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探析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2-07-06 08:48 热度:

   随着现代社会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乳制品消费需求逐渐升高。乳制品富含人体所需的脂肪、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每天适量摄入奶制品能起到保护人体心脏的作用,加之生产企业采取添加益生元多糖、益生菌的等方式,使乳制品食用功效进一步提升,并逐渐向功能性乳制品的方向发展,由此功能性乳制品成为了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选择之一。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原奶和乳制品存在易腐性以及不耐储存等特点,需着重加强对其质量安全的管理。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探析

  一、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

  “三聚氰胺”事件于2008年发酵后,为进一步增强原奶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效果,我国陆续颁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要求规范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对乳品来源、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进行科学管理,保证奶业能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进行发展。2009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把食品安全融入到了法律层面中,真正让食品安全有法可依;2010年3月,原卫生部颁布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生乳》(GB19301-2010)等几十项国家食品安全新标准,其中明确了生乳、乳产品的检测、营养标准等;同时,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公安部、工信部等九部委,于2013年6月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通过更为严格的标准,保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随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实现了统一注册管理配方奶粉的生产、销售,并被称为“史上最严”新政;农信部和发改委等五部委于2017年1月联合颁布《全国奶业发展规划》,详细阐述乳品工业发展以及品牌建设的方向;2018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乳品质量安全涉及到的相关标准。在我国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下,通过法律法规促进产业发展的方式,使乳品安全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受我国相关政策的影响,乳品行业现已得到良好的规范和治理,形成了科学的检测、销毁以及自查机制,并配备了专业的检测机构和工作人员,可结合大数据监管乳品全产业链[1]。在此背景下,乳品追溯能精确到具体的奶牛、加工机器以及运输车辆等。例如,我国龙头乳企,完达山、蒙牛、伊利、飞鹤等,均对内控体系进行完善。以蒙牛乳业为例,其形成了“部—事业部—工厂”三级风险监测联动体系,能全面监管加工产业链的各个要素,总计79道安全检测程序,能从源头上全程检测产品安全。同时,完达山采用“一体化”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奶源基地,并严格按照药品GMP标准开展生产活动,全方位跟踪乳品安全相关要素。

  二、我国原奶及乳制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

  现阶段,我国针对原奶及乳制品建立的部分质量监管政策、标准等,还处在试行阶段,法律效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部分消费者缺乏对乳制品行业的了解,生产者在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不择手段。原奶及乳制品安全问题较为严峻,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其安全性[2]。受生产分散因素影响,我国乳品生产在发展态势方面较为严峻,由饲料生产到乳品加工,涉及较长的产业链,不利于原奶及乳制品安全。并且,后期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会导致风险进一步升高。饲养奶牛的过程中,饲料中涉及到的农药残留、养殖区整体环境、挤奶过程等,均与牛奶品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易被微生物干扰,若运输时为确保新鲜而滥用防腐剂,不仅会导致牛奶质量下降,还有可以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另外,实际加工时也存在各类风险,诸如运输管道消毒不完全、产品配方科学性、检验是否严格等,均与出厂乳制品质量安全联系密切。流通时,不仅要对乳制品、奶粉进行高温杀菌,还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销售过程中也要做到低温处理,有效保障乳制品质量。

