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广府古城的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5:57 热度:

  【摘要】广府古城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是华北平原上重要的城市。随着邯郸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和旅游业的发展,广府古城在区域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它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采取积极的城市更新策略,从功能发展、空间发展、风貌保护、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更新、旅游开发等六方面对古城的保护和更新进行研究,以增强古城活力、展现古城风韵、寻求古城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策略
  1广府古城现状分析
  1.1广府古城简介
  广府古城,即广平府,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地处华北平原南部。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西南距邯郸市区20公里。明陆泰《纪略》云:“广郡(今广府城)北通燕涿,南达郑卫,东连齐鲁,西接秦晋,史称漳河间一都会”,为兵家必争之地。隋末窦建德在此建都称帝,修建城池。从唐代到清末,广府古城一直是两至三级政府治所所在地。1947年解放,1988年1月更名为广府镇至今,为广府镇镇区。
  1.2广府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广府古城,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之一。独特的城池风格、完整的古城墙、源远流长的太极拳文化等,奠定了它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1.2.1水上之城
  广府古城城外四周环水,城东、南面临滏阳河(系海河水系)。古城城外环绕长5公里的环城河,宽近50米,河深达3.5米。护城河外有环城路,再向外则是广阔的永年洼。永年洼现面积约5万亩,是河北省四大洼淀之一。洼内常年积水,水质优良,多为人工鱼塘和苇荡、荷花淀等自然湿地,被誉为第二个白洋淀。古城就位于永年洼的洼心,是中国古代北方不可多得的水中之城。这也是它区别与其他名城的重要之处。

                                    图1.jpg
  1.2.2经典之城
  广府古城的空间格局是护城河、古城墙环绕下的古代方形城池格局。现存古城城墙以明代为主体,除南北瓮城、城楼、角楼已毁外,保存基本完好,城墙高12米,宽8米,周长4.5公里。古城街道为“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小巷”的丁字街巷格局。街道不仅保留着明代以来的走向和尺度,而且大部分街巷保留了原有的名称及街巷尽头对景。此外,古城采用“三山不显四海不干”的排涝消防系统。即城内分布着三个自然高地,这与城墙四角的众多水塘形成了完善的排涝、消防系统。现在,古城的三个高地和主要水塘仍保存较好。这样的城池格局是中国古代比较经典的范例。
  1.2.3太极之城
  广府古城因太极拳而著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均源于此。广府镇所属的永年县被国家体育局命名为“武术之乡”。自1991年起,古城已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节”。其中杨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广府古城被成为“太极之城”。
  1.3广府古城发展的现实问题
  随着邯郸城市空间发展的确定以及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位于邯郸市半小时交通圈内的广府,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与邯郸市中心城区的联系逐步紧密,旅游价值和生态价值彰显无遗。根据邯郸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府古城是邯郸市旅游业的新极点,处于亚龙头的地位。因此,广府古城的发展目标是彰显历史人文风貌、体现太极文化传统、具有古风古韵的水上古城,著名的旅游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新一轮城市更新将古镇建设成为繁荣、生态、经典之城。
  目前,广府古城作为广府镇的镇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古城出现了城市功能杂乱;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大,缺少发展空间;古城风貌逐渐消退;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开发模式陈旧;生态环境破坏等令人担忧的问题。这都抑制了古城的活力,影响古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本文以历史保护为前提,从功能发展、空间发展、风貌保护、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更新、旅游开发等六个方面对古城的保护和更新进行研究,以寻求古城可持续发展策略。
  2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策略
  2.1功能发展策略
  功能优化是古城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古城承担了行政、经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等职能,是广府镇的综合性中心,功能高度聚集给古城保护和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广府古城应以居住、旅游、商业、文化交流为主要功能,通过功能的疏解、扩散、提质等发展策略,对功能进行整合与重构。
  疏解与古城发展定位冲突较大的功能类型,主要有行政办公、工业、仓储和低端商业等。结合新城的选址和建设,搬迁镇政府等镇级机关部门。工业仓储功能迁出古城。
  扩散服务等级高于古城功能定位的功能类型,主要有县级和镇级中学、县医院等服务设施。一是整体搬迁到新城区,;二是指降低设施等级,减少服务人群,控制自身发展,用来满足古城内部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提质古城的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重点发展功能。开辟东西北南四大街为传统商业街,充分展示明清古建筑及传统商业的景象;挖掘历史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将旅游、休闲、与商业、居住等功能有机结合,营造古城休闲养生、观光旅游的文化特色。
  2.2古城空间发展策略
  2.2.1调整用地性质,适应功能发展
