核心群体对盘索里的文本阐释,这种文本阐释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语言层面的阐释。尽可能在所有网络出现的盘索里相关文本中,增加普通话与朝鲜语的对应翻译性阐释(如字幕、旁白、UP主的解说等),让观众理解盘索里的故事并产生兴趣是基础环节。第二是审美体验层面的阐释。盘索里还是很小众、很区域化的艺术形式,观众并不能单纯靠欣赏演出过程对艺术特色和魅力有充分理解,所以需要采取提升观众审美体验层面的常识普及、艺术鉴赏引导甚至美育等措施。第三是文化内涵层面的阐释。盘索里艺术中蕴藏着中国和韩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还有中韩文化交流和碰撞出的融合性文化特点。因此,文化层面的阐释可能会涉及历史、地理、民俗、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文化内涵阐释。文本阐释的目标和结果,一是一定程度上打破盘索里的语言隔膜问题,为盘索里寻找更多受众,二是向观众展现深埋在盘索里艺术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让观众持续接受和喜欢,将观众培育成参与到文化再生产的粉丝社群。

  4.3 调动粉丝效应及参与式文本再生产观众可以细分为一般观众、旅游观众和不同层级的粉丝等。与传统在“盘”场景中欣赏“索里”的观众不同,在“互联网+” 的语境下,将一般观众转化为粉丝并调动他们的“数字劳动” 则是直接决定盘索里在网络传播中的形态、内容和活跃度的核心力量。在当下参与式文化形态下,观众作为传播者或被传播者的界限早已模糊,大众不仅以个性化方式介入文本再生产,将自己的阐释转化为显性的文本,而且通过与其他个体的连接,在集体性的创作中使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们互相提供灵感、启发思路,以旧文本为资粮不断探索新意义的生产,建构起一个多元意义流动的话语空间。因此,当下“粉丝”这个群体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围绕明星所产生的拥趸群体,他们可能是任何文化现象的爱好者,在合适的契机刺激下,他们很可能作为“文本盗猎者”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不断产生复杂多元的文本再生产行为,而对于盘索里的潜在和现有粉丝群体来说,这个契机首先是了解,然后是喜爱,最后是热爱。

  5 结语

  以上观点只是在学理层面分析盘索里网络传播的前提背景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尝试分析和总结盘索里目前的生存困境和问题,并归纳和总结盘索里的传播要素、原则及措施等,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不断思考,如如何善用不同平台规则,将盘索里艺术的独特价值通过不同的平台和手段发挥出更大效能等。总之,本文认为最核心有效的目标就是将观众转变为粉丝,他们在文化参与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和结果都是盘索里传播的成果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 detail?id=13747.

  [2] 王丽伟,金婧婷.经典传唱,“艺”犹未尽:访中国朝鲜族南道“盘索里”继承人姜信子教授[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3):63-65.

  [3] 秦婉丽,史然.盘索里说唱艺术的传承探析[J].北极光,2019(12): 14-1.

  《盘索里艺术网络传播路径及实践》来源:《中国商论》,作者:高冬萌 张金霞

文章标题:盘索里艺术网络传播路径及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481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