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油田低效井治理研究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2-12-21 09:32 热度:

  摘要: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客观地质特点,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井开始低效或无效益生产,从油藏工程角度出发,对低效井的成因进行了分类,分析了A油田低效井治理效果,指出了油田开发低效井治理的方向,并探讨了下步低效井的治理。

  关键词:低效井治理,低效原因,增油措施

  A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属于低渗、低产、低丰度的“三低”油藏,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油层厚度薄,通过注水开发,虽然在投产初期能获得较好的产量,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井开始低效,且低效井井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井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对这部分井应尽快进行有效治理,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益。

  一、A油田基本情况

  A油田共投入开发面积37.09km2,开采层位为葡萄花油层,动用地质储量1155.29×104t,可采储量240.26×104t。原始地层压力16.9MPa,饱和压力10.12MPa。A油田共有油水井399口,其中采油井共294口,开井202口,日产油138t,年均含水43.45%,累积产油101.1363×104t,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44%,采出程度8.51%,自然递减率15.93%;注水井105口,开井78口,日注水995m3,累积注水372.2062×104m3,累积注采比1.95,地层压力10.56MPa。随着油田的开发和生产,一些井出现高含水以及低产液等现象,油井单井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越来越差,经济上入不敷出的亏损井及接近亏损边缘的低效井也呈增长趋势。截止到2010年8月底,低效井井数为96口,占总抽油机井开井数的60.76%,其中低产液井24口,见注入水井48口,见地层水井24口。见水井大部分含水超过90%,低产液井的日产液基本上在1.0t以下。这些井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油量。因此,把低效井的治理作为油田控水稳油的重点工作来抓是十分必要的。有效地治理低效井提高油田产油量对提高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低效原因分析以及主要分布

  低效井的原因是存在高含水层、油层污染、低渗透、井况破坏、作业投入、泵效低、时率低等[1]。其中,高含水、低产低能为主要原因。根据A油田单井目前的产液量、含水状况,结合静态资料、井组注采关系和单井动态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把A油田某区块96口低效井分为三种类型,即低产液型低效井、见地层水高含水型低效井和见注入水高含水型低效井。

  (1)低产液型低效井共有24口,占低效井总数的25.0%,主要分布在注水受效差的某区块两条南北向断层夹持部位。

  (2)见地层水高含水型低效井共有24口,占低效井总数的25.0%,主要分布在某区块断层附近(构造低部位)。

  (3)见注入水高含水型低效井共48口,占低效井总数的50.0%,分布零散,各个区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注水井排,或是由于周围注水井多且吸水好、层内矛盾和层间矛盾复杂而导致的高含水。

  (3)低效井治理的基本做法。在分析确定亏损产量、含水率界限的基础上,从开发单元整体入手,点面结合,从低效井的开采层位分析,将低效井分类;从低效井钻遇与射开目的油层状况分析,确定低效井寻找潜力的途径;在常规剩余油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当前所处开发阶段、开采程度、物质基础以及低效井成因、钻遇与射开油层状况,用动态的眼光认识潜力,根据目的层位是否生产,分析未射孔层段的潜力和已射孔层段的潜力,进而制定综合治理低效井的具体原则[3]。

  三、低效井治理

  A油田投入开发后,日产油小于0.5t的低效井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减少低效井、提高采出程度,一直对低效井进行治理。在低效井的治理上,一般主要采取注采动态调整、层系细分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和开采工艺调整等方法,来达到改善油井低效开采的状况[2]。根据A油田的实际开采状况,针对低效井的不同类型,在做好油田地质研究、深化地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地质状况及目前油水分布状况和潜力分布状况重新认识,采取了一系列的挖潜措施。从油藏工程角度对某年以来的低效井的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某年A油田加强了低效井治理,共治理低效井37口,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0t上升到2.1t,日产油由0.3t上升到1.1t,上升了0.8t,综合含水由73.4%下降到47.6%,累积增油2056t。将治理措施分为三类来分析效果。通过加大低效井治理力度,对比2009年底A油田古636区块低效井数由108口减少到96口。其中还有12口井为新增低效井。治理效果比较理想,体高了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

  (1)方案调整,提高地层压力,改善地层吸水状况。对3口低产液井和1口见注入水井进行了方案调整。通过调整各层段注水量以及细分层段调整作业,提高了供液能力,降低了含水,均衡了各吸水层的吸水能力。对比方案调整前后,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0t上升1.2t,日产油由0.4t上升到1.2t,上升了0.8t,综合含水由67.5%下降到4.0%,累积增油157t。

  (2)采取增效措施,挖掘有效潜力,提高动用程度。采取措施井25口,其中包括超短半径治理低产液井1口、见注入水井1口,堵水治理见地层水井1口,水利深穿透治理低产液井2口,酸化低产液井1口,压裂低产液井4口、见注入水井1口,振动采油治理泵况不正常井4口、低产液井4口、见地层水5口、见注入水井1口。提高了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增加了日产油量,前后对比,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4t上升2.3t,日产油由0.2t上升到0.9t,上升了0.7t,综合含水由87.95%下降到60.14%,累积增油1373t。增油效果相对较好。

  (3)作业处理。对于一些不正常井进行了作业处理,共作业8口低效井,作业后平均单井日产液1.2t上升到3.1t,日产油由0.2t上升到1.4t,综合含水由79.5%下降到53.9%。与作业前相比,平均单井日增液1.9t,日增油1.2t,含水下降24.6个百分点,累积增油526t。

  四、治理措施

  经过逐井分析,按照“分批治理、试验先行”的治理原则,确定了低效井治理方案。具体实施:一是优先治理新增低效井;二是有方案调整潜力的先方案调整;三是对地层条件相对较好,能判断出产水层位且产液量相对较高的高含水井,进行堵水,不能十分确定见水层位的高含水井进行可调层堵水;四是优选部分地层条件好,产液量低的高含水井,采取压堵结合的方式,提高产能;五是水井排见注入水井,经多次方案调整无效,采取关井的方式提高地下存水率。依据上述原则,初步优选了一批低效井优先进行治理。

  五、结论及认识

  (1)A油田的低效井所占比例大,主要分为注水受效差的低产液低效井、见地层水高含水型低效井和见注入水高含水型低效井三类。

  (2)从剩余可采储量、砂体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及平面矛盾等方面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不同类型的低效井,针对不同低效井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提高油田产量,减缓低效井的上升速度。

  (3)按照“整体部署、分类研究、分批治理”的原则,优先采取调整周围注水井,再在技术上综合运用压裂、堵水、超短半径、水力深穿透等技术措施对低效井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发挥油层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4)对比超短半径、酸化、补孔、压裂、堵水、振动采油、水利深穿透等措施手段,压裂治理低效井效果相对较好,有效地挖掘了层间潜力。但不适用于层间矛盾突出裂缝性见水井。压裂增油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井层条件、施工质量以及压后管理。

  (5)对于有潜力的泵况不正常井,及时进行作业处理。

  参考文献

  [1] 肖利平.提高低效井开发效益的研究及应用.中原石油勘探局,2000.

  [2] 毕升.特高含水开发期低效井治理方法探讨.河南石油勘探局,1999.

  [3] 宫贵胜.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

文章标题:A油田低效井治理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kuangye/149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