  三、我国原奶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一)确保奶源质量

  原奶质量属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若原奶存在问题,乳制品也必然存在问题。所以,需做好原奶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实施规模化养殖,避免由于小农户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引起原奶质量问题。对此应重视以下几点:其一,推动规模化奶牛场发展。推动养殖大户模式以及股份制奶牛场等,向养殖主体的方向发展。针对缺乏养殖大户的区域,可选择养殖小区的模式;其二,大力扶持奶业龙头企业发展。我国原奶产业化程度不高,消费者难以直接面对原奶,而是需要通过相关企业进行加工。现阶段,随着奶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乳制品加工取得新机遇,原奶总量表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此种小户生产的初级产业化组织极其脆弱,故需重视扶持龙头乳制品加工企业,以此带动行业的发展,稳定原奶供应,积极拓宽市场,保证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其三,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将加工龙头企业作为立足点,发挥当地资源的作用,构建原奶生产基地,让奶源供应维持在稳定状态,促进奶源原奶质量不断提高,并推动区域经济顺利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3]。同时,龙头企业需要和奶源基地农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对接,均摊风险,形成利益共同体;其四,饲料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与安全意识,对饲料质量进行全面、严格的控制。贯彻落实饲料卫生标准,合理控制添加剂以及有效药物的运用,做好质量监督检测工作。避免运用违禁药物,把好原料入库关。企业需要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检验,若不合理严禁出厂。进一步加强违规产品处理力度,避免违规产品在市场中进行流通。在预防有毒金属元素污染方面,需运用先进技术措施,限制直接接触饲料的导管、容器等。改进原料加工工艺,降低原料中包含的有毒有害成分。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对于乳制品企业管理层而言,需要将构建完善的组织程序作为重点,建立生产计划,培养与协调专业人才,不断加强内部质量审核体系。同时,基于乳制品行业规范,构建全方位协调机制,管理层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尤其是利益与安全相冲突的状况下,需要将产品质量作为重点,严把安全关。其次,强化员工质量安全意识。乳制品企业需要让员工认识到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各环节均可得到有效监管。对此,企业需要对质量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完善,发挥出奖惩和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定期对员工开展培训活动,如此便能让质量安全管理渗透到乳制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最后,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重视对消费者开展宣传教育,改善其消费观念和习惯,树立起乳制品质量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鉴别乳制品质量的基础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置打假维权服务站以及质量监督检验站等相关机构,确保消费者发现乳制品存在质量问题后,可以顺利维权。上述站点则应加强消费者识别质量问题的能力,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4]。

  (三)构建市场管理监督机制

  乳制品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先进入市场,再进入消费者手中。对此,要想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应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工作。其一,运用鲜奶标识。针对乳制品市场较为混乱的情况,可通过鲜奶标识的方式规范市场行为,若能够获取到消费者认可,则可转变我国高温灭菌奶占据市场主体的状况,拓宽鲜乳制品发展空间,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其二,加强市场管理。现阶段,乳制品竞争十分激烈,市场正在被不断的细分,各类附加值高的乳制品进入到市场中,进一步开拓乳制品市场,但对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应加强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同时,为了能够减少劣质奶,需对加工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其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乳制品质量安全生产规范;其三,展现出行业协会的作用。对于乳制品行业协会而言,在加工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为了能够增强对乳制品的管理和监督,协会需展现出良好的服务和协调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协会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收集饲养、加工、技术以及市场等信息,并及时进行发布,让会员能够全面了解生产、加工、市场情况,进而更新技术,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5];其四,改善乳制品加工技术。进一步强化乳制品加工技能,积极引入先进的加工设备、包装技术等,重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促进加工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此过程中,行业协会需向企业提供新技术公开、推广、生产培训等相关服务,进一步强化加工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乳制品质量。

  (四)健全产品安全检测体系

  完善、科学的检测体系是确保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对此,各地区奶业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提高原奶及乳制品检测能力。立足于原奶及乳制品安全检验工作相关要求,整合运用创新理念、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要求,构建完善、科学的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丰富检测方式,进而为原奶及乳制品提供安全、科学的保障。并且,贯彻执行乳制品安全检验体系,科学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各项检验工作,预防检验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另外,还应考虑如何对这些措施进行合理运用:一方面,积极引进和运用国外先进技术,根据现阶段乳制品安全检验涉及到的技术,促进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夯实加强安全检验效果和提高检验水平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加强奖惩,以此来调动检测人员学习热情,进一步强化其专业技能,防止人员因素影响实际检测效果。

  (五)加强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意识

  对原奶及乳制品质量与安全进行全方位管理,这是复杂、系统的工程。此过程中,除了需要相关企业的努力之外,还需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并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同时,强化企业责任承担意识,这是行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点。所以,开展原奶及乳制品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其次,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以便在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其操作技能。再次,推动原奶及乳制品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最后,原奶及乳制品企业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秉承质量第一的理念,大力建设和创新质量安全文化。另外,可采取报纸、电视节目、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对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文化进行宣传,促使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原奶及乳制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带动乳制品需求量。为确保原奶及乳制品安全,我们需要确保奶源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市场管理监督机制、健全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加强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意识,确保乳制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德,毕曦丹,张忠明.关于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探讨[J].食品界,2021(12):94-95.

  [2]王婷.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1(22):112-114.

  [3]袁咏平.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1(29):27+29.

  [4]毕丽芷.乳品质量控制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1(27):8-9.

  [5]李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控制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21(9):78+80.

  [6]董彬.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简述[J].食品安全导刊,2019(33):10.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探析》来源:《乳品与人类. 2022,(03)》,作者:陈旭

文章标题: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探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4855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