  目前,广府古城墙内的用地为1.18平方公里。居住用地约占70%,商业和服务业约占2%,比例较低。依据古城的发展定位,古城应迁出一定的居住人口,将部分居住用地调整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古城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空间。此外,广府古城内有大量与功能定位不相关的建筑,建筑质量、景观品质、使用效率均较差,应进行拆除。这样,通过对建筑的整理和用地的调整,腾出的用地可用于旅游服务业和商业金融业、可用于旅游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质量的优化,还也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2.2.2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建筑容量
  广府古城空间肌理以低层的传统庭院为特征,从整体保护和延续空间格局的要求考虑,决定了古城内不可以出现很高的开发强度。目前广府古城的平均容积率为0.33,但部分区域建筑层数大,建筑密度大,应逐步淘汰。为了保护古城的整体空间形象,控制开发强度,古城的平均容积率控制在0.4以内;控制建筑高度,除文物保护单位或修复的景点,一切建筑均不超过城墙(12米)的高度。
  2.3古城风貌保护策略
  2.3.1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
  由于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较少,而古城整体空间格局较为完整,故古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古城空间格局。广府古城的空间格局为“一城双水三山四海”、“四街八巷七十二小拐弯”、“府县双署、双学、双武、双庙”。
  (1)一城:主要是明清古城墙,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的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处保护建筑。
  (2)环城水系:护城河,环城大堤外围的洼地水面和东南方向的滏阳河。
  (3)三山不显四海不干:古代利用地势的排涝系统,古城内三个制高点和城墙四角的众多皮塘(水塘)。
  (4)四街八巷七十二小拐弯:道路格局、街道的尺度和立面、街巷对景。
  (5)双行政机构:由于古城为府县合一,城内设有府县两套行政机构,包括双署(府署、县署)、双学(府文庙和县文庙)、双武(武庙和武衙门)、双庙(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
  2.3.2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区内所有不协调建筑,理应全部拆除或改建。对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进行整体保护、局部改建、立面保留等保护手段,并开发新的建筑功能。对一些建筑进行功能调整,恢复原始使用功能或者调整为更能体现价值的用途,包括展览、商业、餐饮、休闲、宾馆等均宜功能。此外,应提高古城内的建筑环境品质:规范商业建筑名称、店铺字号、幌子、灯饰的使用和设置;拆除大型户外广告牌,电视天线、供热锅炉房和烟囱;电力电信架空线路转为地下敷设。
  2.4古城旅游开发策略
  广府古城作为华北平原地区明清两代广平府府城所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古城格局,著名的太极传习圣地,生态的湿地环境,都是广府古城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广府古城应紧紧围绕历史体验与文化体验两个旅游开发主题,充分利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旅游潜力,为古城注入活力。
  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体验:以历史文化遗产为点,作为独特的旅游景点;以游览路线为线,形成连续的、系统的旅游市场;以古城的整体风貌为面,塑造全方位的旅游文化气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体验: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空间,具有文化蕴含的公共空间、展览馆、博物馆、祠堂等场所;提供旅游产品的展示空间,实现“商店购买——作坊参观——亲自体验”一条龙服务;提供参与原真性的社会生活项目和场所,如民俗节庆活动的和地方乡土曲艺等。通过高品质的体验,延长游者的停留时间,提升古城的旅游形象。
  2.5基础设施更新策略
  2.5.1道路交通的改善
  古城内的道路交通存在着机动车道路数量少、交通混乱、尽端路多等问题。建议古城内禁止机动车出入,形成以非机动车、人力车、电瓶车和步行为主的绿色交通系统,进一步保护及完善步行系统和旅游交通系统。恢复古城“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拐弯”丁字形道路格局和原有尺度,恢复传统街巷的路面铺砌形式。完善必要的消防救护机动车道路网系统。
  2.5.2市政设施的更新
  根据古城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古城的市政设施并不满意,尤其是古城内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环境卫生状况比较差。为了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市政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是古城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古城应重点解决排水及污水处理、管线地下敷设、垃圾收集及集中处理等问题。此外,市政设施小品如路灯、垃圾箱等的形式、色彩、风格应与古城风貌相统一。
  2.6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古城的生态环境包括自身内部的绿地及水面、护城河和周围的永年洼湿地。首先,科学保护和利用古城周围的永年洼湿地,搬迁湿地和泄洪区内的村庄,控制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应尽量保护古城内古树并增加街头绿地,结合景点开辟公园。最后,采用生态技术,实现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总结
  以上是笔者在对广府古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广府古城研究的成果,提出的保护和更新策略。这些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因地制宜、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使古城重新焕发生机,在功能、空间、风貌、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府镇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
  [2]张士忠,李亚编著.历史名城•广平府.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4
  [3]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2006
  [4]曹昌智等著.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文章标题:邯郸广府古城的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19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