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播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2-03-11 09:54 热度:

   玉米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9年,我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128万hm2,约占总种植面积的35.57%(见图1);粮食总产量66384万t,其中玉米产量26077万t,约占总产量的39.28%。可见,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如何保证和提升玉米的播种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我国玉米播种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1]。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流失,国家大力推进规模化农业生产,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农机制造业还存在低端化和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在强调国家对农机装备的重视,经过多年实践摸索证明,现代农业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更离不开创新。以黑龙江省为例,2019年的玉米总种植面积已达到533.3万hm2,居全国第一,机械化播种程度已达到97%以上,但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低端机械式播种机,种子、人工、能耗浪费严重,而且播后株距不均、播深不一致等问题都增加了后期收获难度,造成一定程度的粮食减产。为此,笔者查阅了玉米播种机械化相关文献,结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总结了玉米播种机械化现状,系统分析了玉米播种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我国玉米播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玉米播种机的现状

  近年来,玉米播种机械化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保护性耕作的实施,玉米免耕播种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厂家都进入到市场,牵引式玉米免耕播种机就是我国玉米播种机的主流产品。经过近年的发展,玉米播种机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分为牵引式和悬挂式、免耕机和条耕机,以及气吸式、气吹式、指夹式和勺轮式等类别。在解读不同类型的玉米播种机前,首先来看一下生产厂家数量的变化(见图2)。2016-2019年,生产企业总数由88家增长到130家,增长率48%,主要由自主企业拉动,外资(合资)企业已趋于固定,且2018-2019年增长最为明显,说明这一年度市场都看好玉米播种机行业。1)根据玉米播种机的作业方式分类,可分为条耕机和免耕机。2016-2019年,在所调查的信息中,条耕机由原来的140种增加到201种,增长率44%;免耕机由原来的37种增加到82种,增长率122%,增速十分明显,如图3所示。免耕播种技术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核心技术的首要技术,与传统的播种技术相比,免耕播种技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团粒结构的恢复,少(免)动土,既节约了作业成本,又减轻了土壤的有害压实,对于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免耕播种施肥技术是保护性机械化耕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可以分为免耕播种和少耕播种。免耕播种是指在作物收获后不经旋耕、深耕等耕作直接播种;少耕播种是指在播种前进行耙地、松土或平地等表土作业,再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施肥播种,以提高播种质量。免耕、少耕播种都必须使用专门的免耕播种机来进行作业[2-8]。2)根据玉米播种机的作业幅宽,初步划分3个幅宽范围,即2~3行、4~5行和6行以上的玉米播种机。2016-2019年,在所调查的信息中,2~3行由原来的69种增加到112种,增长率62%;4~5行由原来的67种增加到106种,增长率58%;6行以上由原来的43种增加到65种,增长率51%,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整体上播种机增速都十分明显,但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2~5行的牵引式免耕精量播种机最受用户欢迎,且国家和地方补贴力度最大。3)根据玉米播种机的挂接方式分类,可分为牵引式和悬挂式。2016-2019年,牵引式由原来的18种增加到59种,增长率228%;悬挂式由原来的159种增加到224种,增长率41%,如图5所示。4)根据玉米播种机的排种方式分类,可分为气吸式、气吹式、指夹式和勺轮式。2016-2019年,气吸式由原来的60种增加到88种,增长率47%;气吹式原来4种,没有增加,增长率0%;指夹式由原来的18种增加到65种,增长率261%;勺轮式由原来的97种增加到126种,增长率30%,如图6所示。由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近5年玉米播种机的发展过程中,国内生产企业在不断加入进来,原有的合资企业已趋于稳定;在耕作方式上,免耕播种机具正在逐步抬头,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用户的认识提升密不可分;2~5行的牵引式免耕播种机发展迅猛,但6行以上的气吸式播种机还有市场;勺轮式播种机的发展减缓,这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广泛使用密不可分,原有功能简单、附加值低的播种机正在逐步被采用高速、精量、免耕等新技术的播种机所替代。

  2我国玉米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水平低、缺乏自有技术

  目前,我国自主生产的玉米播种机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虽然部分技术和产品接近或达到了现阶段国外产品的同一水平,但很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还主要依赖进口,且国产的同类部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实现完全替代。产品整体上技术含量低,设计不尽合理,缺乏创新理念,优质产品多为合资企业或使用国外技术生产的改良后的国外原型机。

  2.2产品种类不全,可靠性差

  现阶段我国自主生产的玉米播种机主要分为3大类:①针对黄淮海地区生产的轻便型玉米播种机,结构简单,播种精度差,作业速度低,但优势在于作业区的自然环境好,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②2~4行牵引式免耕播种机,采用进口指夹式排种器,适合干旱区免耕播种,性能可靠,速度最高可达到10km/h,但不适合大地块集中连片作业,且对玉米种子要求高;③6行以上的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主要适合黑龙江、内蒙和农垦地区,作业速度最高可达12km/h,可适应多种形状的种子,且可进行少免耕作业,但其对耕整地质量要求比较高。虽然这些机具可满足我国近75%的玉米种植区对播种机具的要求,但还有25%的玉米种植区缺乏相应的配套播种机具,主要是丘陵山地的玉米播种机械化难以实现。

  3发展建议

  3.1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由于不同区域的种植方式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机械化播种的要求和重点不同,实现规模生产难度大,且具有针对性的播种技术与装备供给不足,农机始终在农艺后面“紧追不舍”,一些农艺现阶段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融合”[8],上述都是制约我国玉米播种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融合”,需要农业行业多方共同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线,让育种、农艺、农机多方工作人员紧密沟通。育种阶段不仅需要满足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农艺要求,还要把“怎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机械化播种”这一观念加入进来,让机械化播种从“育种”小区科研实验阶段就开始逐步应用。“农机农艺融合”体现的不是谁适应谁,而是要共同建立起一个高效、提质、可持续发展的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体系。

  3.2加快新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

  要加快玉米播种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高性能装备的研究,如电驱变量单粒精量播种技术、变量施肥技术、高速单粒精量排种器(15km/h以上)和秸秆全覆盖下的高速免耕精量播种机等。由于尚有很多技术还处于科研试验阶段,不能广泛投入到实际生产当中,而核心部件(指夹式排种器、播种开沟圆盘等)不能独立生产,部件的材质、热处理工艺、加工装配质量都达不到进口部件的同等质量[9]。很多厂家都没有自己的技术,使其无法长远生存。从技术到部件,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玉米播种机械的发展进步,还需要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不懈努力[10]。

  3.3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

  玉米播种机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量。现今我国玉米播种机厂家数量庞大,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靠性差,甚至同一型号产品的质量一致性也不高。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一是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从多方面提升用户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如对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提升用户对播种机的了解,让用户带动企业,由需求拉动供给,使企业自我主动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把控产品鉴定、推广、补贴等门槛,从政府角度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市场,以免影响用户使用机具的热情[11]。

  《我国玉米播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来源:《农机化研究》,作者:梁玉成 孙士明 谢宇峰 靳晓燕 许剑平

文章标题:我国玉米播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79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