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2-02-12 10:30 热度: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结构主要指农业各种构成、比例关系和配置布局等,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品质结构、空间结构等[1]。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各类农作物的种植比例。从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在 2003 年前“去粮化”趋势明显,而 2003 年以后则呈现出 “趋粮化”特征[2]。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转变,虽然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但是也导致了粮食库存量居高不下,粮食进口量又急剧增加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农业种植结构的这种变化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

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

  现有文献研究表明,人口因素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钟甫宁等研究发现,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大的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会被削弱[3],Brauw 通过对越南的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劳动力密集型的稻米生产[4];檀竹平等研究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5],Damon 对中美洲的萨尔瓦多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和务工收入增加使得农民粮食作物面积种植增加[6];王翌秋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7]。(2)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杨进等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对蔬菜作物种植比例促进幅度较大[8]。(3)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胡雪枝等研究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9]。(4)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叶初升等研究发现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以及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越强,农户越有可能种植经济作物[10]。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区位、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分工经济等是影响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11-13]。

  总体而言,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从供给侧看主要是要素价格变动、技术进步、要素禀赋结构等;从需求侧看主要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农产品进口结构变化[1]。而现有研究更多是从供给侧分析人口因素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而对需求侧的关注较少,也没有深入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在计量分析方法上,现有研究大多应用普通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不能揭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跨期相关性。本文将人口结构转变划分为城镇化、老龄化以及高学历化三个方面,从供给与需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

  一、 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

  (一) 人口结构转变的内涵人口结构是指按照人口的不同标志划分的人口内部构成及其比例关系[14]。人口结构又可以划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其中自然结构又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社会结构又包括人口的民族结构、教育结构等;地域结构包括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本文所探讨的人口结构主要是人口的城乡结构、年龄结构和教育结构三个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城镇化转变趋势,2018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9.58%,比 1949 年末提高 48.94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0.71 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看,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200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率为 7.0%,而 2018 年达到 11.9%;从教育结构看,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高学历化趋势,2010 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率为 8.9%,比 2000 年提高了 5.3 个百分点,2018 年达到了 13.0%,比 2010 年提高 4.1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0.51 个百分点[15]。基于此,本文所探讨的人口结构转变,主要包括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高学历化。由于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因而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也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 产品需求视角下的影响机理近年来,虽然我国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但传统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舒尔茨的理性小农理论认为,农户对市场信号的反映是有效的、灵敏的,他们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于技术投入、要素组合、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明显的理性行为[16]。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会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动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而且农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中会表现出“羊群效应”,即一部分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农户,进而出现其他农户的模仿行为,引发整个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17]。

  (三) 要素供给视角下的影响机理农业生产经营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密不可分。人口结构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劳动力要素供给量和劳动力的素质,进而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口城镇化可能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工作,进而获取工资性收入。如果农业的比较收益低,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会减少。而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一般而言大于粮食作物。对于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而言,为了弥补外出打工的收益损失,大都会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当然,对于兼业化农户而言,由于其农业种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家庭需求,这部分农户可能更多选择种植粮食,从而有更多空余时间去城市打工。第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从要素供给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的年龄增大。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农村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率为 13.22%,而 2001 年比率为 7.8% [18]。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老年人口增加,他们具备丰富的粮食生产经验,而对于其他经济作物由于经验技术储备不足和自身学习能力下降,进而不愿意种植。因此,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会导致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的比率增大。第三,人口学历高层化可能会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近年来,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总体提升,和部分高学历者到农村创业,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口中学历也呈现出高层化趋势。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 年农村大专以上人口占 3.47%,而 2001 年占 0.07% [18]。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学历水平提高,为新的农业技术采用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创造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各种经济作物种植。学历水平较高的农户为了获取人力资本投资报酬,会选择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因此,人口学历的高层化会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综上所述,从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视角看,人口城镇化和学历高层化可能会导致农业种植经济作物的占比增加,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导致农业种植粮食作物比重的增加。但是,这种影响同时会受到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国家农业政策等多方面的干扰,从而产生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揭示人口结构转变对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动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二、 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实证

  (一) 计量模型的建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就导致当前的农业种植结构可能会受到前期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即农业种植结构存在跨期相关性。而对跨区相关性的分析需要借助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还可能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建立一个以农业种植结构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学历高层化为解释变量,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规模化程度为控制变量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 S it =α+β0S it−1 +β1Uit +β2Oit+ β3Eit +β4 Jit +β5Git +εit (1) S it S it−1 i t t−1 Uit Oit Eit i t Jit Git i t 式(1)中, 、 分别表示 区域 和 时期的农业种植结构; 、 、 分别表示 区域 时期的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学历高层化水平; 、 分别表示 区域 时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二) 变量表示及数据来源 S it Jit Git Uit Oit Eit 式(1)中,农业种植结构 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率予以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表示种植结构存在“趋粮化”,反之则表现为“去粮化”;农业机械化水平 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予以表示;对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 ,由于无法获取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具体经营规模,故本文用人均耕地面积表示。这三个变量的数 据 来 源 于 31 个 省 级 行 政 区 域 2001—2018 历年的统计年鉴。在反映人口结构变动的变量中,人口城镇化水平 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人口老龄化水平 用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人口的学历高层化程度 用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这三个变量的数据来源于 2001—2018 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三、 结论与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动态变化过程,前期的农业种植结构会对当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生障碍。人口的城镇化虽然理论上可能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去粮化”,但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和农户兼业经营的限制,使得人口的城镇化反而加大了粮食种植面积。而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学历高层化会抑制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升,而农业规模化经营将降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这些结论为我们更好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政策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要尊重农户的意愿,尊重农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在人口结构转变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趋粮化”或“去粮化”,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其作用是存在差异的。而最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取决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当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更不能把种植结构调整作为政绩工程“一哄而上”。政府要积极为农户提高市场需求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加大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第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适应人口结构转变中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加大优质粮食产品和经济作物农产品的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对粮食的需求量可能会降低,而对粮食的品质可能会提升。而人口城镇化和学历的高层化会扩大对各种经济作物农产品需求。因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要适当扩大优质粮食的种植比例,另一方面要适当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 参考文献 ]

  [1] 叶初升, 马玉婷. 新中国农业结构变迁 70 年: 历史演进与经验总结[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12): 1. DO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9.12.001.

  [2] 罗必良, 仇童伟. 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非粮化”抑或“趋粮化”[J]. 社会科学战线, 2018(2): 39.

  [3] 钟甫宁, 陆五一, 徐志刚.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7): 36

  《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作者:罗富民

文章标题:人口结构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477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